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教案S.doc_第1页
二年级语文下教案S.doc_第2页
二年级语文下教案S.doc_第3页
二年级语文下教案S.doc_第4页
二年级语文下教案S.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2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二)阅读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三)写话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四)口语交际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五)综合性学习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识字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认识一个偏旁。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3、了解春节等四个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教学难点:写字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知道的有哪些?二、看图读韵文。1你知道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节日的活动,人们在干些什么吗?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三、指导看图,学习部分生字。1、你喜欢哪幅图上节日的活动?(引导学生分别说一说图上的有关内容)2、第一幅图(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全家人围在一起干什么?(相机出示词语:饺子)(2)过春节了,亲朋好友互相拜访表示节日的祝贺,这叫什么呢?(拜年)3、第二幅图(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清明节)(2)老师介绍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在4月4、5或6日。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3)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前祭扫革命烈士,这就是:扫墓。清明节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踏青。(4)指导读生字词,韵文中第一、第二行词语。出示:春节 饺子 拜年清明 扫墓 踏青 (5)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顺词语)教师小结。(6)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你们知道了哪两个传统节日?(春节、清明)春节民间风俗习惯是什么?(饺子、 拜年)清明节呢?(扫墓 、踏青 )4、第三幅图(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大家正在干什么?(相机出示词语:端午 、粽子)(2)教师简介:端午又叫端阳、端五。端,是开始的意思。古代“午”与“五”通用。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3)读一读:5、第四幅图(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中秋节)(2)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干什么?看看他们的表情,你觉得他们过得怎么样?(出示:中秋、月饼)中秋:我国传统节日。农历八月十五,时在秋季的正中,月儿正圆。此时家家团圆赏月,品尝月饼,以寄托合家幸福安康的愿望。四、指导学习生字1重点指导:饺 拜 扫 墓 踏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重点指导:“扫”是平舌音。2认识新偏旁“手字旁”。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4学生口头说词。5学生在田字格中描写生字。6教师范写生字。7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五、作业设计。1把句子补充完整。春节, 中秋节到了, 2把下面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排列。清明节 中秋节 春节 端午节六、板书设计识字2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教学难点:识字、写字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有没有去过桂林?谁来说一说,你眼中的桂林是什么样的?是啊,“桂林山水甲天下!”