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让民俗精粹发扬光大.doc_第1页
传承让民俗精粹发扬光大.doc_第2页
传承让民俗精粹发扬光大.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承,让民俗精粹发扬光大作者:殷丽娟 | 中国民俗学网 北京市宣武区是北京建城和建都的肇始之地,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不仅给宣武区留下了众多文化遗存,而且孕育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像物质文化遗产那样能够独立存在,其无形性使得它的传承和延续有一定的困难。如何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宣武区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新思路,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与传承。 宣武区委常委、宣传部长丁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宣武区的厂甸庙会、天桥中幡、抖空竹和荣宝斋木板水印技术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栅栏五斗斋高跷秧歌、白纸坊太狮老会被评为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命脉所在,所以宣武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列为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全面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社区、校园传承计划,不能让老祖宗留下的民俗精粹在我们这一代断裂。 宣武区从学校和社区入手,特别是着眼于青少年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2006年,北京抖空竹被正式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年抖空竹在宣武区十四个中小学校开始传承。作为抖空竹的发祥地之一和北京市抖空竹人口最多、最集中的广内街道地区开始传承和发展抖空竹这门传统技艺。 不久前的一天,记者来宣武区上斜街小学,正赶上课间操时间,还未走近操场,就听到抖空竹的刷刷声。记者看到小学生们抖空竹的技艺娴熟,一个个高难度的花样被抖得淋漓尽致:抬头望月、反弹琵琶,一只只空竹就像舞动的精灵,上下翻飞,最终总能稳稳落在线上继续旋转。上斜街小学党支部书记朱玉华接受采访时说,抖空竹在学校一至六年级普及,通过练习抖空竹学生们锻炼身体,愉悦心情,增强了学生们的凝聚力,增强了团队精神,也增加了学生们的自信心。 朱玉华介绍,学校五年级的学生、11岁的刘娟非常喜爱抖空竹,自打学校将抖空竹设定为本校课程之后,刘娟和另外23名小学生一起拜空竹技法传人李连元和空竹制作传人张国良为老师,成为空竹技法第四代传人。现在,刘娟和另外30名小学生正在抓紧时间练习,他们将要参加奥运会开幕式前的演出,向世界展示老北京的民俗文化抖空竹。 如今,宣武区广内街道的抖空竹、大栅栏街道的五斗斋高跷秧歌、白纸坊街道的太狮老会、牛街的掷子、天桥街道的鼓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已成为宣武区各街道的社区品牌文化活动。宣武区区域内的十四中、十四中分校、北京小学、北纬路中学、香厂路小学等中小学校都已先后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纳入了学校的教课内容。以宣武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为代表的一部分学校,则将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童谣纳入了本校课程。 北京市宣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童谣被纳入了宣武区一些学校的小学课程。记者走进宣武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便听到正月正挂红灯小小子坐门墩儿小耗子上灯台等咏诵童谣的稚嫩童声。 宣武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的老师罗兰对记者说,这些朗朗上口的童谣蕴含着深厚的教育学、民俗学和社会学内容。叮当门铃响,请问是谁呀?打开门一看,原来是大妈。进门快请坐,请喝一杯茶。大妈把我夸,说我懂事啦!美妙的歌声,灵巧的动作,整个课堂互动好似一台精彩的演出,活泼展现了北京童谣的礼仪之风。 课堂外也少不了北京童谣的影子,跳花筋、踢花毽、跳房子等吟唱歌谣,使学生在游戏嬉戏中受到了熏陶和教育。洗衣粉,泡泡多,我洗手绢唱着歌。唱着歌,慢慢搓,搓出一盆花朵朵。妈妈笑,奶奶乐,大家齐声称赞我。宣武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卞媛学生自创的这首洗手绢,已经被编入了校本教材。李清怡每天看到姥姥买菜、做饭、收拾屋子,就和姥爷共同完成了作品姥姥辛苦啦:放学回到姥姥家,肚子饿得叫呱呱。饭菜香味扑鼻来,真想快快吃掉它。放下书包忙洗手,干干净净开吃啦。丰盛美餐真高兴,谢谢姥姥辛苦啦!像这样小学生们自己原创的童谣有147首被编入了教材。 在著名民俗学专家赵书和北京少儿图书馆的帮助下,宣武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收集编写出北京童谣,将礼仪知识编成童谣,在每周一节的礼仪课堂上教、学、传、唱。宣武区其他小学也陆续将北京童谣纳入本校课程。课堂上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童谣、吟诵童谣、感受童谣、创编童谣。北京童谣的创作、吟诵,在未成年人中起到了弘扬传统、传承文明的作用。 宣武区在椿树杯京剧票友邀请赛、天桥杯鼓曲票友邀请赛等群众品牌文化活动中,专门设立了青少年组以更好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早在清乾隆年间徽班进京之时,大量的戏剧艺人便定居在宣武椿树地区。200多年间,萧长华、金少山、余叔岩、姜妙香、尚小云、苟慧生、杨宝森、裘盛戎等几十位梨园名家都曾居住在椿树地区,留下了众多梨园故居,造就了灿烂的梨园文化。椿树街道办事处为了促进弘扬民族精粹,依托深厚的梨园文化底蕴,于2003年9月举办了首届椿树杯北京市社区京剧票友大赛。现在椿树杯京剧票友参赛票友的范围从北京市城八区扩展到所有区县,比赛剧目不仅有老生、青衣、老旦和花脸等大行当,而且还出现了小生、彩旦、武生和丑角等行当。进入决赛的选手表演无论是唱腔韵味,还是身段做派,都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椿树街道工委宣传部的李梅对记者说,举办椿树杯京剧票友赛,旨在弘扬国粹艺术,引导青少年走近京剧、了解京剧。我们还为中、小学生举办以品味京剧艺术,传承民族文化为主题的走进梨园讲座。首都师范大学京剧社的创始人南昊老师给孩子介绍了京剧的起源,孩子们像听故事一样就了解了同光十三绝、四大名旦等戏剧人物以及四大行当中鲜为人知的新鲜事。 椿树杯京剧票友赛不但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还形成崇尚先进、团结互助、扶正祛邪、积极向上的社区道德风尚和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