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doc_第1页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doc_第2页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doc_第3页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doc_第4页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大理州南涧县教育局教研室 杨国智 摘 要:阅读是伴随人一生的活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都非常重要。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存在着程式化、应试化、阅读量小等现状,只有改变教学中的面面俱到,让学生多阅读多感悟,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够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对策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初中(七九年级)的实验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第二轮,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使中学的语文教学荡起了一层层的涟漪,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阅读教学“少、慢、差、废”的现象依然存在,如何改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如何提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益不得不令人深思。一、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通过大量深入课堂听课与教师交流及反思,发现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教学程式化 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不浓一位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讲过:“学生拿到一篇现代文,读过一遍以后已能看懂十分之六七,老师要解决的其实只是引导学生理解剩余的十分之三四。可我们的语文课堂却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学生已经理解的内容上,如此教学,学生岂能不厌?”现代文阅读是这样,古诗文阅读亦大同小异。程式化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要内容到中心思想,从修辞手法到语句赏析面面俱到,唯恐遗漏,然后让学生做大量的课后练习,练到滚瓜烂熟。不少教师认为这种“举一反三”的教学便可以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实际情况是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逐年下降。实际上,对于一篇文章,中心思想也好,修辞方法也罢,即使老师不讲,学生也能大体说出个梗概。大家都有同感,一个十四五岁的中学生能读懂大量报刊,能看懂也许成年人都一时难以看懂的少男少女等青春期刊,能看懂大量流行的肥皂剧。教师不厌其烦地讲,最终导致了学生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导致阅读教学程式化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课外阅读积累,教师在课堂上教学实行一刀切。把自读放在课内,时间不允许,对于较长或较难的课文更不允许,这样自读就必然是蜻蜓点水,于是很多教师只能采用传统的讲授法,甚至不分讲读与自读课的区别。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了,就只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喧宾夺主成了课堂的主人,教师的讲代替了学生的读。久而久之,教师形成了自我的阅读教学模式,教师的模式越牢固,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也就越没有了兴趣。2、学生主体地位在阅读课堂教学中的缺失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个体心智活动,阅读是伴随人的一生的重要活动。初中生的阅读一般分为课内和课外两种途径,课内就是学好每学期的30篇课文,这是基本要求,课外就是尽可能地达到每学年自读不少于80万字(其中包括名著2至3部)。最终达到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的目标。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语文知识和其他知识全面综合运用的过程。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他们的阅读情况与课程标准的要求形成了非常大的落差,大部分学生除了课堂上跟着老师分析课文的思路进行简单的阅读之外,课后的阅读很少,就是阅读了,也是随意性较大,或者仅凭兴趣翻翻。 一方面原因是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完成作业就是完成学习任务的思想普遍存在,在完成了书面作业后就很少想到读读课文;另一个原因是其他学科的任务较重,不少学生认为在语文上下功夫不如在其他学科上下功夫拿分容易。 许多人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教,学生学,这是天经地义的,于是教学活动就成为一种教师对学生单向的、线性的传授知识的活动,学生就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 ,而无任何主动性。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忽略“读”这一环节,而读是学生主体地位的最好体现。不少教师热衷于引导学生以获取答案和结论为满足。在让学生草率读过课文后,便迫不及待地就文章词句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讨论,表现了什么思想,给了我们什么教育。这种“启发式”的教学表面上热热闹闹,实质上给学生的只是囫囵吞枣。这样做的结果,即使再美的文章学生也会感到索然无味。 3、阅读教学有着突出的应试特征随着新课程的推进,评价制度在不断地改革,但现行的考试制度还是使阅读教学出现了应试化的倾向。教师在教学时,自觉不自觉地会受到高考中考题型的束缚,把本来丰富多彩的文章内容解读成了标准化、唯一化,限制甚至是扼杀了学生充满着灵性的解读,一个四五十人的班级几乎是只要一个共同的思想。教师们还要根据考点设计大量习题和布置大量教辅上的作业,反复训练学生,担心非多练不足以巩固学生一知半解的知识,非多练不足以弥补因缺少自读而忽略的基础与细节的知识,大量的各种形式的练习成了老师的法宝。