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检定修判断题.doc_第1页
点检定修判断题.doc_第2页
点检定修判断题.doc_第3页
点检定修判断题.doc_第4页
点检定修判断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点检定修判断题1. B角制是点检管理分工责任制的一种补充。对每一台(件)设备,都有明确的设备点检责任人,该人即为设备的A角;在此同时又必须明确当该责任人因故不在时的备用管理人员,该备用管理人员即为该设备的B角。( )2. B角制是点检管理中按上下班时间对设备进行管理所分的角色。()3. 安全的全过程管理工作包括:危险源辨识及其风险评估、相应管理措施的制定和执行、各项安全规程和规范的贯彻落实、重要安全措施的“三方确认”,以及事故发生以后的分析、总结和预防措施。( )4. 按点检方法分类通常为解体点检和不解体点检。( )5. 按点检方法分类通常为良否点检和倾向点检。()6. 按点检目的分类通常为良否点检和倾向点检。( )7. 按点检周期分类通常为日常点检,定期点检和精密点检。( )8. 编制检修技术标准的目的是提高检修作业质量,缩短检修作业时间,消灭检修作业事故,有利检修作业管理。()9. 编制检修作业标准的目的是提高检修作业质量,缩短检修作业时间,消灭检修作业事故,有利检修作业管理。( )10. 并不是每一台设备都要有相应的检修作业文件包。()11. 不定工序:是程序中规定的须在检修工作中检查后确定是否进行的工序。( )12. 不定工序的处理原则:如该工序应设质检点,由检修承包商专业技术主管、发电公司设备部专业主管确定不定工序;如该工序不应设质检点,由工作负责人确定不定工序。( )13. 不符合项:不符合项是指由于特性、文件或程序方面不足,使其质量变得不可接受或无法判断的项目。( )14. 不符合项是指由于特性、文件或程序方面的不足,是其质量变得不可接受或无法判断的项目。()15. 传统的技术监督制度,就其内涵分析,也应属于精密点检和劣化倾向管理的范畴。( )16. 传统设备检查事后检查、巡回检查、计划检查、特殊性检查、法定检查均属各种检查方法,而点检是一种管理方法。( )17. 当仅需点检方、检修方和运行方的任两方进行现场确认时,称之为“两方确认”。( )18. 当仅需点检方、检修方两方进行现场确认时,称之为“两方确认”。()19. 点检标准规定了各部位的点检部位、点检项目、点检内容、点检周期、管理值、点检方法、点检分工以及在什么状态下进行点检等。( )20. 点检标准是点检员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查的依据,是编制各种点检计划的依据。( )21. 点检的六个要求分别是定点记录,定标处理,定期分析,定项设计,定人改进,系统总结。( )22. 点检的作业流程按“计划、实施、检查、总结”(PDCA)循环进行。( )23. 点检的作业流程是指点检定修业务进行的程序,也称点检工作模式,即点检员进行计划、实施、检查、改进的PDCA工作循环。( )24. 点检定修的管理台帐和业务记录,一般包括点检工作日志、点检实绩记录及分析、检修工时和费用预算及实绩记录、外协工程管理记录、备品配件管理记录、设备改进记录以及质量监控和安全工作的有关记录。( )25. 点检定修管理的“三方确认”工作方法通常指点检方、运行方、检修方、坚持做到所有工作的确认、确信、确实。( )26. 点检定修管理的八项标准化通常指基础标准规范化,行为动作规范化,安全工作标准化,管理方法标准化,工作时间标准化,工作程序标准化,服装标志标准化,礼仪环境标准化。( )27. 点检定修管理的七步工作法通常指调查现状,发现问题,制定计划,措施保证,实施管理,实绩分析,巩固提高。( )28. 点检定修管理的七步工作法通常指制定计划,检查检测,发现问题,修理更换,作业计划,问题分析,巩固提高。()29. 点检定修是一种更科学的设备检查方法,不是设备管理方法。()30. 点检定修制的最终目标是以最低的费用实现设备的预防维修,保证设备正常运转,提高设备利用率。( )31. 点检定修制可有效地防止设备过维修和欠维修,提高设备的可靠性,降低维修费用。( )32. 点检定修制是从过去传统的以修为主的管理思路转变到为管为主的思路上来,就是变过去设备坏了再修或者周期到了就修为设备的预知检修。