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传统木偶的造型艺术对我国电脑三维动画角色设计的艺术价值.doc_第1页
浅论传统木偶的造型艺术对我国电脑三维动画角色设计的艺术价值.doc_第2页
浅论传统木偶的造型艺术对我国电脑三维动画角色设计的艺术价值.doc_第3页
浅论传统木偶的造型艺术对我国电脑三维动画角色设计的艺术价值.doc_第4页
浅论传统木偶的造型艺术对我国电脑三维动画角色设计的艺术价值.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论传统木偶的造型艺术对我国电脑三维动画角色设计的艺术价值浅论传统木偶的造型艺术对我国电脑三维动画角色设计的艺术价值俞 雷【摘要】通过对传统木偶造型艺术和现代电脑三维动画艺术的研究,找到他们之间的相似点;并根据对传统木偶角色造型艺术历史和地域特性的分析,得出了传统木偶艺术的文化价值;从而将这些文化艺术价值应用于电脑三维动画中,以使我国的电脑三维动画角色具有我们自身的民族特性。【关键词】木偶、电脑三维动画、造型艺术、民族文化 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时代背景之下,大量的异国文化也不断的渗入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就意味着我们当代艺术设计的潮流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的融合共生。电脑三维动画,作为近几年新生出的一种艺术形式,如何在我们的历史传统中找到民族文化的支撑?这已成为摆在我们这些艺术工作者面前的严峻问题。1、关于传统木偶艺术与现代电脑三维动画艺术的相关联想。中国木偶艺术,古称傀儡戏,是借助木偶为表演媒介的戏剧艺术,木偶造型既是由人雕绘成的戏剧角色,又是为人操纵的戏具,造型艺术和动态表演艺术是其两大支撑点。木偶戏作为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剧种,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电脑三维动画是近代计算机科技全面发展的一个产物,它运用计算机这一工具,制作生成虚拟的三维角色模型,并同样运用计算机操纵角色进行动态表演。与木偶艺术相比,电脑三维动画是一种新生艺术,具有很明显的现代特征。然而,传统的木偶艺术与现代的电脑三维动画艺术因其都为非真人的立体角色表演,就具有很强的可比性,笔者从这一点出发,将两者进行了以下的相关联想:1 两者均是为动而生,都是动的表现艺术。2 两者均运用非真人的立体角色,角色的造型可以按需要任意夸张,有很强的可塑性。3 两者都有属于娱乐范畴,幽默是他们的本质属性。因此对我国古老的木偶艺术进行探讨分析,挖掘出它所蕴含的艺术特征和民族元素,必能给予当代的电脑三维动画设计一定的启迪。2、从木偶艺术的发展史中提炼木偶造型的传统元素和艺术价值中国的木偶艺术源远流长,它沉淀着中华民族上千年的优秀文化,萃取了华夏民间艺术的精华。在这里,笔者从木偶造型艺术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中国传统木偶艺术的发展历史和地域特性,来挖掘我国木偶艺术的文化价值。2.1我国木偶艺术的发展历程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对木偶的产生原因尚无定论,最普遍的看法是来源于佣。礼记檀弓中有注曰:“佣,丛葬木偶人也,古之丧者,束草为人形,以为死者之从卫,谓之刍灵,略似人形而已,亦明器之类也。中古为木偶人,谓之佣,则有面目发而大,似人矣。设机而能踊跃,故名子曰佣。”后来,在偶人和桐木偶人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成设置机关而能跳跃的歌舞佣,这便是木偶戏的雏形。在考古发现上,最早的活动木偶出现于汉代。