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学生学案.doc_第1页
长亭送别学生学案.doc_第2页
长亭送别学生学案.doc_第3页
长亭送别学生学案.doc_第4页
长亭送别学生学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孝义中学高二年级语文学科学案 编号 2-2-1 2010年 08月 03日 长亭送别学生学案主备课人: 贺继红 审核人:焦云嵘 导语: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张生与崔莺莺的离别也是在一个清秋时节,在傍晚时分,在长亭之中。不同的是柳永的雨霖玲重在写远离人柳永的感受。而长亭送别则重在表现送别人崔莺莺的感受。此时此刻,她会有怎样的一番滋味在心头呢?让我们来认识崔莺莺这位不同凡响的女子,走进她复杂而微妙的内心世界。【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概括莺莺在这折戏里的感情2、把握全文的主旨3、背诵并鉴赏几支曲子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工具书解决字词疑难。2、诵读法、鉴赏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应珍惜爱情,同时要有更高的追求爱情固然美好,但爱情绝不是人生的唯一。补充资料1、 元曲概念“元曲”,一般包括杂剧和散曲。杂剧是戏曲,散曲属诗歌,它们都以曲辞为主,因而总称为曲。杂剧:杂剧是元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标志。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形成了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2、元杂剧特点 (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多扮刚勇人物或喜剧角色,有净、副净、二净之别。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杂角,如孤(官员)、祗从(侍从)、孛老(老头)、卜儿(老妇)、徕儿(小孩)、细酸(书生)、邦老(盗贼流氓)等 (3)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剧本里唱词前面都标明宫调与曲牌的名称,如正宫端正好、商调集贤宾,“正宫”、“商调”是宫调名称,“端正好”、“集贤宾”是曲牌,即曲子的名称。曲谱是固定的,戏曲家按谱填词即可。杂剧体制的通例是四折一楔子,不标折目杂剧每折限用一个宫调,一韵到底科,又叫科范,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如包括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音响效果等的舞台指示。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学习过程】学生自主学习1、通读课文,借助注释、工具书排除读音障碍,准确通顺地诵读课文,给下列字注音。筵( )席 张珙()玉骢()难系( ) 迍迍( )金钏( ) 揾()做 挣揣( ) 余荫( ) 玉醅( )白泠泠( ) 保揣( ) 绣衾( ) 青鸾( ) 禾黍( )谂( )知 谨赓()暮霭() 蹙( )愁眉 经忏( )杯盘狼藉( )2、解释意思:恨不倩( ) 却( )告了 破题儿( ) 兀的不( )这壁( ) 将( )酒来 洁( ) 奈时间( ) 合着( ) 酒共( )食 怕不待要( ) 扶持( ) 举案齐眉劳燕分飞望夫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3、把下列曲词与引用的原诗作品对应起来。原诗歌作品:白居易琵琶行乐府诗东飞伯劳歌秦观鹧鸪天范仲淹苏幕遮李清照声声慢宋人鹧鸪天柳永雨霖铃苏轼满庭芳化用后的曲词:(1)蜗角虚名,蝇头微利。()(2)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3)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4)知他今宵宿在那里?有梦也难寻觅。()(5)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6)碧云天,黄花地。()(7)阁眼泪汪汪不敢垂。()4、理解课文内容(1)、浏览课文,理清剧情结构:第一部分(“夫人、长老上”“素与我恓恓惶惶的寄”): _ 。第二部分(“做到见夫人科”“专听春雷第一声”):_。第三部分(“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藉”“小生就此拜辞”):_。第四部分(“一煞青山隔送行”结尾):_。(2)、细读课文,根据层次体会崔莺莺的感情与性格。(3)、概括本文的主题是什么(4)鉴赏曲子【端正好】【一煞】着重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端正好】【一煞】【滚绣球】【收尾】着重鉴赏修辞手法【滚绣球】【收尾】【小组合作探究】1、小组交流以上2、3题答案,总结疑难问题。2、组际合作,解决疑难。【师生合作互动】对于课文的理解还存在哪些疑惑,向老师提出。【总结提升】长亭送别一折戏,历来被誉为写离愁别恨的绝唱,不仅在于它反映了女主人公勇敢、大胆地追求自由爱情,反对封建礼教的思想,它深深打动人们的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最后一幅“夕阳古道无人语”的画面与“晓来谁染霜林醉”相比,氛围更加萧瑟凄凉。离别后,“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拓展迁移】长亭送别给人以深沉的美感享受,它是一首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