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九房沟古民居建筑群.doc_第1页
湖北九房沟古民居建筑群.doc_第2页
湖北九房沟古民居建筑群.doc_第3页
湖北九房沟古民居建筑群.doc_第4页
湖北九房沟古民居建筑群.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九房沟古民居建筑群:岁月深处的魅力导读:九房沟古民居建筑群,位于孝感市大悟县丰店镇桃岭村。据颜氏族谱记载,始建于明末,为颜氏五世祖所建,距今已300多年。湖北日报讯 图为:山中,一片古民居静谧其中。图为:村民家门口堆放着古瓦,村里的老人闲暇时在古瓦边晒太阳。图为:古民居里的小天井。图为:村民抱着狗在屋边晒着太阳。图为:村民在老屋前做着家务。图为:古民居的檐角呈现独特的弧形,体现出古建筑特有的美感。图为:古瓦,斑驳陈旧。图为:古老的窗外,是斑驳的墙。图为:从高处俯瞰民居,错落有致,深沉厚重。图为:古民居积聚在一起,房屋之间层次分明。图为:黄艳的菊花在墙边盛开。大太阳建筑网消息:一排排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古民居,眼下虽然大多没有人居住,但房屋的建筑艺术依旧令人赞叹。推门进去,层层递进,屋中有房,房中有屋,相互贯通,遇雨不用打伞,可串门走动。九房沟古民居建筑群,位于孝感市大悟县丰店镇桃岭村。据颜氏族谱记载,始建于明末,为颜氏五世祖所建,距今已300多年。建筑外形为整石条墙基,青砖黑瓦;石质门礅门楣,门楼前有石条台阶。建筑群包括明堂、青龙台、建筑主体颜氏老宅、颜氏祠堂等,是一个由多座独立建筑组成的多院落建筑群。九房沟古民居的每座建筑,都分门楼、中央通道、天井、小院等。建筑群共5进、31个天井、165间,为砖木结构,总体保存较好,建筑面积10000。如此规模宏大,气势恢宏的建筑群,现已鲜见,可称得上现存为数不多的古建筑佳作。建筑主体颜氏老宅,为小青瓦屋面,外墙青砖到顶,正屋前廊卷棚,室内方砖墁地,多间立柱梁架,雕刻花石柱础;部分二层为砖木结构,上房明间上下为鼓皮,雕花装饰,有的造型别致;外墙顶沿彩绘花纹,色泽鲜艳,砖雕双龙雄居屋顶,遇风时叮当作响。九房沟古民居建筑群,像一个阅尽沧桑的老人,散发着岁月深处的魅力。古民居意象老拍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这是孟浩然描绘的传统农家景象。不用说,诗人的位置和观察的角度,就在古民居之中。梁思成先生说过,庭院是中国建筑的灵魂。就算是普通农家的场圃篱落,一样颇多趣味,亲切动人。古民居中,有很多不能忘怀的与日子有关的细节。大悟的古民居,风格兼具南北,既有像双桥镇这样的内陆商埠,也有像九瓦沟这样的山野村落,不少建筑始建于明代,很有保护价值和旅游价值。因为有这些古民居的存在,越来越多的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能够怀揣着古民居的意象,生活中多了一份悠远和萦怀。老拍说话编者配诗青砖黑瓦萦怀久,梧叶秋风过故家。怪我乡思频入梦,菊残墙下老篱笆。浅析湖北传统民居建筑的文化特征苏虹(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70)摘要:传统民居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反映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历史、社会、文化、经济、信仰和特性,同时也体现了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地理环境、文化渊源、经济水平和生活习惯,并云集了民间的传统工艺、装饰、艺术的精华,经过长期历史实践中创造的宝贵财富。湖北省地处南北交界位置,是长江与汉江的交汇处。自古就有“九省通衢”的美誉。在这样一块水陆交通发达,南北过客川流不息的土地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同时也决定了它文化的多元性。这种风格更多地表现在建筑的象征文化上,是对它特有的艺术生命力的诠释。关键词:传统民居;文化元素;文化内涵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12011)03-020101传统民居建筑是人类力求生存最原始和最具有代表性的产物。它们深深植根于华夏文化土壤之中,源远流长,随着地理、气候等因素的不同,形成了各不相同的建筑风格。湖北传统民居建筑是湖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大精深的楚文化,给湖北建筑文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对湖北传统民居产生了深刻影响,促进了湖北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发展。一、传统民居建筑中的文化元素“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建筑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在建筑物质财富和建筑精神财富并驾发展总和。”