同学们想不想去亲眼看一看?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2。二、指导看图图上有哪些景物?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依次出示相应的词语,认读。碧水 秀峰 倒影对歌 榕树 壮乡象鼻 骆驼 笔架竹伐 鸬鹚 画廊三、借助拼音识字。1、借助拼音自主识字2、请同桌的同学互相听一听,读音有没有错误。3、说一说在朗读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个字读起来较困难,现在你能读得准了吗?请你读给大家听一听。出示: bi feng ying碧 水 秀 峰 倒 影对 歌 榕 树 壮 乡 bi luo tuo jia 象 鼻 骆 驼 笔 架Lang 竹 伐 鸬 鹚 画 廊学生自由读。这课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几个字的读音。(强调“峰、影、廊”是后鼻音;“骆、廊”是边音。)指名读,齐读。小组组织“找朋友,你说我猜”的游戏,加强生字的读音。看图理解词意。对歌:对方一问一答地唱歌,是一种民间的歌唱形式,多流行于我国某些少数民族地区。壮乡: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及云南、广东、贵州、湖南等地。竹伐:用竹、木等平摆着编扎成的水上交通工具。鸬鹚:水鸟名,俗叫“鱼鹰”,羽毛黑色,闪绿光,嘴扁而长,暗黑色,上嘴的尖端有钩,能游泳,善于捕食鱼类喉下有囊,捕的鱼就放在囊内。渔夫常用来捕鱼。榕树:常绿乔木,树干分枝多,有气根,树冠大,叶子互生,椭圆形或卵形,黄色或赤褐色。生长在热带地方。木料可制器具,叶、气根、树皮可以入药。齐读生字词。四、教学字形,指导书写重点指导: 碧 峰 影 鼻 1、说一说你会记哪个字,用什么方法记的?2、学生描红记字。3、教师范写。4、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五、作业设计口头扩词:碧 ( ) ( ) ( )峰 ( ) ( ) ( )影 ( ) ( ) ( )鼻 ( ) ( ) ( )六、板书设计。识字3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3、借助图画感知古今文字的发展演变,了解偏旁与字、词之间的联系,认识形声字的特点,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教学难点:识字、写字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识字3。二、指导看图学“木”字旁,以及相关词语。1看图,图上有什么?(一棵树)2出示“ ”,这就是古代的人模仿树的样子写的古文字,演变到今天作为偏旁时就变成了这样木,“木”的古文字像一棵树,有树冠、树干和树根。学“木”字旁。4现在凡是带有木字旁的字,都表示与树有关系。5出示:bai yang liu yi松 柏 杨 柳 桌 椅三、指导看图学“禾”字旁,以及相关词语。1老师还带来了什么?出示古文字“ ”,它像什么?演变到今天成了“禾”。“禾”的古文字像一株禾苗,有穗、叶、茎与根。2“禾”表示什么?(与庄稼、禾苗有关)3教读“禾”字旁。学习相关词语。出示:秧 苗 稻 谷 庄 稼齐读。四、看图学习“ ”旁,以及相关词语。1看图,图上画了什么?(竹叶)2出示“ ”,古代人用“ ”来表示竹叶,古文字发展到今天演变成了“ ”旁。3现在凡是带有“ ”旁的字,大多表示与竹子有关系。学习词语。 出示:竹 篮 箩 筐 筷子五、看图学习“ ”旁,以及相关词语。看图,图上画了什么?出示“ ”,这是古代人模仿草的形状写出的古文字。现在,我们用“ ”来表示 ,也就是说凡是带有“ ”旁的字,大多与草本植物有关系。3学习词语。 出示:茶 叶 菠 萝 兰 花齐读词语。六、教学字形,指导书写重点指导: 柏 杨 柳 椅 秧 篮 箩 萝 茶 菠七、作业设计1、比一比,再组词。柏( ) 央( ) 杨( )伯( ) 秧( ) 扬( )2、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木:( )( ) ( ) ( )( )禾:( )( ) ( ) ( )( )八、板书设计。识字 3bai yang liu yi松 柏 杨 柳 桌 椅yang秧 苗 稻 谷 庄 稼lan luo kuang竹 篮 箩 筐 筷子cha bo luo茶 叶 菠 萝 兰 花 识字4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4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节,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3认识本课生字的构字规律以及词语间的相互联系,进一步了解形声字的特点,提高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教学难点:识字、写字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教师简笔画板书“日、月、 、 ”的演变过程,图文结合。 2这就是古代文字发展的演变过程。 3新授“日、月、 、 ”偏旁。