1979年,山东莱西县院里乡岱墅村发掘出两座汉墓,内有一具特殊的木偶,其高193厘米,肢体由13段木条组成,关节可活动,坐、立、跪兼善。它的发现,一则体现了木偶自丧葬而娱人的过渡;再者表明,木偶制作已达到与真人无二、活动自如的境地,这为木偶戏的萌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文献的记载上,汉代贾子新书有曰:“今妇人傅自墨黑,绣衣而倚堂其二、三十人。或博或掩,以其胡戏以相饭。上使乐府幸假之,但吹萧鼓,倒挚面者;更进,舞者蹈者时作,少间击鼓,舞其偶人。”这歌舞的偶人,即木偶戏的表演。因而汉代是木偶技艺表演兴盛并向木偶戏过渡的时期,此时木偶的文化艺术已经开始。新中国成立后,各地木偶班社纷纷改为木偶剧团,中央和地方的政府也日益重视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协助举办了大量的会演,并设置了奖项,这极大地提高了木偶戏的社会地位和艺术水平。木偶艺人相互之间的交流也更加便捷,并同时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这就使木偶的创作手段和造型样式都较之前有了很大的突破和发展。造型上,在继承传统元素的同时,融入了大量的西方元素和现代元素,由繁入简,形态更加夸张、精致。重要的是木偶艺术与动漫艺术的结合,使木偶更加具有现代性,并促进了这一文化的传播。然而,又由于现代人一般不愿去接触木偶的雕刻与表演,致使有的木偶艺术形式处于消亡的边缘。2.2木偶艺术发展中的地域特性木偶艺术在历史的纵向发展中,继承了大量优秀的文化传统,积累了丰富的造型元素;同时它在地域间横向的发展中,也融入了大量的民间艺术,呈现出各自不同的造型特点。限于篇幅,笔者仅就对福建泉州的提线木偶、漳州的布袋木偶,陕西的合阳线偶和东北的辽西木偶作以分析。2.21 泉州提线木偶木偶艺术于唐末五代即在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扎根,从未断代。泉州位于中国古代的河洛地区,靠海,因此古代历史上它一直是世界各种宗教文化、中原黄土文化和各国海洋文化的汇聚融合之地。木偶艺术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与本地民间习俗和人生礼俗融为一体,构成了泉州木偶浓烈的民族和地域文化特色。泉州木偶的民族特色首先表现在木偶造型上受戏曲造型艺术与宗教造型艺术的双重影响。古代泉州佛教艺术发达,神像雕刻作坊林立,早期的泉州木偶头雕刻,即由神像作坊兼营,形成了戏曲造型艺术与宗教造型艺术紧密结合的特点。因此,泉州木偶头雕刻具有一套由汉化佛像造型程式衍化而来的高度纯熟的艺术程式,融入许多合乎中国民间审美标准的造型因素。其正面人物生、旦行当的造型,基本上以观音菩萨为范本;北(净)行的造型基本以金刚力士为范本;杂(丑)行造型则以各种罗汉、鬼神的造型糅合而成。以这种程式为基础创造出的艺术形象,表达了中华民族一种稳定的、颇具正统意味的审美追求。近年来,泉州较有影响力的木偶雕刻家为江家走大师,他雕刻的偶头形象千变万化,性格特征一木了然,线条夸张而不变形,刀法简约而不粗俗;而且,他还敢于对木偶的局部进行大胆的夸张,例如:有的前额高耸,眼窝深馅;有的鼻梁粗大,两眼暴突。另外,泉州的木偶剧团很注重海峡两岸及对外的文化交流,经常地参与国际性的展览与表演,靠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完美的技艺,它逐渐征服了世界各地的观众,赢得了国际上的阵阵好评。2.22 漳州的布袋木偶漳州木偶雕刻起于晋盛于唐,已有近二千年的历史,它以淳朴的艺术风格,灵巧的操纵技艺,生动的木偶造型,在国内外艺坛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漳州布袋木偶最重要是木偶头,其头部的雕刻注重五形(眼、口、鼻、眉、耳)、五骨(眉、顶、颧、额、颏骨),对于最重要的木偶脸部,也要讲究五形三骨,即是两眼、一嘴、两鼻孔(五形);眉骨、颧骨、下颏骨(三骨)。