( )33. 点检定修制是全员、全过程对设备进行动态管理的一种设备管理方法。( )34. 点检定修制是实行以点检为核心的设备维修管理体制。( )35. 点检定修制是一套科学有序、职责明确的设备管理体系,但它不具有兼容性、开放性。()36. 点检定修制是一套科学有序、职责明确的设备管理体系,它具有兼容性、开放性、持续改进的特点。( )37. 点检定修制是与状态检修、优化检修相适应的一种管理方法。( )38. 点检定修制提出了对设备进行动态管理的要求,要求运行方、检修方和管理方都要参与围绕设备的PDCA管理。( )39. 点检定修制要求设备的主人是点检员,是设备管理的唯一的责任人。点检员是设备管理人员,点检定修制实现了设备管理和设备维修作业的分离,责任更加明确具体。( )40. 点检定修制要求一切实行标准化作业。( )41. 点检定修制只是点检员对设备进行管理和检修的一种设备管理体制和方法。()42. 点检定修作业划分区是指设备管理人员所负责区域的划分。()43. 点检定修作业划分区是指设备管理人员所负责设备的划分。( )44. 点检工作的优化通常指合理设置组织结构,按点检业务的客观规律设置岗位和落实职责分工,目的是合理安排点检管理的五层防线。( )45. 点检工作流程通常包括八个环节,其内容为:定点、定期、定项、定标、定法、定人、定量和定点检要求。( )46. 点检工作流程通常包括十二个环节,其内容为:定点、定期、定项、定标、定法、定人、检查、记录、处理、分析、改进和评价。( )47. 点检管理包括:点检标准的编制、点检计划的编制和实施(含定期点检、精密点检和技术监督)、点检实绩的记录和分析、点检工作台帐。( )48. 点检管理的分类通常按点检目的、点检方法和点检周期进行分类。( )49. 点检基础上的检修是对主要生产流程中的设备,按点检结果或轮换检修的计划安排所进行的检修,简称定修,定修项目一般在月度计划中安排。( )50. 点检路线图即点检作业行进的路径。无论专业点检员还是日常点检,均应有自己的点检路线图。( )51. 点检路线图即点检作业行进的路径。专业点检员应有自己的点检路线图,日常点检不需要。()52. 点检人员既负责设备点检,又负责设备管理,在点检、运行、检修三方之间,点检处于核心地位,是设备维修的责任者、组织者和管理者。( )53. 点检人员应在项目开工后逐步到位。主设备调试前,主要人员应到位。 ()54. 点检员的专业点检一般按周期性工作方法,把所有点检项目分成3大类,即每日需要点检的项目、每周点检一次的项目和每月(含更长周期)点检一次的项目。( )55. 点检员工作的“五大要求”是指点检管理、日常维护、设备的四保持、备品备件管理和按计划检修。( )56. 点检员全面负责设备的技术管理,是现场设备使用、点检、维修的管理者、组织者、经营者、指挥者、协调者。()57. 点检员是设备管理的唯一责任主体。( )58. 点检员是推进作业区自主管理活动的责任者。()59. 点检员在基层管理中处于中心地位,发挥着支持作用。()60. 点检制五层防护,就是把岗位日常点检、专业定期点检、专业精密点检、技术诊断、倾向管理等结合起来,以保证设备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防护体系。()61. 点检制五层防护,就是把岗位日常点检、专业定期点检、专业精密点检、技术诊断和倾向管理、精度性能测试检查等结合起来,以保证设备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防护体系。( )62. 定标准是根据维修技术标准的要求,确定每个维护点的检查参数的正常工作的范围。( )63. 定点记录是指点检员要逐点坚持做好记录,慢慢积累,找出设备劣化规律和改进决窍。( )64. 定点是科学地分析以确定设备的维护点,找准该设备可能发生故障和劣化的部位,同时确定各部位检查的项目和内容。( )65. 定点是指点检员一天、一月、一年分别检查和检测设备部位的点数。()66. 定方法即是制定设备的点检周期,按分工进行日常巡检、专业点检和精密点检。()67. 定方法是根据不同设备和不同点检要求,明确点检的具体方法。( )68. 定量是指采用技术诊断和劣化倾向性管理方法进行设备劣化的量化管理。( )69. 定量是指点检员在一定的时间内检查的任务。()70. 定期点检通常是检查振动、温升、磨损、异音、电压、电流等内容。