地区外来务工子女就学调查报告.doc_第1页
地区外来务工子女就学调查报告.doc_第2页
地区外来务工子女就学调查报告.doc_第3页
地区外来务工子女就学调查报告.doc_第4页
地区外来务工子女就学调查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开放本科社 会 调 查 报 告题目:西城区上斜街地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情况调查报告学 校:宣武店大年 级:09春行政管理本科学 号:20091110040092姓 名:张依梅指导教师:李双明西城区上斜街地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情况调查报告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从世界各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看,当现代化发展到一定的时期或阶段,农村富余劳动力会逐步转移出来,进入非农产业和城镇,既是客观需要,也是必然趋势。在上斜街地区随处可见农民开的卖菜的摊子,卖菜的大人的身后,经常可以看见有5、6个3-5岁的儿童;他们是中国的民工潮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在目前尚未消除的城乡壁垒下,他们有的在家乡出生被父母带到城市,也有相当一部分就出生在父母打工的城市,伴随着中国的民工潮,他们出生成长,并面临着充满变化的未来。应该肯定,这些外来务工人员为西城区和上斜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成为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其中保障他们的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就是个突出的问题。能否妥善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既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息息相关,又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健康、均衡、和谐发展。为此,我就我上斜街地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二、调查过程 调查时间:本人于2011年1月10日至2月19日,历时一个月,进行调查。 调查地点:北京市西城区上斜街地区。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三、结果与分析(一)上斜街地区基本情况1.上斜街地区公办小学基本情况 。在上斜街地区有两所公办小学,上斜街小学和康乐里小学。康乐里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虽然有走读班,但是由于捐资助学的费用较高,所以打工子弟到康乐里小学就读的很少。上斜街小学则是一所普通的公办学校,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到学校就读不收取任何的费用,所以,在上斜街地区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大部分都在上斜街小学就读。2.上斜街小学外来务工子女就读基本情况 。上斜街小学共有学生515人。其中本市学生195人,借读生320人,占总人数的69%。上斜街小学1-6年级借读学生的分布见下表(2011年2月统计):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合计本地学生数252827353941195借读学生数514647575950320借读学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82.1470.4572.7267.7467.2458.8269.84纵观各年级,借读学生总数占全市学生总数的比例达到了69,84%,比例逐年递增的态势明显,一年级达到了高峰值(82.14%)。这是由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发达地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吸引力越来越强,为其子女就读于本地公办学校创造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而这些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相对其老家学校而言普遍要高出一筹(调查表明,92.12%的流动儿童少年认为现在的学校在各个方面或是教室、设备、师资水平某个方面比老家学校好),故而使外来务工人员更倾向于将子女接到身边来就读。