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术语概念的归纳提升与逻辑拓展.doc_第1页
社会心理学术语概念的归纳提升与逻辑拓展.doc_第2页
社会心理学术语概念的归纳提升与逻辑拓展.doc_第3页
社会心理学术语概念的归纳提升与逻辑拓展.doc_第4页
社会心理学术语概念的归纳提升与逻辑拓展.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心理学术语概念的归纳提升与逻辑拓展 成 斌 内容提要:从国内部分论著中的十九种有关亲社会行为、助人行为和利他行为的定义分析归纳基础上,本文得出主体使客体能生存发展和客体对象是从他人至整个社会这两条实质内核,依据这两条实质内核本文定义了“为他”概念,进而逻辑地推出相对的另一极概念“为我”,在这两概念之间划分出由八个从属概念组成的逻辑序列,此序列试图囊括现有教科书中的亲社会行为、助人行为、利他行为和侵犯行为等概念及所指范围,并用逻辑方法尝试对现有社会心理学理论进行整合。关键词:亲社会行为 助人行为 利他行为 为他 为我每一个社会心理学家都有自己的术语概念系统,学科内缺乏统一的概念定义,这样既不利于学术的探讨与交流,也不利于理论的发展与普及。面对社会心理学不尽人意的发展现状,归纳提升术语定义,逻辑拓展概念系统已成当务之急。本文从国内部分社会心理学论著中的亲社会行为、助人行为、利他行为等概念入手,对此问题作点探究,以求提供一种可深入讨论的框架。一、术语概念的归纳提升社会心理学至诞生以来,学派林立,理论繁多。特别是近二十多年来,引入到国内的术语概念更没有统一,难以构成完整、完善的学科体系。但是,若从相近的术语概念中归纳出其实质,提炼出其内核,上升为新的统属概念,这样不仅可行,而且还有益于理论的整合研究,也是理论体系构建的必经之路。所谓归纳,就是从个别的单称陈述推导出一般的全称陈述的方法,归纳法是建立科学理论的方法。1(第180页)现从国内部分论著中的亲社会行为、助人行为、利他行为等概念上来归纳和分析。由于社会心理学是在心理学和社会学交叉点上建立起来的学科,所以,也只有从心理学的动机目的性和社会学的相互关系性这两个着眼点上来讨论。限于篇幅,我们只选取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出版的部分论著中的十九个相近的术语定义:1、 亲社会行为是使他人乃至社会获得益处的行为。2(第370页)2、 亲社会行为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3(第339页)3、 亲社会行为指一切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4(第346页)4、 只要是客观上有利于他人或整个社会的行为都可以称为亲社会行为。5(第231页)5、 社会亲善行为是一种能使他人受益的助人行为。6(第220页)6、 亲社会行为是指任何自发性地帮助他人或者有意图地帮助他人的行为。7(第82页)7、 亲社会行为事实上包括了所有有益于他人、群体和社会的行为。8(第179页)8、 助人行为指任何一种帮助有困难的他人的行为。9(第244页)9、 一切不是为了个人私利而实现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都属于助人行为。10(第247页)10、助人行为是指一种为改进他人幸福的行为,不论助人者出于何种动机。11(第235页)11、助人行为包括要求回报的行为。利他行为是指不期望任何回报的、无偿的关心、帮助他人的行为。12(第121页)12、利他行为是指不期望得到任何回报,或者获得良好印象的助人行为。13(第271页)13、利他是指不期待任何社会报偿地关心和帮助他人。14(第187页)14、利他行为最广泛的定义为提供时间、资源或能量以帮助他人的行为。15(第455页)15、利他行为是指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自觉自愿的行为。16(第225页)16、利他行为是指任何形式的不指望报答的主动去做的一种助人行为。17(第144页)17、利他行为是一种不期望任何酬赏和回报、出于自觉自愿的助人行为。18(第113页)18、利他行为是一种自发形成的把帮助别人当作唯一的目的,且不期望任何外在酬赏的社会行为。19(第141页) 19、利他行为是没有明显自私动机、不期望得到酬赏、以帮助他人为目的的行为。20(第208页)从这十九个相近的术语定义中,首先可以看到缺乏一致性,相同的术语概念不仅定义用词不同,而且所指范围也有差异,甚至有矛盾之处,例如,助人行为中不是为了个人私利与不论出于何种动机就有很大出入。由于存在这些逻辑问题,影响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还直接关系到学科的科学性和生命力,僵局亟待打破。其次,我们完全可以从这些定义中归纳出相同的实质内核,(1)从目的上看,所有这些定义都表达的是主体为了客体的生存与发展。无论是获得益处、有益于、有利于也好,还是关心帮助、改进幸福、提供时间、资源或能量也好,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使客体对象能生存与发展,若没有这一点,就失去了定义的本质含义。下定义者已从不同方面,用不同词汇全都表达了这种含义。(2)从关系上看,客体对象都是“他”,其范围从他人个体至全社会。他人、群体或整个社会都是客体对象所指范围,无论是他人,还是他们,都可用“他”直接简言代之,表示主体自己以外的人或团体组织。再次,依据所归纳的两条实质内核还可重新定义,提升出统属的上位概念。现有概念只是其不同层次、不同层面的反映,都包含在其中。