二、看图,试着读读词,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幅图都是由这些偏旁与一些熟字表达出来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4。三、自主识字。请你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认读词语。四人一组交流,看谁读得最正确。出示: wen shai晴 空 温 暖 晾晒 miao 眼 睛 瞄 准 眺望 dong jie 寒 冷 冻 结 冰雪 东 海 黄 海 长江指名读。(注意:“温”是前鼻音;“晒”是翘舌音;“结”是多音字。)齐读,男、女生比赛读。这些生字哪些是你已经认识了,你是怎么认识的?你有什么好办法很快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班汇报交流。再读词语。(6)探究规律你们有没有发现每组词语中有什么联系?第一组“晴、暖、晾晒”都与太阳有关,所以是日字旁。第二组“眼睛、瞄、眺望”都和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第三组“海、诃、江”都与水有关,所以偏旁是三点水。第四组“冷、冻”都与冰有关,所以偏旁是两点水。四、质疑解疑。1自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桌相互讨论。讨论交流:晾晒:把东西放在通风的地方,使干燥。瞄准:把视力集中在一点上。看图:解放军叔叔趴在草地上是怎样打靶的?眺望: 从高处往远处看。看图:小哥哥站在山坡上干什么?这就叫“眺望”。冻结:液体或含水分的东西遇冷凝结。长江:我国第一大河。长6300千米,发源于青海省西部唐古拉山脉,流经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9省区,在上海市吴淞口附近如东海。 在长江上横跨着两座大桥,就是南京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黄河:我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后流入渤海。东海:我国三大边缘海之一,面积79.48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350米左右,沿岸港湾岛屿众多。3齐读词语。五、教学字形,指导书写。六、作业设计1比一比,再组词。晴( ) 瞄( ) 冻( ) 冷( )睛( ) 苗( ) 练( ) 令( )2选词填空。眺望 仰望我站在山顶上( )着远方。夏天,我常常( )着天空,数着星星。温暖 温和李老师的态度总是( )的。妈妈的怀抱总是( )的。 六、板书设计:晴空 温暖 晾晒眼睛 瞄准 眺望寒冷 冻结 冰雪东海 黄河 长江练习1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按笔顺正确书写汉字2熟记4 条成语。教学重点:1按笔顺正确书写汉字2熟记4 条成语。教学难点:正确书写4 条成语教学过程:一、教学第一题1审题,指名读题目。2指导。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指名口头扩词。拜:拜年 礼拜 结拜 拜师 拜访廊:走廊 长廊 回廊 画廊影:电影 倒影 影视 影集 影片 影响 秧:秧苗 秧田 瓜秧 树秧 秧歌 菜秧箩:箩筐 稻箩 淘箩萝:萝卜 藤萝 菠萝 胡萝卜墓:公墓 墓地 坟墓 扫墓 墓碑 墓室 观察每一个字的笔顺,自由说一说。你觉得哪一个字的笔顺较难,要提醒大家注意的?重点指导:“拜、廊、鼻、饼”的笔顺。用铅笔描红,进一步熟悉、巩固笔顺。二、教学第五题1审题,指名读题目。2指导。指导读准字音。指导理解意思。看图,说说人们在什么地方,环境怎样,大家在干什么,表情如何?这4条成语都是描写节日欢乐、热闹景象的,你能说出哪一条成语的意思呢? 张灯结彩:悬挂着灯笼或各种彩灯,用彩色绸布、纸条或松枝结成美丽的装饰物。 欢聚一堂:快乐地团聚在一起。 普天同庆:天下的人一同庆祝,这里只唐人街的华人聚在一起欢庆佳节。 喜气洋洋:形容非常快乐的样子。指导运用。借助图画练习说话,用上这4条成语。指导背诵。自由背,相互背,指名背,齐背。三、作业设计。听写词语。 拜年 月饼 扫墓 画廊 象鼻 倒影 杨柳 秧苗 菠萝 竹篮 冻结 晾晒 温暖 瞄准四、板书设计。张灯结彩 欢聚一堂普天同庆 喜气洋洋练习1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3学会在这个字的多个义项中理解这个字在一个词中的意思。4写好铅笔字。教学重点: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教学难点: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教具准备:字典教学过程:一、 教学第二题1审题,指名读题。2指导。分角色朗读师生对话。教学部首查字的方法:一个字哪部分是部首就到哪个部首里去查;如果两部分都是部首,那就按照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先外后内的方法来提取部首。一般我们在读书看报时,会遇到不认识的字,这时我们就可以采用部首查字法知道它的读音和意思。小猴读童话时,有几个字不认识,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好吗?拿出字典,教师带领学生查“腔”。