如此就形成了在本地生源逐年减少的背景下,借读学生的数量却逐年递升的局面。(二)流动儿童少年的学习状况进入流入地学校学习后,流动儿童少年在学习方面有没有变化?认为自己“各门功课成绩都较好”或是“部分功课成绩较好”的流动儿童少年合计为65.52%;58.87%的任课教师也对其学习成绩给予了肯定。但同时,以为其“少数功课较差” 或是“各门功课成绩都不理想”的流动儿童少年本人及教师也分别占到了34.48%与41.13%;认为其学习成绩比本地同学差的教师与学校领导分别为58.86%、75.58%。由此可以得出以下两点结论:一是进入流入地公办学校学习后,大多数的流动儿童少年的学习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了程度不同的进步;二是学习进步不等于成绩好,与本地同学比较,他们中部分人的学习成绩尚难如人意。(三)流动儿童少年的交往状况1. 流动儿童少年与本地同学的关系 。调查表明,认为彼此关系“融洽”或“比较融洽”的借读学生与本地学生的比例分别为91.54%、89.63%,89.81%的教师对上述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给予了确认。调查还显示,77.07%的借读学生、92.68%的本地学生在有时间玩的情况下,是“不分本地、外地,和关系好的同学一起玩”;除此外,18.05%的借读学生“最愿意”和本地同学一起玩这是由于相对而言,后者占有地利等方面的优势,因而在同伴交往中更具有向心力。由于与同学关系和睦,所以当班级开展活动时,89.11%的借读学生是“积极报名参加”。2. 流动儿童少年与教师的关系 。教师中97.45%的人认为“应该”为借读学生提供与本地学生相同的学习机会;99.37%的人称自己经常或曾经对借读学生进行过家访或作过个别辅导; 92.36%的人认为与借读学生的关系“融洽”或“比较融洽”。事实是否如此?下面两点可以验证:一是49.28%的借读学生在学习或其他方面遇到困难时“最愿意”向“老师”求助,这一比例大大高于选择备选项“家长”的比例(10.14%),列各备选项比例之首,说明在借读学生的心目中,老师确实是与自己关系密切、值得信赖的人;二是98.53%的借读学生“觉得老师在课堂提问、课后辅导等方面”对自己“格外关心”或是“象对待本地同学一样”。(四)流动儿童少年的家庭环境分析我们先看流动儿童少年家长的文化程度:高中或中专的为25.74%,初中的为56.44%,小学的为7.43%,识字、但不多的为9.89%,不识字的为0.5%。这说明流动儿童少年家长的文化程度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如此文化水平的家长是怎样对其子女的学习进行辅导的呢?小学生及其家长认为“能经常进行有效辅导”的比例分别为46.51%、28.13%,认为“能督促,但不能进行有效辅导”的比例分别为51.16%、60.16%。 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流动儿童少年的家长不能对子女的学习进行有效的辅导。不能给孩子有效的学习辅导,是否就意味着这些家长对其子女的成长持漠不关心的态度呢?答案是否定的。调查表明,流动儿童少年家长中76.73%的人能经常提醒孩子要“认真学习”,66.83%的人能经常或曾经为孩子订阅、购买学习方面的书报,2.97%的人为孩子请了家教,64.85%的人支持孩子参加兴趣小组;当子女与本地同学闹矛盾时,72.28%的家长教育孩子要与同学和睦相处,同时32.67%的家长主张请老师来帮助化解矛盾。这说明多数流动儿童少年的家长对其子女的学习是关注的,给予的教育是积极的。以上是积极的方面,也有部分流动儿童少年家长不能给子女的成长以应有的关心,甚至施以消极的影响。如,坦言“没有时间过问孩子的学习” 或是认为“学习没有多大用处,尽量让孩子多做些家务”的家长分别占其总数的8.91%与1%;而从教师与学校领导反馈的情况来看,这一情况就要严峻得多:分别有66.46%与77.91%的教师和学校领导认为借读生目前最大的困难是“家长在学习上关心不够”。再如,当子女与本地同学闹矛盾时,1.98%的家长竟告戒孩子“不要怕,以牙还牙”。(五)流动儿童少年的成长状况1. 流动儿童少年的个性发展分析 。对流动儿童少年的家长调查表明,具有“开朗活泼”、“文静”等正态性格特征的流动儿童少年为86.15%,具有“脾气暴躁”、“非常怕羞,不愿与人交往”等负态性格特征的比例为13.85%。调查还显示,在文化课学习之外,流动儿童少年多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他们中95.1%的人自认对“音乐”“体育”“美术”等项目有兴趣,认为“对某些项目有点喜欢,但缺乏浓厚的兴趣”或是“所有的项目都不喜欢”的只有4.9%。