( )71. 定期点检为测定设备劣化程度,确定检修周期等,使之为该设备的状态检修提供可靠依据。( )72. 定期检修、状态检修、故障检修、改进性检修都是计划内的检修。()73. 定期检修是一种以时间为基础的预防性检修,根据设备磨损和老化的统计规律,事先确定检修等级、检修间隔、检修项目、需用备件及材料等的检修方式。 ()74. 定期检修是一种以时间为基础的预防性检修,根据设备磨损和老化的统计规律,事先确定检修等级、检修间隔、检修项目、需用的备件及材料等的检修方式。( )75. 定人通常是指按区域、按设备、按人员素质要求选定的,明确点检员,点检员是所辖点检区的设备管理者,是分管设备的责任主体。( )76. 定人通常是指点检员按时间、按设备、按人员素质要求选定的,所辖点检区的设备管理者,点检员是分管设备的责任主体。()77. 定修项目的动态管理是指在点检定修管理中设备的所有管理值始终处于动态之中,设备每经过一次PDCA循环后,设备的管理者有责任提出设备管理值的改进意见,使设备管理值逐步准确、合理、科学,从而达到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率的一种管理方法。( )78. 定周期即是制定设备的点检周期,按分工进行日常巡检、专业点检和精密点检。( )79. 定作业流程是指明确点检作业的程序,包括点检结果的处理程序。( )80. 多能化是指点检人员对多台设备的某个专业的项目进行点检的数量。()81. 多能化是指点检人员同时具备对某一设备的多个专业的项目进行点检的能力。( )82. 二票三制、二五检制、设备分工负责制、计划检修制、技术监督制也是设备管理方法。( )83. 改进性检修是指对设备先天性缺陷或频发故障,按照当前设备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进行改造,从根本上消除设备缺陷,以提高设备的技术性能和可用率,并结合检修过程实施的检修方式。( )84. 岗位日常点检、专业定期点检、专业技术人员精密点检是同一种行为和设备检查方法。()85. 岗位日常点检通常由运行人员负责的日常点检,发现异常,排除小故障,进行小维修,即防止设备事故发生的第一层防护线。( )86. 岗位日常点检通常由专业点检员负责的日常点检,发现异常,排除小故障,进行小维修,即防止设备事故发生的第一层防护线。()87. 根据设备类别的定修策略,A类设备以预防性检修为主要检修方式,并结合日常点检管理、劣化倾向管理和状态检测的结果制订设备的检修周期,并严格执行。( )88. 根据设备类别的定修策略,A类设备以状态检修为主要检修方式。()89. 根据设备类别的定修策略,B类设备采用预防性检修和状态检修相结合的检修方式,检修周期应根据日常点检管理、劣化倾向管理和状态检测的结果及时调整。( )90. 根据设备类别的定修策略,C类设备以故障检修为主要检修方式。( )91. 根据设备类别的定修策略,C类设备以状态检修为主要检修方式。()92. 工序服务原则是指实施点检定修制时,以主工序、主体业务的设备专业主管为核心,对跨工序、跨部门的协作作业有协作管理权的一种管理原则。( )93. 故障检修是指设备在发生故障或其他失效时进行的非计划检修。( )94. 机械磨损是最常见的劣化形式,其劣化有规律可循,这有一个发展过程,在加强点检管理基础上,可以早期发现。( )95. 基建期内工程设备管理人员同时也是机组投产后的点检人员,只具有工程设备管理的职能。()96. 集团公司原则上不批准机组延长检修工期的申请。()97. 技术诊断和倾向管理是点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定设备状态的依据,是防止设备事故发生的第四层防护线。( )98. 技术诊断和倾向管理是点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定设备状态的依据,是防止设备事故发生的第四层和第五层防护线。()99. 加强设备的点检管理是点检定修制的首要任务。( )100. 检修工序卡规定了该检修设备的具体检修项目和这些项目的技术要求;检修工序卡还规定了该设备的检修工艺流程和质量监控点。它是检修文件包的核心内容。( )101. 检修工序卡是检修工作的依据,它规定了检修计划来源、费用渠道、工作许可方式和条件、检修工作内容和特殊安全措施等。