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课堂调控能力的培养和提高.doc_第1页
浅谈教师课堂调控能力的培养和提高.doc_第2页
浅谈教师课堂调控能力的培养和提高.doc_第3页
浅谈教师课堂调控能力的培养和提高.doc_第4页
浅谈教师课堂调控能力的培养和提高.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教师课堂调控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惠芳看课堂加入时间:2007-9-27 16:00:41希望之星点击:442浅谈教师课堂调控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蒋惠芳 现代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它具有极强的现场性,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它的丰富性、多变性、不确定性使得再好的预设也不能遇见课堂上出现的新信息、新情境。教师在授课过程种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件,如何处理这些突如其来的问题,是对教师课堂调控能力的考验。 日前,我区一位青年教师在教学大奖赛上借班上一堂语文课,整堂课教学内容丰富,课堂容量大,设计精巧,因而教师在试教时,常常感到时间紧张,生怕来不及完成原定的教学计划。然而正式比赛时,由于所借班学生的基础特好,加上学生的预习十分到位,因而比原先提早了8分钟教案内容已经完成了,这大大出乎她的意料。于是,她只能要求学生把已经讲过的以及讲评过的内容写下来。由于仓促进行,一是学生连写的纸也没有准备,教师只能让学生写在书上,二是到下课学生还未写完,教师的点评也只能是匆匆了事。原本是一堂虎头豹尾的课却成了豹头蛇尾,与一等奖只能失之交臂,实是可惜。事后,这位青年教师十分坦诚地说,看来,我的课堂调控能力还需加强。 有人把上课比作打仗,打仗之前,作战方案越是详尽,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越是细致周到,战斗成功的可能性越大。战斗中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我如何去对待?假如不出现这样的情况,我又用什么方案来解决?,所有这一切,都要考虑得详尽、周到。因此,上课之前的钻研教材、备课就要有精心、完善的预设。 但是,课堂如战场,它是千变万化的,是难以预测的,即使课堂前的预设再精细、再完美,都不可能完全预知课堂上出现的情况。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情况是会发生变化的,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往往出乎你的想象,有些问题是突如其来,无法预料的。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有随机应变的临场智慧和极强的课堂调控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自己的课堂调控能力呢?笔者认为,教师在角色的正确定位,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扩大知识储备量,夯实教学基本功;增强思维的敏捷性,提高应变能力等方面都要加强,一、教师角色正确定位,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首先,教师必须对自己正确定位。时下,一些青年教师在上课时往往下意识地把课堂当作了舞台,把自己当成了演员,教师在舞台上表演得十分出色,而对学生的反应却重视不够。我们说,上课和演戏虽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但他们之间却有着本质的不同。一是对象不同,演员的对象是观众,教师的对象是学生;二是目的不同,观众是带着欣赏、娱乐的目的而来的,而学生是带着学习的任务而来的,因而前者是被动的吸收,后者是一种双向互动。演员演到精彩之处必须忘了自己,成了剧中的角色,而教师上课上到再精彩处也不能忘了自己的角色,忘了自己的任务是教学,是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三是要求不同,演员只要背出台词把戏演得入木三分,使观众入情入境,听得津津有味,看得聚精会神即可,而教师则需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地对预设进行调整才行。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的要求比演员更高,教师必须比演员高明。 教师只有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正确,才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课堂生成是对教学过程可变性的概括,是对教学过程的预见性、计划性的一个重要补充和修正。,它不但要求教师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更要求教师在应变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腾出时间,给生成提供条件,创造性地创设生成。要充分看到学生中蕴含的聪明才智和潜在的能量,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回答,千方百计地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哪怕是一点小小的发现都要加以保护。