先找出“腔”的部首“月”部;在部首检字表中,查找部首“月”后,再查除部首外的笔画数8画,去查找到“腔”字。学生自查“粮、酣、敲”3个字,看谁查得又快又准。填写表格,汇报交流。二、教学第三题目1审题,指名读题。2指导。指名读句子,看谁读得最通顺。指导学生从字典中结合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义项。集体交流。(腔:动物身体内部空的部分;粮:粮食,供食用的谷物、豆类和薯类的统称;酣:尽兴畅快;敲:在物体上面打,使发出声音。)三、教学第四题1审题,指名读题。2指导。拜:右边前三横短,最后一横长,横与横之间距离要适中。鼻:笔画较多,上中下三部分之间要写得紧凑一些,尤其是最后一横,要写得长而平,把这个字托住;“瞄”写时注意长短变化。描红,练习写铅笔字,教师巡视指导。三、作业设计。查字典。生字应查的部首总的笔画数读音组词摸删躺邪练习1第三课时课时目标:练习口头表达,让学生知道,在口语交际中,既要注意口头语言的表达,又要有良好体态语言的配合,这样可以增强表达效果,逐渐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教学重点:练习口头表达,让学生知道,在口语交际中,既要注意口头语言的表达。教学难点:练习口头表达,让学生知道,在口语交际中,既要注意口头语言的表达。教学过程:一、审题,认读说话要求。二、指导。1、自由读题目要求,边读边想。2、指名读题目要求,结合图想一想。3、指导看图1:看图思考:图中的小朋友有在什么地方跟什么人说话?他们的姿势正确吗?为什么?(一个女学生在教师办公室跟老师说话,说着说着,站成了“麻花腿”,一只手在搔头,另一个手在拽衣服的边。)4、指导看图2、3:看图思考:图中的小朋友有在什么地方跟什么人说话?他们的姿势正确吗?为什么?图2:一家人在吃饭,那个男孩把脚翘到了凳子上。图3:上课时,一位男同学起来发言,他弯者腰,两个胳膊按在桌面上,连上还做着滑稽的表情。三、情境表演。1上课时,老师请你发言。进办公室和老师说话。2、教师小结:在不同的地方,跟不同的人说话,应当注意恰当的姿势。一般应做到大方、端正、不随便。 1、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春雨。2、初步感受春雨的诗意,感受作者对春雨的喜爱赞美之情。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春雨。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春雨。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小朋友们,春天到了,春风拂面,百花齐放,人们心情舒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古代诗人抒发自己对春天喜爱的古诗。2、板书课题: 1 古诗两首二、揭示春雨1、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2、简介:杜甫:字子美,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被后人称为“诗史”。春雨原题春夜喜雨课文节选了前四句。三、精读春雨1、 师范读,领读两遍。2、 指导看图,说说春雨的特点。3、理解第一句:时节:时令,季节。 当:正当,就在。乃:就。这一句诗的意思是:这真是一场“好雨”,像知道什么季节需要什么雨水,春天一到,就下起来了。为什么说春雨是好雨呢?4、理解第二句:潜:暗中,悄悄地。 润物:滋润万物。这句诗的意思是:春雨在夜间,趁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轻轻地洒落,无声地滋润着万物。5、指导朗读、背诵。教师范读,强调节奏。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齐读。6、总结:这首诗赞美了春雨及时而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反映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四、作业课堂:背诵古诗。课外:临写生字四、板书设计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1古诗两首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春晓。2初步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朗读、背诵。教学难点: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教学过程一、 检查复习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春雨。二、教学春晓1板书诗题:春晓2解题:这首诗是唐朝诗人孟浩然写的。诗题里的“晓”是早晨的意思。“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3教师范读,领读一遍。4看图导读,结合学习生字。(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看图:画面上是个什么人?她左手在拉起什么?她看到室外有哪些景物?(2)指名读四句诗。(3)出示生字卡片,学习生字。眠:min。前鼻音,三拼音。