()102. 检修工作任务单规定了该检修设备的具体检修项目和这些项目的技术要求;它还规定了该设备的检修工艺流程和质量监控点。它是检修文件包的核心内容。()103. 检修工作任务单是检修工作的依据,它规定了检修计划来源、费用渠道、工作许可方式和条件、检修工作内容和特殊安全措施等。( )104. 检修技术标准规定了各部位的点检部位、点检项目、点检内容、点检周期、管理值、点检方法、点检分工以及在什么状态下进行点检等。()105. 检修技术标准规定了设备各部位的检修管理值和检查方法,是设备技术管理的基础,是编制点检标准、设备维护保养标准、检修作业标准的依据。( )106. 检修技术标准是点检员确定检修作业流程、工艺、工时和费用的基础,是检修责任单位进行检修作业的依据。()107. 检修技术记录客观地反映被检修设备的实际状态,包括修前状态、检修过程中的修理和改进情况,是对设备进行动态管理和全过程管理的依据。( )108. 检修间隔是指从上次检修后机组复役时开始,至下一次检修完成的时间。 ()109. 检修施工宜采用先进工艺和新技术、新方法,推广应用新材料、新工具,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检修工期。 ()110. 检修文件包的内容包括了设备的技术标准、作业标准、技术记录和质量记录。( )111. 检修文件包的内容中不包括设备的技术标准、作业标准、技术记录和质量记录。()112. 检修文件包罗列了文件包的所有文件目录,在实际使用时可根据检修实际工作需要选用其中全部或部分,一般放在文件包的末尾。()113. 检修文件包罗列了文件包的所有文件目录,在实际使用时可根据检修实际工作需要选用其中全部或部分,一般放在文件包的首页。( )114. 检修文件包文件通常由检修文件包清单,检修工作任务单,检修工序卡,完工报告单组成。( )115. 检修文件包修改内容指技术标准的完善、作业标准的完善、修前准备的变更、质监点的变更以及文件包版本的修改。( )116. 检修修技术标准、点检标准、检修作业标准和设备维护保养标准均应进行动态管理,即通过PDCA循环不断修订和完善。( )117. 检修与质量管理要坚持“预防为主,计划检修”的方针。()118. 检修资金的使用要严格按照检修项目计划的措施内容和规模进行,专款专用,不允许挪作他用和拆借。 ()119. 检修作业标准规定了设备各部位的检修管理值和检查方法,是设备技术管理的基础,是编制点检标准、设备维护保养标准、检修作业标准的依据。()120. 检修作业标准是点检员确定检修作业流程、工艺、工时和费用的基础,是检修责任单位进行检修作业的依据。( )121. 检修作业文件包的编写对象是设备。( )122. 检修作业文件包的编写对象主要是检修过程。()123. 检修作业文件包是检修作业标准化与其他管理标准相结合而形成的,它的应用有利于规范检修作业行为。( )124. 建立五制配套的设备管理体系,五制配套是指以计划值为目标;以点检定修管理为重点;落实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建立并推行标准化工作方法;开展以人为本、富有创造性、运用PDCA工作方法的自主管理活动。( )125. 建立五制配套的设备管理体系,五制是预防检修制,点检定修制,状态检修制,故障检修制和改进性检修制。()126. 建立五制配套的设备管理体系,五制是指计划值制,点检定修制,设备主管为核心的岗位责任制,标准化作业制,自主管理制。( )127. 精度性能测试是精度检查周期的要求,定期进行精度检测和性能指标检验,计算其精度良好率,分析劣化点,以考评和控制设备性能和技术经济指标,评价点检效果,是防止设备事故发生的第五层防护线。( )128. 精密点检是指用检测仪器、仪表,对设备进行综合性测试、检查,或在设备未解体情况下运用诊断技术、特殊仪器、工具或其他特殊方法测定设备的振动、温度、裂纹、变开、绝缘等状态量,并对测得的数据对照标准和历史记录进行分析、比较、判定,以确定设备的技术状况和劣化程度的一种检测方法。( )129. 精密点检通常是定量检测有关机械物理量、成分分析、探伤、失效分析等。( )130. 劣化倾向管理是定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设备点检和其他手段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设备劣化趋势和规律,实行状态检修的一种设备管理方式。