在课堂中也常会出现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出现一些“惊人之语”。这时,教师的第一反应是去伪存真,幷作出教学决策,是否有用,何时使用,怎样使用,幷将之融入教学过程。 近日,听一位老师上孔雀和乌鸦,当老师提问:孔雀和乌鸦的羽毛谁漂亮时,学生纷纷说孔雀漂亮,可有一位学生却偏偏说乌鸦漂亮。这出乎老师的意料,他微笑着让学生说出理由,这位学生说:“因为我喜欢黑色,我妈妈总是穿一身黑色的衣服,别人都说她穿黑颜色的衣服很高雅,很有气质。”这位老师充分肯定了这位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那位学生高兴得笑了,全班学生也给了他热烈的掌声。这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和保护,使学生以后敢说真话,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这正是我们要培养的优秀品质。 又如,一位教师在教全神贯注这篇文章时,要求学生划出重点段中表现罗丹全神贯注修改女像的句子,结果没想到学生交流时把这一段中所有的句子都划下幷说到了。这位老师灵机一动,说:这位同学找得真认真,他把所有的句子全划下了,说明这一段中的每一句话都是围绕罗丹修改女像这个中心意思来写的,这正是好文章的精妙之处,可见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的功底。那么,我们再来看一看,最能反映罗丹全神贯注修改修改女像的是哪几句呢?教师这么轻轻一点,既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把自己原本没有考虑周全的问题作了一个很好的补台。二、扩大知识储备量,夯实教学基本功。 学生每天都在阅读,接受新鲜事物,而教师却由于工作、家庭等方面的原因,挤占了读书学习的时间,因而课堂中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以教师的知识储藏量还不能满足学生。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必须挤占时间增加阅读量,拓宽知识面,当你有了足够的知识储备时,面对学生的问题才能从容不迫,应付自如。 我听一位老师在教学古诗游子吟时,学到“临行密密缝”这一句时,学生发出疑问:“老师,为什么母亲在儿子外出时要密密缝衣呢?”由于老师事先经过阅读,了解了古时的风俗是儿子出远门时,母亲把衣服的针脚缝得越密,越能体现母亲对儿子的关爱。老师把这个背景一说,不但学生的问题迎刃而解,而且对这首古诗的诗意和主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教师宽广的知识面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然,就教师个人而言,即使知识储备量再丰富,也不能对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能对答如流。这就要求教师发下架子,有的可以引导学生相互讨论解决,有的可以告诉学生课后会去查阅资料后再告诉大家,有的可以请教别的老师或这方面的行家再告诉学生。关键是答应学生的一定要按时做到,否则,就会丧失教师的威信。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理解体验中具有价值的创新的生发点,教师有时还要进行巧妙的追问,这样,能拓宽课堂阅读的空间,丰富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呈现出精彩的阅读对话。这也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如一位老师在上草船借箭一课,同学们正纷纷讨论着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突然一个别样的声音冒出来:“老师,我发现诸葛亮也有未料到的事。”师:“何以见得?”生:“文中写到诸葛亮讲:三天后,请到江边取箭,试想既然造箭,怎么会到江边取呢,要是周瑜再细琢磨一下,就能发现破绽。”显然,这是与众不同的声音,在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这位老师由此追问:“那为什么诸葛亮的计谋还能成功呢?”经过再次讨论,学生对诸葛亮的识人心和周瑜的人品又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惊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可是我们有的老师在发现学生创新的火花时,却在充分肯定时没有紧接着追问一句,少了临门一脚。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坐井观天时,孩子们热烈地讨论着小鸟和青蛙谁对谁错。有的说“小鸟的说法是正确的,我们看到的天是无边无际的。” 有的说:“这只青蛙真太笨了,天应该是无边无际的,怎么会只有井口大能?”可有一位学生说:“老师,我觉得这只青蛙也没错,”教室里一阵骚动。“这只青蛙从小生在井里,从来也没有离开过井底,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所以才会这样说,这不能怪它,应怪它的妈妈把它生在井底。”这时,学生笑了,教师也笑了。这时,如果老师再追问一句:那么,作为青蛙,怎样才能看到无边无际的天空呢?这样一问,学生就能从中更深地感悟寓意。