建筑的发展基本上是文化史的一种发展,因此要了解建筑类型,认识建筑形态,首先要了解它的文化元素。雨果曾经说过:“人类没有任何一种最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建筑作为人类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属性已为社会各界所认识。建筑需要文化,文化是建筑的灵魂、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建筑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主要的图腾是“龙”、“凤”、“麒麟”、“祥云”等,它们的出现寓意着吉祥、如意。于是古人往往在建筑物上雕刻它们的形象,以表示威严、神圣,并寄予美好的愿望。祖先崇拜是原始崇拜的内容之一,这种崇拜方式在家族的祠堂建筑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将宗教上的神韵转变到祖先崇拜、将空洞的神学转变为伦理的实践、将建筑与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这样就更直接有效地贯彻了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在湖北传统民居建筑中,对水、石、树的崇拜极为突出。古人认为水是财,因此为了留住财气,必须守住水口。在这种崇拜思想的指引下,湖北省很多古村落的人口都有一座桥或构筑物,旁边是树、亭、堤、塘等衬托,扼住关口。古人对石的崇拜,同样很重,他们不辞辛苦来寻求石的壮美;民居建筑的柱础、门枕石等都离不开石头;用青石加工成平板,铺垫庭院,透着古朴与自然;门枕石、柱础上的雕刻技术更是精湛,其寓意深刻,表达了人们对石的崇拜之-。树是民居的院落中是不可缺少的植物。在湖北民居院落中常出现具有象征美好、吉祥寓意的树。如石榴树、桂花树等,来表达人们多子多福、健康平安的美好心愿。此外,湖北建筑作为文化的一种记载,它的存在不仅代表一种建筑工艺,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种鲜活的民族文化。传统民居建筑本身就是文化艺术的创造过程,这一过程包涵了太多的神秘和期待。数字文化就是其中一种,房屋建筑的规格尺寸往往不离“8,房屋的宽度、进深、柱头的高度都要在尾数上带8字,这种与“发”字谐音的数字符号也许从古旧渗透到传统民居建筑中了。二、对湖北传统民居建筑文化内涵的思索湖北传统民居建筑实际上是一种与民族文化相融合、与自然地理环境相协调、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居住文化模式,也是文化内涵的形象载体。传承与创新是保护湖北传统民居建筑历史文脉的需要,是弘扬民族文化的需要。因此如何强化这样优秀的文化是我们今天面对的重要问题。首先必须尊重传统文化,保护好自然资源,使得传统民居文化有继续生存的土壤;其次开展文化嫁接与演绎,如在地势较低的地区采用吊脚的建筑形式,在平时可以做停车场,这样不仅可以抵御洪水侵扰,还可以有效的利用空间,节约用地面积;最后要提高环保意识,开发新的领域,湖北传统民居建筑多为木建筑,其取之于自然,用之于人类,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同时,又要保护好传统民居建筑,是否该引起今日人们的反思。巴文化是楚文化的基础,巴建筑是楚建筑的根株。作为湖北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传统民居建筑装饰是湖北传统民居建筑最具有艺术特色的表现部分,它永恒的文化元素和独特的表现力彰显了湖北厚重的文化内涵。它就像一部悠长的古歌,意味深长地唱出曾有过的灿烂文化,并传递给我们带了耐人寻味的艺术气息,更深情地渴望着即将展开的辉煌未来。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0一一YS-026。参考文献:【1x-抄林中华民居【M1包头:内蒙古出版社。2006【2】季富政巴蜀城镇与民居【M】四川: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3】潘谷西,郭湖生等中国建筑史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湖北传统民居生态性的初探郭志斌 彭 磊 明 慧(武汉理工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摘 要:传统民居是湖北人民留给子孙的珍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它同时也是湖北劳动人民在 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指 导下 ,为达到 与 自然相和谐 ,就地利用可获得 的当地材料和能源 ,用简便 的建 筑技术和设计手法来进行生态建筑设计。