( )131. 每一台设备都要有相应的检修作业文件包。( )132. 年修模型是发电设备年度检修中各种等级的年修循环周期的排列组合。( )133. 年修模型应在点检的基础上,结合发电设备的状态诊断作必要的调整。( )134. 年修是指检修周期较长(一般在一年以上)、检修日期较长(一般为几十天)的停机检修。( )135. 平日小修理是指进行小修理的项目,这种修理项目有的是月度计划中已列入的项目,它的计划一般以周计划的形式下达。( )136. 日常点检和定期点检都是由专业点检员完成。()137. 日常点检通常为良否点检,加油脂等内容。( )138. 日常点检为测定设备劣化程度,确定检修周期等,使之为该设备的状态检修提供可靠依据。()139. 三方确认是指在实施点检定修管理中,由于安全措施和质量监控工作的需要,点检方、检修方、运行方共同进行现场确认的一种工作方法。( )140. 设备的“四保持”标准,明确了设备处于正常状态的标准和要求,其要求为设备应保持外观整洁、无泄漏,设备应保持结构完整,设备应保持设备的性能和精度,保持设备的自动化程度。( )141. 设备的“四保持”是指整理、整顿、清扫和清洁。()142. 设备的备品和费用管理包括:检修费用的管理和控制、工程合同和预决算管理、物资和备品配件管理。( )143. 设备的给油脂标准规定了设备给油脂部位,给油脂周期、方法、分工和油脂的品种、规格,是设备良好润滑、安全可靠运行的保证。( )144. 设备的给油脂标准规定了设备给油脂部位,给油脂周期、方法、分工和油脂的品种、规格,是设备良好润滑、安全可靠运行的保证。( )145. 设备的检修技术标准和设备的点检标准是点检计划卡编制依据。( )146. 设备的检修技术标准和设备的点检标准是专业点检周期性点检计划编制依据。( )147. 设备的精度和性能测试是按预先制定的周期和标准对设备进行综合性精度测试和性能指标测试,计算汽耗、热耗、效率、供电煤耗等技术经济指标和性能指标,分析劣化点,评价设备性能。( )148. 设备的精密点检和劣化倾向管理就是设备状态的诊断,它是定期检修的基础。()149. 设备的精密点检和劣化倾向管理就是设备状态的诊断,它是状态检修的基础。( )150. 设备的劣化倾向管理是设备实行状态检修的前期工作。( )151. 设备的疲劳和剥落是属于设备的无形劣化的表现形式。()152. 设备的全过程管理(PDCA管理)包括:定修项目的全过程管理、设备的劣化倾向管理。( )153. 设备的有形劣化按其引起磨损和劣化的原则分为设备的使用劣化,设备的自然劣化,灾害性劣化。( )154. 设备点检的五层防护体系中,第三、四、五层是为更准确地确定设备状态的一种重复点检行为。()155. 设备点检定修管理的技术标准,包括给油指标准、技术监督标准、设备诊断标准和点检标准。()156. 设备点检定修管理的技术标准,包括检修技术标准、点检标准、检修作业标准和设备维护保养标准。( )157. 设备点检定修管理中安全管理是一切管理工作的基础。( )158. 设备点检管理,通过资料积累,可提出合理的设备维修和零部件更换计划,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维修标准,保持设备性能稳定,延长设备寿命。( )159. 设备点检管理的基本原则有定点、定标准、定人、定周期、定方法、定量、定业务流程、定点检要求。( )160. 设备点检管理的全面开展,形成了设备的五层防护体系,是衡量步入状态检修的范畴因素之一。( )161. 设备点检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但不是确定设备状态的有效途径。()162. 设备点检管理是准确掌握设备现状,发现隐患,及时采取对策,把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 )163. 设备点检是借助人的感官和检测工具按照预先制定的技术标准,定人、定点、定期地对设备进行检查的一种设备管理方法。( )164. 设备点检是借助人的感官和检测工具按照预先制定的技术标准,定人、定点、定期地对设备进行检查的一种设备检查方法。()165. 设备点检是日本在美国预防维修制的基础上吸收当时世界上的一些先进理念和方法发展形成的一种设备管理方法和制度。