调查中还有一对数据引人关注,即7.59%的教师认为在“意志的坚强性”方面借读学生不如本地学生,而持相反观点的教师则达到62.03%。这些数据说明虽然处于相对困窘的家境中,但得益于较好的学习、交往等环境的熏陶,大多数流动儿童少年良好个性的发展并没有受到抑制。因此他们中54.5%的人认为现在的学习与生活是“开心的时候多”(认为“苦恼的时候多”、“有时开心,有时苦恼”或“说不清楚”的分别占1%、39%与5.5%);56.31%的人在现在的班级里担任班干部(少先队或团干部)、科代表或组长,53.96%的人在现在的学校里“多次获得”或获得过“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2. 流动儿童少年的总体表现分析 。我们让教师与学校领导对借读学生与本地学生的“总体表现”作一比较,结果认为其“远不如本地学生”或“比本地学生稍差”的教师分别为6.33%、48.73%,学校领导分别为13.95%、62.79%;认为二者总体表现“差不多” 的教师与学校领导分别为41.77% 、23.26%,2.53%的教师认为借读学生“比本地同学强”再深入一步,我们让教师从“学习习惯”等多项指标上对二者进行评判,结果见下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特长发展文明礼貌交往能力办事能力成长潜力意志品质认为借读生不如本地生的教师比例(%)68.3543.6737.3436.7123.4226.5819.623.167.59认为本地生不如借读生的教师比例(%)2.533.801.278.2317.0922.1520.2512.6662.03两相比较(%)-65.82-39.87-36.07-28.48-6.33-4.43+0.63+9.5+54.44本表显示,在“意志品质”“成长潜力”“办事能力”等项指标上,借读学生与本地学生比较,有的占有较大的优势,有的旗鼓相当(表中以正数形式出现);但在多数指标上则存在着差距(表中以负数形式出现),有的指标差距还十分明显。四、几点建议(一)进一步优化流动儿童少年就学的环境。1.1家庭环境 。要通过家长会、家访等途径,经常性地与流动儿童少年的家长进行沟通,使其尽可能地为子女的学习、成长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2. 交往环境 。开展“手拉手,心连心” 、“一对一帮扶”等活动,沟通情感,消除隔阂,使借读的学生与本地同学、教师乃至社区的关系更为密切,以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二)进一步加强对部分流动儿童少年的补差工作。一是学习上的查漏补缺;二是素质上的强化培养,以缩短乃至消除其与本地学生之间的差距。(三)进一步规范流动儿童少年就学工作的管理。在学籍、收费等方面要严格按章办事,对少数特殊学生要给予特别的关爱,绝不使一名流动儿童少年因为经济贫困或其他非不可避免的原因而失学。调查问卷见附录附录:西城区上斜街地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情况调查问卷(学生卷)1、你是什么地方的人?2、你父母工作是什么?3、你认为是现在就读的学校和你在老家的学校,哪个更好?为什么?4、你的兴趣爱好有哪些?5、你在班里是否担任班干部?你获得过那些荣誉称号?6、你认为自己A 各门功课成绩都较好 B 部分功课成绩较好 C 少数功课较差 D 各门功课成绩都不理想 7、你和本地同学的关系A 融洽 B 比较融洽C 不融洽8、有时间玩的情况下,你A 与本地学生玩; B 与外地学生玩C 不分本地、外地,和关系好的同学一起玩 9、在学习或其他方面遇到困难时你最愿意向谁求助?A 老师 B 同学C 家长10、你认为现在的学习与生活A 开心的时候多 B 苦恼的时候多C 有时开心,有时苦恼 D 说不清楚11、当班级开展活动时,你A 积极报名参加 B 不报名参加12、你家长对你的学习A 能经常进行有效辅导 B 能督促,但不能进行有效辅导C 既不能督促也不能辅导西城区上斜街地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情况调查问卷(家长卷)1、 您的工作是什么?2、 您的文化程度是什么?3、您能对孩子的学习进行A 能经常进行有效辅导 B 能督促,但不能进行有效辅导C 既不能督促也不能辅导4、您是否经常提醒孩子认真学习? 是 否5、您是否经常或曾经为孩子订阅、购买学习方面的书报? 是 否6、您是否为孩子请了一对一家教? 是 否7、您是否支持孩子参加兴趣小组? 是 否8、您认为您的孩子的性格是什么?(开朗活泼、文静、脾气暴躁、非常怕羞,不愿与人交往等)9、当您的孩子和本地同学发生矛盾时,您主张怎样解决?西城区上斜街地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情况调查问卷(教师卷)1、您的职务?2、您认为借读学生A 各门功课成绩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