若将为了能生存发展归结到心理学的目的指向性上,就可集中到一个“为”字上,表示动机或目的,因为,“为”表示行为的对象,引进动作行为的原因、目的或受益者,所以,简明贴切。所有客体对象都归结到社会学的相对关系性上,就可落到一个“他”字上,因为,“他”可表示自己以外的人,也可泛指若干人,那么,我们就可以将“为他”定义成主体使对象能生存发展的心理与行为。这就是从以上列举的定义中归纳出的结论,这个结论提升了原有概念,成为新的统属概念。这就不难看出,亲社会行为、助人行为和利他行为都是“为他”的不同层面的反映,属于“为他”范畴,统一在“为他”的概念之下,从“量”上将三个不同概念联系成一个整体。亲社会行为是最普遍的层面,反映了最多的社会现实,助人行为是中间层面,利他行为是最高层面,反映出最好的社会现象。但仅有这三个层面的三个概念还难以反映现实社会的实际社会心理全部,还有待进一步拓展,以构成一个有逻辑联系的概念群,更深刻全面地反映社会现实。 二、术语概念的逻辑拓展恩格斯说:“一门科学提出的每种新见解,都包含着这门科学的术语的革命”。21(第34页)社会心理学也一样,为了更深刻地认识社会心理,就必定有相应的新术语出现,社会心理学近百年的发展历程本身已经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现在的问题是如何逻辑地梳理现有概念,拓展新术语。要做好这一点,就必须从现有定义的归纳开始,从已得的结论出发,这既是理论延续的需要,也是理论发展的基础。社会心理学术语概念的逻辑拓展,一是要从两个相互矛盾的基本的人类行为的方向上着手,22(第220页)二是要从特别消极否定到中性一直到特别积极肯定的一个序列上着手。23(第177页)从这两个方面着手,既可反映事物的矛盾本质,又可构建一个连续有序的概念群。从逻辑上说,也要求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既包括知性认识又要突破知性认识而达到具体同一的理性认识,得到理性概念,最终上升到理性范畴。理性概念是反映由两个对立方面所构成的事物中的对立统一关系,有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等辨证关系的概念。制作理性概念这一科学逻辑道路,是任何学科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必由之路。自然科学也好,社会科学也好,无不如此,社会心理学也不例外。与“为他”相对的另一极概念是“为我”,“为我”是主体使自己能生存发展的心理与行为。其指向上始终与“为他”相反,在任何关系层面上都存在。不论是个体与个体,或是个体与团体,还是团体与团体,都有“为我”与“为他”。即使是侵犯行为也有“为我”的目的,否则就没有社会心理意义,就不应在社会心理学领域探讨。在“为我”与“为他”的两极概念之间, 相对地可按“利”“有益”“损”的层次不同继续再划分出如下八个从属概念:1.损我性为他:就是在为他过程中对自己有损害,这种损害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甚至有生命危险,为社会所提倡。所有损己利人的行为,如,捐出器官、献出骨髓,国际上向发展中国家免除巨额债务,在商贸中的亏本销售。战场上,将生的希望让给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社会中的见义勇为、舍己为人等等。2.利他性为他:就是在为他过程中对自己无损害,只对他有利有益,为社会所需要。如,国际间无偿援助,向乞丐施舍,向灾民、难民捐助,义演、义卖、义赛,无偿服务、无息贷款,社会中的乐善好施、拾金不昧等等。3.损他性为他:就是在为他过程中对他也有损害,为社会可接受。医学临床上对病灶的手术治疗,截肢。家庭教育中体罚小孩(在此意义上与教科书中亲社会的侵犯行为相近),交管部门对违章行为的处罚、执法部门对安全隐患的责罚等等。4.利我性为他:就是在为他过程中对我也有利有益,是双方互利都受益。如,权利与义务对等、付出与回报相当,工作获酬、有偿服务,供需交换、工商贸易,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投保理赔、投资收益、贷款付息、储蓄获利等等。5.利他性为我:就是在为我过程中对他也有利有益,与利我性为他相对同等,和利我性为他一样都是现实社会活动中最普遍的心理和行为。6.损我性为我:就是在为我过程中对我也有损害,为社会难接受。最常见的有穿孔戴环,手术性美容、束腰和缠足,自残骗保、自伤骗财、诈伤骗选、畏罪自杀,酗酒、吸烟、吸毒,军事上的“苦肉计”,体育中运动员用兴奋剂,对弈中的弃子夺势、弃子攻杀、“丢卒保车”等等。 7.利我性为我:就是在为我过程中对他人无损害,只对我有利有益,与利他性为他相对,为社会少需要。如,向他人乞讨、化缘,求援求助,借钱借物,求得优惠、优待等等。8.损他性为我:就是在为我过程中对他人有损害,这种损害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甚至生命危害,为社会所不容。如,掠取别国的财富资源,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为了自己而对他人实施各种伤害行为,损人利己、损公肥私,奴役他人,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等等。在这八个概念组成的序列中,特别消极否定的是“损他性为我”,特别积极肯定的是“损我性为他”,中性的是“利我性为他”和“利他性为我”两个相对同等概念。概念序列还对各种社会现象在心理程度上作了分层描述,说明各种现象的心理基础有“目的双极性”问题,“为我”与“为他”同时共存于所有社会活动之中,只是两极的取值程度不同而以,所以,“为我”与“为他”是现实人类社会存在的社会心理基础。