( )166. 设备定修按检修时间的长短分类,分年度检修、点检基础上的检修和平日小修理。( )167. 设备定修按检修性质分类通常有定期检修、改进性检修、状态检修、故障检修和节日检修。( )168. 设备定修策略中的设备分类中A类设备是指该设备损坏后,对人员、电力系统、机组或其他重要设备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或直接导致环境严重污染的设备。( )169. 设备定修策略中的设备分类中B类设备是指该设备损坏或在自身和备用设备皆失去作用的情况下,会直接导致机组的可用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降低或导致环境污染的设备。( )170. 设备定修策略中的设备分类中C类设备是指发电生产系统中不属于A类、B类的设备。( )171. 设备定修的策略是对庞大的生产系统中所有设备进行分类,确定这些设备应该采用何种方式,使发电企业的设备检修逐步形成一套融定期检修、状态检修、改进性检修和故障检修为一体的优化检修模式。( )172. 设备定修的策略是通过点检手段,确定定期检修的周期。()173. 设备定修管理包括:定修计划的编制和执行、定修的实绩记录和分析、定修项目的质量监控管理。( )174. 设备定修计划在设备点检管理的基础上编制,其内容包括项目、工期、费用、工时定额、备品配件等。( )175. 设备定修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定期计划检修。()176. 设备定修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预防检修。()177. 设备定修是在设备点检、预防检修的条件下进行。( )178. 设备定修是在设备推行点检管理的基础上,根据设备状态而安排的检修。( )179. 设备定修是在推行设备点检管理的基础上,根据预防检修的原则和设备点检结果确定检修内容、检修周期和工期,并严格按计划实施设备检修的一种检修管理方式。( )180. 设备定修推行“计划值”管理方式,计划值的制定是基于各级设备管理人员日常工作的积累,要求计划命中率逐步有所提高。( )181. 设备分类是设备定修策略的基础工作,一般按A、B、C三类进行划分。( )182. 设备分类是设备定修策略的基础工作,一般按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等专业进行划分。()183. 设备管理值是指对设备进行定量化管理的值,是设备每一部位、零件、项目的量(质量和数量)、度及运行参数和状态的总称。( )184. 设备检修决策来源于设备的劣化倾向管理和状态诊断,也是衡量步入状态检修的范畴因素之一。( )185. 设备劣化按其表现形式分为设备的有形劣化和设备的无形劣化。( )186. 设备劣化倾向管理的目的,在于跟踪设备的劣化趋势,以判断设备的的可靠性,为设备的定修决策提出科学的依据。( )187. 设备劣化是指降低或丧失了规定的功能,是设备工作异常、性能降低、突发故障、设备损坏和经济价值降低等状态表现的总称。( )188. 设备劣化是指设备材料变形、磨损和腐蚀等形象。()189. 设备维护保养标准即给油脂标准。()190. 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工作包括设备的缺陷管理、设备的润滑管理、设备的定期试验和维护、设备的“四保持”工作等。( )191. 实行运行、检修外包的电厂,要加强对承包方生产准备工作的检查、监督、考核,加强过程管理,防止“以包代管”,确保新机组的投产稳定。()192. 实行状态检修的核心是准确的确定每一台设备的合理检修周期。( )193. 通过设备点检管理,维修计划加强,定修模型确立,间隔延长,时间缩短,维修效率提高,设备综合效率提高。( )194. 同类型的控制、测量、保护装置元件,其装置地点作用相同可使用一个文件包,但每一个装置或元件应使用单独的检修技术记录卡。( )195. 为确保机组的安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延长主机设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