左右结构,左部是“目字旁”,右部是“民”。“眠”就是“睡”的意思。觉:ju。上下结构,上部是“”,不是“”,下部是“见”。“觉是个多音字。(4)分句讲读。指名读“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谁能说说“春眠不觉晓”的“晓”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个“晓”和“春晓”的“晓”意思不同呢?那么“处处闻啼鸟”该怎么解释呢?(“处处闻啼鸟”就是到处听到鸟叫声的意思)那么诗人为什么不写成“处处闻鸟啼”呢?谁能补充一些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春天气候暖和了,夜里睡得香,不知不觉已经天亮了。醒来时只听到外边一片清脆的鸟叫声)想一想:这春天的早晨多么美好!(5)齐读这两句诗。(6)指名读“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7)这两句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写的是昨天夜里的事)昨天夜里听到什么?想到什么?(昨天夜里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想到这样风吹雨打,花儿不知落下了多少)请连起来说一说。(想起夜里曾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不知花儿被吹打得落下了多少)再想一想:花儿落了,春天即将离去,这春光多么可贵,多么值得珍惜呀!5总结。(这首诗描写了春天一个雨后早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爱春、惜春的真挚感情。)6朗读指导。(1)掌握节奏,韵律(加点的是韵脚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2)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不觉晓:反映睡得香,人感到满足。处处闻啼鸟:反映春天生机勃发的景象。花落知多少:反映春光不能常驻,应该加倍珍惜的心情。(3)教师范读。(4)学生自练。(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7描红指导。(2)学生自练描红“觉、晓、眠”3个生字。三、布置作业1朗读春晓,熟读背诵。2抄写春晓春雨各两遍。四、板书设计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2蚕姑娘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掌握多音字“发”(伯)的读音。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学会本课字词,会仿照例句写话,能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教学难点:学会本课字词,会仿照例句写话,能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结合学习生字词“蚕”、“姑娘”,揭示课题1看图,引出课题生字教认。2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蚕姑娘这篇课文。齐读课题:蚕姑娘。二、初读指导1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后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2学习生字词。(1)会读田字格里外的生字以及多音字“发”。特别注意区分、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节。(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桑叶蚕卵蚕床蚕山吐丝茧子盖新房蛾从此(3)读顺课文。3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字词:蚕桑叶从此瘦钻出换上卵茧(2)指名读,引导学生读准加点字的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音及三拼音节。(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蚕卵:蚕蛾产下的子。蚕床:指养蚕的用具,如竹匾等(指看书上插图)。蚕山:(看实物或图)供蚕吐丝做茧的一束束草秆子或麦秸秆子,上尖下宽,所以叫蚕山。蛾:蚕的成虫。从此:从这时起。(4)抽字词卡片,让学生读。(5)分自然段读课文。三、描红指导1提示注意点。此、蚕、钻、娘、桑、盖、裳2学生练习描红。四、布置作业1练读课文,注意第25自然段词句的异同。2读抄词语(见文后练习3)。 2蚕姑娘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形态变化,激发学生对昆虫的研究兴趣。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及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变化。