整个序列在现实社会中呈正态分布,以“利我性为他”与“利他性为我”最为普遍。据全国五省所作的抽样调查显示,人生就是“既为社会作出尽可能多的奉献,同时又为自己和家庭争取优越的生活”占85.2%,“为他人、为社会多作奉献”的占12.1%,而人生目标就是“为自己、为小家庭争取优越生活”的仅占2%。同样在北京调查显示,“应兼顾社会、他人和自我”占74.7%。另在有关“人与人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调查中,回答“利己也利人”者最多,达55%;答应该“大公无私、先人后己”者次之,占28%;认为应该“利己不损人”者占回答总数的11%;认为“竞争无情、损人难免”者最少,仅6%。24还有调查表明,80%以上的人不同程度地赞成“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谋求个人利益和幸福,是正当的”。25这个概念序列,不仅囊括了目前教科书中亲社会行为、助人行为、利他行为和侵犯行为等等概念,而且还可以连续有序地解释更多的社会现象,并使理论概念体系更具有逻辑性,系统性。消除了亲社会行为、助人行为、利他行为和侵犯行为在逻辑关系上的不对等或缺位,也统一了定义的表达。在教科书的编排中一致性要好于现有概念,减少了任意性。同时也可以进行每个概念的实证研究,使原有的实证研究更具有逻辑简单性。若要扩展对社会心理的其他多方面的认识,就可在“为我”与“为他”之间,再根据不同标准划分出其他从属概念,如历史分类、活动分类等等,构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开放的概念系统,用以描述更多的社会心理现象,解释更多的社会现实事件,以至人类历史进程。 三、术语概念的归纳提升与 逻辑拓展的意义对社会心理学术语概念的归纳提升与逻辑拓展的研究有两个意义:一是为更好地回答社会心理学的根本问题,提供一种新视角。社会心理学的根本问题是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的问题,人的本质问题是人存在的依据问题,人的发展问题是人存在的价值问题。26(第3页)依据问题要回答是什么,完整准确地认识事实,这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首要目的。人的社会心理表现不仅呈两极性,而且在两极之间还有连续分布问题。也正如恩格斯所说:“人来源于动物界的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或人性的程度上的差异。”27(第442页)如何认识和反映这种程度上的差异,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对现有社会心理学概念的归纳提升与逻辑拓展,就是这一研究的新尝试,向学术界最终能达到共识的方向推进一步。我们不仅要对社会心理有性质的定性认识,而且还要对社会心理有程度的定量认识。既达到质与量的统一,又实现质与量的转换。这一点在概念中首先要反映出来,归纳提升与逻辑拓展后形成的概念序列就是为了满足这种要求。二是为对社会心理学的现有理论进行整合,提供一种新途径。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探索不仅要有实证研究,也要有逻辑思维,辨证地将实证与思辨结合起来,形成辨证研究,对现有丰富的社会心理学概念及材料进行综合,重新进行逻辑地编排,在新的理论框架下包容现有概念,发展现有概念。只有这样,社会心理学才具备严密的逻辑性、对象的全面性、体系的统一性等等,才可能在理论上取得新的突破。不然,就不能够对社会心理现象进行理性的、深邃的思维,对现有成果进行批判性思考,对研究道路和朝向目标进行哲理的定向,也不可能有创造性的发现和重大修正。28仍然在概念体系的建构上是松散脆弱的,概念之间缺乏内在逻辑联系。29所以,学术界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使社会心理学学科体系显得苍白无力的状况有所改观,共同促进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早日成熟起来,也使中国社会心理学研究能在本土化的基础上走向世界。 注释: 1 张巨青主编.科学逻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2 孔令智 汪新建 周晓虹著.社会心理学新编.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3 金盛华 张 杰著.当代社会心理学导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4 章志光主编.社会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5 周晓虹著.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622 许 锋著.社会心理学.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 7 侯玉波编著.社会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823 冯 钢 王小章主编.社会心理学教程新编.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9 乐国安 钟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