三、勤思多辨善转换,应变能力须提高 课堂教学不是预设教案的机械执行,而是课堂重新生成,不断组织的过程,是人性不断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常常会出现一些理解上的误区,这些错误是一种现成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错误中汲取经验,让错误服务于教学。遗憾的是我们有的青年教师却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我听一位教师教没有快乐的波斯猫,课文写了一只波斯猫,天天睡沙发,吃蜜糖、吃油炸鱼,从来不知道快乐是什么滋味,它去问燕子、蜜蜂、小花猫,结果还是没有找到快乐,课文通过波斯猫和燕子、蜜蜂和小花猫的对话,告诉小朋友通过辛勤劳动才能获得快乐。教师在总结明理时问道:波斯猫得不到快乐,看到它这样子,你想对波斯猫说什么?有学生说“波斯猫啊!总有一天你会找到快乐的!”有的说:“波斯猫,你已经很快乐了,为什么还不快乐呢?”有学生说:“波斯猫啊!你可以去找个老婆,天天泡酒吧。”另一个学生顺着它的思路说:“波斯猫啊!你可以去找个女朋友一起玩玩。”这位老师总结道:“对!这也是一种快乐,快乐是多种多样的。其实快乐就在我们身边,就看我们能否善于发现他们。”这位老师在总结评价学生的发言时,忽略了学生发言中的两个错误,一是学生说“你已经很快乐了”。学生还是把波斯猫的吃喝享受当作一种快乐,可惜教师没有即时纠正;二是在学生奉劝波斯猫时,把“天天去泡酒吧,找女朋友玩”作为一种快乐。教师非但没有及时指出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反而肯定了学生的发言,造成了学生一种错误的快乐观。这与这篇课文的主题是大相径庭的,教师犯这样的错误实在不该。 但是,有的老师则不然,一位老师在教学石榴时,学生提了这样一个观点:老师,我觉得课文中说石榴花开得很热闹,“热闹”这个词用词不当。面对学生错误的问题,这位老师没有用一答了事的方法来处理,而是抓住了契机,调整教学方法,把它作为精讲的内容,通过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边读边议,不仅巧妙地给学生作了回答,还让学生体会了作者在文章中精心使用的写作方法以及它的妙处所在。这位老师首先肯定了这位学生读书仔细,然后让学生讨论“热闹”这个词用得好不好。这时,有的学生说:“我认为这个词没用错,它是讲花开得多”,有的学生说:“对,花开得多,又鲜艳,好像很热闹”。有的说:“这个词是写花争着开的意思。”老师肯定了学生读得认真,她让学生再读读体会体会,然后回答。 一位学生说:“这是把石榴当作人来写,很多花争着开,就像很多小朋友在一起,很热闹”。另一位学生说:“那些火红的石榴花还可能引来许多蜜蜂,嗡嗡地飞,那声音听起来很热闹”。更有一位学生说到“课文里讲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裂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都是把石榴当作人来写的。”老师说:“刚才,某某同学讲把石榴当作人来写的,课文还能找到这样的例子吗?”学生回答:“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在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也是把石榴当作人来写的。”“好!老师指着提出问题的同学:“某某同学,你明白了吗?”,“我明白了,热闹这个词不但没用错,而且用得很好。”老师再追问一句:“请你能说说好在哪里吗?”“好在它写出了石榴花开得旺盛的样子。”那位学生回答。“好!你理解得真好!让我们再把这部分内容读读、体会体会。”老师笑着说。至此,学生不但自觉修正了错误,而且教师的随机调控使学生更深刻地把握了课文在用词造句方面的精到。 当然,像以上这位老师的课堂调控不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应变能力不尽相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有先天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因素。 青年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临场应变能力,既需有优秀的思维品质,也需在实践中不断锤炼。一是要多参加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努力去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就是增强人的应变能力的过程。二是要扩大个人的交往范围。无论家庭、学校还是小团体,都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在这些相对较小的范围内,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需要应变能力才能解决的问题。因此,只有首先学会应变各种各样的人,才能推而广之,应付各种复杂环境。三是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应变能力强的人往往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沉着应战,而不是紧张和莽撞从事。在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遇事沉着冷静,迅速作出决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