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及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变化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1默写词语。变成吐丝蚕姑娘吃桑叶换上从此暖洋洋盖新房2指名读课文。二、细读课文(第1-5自然段)1第1自然段。(1)指名读。(2)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事?(我们蚕姑娘从蚕卵里钻出来的时间是在天气暖洋洋的春天里) “钻出”是什么意思?(在这里,钻出就是爬出来的意思)(3)小结:读了这一自然段,我们就知道蚕是在春天从蚕卵里孵出来的。(4)齐读第1自然段。2第2自然段。(1)指名读。(2)刚从蚕卵里钻出来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又黑又小)蚕姑娘出来以后怎么样?(板书:吃桑叶、睡、脱、醒) (板书:蚕眠)(3)小结:读了第2自然段,我们知道了蚕在生长中开始阶段的情况。(4)齐读第2自然段。3第3自然段。(1)指名读。(2)蚕有什么 变化呢(“又黑又小”换成“又黄又瘦”;)谁能说说“就”和“又”表示的不同意思?(3)齐读第3自然段,注意词语换用的情况。4第4、5自然段。(1)指名读。(2)这两个自然段和上面第3自然段相比,谁能说说哪些语句不同? (板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发亮)这反映了蚕姑娘不断地长大了。(3)齐读第4、5自然段,注意词语换用情况。三、指导背诵看提示黑板上背诵第2、3自然段。又_又_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_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_衣裳。醒了,醒了,变成_姑娘。2看提示背诵第4、5自然段。又_又_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又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醒了,醒了,从此一天天发2蚕姑娘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进一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形态变化,激发学生对昆虫的兴趣。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形态变化。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指名背诵第1-5自然段。)二、继续细读课文(第6、7自然段) ,1第6自然段。(1)指名读。(2)为什么要写明“睡了四回”?这个自然段里把茧子比作什么?(新房)为什么说“茧子真漂亮”?(茧子又白又亮,长圆形,很好看)(3)这段里为什么不写“醒了,醒了”,要写“成了,成了”?“成了,成了,茧子真漂亮。”这句要怎样读?(要读出喜悦的语气来) (4)小结:读了这一自然段,我们知道了蚕吐丝结茧前后的情况。(板书:吐丝结茧)(5)齐读第6自然段。2第7自然段。(1)指名读。(2)茧子里面的“蚕姑娘”称做什么?自答:茧子里的“蚕”称做(板书:蛹)为什么写它“一声也不响”,不写“动也不动”?(茧里的蛹是慢慢在变化,逐渐长出两对翅膀来,所以不能写“一动不动”)(3)“茧子开了窗”是什么意思?蚕蛹长出翅膀,成为蚕蛾(板书蛾),蚕蛾咬破茧壁飞出来就是开天窗的意思。前面抑苗子;请第31页上面的第一、二两幅图。(学生看图)“变了,变了变成蛾姑娘。”这句要怎么读?(要读出惊异好奇的语气来)请你读一下。(学生读)(4)看31页上第三幅图,想一想:两个蚕蛾在干什么?(蚕蛾在产提示:蚕蛾产卵后死去,第二年春天,蚕卵又能孵出小蚕来,又始新一轮的生长过程。(5)齐读第7自然段。三、总结课文1根据板书内容说说蚕的生长过程。2填空练习,概括课文。从_里钻出来的又_又_的蚕姑娘,一共睡了_次每次醒来都变了样,第一次变得又_又_;第二次变得_又_;第三次变得又_又_;第四次身体一_。它吐_结_,最后_开了窗,飞出了_姑娘。3齐读完成填空后的这段话。四、课堂练习1读句子,初步认识句子的并合(课后练习4)这里有两组句子,每组三句话,要求我们读一读。初步懂得怎样把两句话并成一句话来说。(1)各人自读,体会。(2)指名读第一组三句话。(3)谁能说说怎样把第一、二两句并成第三的?(把一、二两句连起来,把第一句未了的句改为逗号,把第二开头的“蚕姑娘”去掉,就并成了第三句)2背诵第6、7自然段。(1)利用押韵的字引背。(押韵的字写在小黑板上:娘、上、由、主 (2)分两个大组,一组背,另一组听,再交换一次。评议。(3)各人自背。(4)指名背诵。3背诵全文。(1)全班背诵。(2)指名背诵。4书面作业。(1)扩词。蚕( )( )( )( )换( )( )( ) ( )丝( )( )( ) ( )(2)照样子,写词语。例:暖洋洋红通通黑白绿亮五、【板书设计】 2、蚕姑娘蚕卵 钻又黑又小(不吃不动) 变 黄又黄又瘦 变 白又白又嫩 变 胖又白又胖 变 亮吐丝结茧开窗 变 蛾 3、月亮湾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2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理解词义。