这样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以割裂为美,把各类不同文章的阅读拘泥于“一背景、二段意、三主题、四特点”的教学模式,使本来充满魅力与情味的阅读变得枯燥无味、面目可憎。一切为应试而教,一切为应试而学成了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 4、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非常小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的学生提出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23部名著。”的要求。所有语文老师都会要求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文学名著,但是效果却往往不如人意。一个学期、一个学年过去了,课本上或老师要求阅读的课外文学名著连一本都还没有看的现象大有人在。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课外必读和初中生经典古诗文必读等教学辅助读物一学期或初中毕业后也是干干净净。学生之所以没有阅读有可能是因为“没有兴趣”,也可能是因为“不好看,没意思”。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根据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我想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来改变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1、教师要长文短教,不要面面俱到语文教材只是个“例子”,这在语文界已经基本达成共识。长文短教它更符合语文教学和语文习得的规律。长文短教给了学生更多的自由,更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清华大学附中特级教师韩军老师说,一篇一千多字的文章,我们非要用两到三课时上完,岂不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语文的人文性怎样体现?对此,不少教师也深有同感。刘国正老师在药的教学处理中谈到:“有些课文比较长,不可能从头到尾讲;有的课文虽然不长,但是没有必要从头到尾去讲,只讲其中一部分,举一反三就可以了。举个例子,药比较难讲,我看这篇小说把背景讲一下,把中心思想说一说,生字生词解释一下,要学生从头到尾读它一遍,默读、朗读都可以,这些功夫是要做的。至于教师讲课文,就不必从头到尾讲,只讲最后一部分就可以了。”这就是“长文短教”的一种很好的例子,只抓重点和注意突破难点。如果面面俱到,那么导致的结果也许是不深不透,也许是肢解语言,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使学生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2、要让学生多诵读多感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语文老师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文章作品丰富的意蕴,存在于字里行间,隐藏在文字背后。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读”这一环节。不论何种文体,课堂上要每篇必读,可以默读、朗读、吟诵,在读中思考理解,并学会圈点批注,体会文章的意义和意境,要从停顿和语调的高低、强弱、缓急等方面给学生以指导。学生在反复吟诵课文中,必然会触动他们的情感,使他们沉浸在作者所创造的艺术世界里,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把握全文内容,受到艺术熏陶,获得美的享受。3、要注重实效,少些浮华目前,多媒体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问题是人们研究和讨论的热点,但不少领导和教师又步入了一个误区,认为不用多媒体就是理念不先进,教学手段落后。其实我们更应该注重教学的实效性,只有注重实效的理念才是先进的。如果我们仅仅是用屏幕代替黑板,用幻灯片代替板书,也就无所谓先进的教学手段了。在一次参加学校的磨课活动中,一位老师第一次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设计了多张动画的幻灯片,又把课文插图和关键字词、句子设计成了几张幻灯片,还以幻灯片的形式设计了板书,本来整节课的内容就非常多,结果看幻灯片比看电影、电视还快,总的感觉就是非常花哨,未起到多大的作用。通过教研组的共同评议,在第二次上课时删除了大部分可用可不用的幻灯,板书随课堂资源生成,取得了更好的效果。在各种层次的语文课堂教学大赛中,不少老师没有使用多媒体,照样也把课上得很精彩。当然我并不是反对使用多媒体,关键要使用得当,因为它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如果仅仅作为课堂教学的包装工具,那可就完全没有必要了。4、要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在网络、电视吸引人们眼球的今天,如何把学生拉回到灯前安静地阅读呢?曾经有一位老师所教班级的大多数学生基本没有阅读体验,更没有阅读兴趣,为了改变现状,他要求每一位同学购买一本三重门,当时三重门在国内引起极大轰动,刚发行即销售一空,要求一个月时间内读完,并且不断跟踪阅读进度。一个月后,每个学生都惊呼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好的作品,许多学生开始崇拜韩寒,课外阅读兴趣陡增。从这一事例看来,学生不是不爱阅读,而是没有找到他们想读的作品。因此,老师们就有必要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学生们感兴趣又具有一定价值的作品,把他们从网络中拉回来,从电视前拉回来。不要担心不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等于没有好好学习的上进心,读金庸小说就是不务正业。课外阅读同样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处理,没有必要一刀切,但是必须跟上相应的督促检查,也可以设计课前3分钟演讲,让学生介绍作品或分享阅读的所得、所思。部分教师认为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课外完成的,没有必要在紧张的课堂教学中提及课外阅读作品,这是不足取的。课内文章的学习固然重要,但语文学习更广阔的天地实际上在课外阅读。课堂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阅读其他作品的能力的,如果将课外阅读边缘化,那不是关上了广阔的语文学习天地的大门。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讲的就是大量阅读对于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意义。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但也不是不可改变的,只要我们不以应试为唯一目的,着眼于阅读是伴随人一生的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