雕刻艺人在把握这些五官时根据角色的外形、性格、身份、经历和气质来构思,利用造型、线条、色彩去抓角色的神髓。木偶头基本造型有生、旦、净、末、丑,又有神仙、鬼怪、动物,还有传统名剧的角色例如关公、曹操、水虎传的梁山好汉等,种类繁多。从整体上看,漳州木偶的艺术特点是:造型严谨,精雕细刻,彩绘精致,着色稳重不艳, 保留唐宋的绘画风格,人物性格鲜明,夸张合理,并有地方特色。 2.23 合阳线偶戏 合阳线偶戏“起于汉而兴于唐”,是目前我国木偶戏中历史最长的。合阳人把线偶戏爱称为“线猴”,也叫线胡或者小戏。它的木偶造型与隋唐的雕塑艺术一脉相成。木偶头天庭宽阔,下颚丰腴,眉目修长,尤其是旦角头部造型,鼻头圆浑如胆,嘴唇小巧玲珑,唇边漫着笑意,曼柔秀丽,楚楚动人。其中丑角“癞包子”偶头造型及脸谱,据传为北齐郭秃形象仿制,为本县偶人独有。偶头像的雕刻艺术,也有独到之处,其刀工精细,线条流畅,设色明快,对勇猛、奸险、凶暴、怪戾、文静、姣美、忠厚、仁慈、善良等各种人物性格的刻划,十分传神。但是合阳线偶的传承形式自古以来都是以师徒口头相传,现在这种师徒学艺的传授方式已经不再,年轻人也很少有学艺的,合阳线戏面临失传的窘境。2.24 辽西木偶戏 辽西木偶艺术繁荣于辽西走廊一带,把中原汉民族文化与辽西北方民族文化连在一起。独特的地域,复合性的走廊文化,使它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并且它做为东北三省稀有剧种之一,是跨越语言障碍的表演艺术,是民间艺术,也是世界艺术。辽西木偶造型艺术是雕塑、绘画、结构装置相结合,用物质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它着重于人物形象本身的刻画,表现人物本身的形貌特征和思想品格。辽西木偶的造型艺术和结构装置经过久远的进化过程,逐渐发展到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布袋木偶、铁枝木偶、杆式木偶、人偶一体、卡通人偶、荧光木偶等不同的种类。辽西木偶艺术区别于关里以及江南其他地域木偶艺术,它的制作是传统的手工工艺,虽然繁杂,但制作精良、传统地道。近现代辽西木偶造型设计制作大师是索万金,在半个多世纪的艺术创作中,他以独特的设计使作品独具匠心,由其编剧、设计制作的古典传统木偶剧腿的故事以造型夸张、设计独特、精美地道而荣获辽宁第五届艺术节金奖。然而目前辽西木偶艺术又面临着危机,传承已面临断档边缘。2.3我国木偶艺术的文化价值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格是在历史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各种不同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逐步沉淀而成的,具有相应的稳定性;同时它又立足于本土,在不段变化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相应的变通性。因此一个民族的传统最适合于这一民族的心理和土壤,同时还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对我国传统木偶造型艺术的历史发展和地域特征的探讨中,可以看出,木偶艺术从远古走来,经历了与不同宗教,不同艺术形式(如:壁画、绘画、戏剧),不同人群,不同地域,不同生活习俗的摩擦和融合,才发展到了今天,它承载着我国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在这里,笔者以有限的学识对传统木偶艺术的文化价值做一些简单的归纳:、蕴含着我们中华民族胸怀博大,善于接纳不同优秀文化的民族心理。、传达出了我国民族艺术中重视写意的艺术精华。、木偶造型中包含了大量的传统设计元素。、反映出了我国不同地域的民间民族精神风貌。