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理解词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阅读欲望。 导入:同学们,你们去过农村吗,见过农村的美景吗?让我们随着图画去游览农村的美景。2、指导看图。 揭题这美丽的村子叫什么名字?相机板书(月亮湾) 读题。注意正音“亮”(轻声)过渡:月亮湾是个怎样的地方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二细读课文,二、自读自悟,理解内容。(一)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月亮湾美在哪里?轻读课文,划出有关词句。(用曲线表示)交流。出示词卡,指导朗读。()学习第二自然段第一句。a.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词卡“小河”、“河上”。b.()、()。观察“月牙一样的小河”,读词卡“月牙”。观察“河上有一座石桥”,读词卡“石桥”。c.指导朗读第一句。(映示句子)“月牙”重读。领读、指名读、齐读。()学习第二、三句。a. 根据学生交流相机映示句子“河水饶着村子缓缓地流着”,齐读。帮助理解词语。“缓缓地”一词换词说说。“饶着”一词,请两名学生上前演一个饶着另一个转。b. 映示句子“一群群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c. 指导朗读第二句。先让学生自读体会,再适当指导。“缓缓地”读慢一点,后半句读出鱼儿的欢快、自由。d. 这一句写了哪里的美景?(可看看画面,答后出示词卡“河里”)过渡:河里还有什么美景?e. 学生交流,比较句子: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哪一句更好,为什么?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清清的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f. 指导朗读第三句,重读“清清的”等词。g. 引读第二、三句。()习第四、五句。a.生答“河岸上栽着许多桃树。”相机欣赏动画()贴词卡“河岸”。问:哪个词是“种着”的意思?读词“栽着”。b.生答第五句。看动画说说什么像“一片朝霞”?有什么相同之处?c.指导朗读第四、五句。重读“许多”、“开满”、“一片”“灿烂”等词。d.引读第四、五句。()学习第六句。a. 比较句子过了石桥,是一片农田。 过了石桥,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b. 看动画体会“绿油油”的农田的美。粘贴词卡“农田”c. 指导朗读。重读“绿油油”一词。()学习第三自然段。a.出示词卡“山坡”b. 指导朗读“一片”引导学生想象茶树茂盛生长的景象,读出月亮湾人们的喜悦心情。提问:()这长满茶树的山坡在哪里?(板书“村后”。)这是课文的第几自然段的内容?(指名读第三自然段)()那么,第二自然段写了哪里的景色?(答后板书“村前”)再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村前”的景色的?()指名上黑板按顺序排列粘贴词卡。(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背二、三自然段。()生自由轻声试背。()指名试背。()同桌互背(二)学习第四自然段。你觉得月亮湾怎么样,你喜不喜欢月亮湾?你想说些什么?(板书“美丽”、“热爱”)指导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赞美”、“热爱”的语气来。3、月亮湾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口头)映示填空题,生回答后出示答案。(绿油油)的农田、 (清清)的河水、(美丽)的村子、 (粉红)的桃花、 (月牙一样)的小河、 (灿烂)的朝霞。朗读全文后提问:课文按什么游览顺序描述月亮湾的景色?答后板书:村前: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村后:山坡二组游戏活动。各种景物。()座座房子(表示村子);()拱形的石桥;()田字形的农田;()三角形的山;()月牙状的小河。根据课文描述的月亮湾的地理位置,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村子的前面是小河,河上有石桥,过了石桥是农田;村子的后面是山。小组交流,按月亮湾的地理位置背诵课文。三写字教学。自学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给生字找朋友(说说词儿)。交流。()找出左右结构的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的。如:比较法,口头组词。坡缓绕波暖晓()说说汉字笔顺(书空)。“栽”()找出上下结构的字:岸(山字头)指导写字。() “朝”左右各半,()“绕”字不要多一点,“桥”字右边第一笔是撇,“岸”字下面的“干”应写在“厂”的里面。()指导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行间巡视辅导,提示写字姿势。