针对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千城一面问题,最后提倡现代建筑应尊重地方文化 ,与地域特征相协调 的生 态理念。关键词:传统 民居 ;生 态性 ;生态建筑设计 ;地方文化中图分类号TU2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8006301一、 湖北传统 民居的发展原始社会时期,受黄河流域建筑形式的影响,湖北北部地区从早期的半穴居住宅逐步发展到木谷泥墙房屋。商周时期 ,干阑式民居形式逐渐在湖北地区出现,那时人们已掌握了在水中建房的技术。春秋战国时期,干阑式建筑已经相当完善,民居的建筑特征显示出明显的楚文化特征。南北朝后期到隋唐,大量的西北移民开始进去湖北地区,村落及民居开始发展起来 ,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合院式民居住宅开始流行起来 ,到盛唐以后达到高峰期。宋元时期,以抬梁式为内部梁架结构的民居发展起来,出现了抬梁式与穿斗式混合的建筑结构。明清时期 ,市镇逐渐兴起,木构结构技术进一步发展 ,开始大量使用砖砌的罔护结构来保护外墙 ,而不用挑檐方法。即悬山顶房屋逐步减少,硬山顶逐渐增多。进入近代时期,传统建造体系并没有消失,部分民居吸收了西方古典建筑外观形式,内部仍沿用中国传统木构体系。例如:新洲徐源泉公馆内部为多进天斗布局,穿斗抬梁昆合结构体系,外部则采用西方古典形式 ,呈现东西交融的特点。二 、湖北传统民居建筑 中生态性的体现(一 )规划布局 融于 自然湖北境内群山连绵 ,湖泊星罗密布,地理形态的多样性造就了湖北传统民居在规划布局上的自身特点。民居与自然环境巧妙融合为一有机整体 ,使得大 自然与人们生活生产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咸宁桂花镇境内的刘家桥,该村落于明代崇祯三年始建。屋依山从下而上成阶梯形建筑 ,其它则依山伴水而建,建筑风格大体一致,具有明清古庄园建筑模式。(二 )选址、环境设计 顺其 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理想和最高境界 ,而传统民居在选址、布局、环境设计中无不体现着“天人合一”的生态观 ,创造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尊重 自然形态 ,发挥地势特点。例如红安的祝家楼村,村落坐北向南布置,依山傍水,东西两侧群山环抱,建筑布局为三条平行巷道构成。民居以巷道为单元,既相对独立,又户户相通。祝家楼村的“山环水抱 ,山水有情,藏风聚气”建筑布局顺应 自然地形,集中布置,错落有致,巧妙的通过院落、巷道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构成多层次的空间结构和环境脉络。(三 )因地制 宜,就地取材取于 自然传统民居大量存在于民问,它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湖北乡民根据 自己生活习俗、生产需要、审美观念等 ,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材料 ,就地取材。湖北传统民居中的常用材料有:砖、木 、土、青石 、片石等。 在湖北的传统民居中灌斗墙的使用非常广泛,这是一种节省工料,减低造价 ,经济适用的砖墙砌筑形式。除了砖在民居的维护结构中的运用外,石墙在湖北民居中也十分常见,由大块裁打方正的条石错缝砌筑而成,一 般用于墙基部分。这些坚固厚重的条石墙基既增加了维护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也对房间防水防潮起到了明显作用。还有用黏土、碎石、沙子 ,甚至米汁、糖汁等 ,夯实垒起高墙;结构的承重材料主要用木头的建筑形式也很多见,这种土墙多用于建筑内墙 ,有很好的隔声,保温作用。(四)适应地域 气候 的差异 适应 自然天井院落 ,是南北文化在湖北交融的重要体现。“天井”多见于南方,建筑四方围合 ,屋顶连为一体 ,每逢雨季屋顶四面的水向中央汇合流人地面围合的排水沟中,也称“四水归堂”。“院落”是北方特有的形式,便于室内采光、通风。又例如江汉平原较为常见的天斗式传统民居,该地区夏季 日照强、降雨量较大 ,在天井上建有类似于屋顶的顶盖,四周安装有铁管顺屋檐而下排雨水 ,这种顶盖被称为“天斗”。天斗上装有亮瓦,可通风也可采光,有效改善室内微气候。三、结论湖北传统民居凝聚着湖北劳动人民的智慧,蕴含着人与自然共存共生等宝贵经验,尤其在当今能源枯竭,环境恶化,城市建设中出现的 “干城一面”问题上,应当坚持科学的原则加以保护和利用、发掘其生态理念的内涵,并使其在现代建筑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参考文献:【1】李晓峰,李百浩湖北传统民居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2谷晓娟,杨红1传统房屋建筑多为土木结构,间数多少和质量优劣,根据各家人口与经济而有所差异。现多以长三间的正房为基本住房,左右两边增设厢房,围墙。正房三间,长3.6丈左右,进深(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