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新课标尽展音乐课堂魅力.doc_第1页
牵手新课标尽展音乐课堂魅力.doc_第2页
牵手新课标尽展音乐课堂魅力.doc_第3页
牵手新课标尽展音乐课堂魅力.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牵手新课标尽展音乐课堂魅力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十年来,教材换了一套又一套,但笔者一直习惯于这样的课堂程序:“坐在钢琴前,指导学生先打节奏,再唱简谱,然后读歌词,最后教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考试时,“学生唱唱歌,教师打打分。”学习了音乐新课程标准后,笔者逐渐感到这种传统的、缺乏生命力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应新课改发展的需要。“新课标”无论是从音乐教育的理念,还是教材的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均作了全方位的改革。这对于已习惯了传统音乐课教学的广大音乐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为了适应新课改形势要求,音乐教师应尽快地冲破传统教学思想的禁锢,抛弃陈旧的教学观念,使自己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有效执行者,让学生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直接受益者,让我们的音乐课堂更唯美。1 尊重学生的感受,变“单向灌输”为“互动参与”生活中处处有音乐。通过跟学生的交谈,了解到其实大多数学生还是喜爱音乐的,然而多年来我们的音乐教育却得不到学生的欢迎,经常出现“学生们喜欢音乐但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这种现象令我们深思!的确,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课内容单一、形式落后,教法死板。我们音乐老师更多地注重音乐技能、技法的传授与灌输,而忽视了音乐艺术的审美特性,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内心感受,这样一来,音乐课在某种意义上抹杀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审美观念,使灵动的音符在学生的眼里变成了乏味的蝌蚪。“唱歌+欣赏”的单一教学模式与新课标的要求格格不入。在教学工作中,音乐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开放课堂,让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活动成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有生机、有活力。学习“新课程标准”之后,笔者就尝试着把课堂向学生开放,每节课留出5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表演活动。这样,不但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对学生的艺术素质有了深入的了解。刚开始几节课,个别同学因为不好意思和其他原因有点放不开,随着参与的学生增多,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走到大家的面前展现自己了,这样,笔者很高兴看到了学生的进步,从个人表演到集体合作,从扭捏不自信到大方自如。实践证明,参与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2 尊重学生的选择,变“指挥家”为“点拨者”音乐艺术有极其丰富的内涵与多样的表现方式,是一门蕴含各种知识的艺术形式。学生们对音乐的喜好和理解千差万别。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将音乐教育只局限于在“知识”、“学科”等狭窄的范畴内来理解,而应把“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视为根本,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的思想,洞悉学生的兴趣爱好,并针对他们的兴趣爱好找准教学的切入口,因势利导,将手中的“指挥棒” 变成引领学生去探索美妙的音乐世界的“引路石”。当然,笔者所说的“放下指挥棒”不能浅显地认为是将课堂扔给学生,彻底撒手不管。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思维启动时,教师要加以引导;学生思维堵塞时,教师要进行疏通;学生思维模糊时,教师要适当点拨;学生思维紊乱时,教师要帮助梳理。在这里,教师不再是说教者,学生不再是教师思想的复制品;课程也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单一的教材内容。相反,教师能够从学生学习音乐的角度出发,研究解决学生要学什么、怎样学等一系列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积极地参与进来,愉快地学习。教师要以自己的敏锐的觉察力,将学习活动引向更深的层次,并且努力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教育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各种能力,并在这种氛围中实现新课程的目标。3 尊重学生的感情,变“高高在上”为“以情动人”音乐教育就是以情感引导教育人。音乐是跳动的精灵,它的魅力就是以情感动人,音乐教育就是以情引导教育人。它最大的特点是通过艺术活动的形式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心灵,让人在愉快的心情下得到熏陶。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容易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而把教师自身的思想情感强加给学生,结果学生们在固定思维模式和学习方式下,渐渐丧失了与生俱来的那种源于心灵深处的音乐感受本能,不论你在课堂上给他欣赏什么类型的音乐,都会有不少同学无动于衷,毫无感觉。苏霍姆斯基说过:我把整个心灵都献给孩子。只有一个爱学生的教师,才配得上教师这一神圣的称号。的确,真挚的情感是不应有什么贵贱之分的,学生与老师一样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在音乐面前,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师必须树立“爱即师魂”的观念。面对一群有情感有活力的学生,只有洒下爱,才可获取爱的回报。知识是冷冰冰的,只有经过老师心灵的加温,才能使学生快乐地接受。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音乐教师要善于营造彼此沟通、心心相印的氛围,多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多与学生交流。要了解学生的情感,倾听他们的心声,多一点鼓励,不吝啬表扬。这样音乐课堂就会成为充满欢声笑语,气氛和谐,学生心中的“音乐殿堂”那样的课堂。总之,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逐步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尽快适应“新课标”,成为“新课标”的有效执行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应将音乐教学建立在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价值观念上。通过教学,扭转学生们“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局面,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