笔者仅是从木偶造型的角度对木偶的艺术价值进行了如上的浅析,若进一步对我国传统木偶艺术进行全方位的考察与研究,并将最终的研究结果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必能很好的指导我国当代的艺术实践活动。3、传统木偶艺术对现代电脑三维动画角色设计的价值同属于“动的艺术”的木偶戏与电脑三维动画,前者从我国千年的优秀文化中走来,后者诞生于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前沿,对前者的造型艺术的研究和探讨,必能为后者的健康快速发展带来一些启示,笔者从他们的相似性出发,将传统木偶艺术对现代电脑三维动画角色设计的艺术价值作以简要分析。、木偶的角色与电脑三维动画的角色都有一定的虚拟性和可塑性。木偶戏中采用雕刻的方式制成“动”的三维主体木偶,电脑三维动画中通过电脑的数据控制生成“动”的三维主体角色。两者的角色均可以根据剧情的需要进行自由的夸张。在这一点上传统的木偶造型具有更明显的优势:一方面在于它的传统性和历史性,蕴含着丰富的传统元素和民族文化;另一方面,由于木偶角色在动的过程中并没有电脑三维动画灵活,木偶角色在雕刻的过程中必须更加深刻地去考虑角色造型与角色性格之间的关系。、两种角色的动作表演都具有真正的演员无法实现的自由度。牵动木偶角色的线、杖、或手指就如电脑中控制三维动画角色的数据。虽然木偶角色“动”的形态和幅度并没有电脑控制的动画那么灵活,但是正因为这种“动”的物理限制,使木偶角色的某些动作具有引人发笑的特质。因此对这些动作的观察和揣摩,必然有益于电脑三维动画的设计。、木偶戏和动画片这两种艺术都具有影视戏剧的特性。他们的题材很类似,一般都为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或历史事迹,而且两种艺术的目的均为娱乐。因此底蕴深厚的木偶艺术可以成为动画的借鉴对象。艺术需要创新,没有创新,艺术将走向死亡。然而任何的创新都必须扎根于本民族的文化,离开了本源文化,它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终消亡在历史的尘埃中。新生的电脑动画艺术,有极强的现代性和生命力,它的发展只有与我们优秀的民族传统相结合,才能持久。4、结语传统木偶艺术是一门古老而又民间的艺术,电脑三维动画是一门新生的现代艺术,两者因有共同的“动”、“虚拟”和“娱乐”的角色艺术而相关联。通过从造型艺术的角度去分析传统木偶发展的历史和地域特征,触摸到了我们中华民族包容的民族心理和写意的艺术精髓,并且得到了大量的传统设计元素,从而为电脑三维动画角色设计找到了一些可借鉴的艺术价值,使其能够从民族传统的土壤中吸收到必要的养分。【参考文献】【1】 丁言昭,木偶工艺漫话,上海工艺美术,2000.01,第3435页【2】 陈世明,中国木偶艺术的民族性,艺坛纵横,日期不详,第910页【3】 朱 哲,西域木偶的艺术地位,当代戏剧,日期不详,第6061页【4】 王朝闻,值得自豪,漳州职业大学学报,2000.01,第4849页【5】 江 蓉,闽西木偶戏的创新实践与图书资料的运用,龙岩师专学报,2003.10,第9899页【6】 康保成,佛教与中国傀儡戏的发展,艺术探索,2003.03,第5872页【7】 叶明生,古代水傀儡艺术形态考探,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00.01,第112119页【8】 傅 翔,刀间意随 形神俱在,福建艺术,日期不详,第38页【9】 黄连金,泉州木偶头雕刻的艺术特色和传承创新,中国戏剧,日期不详,第3031页【10】 /20041112/n222957102.shtml 木偶戏历史渊源【11】 /gb/cn_whyc/2006-11/20/content_89563_4.htm 木偶戏【12】 /ShowArticle.asp?ArticleID=42636 木偶造型艺术【13】 /BOYIX/ChannelBOYIX/bashu/open.html.aspx?id=17964 辽西木偶:小木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