四 、【板书设计】 3.月亮湾 美丽村前:小河、石桥、河水、河岸、农田 村后:山、茶树4、快乐的节日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意思,会用“培养”写一句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老师写出课题后让学生齐读,课题中的“节日”指的是什么节?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看图。1.先让学生整体看一看图,用一句话说出图上的意思。2.让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问题细致观图。(1)图上有谁?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2)他们为什么这样高兴?(3)图上还有哪些景物?3.分小组看着图讨论以上三个问题,然后练习回答问题,老师要适时地加以引导。二、初读课文,创设情境1.借助汉语拼音让学生小声地自己练习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2.说说诗歌共有几小节。用1、2、3、4标出序号,标在每小节第一行的前边。3.请四个同学每人读一小节,要注意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发音。4.老师范读课文,特别要让学生听清老师读的语气和每小节之间的停顿。5.老师指导学生读小黑板上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弄懂词语的意思。抚摩、鲜艳、美丽、小溪、流淌、祝贺、充满希望、感谢、培养、幸福、成长、羽毛、丰满、勇敢、飞翔、理想、快乐时光。6.指导学生一小节一小节地朗读,要读得亲切,表达出快乐的心情。7.学生分小组练习朗读。8全班开展比赛,看谁读课文最有感情。三、自由练读课文。1、自己练读。2、和同桌一起练读。四、比一比,谁读得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五、作业: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快乐的节日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意思,会用“培养”写一句话。正确理解“在这个世界上,有我们就更美丽,有我们就充满希望”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3、体会少先队员们欢庆自己的节日时所流露的喜悦、幸福和自豪的心情。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在这个世界上,有我们就更美丽,有我们就充满希望”的意思。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在这个世界上,有我们就更美丽,有我们就充满希望”的意思。教学过程一.导语: 每年的六月一日,是少年儿童最高兴的日子,是你们的节日。在我们的国家里,少年儿童受到党和政府的极大关怀,被称作祖国的花朵。这首歌表现了少年儿童在节日里的愉快的心情。二、理解课文内容1.一个同学朗读全文,其它同学体会一下少年儿童的心情。2.边默读课文边找一找哪小节写出了少年儿童的快乐心情。(一、二、四小节)请三个同学每人读一小节。3.分小节学习,体会快乐的心情。第一小节写了哪些景物?画在书上(小鸟、风、花园、草地、红领巾、衣裳)老师:在小鸟的带领下,在微风的吹拂中,少年儿童来到了什么地方?(花园,草地)这里景色非常优美,少年儿童们打扮得什么样?(戴着鲜艳的红领巾,穿着美丽的衣裳)老师板书:鲜艳、美丽。让学生说这两个词的意思。少年儿童像什么?(一朵朵美丽的鲜花。)齐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这一小节作者是通过什么写出少年儿童的快乐心情?表达了少年儿童的快乐心情。 默读第二小节,想:谁向我们唱歌?谁和我们说话?板书(花儿、小溪)齐读最后一小节。问:“快乐的时光”指什么?(六一儿童节)在这欢乐的节日里,少年儿童尽情地唱啊、跳啊,和老师一起度过这美好的时光。这一节更充分表达了少年儿童的快乐心情。三、学习第三小节,畅谈自己的理想1.小声读第三小节,看看有几句话?每句所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1.感激之情;2.报答之情。)为什么要感谢祖国?(党和祖国就像妈妈一样,哺育着少年儿童幸福成长,没有祖国妈妈的培养、爱护,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怎样报答祖国呢?齐读第二句。这一句里把少年儿童比作什么?(小鸟)“羽毛丰满”是什么意思?(小鸟的羽毛长大,长全才能飞得高,飞得远。本课的意思是:学好知识,掌握本领。)小鸟的成长靠的是妈妈的哺育和自己刻苦地练习飞翔。少年儿童的成长靠什么?(靠祖国的培养,更要靠自己的努力学习,增长知识,长大才能为祖国服务。)2.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美好的理想,说一说你的理想是什么? 分小组讨论一下要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什么样的本领?这些本领你现在还没有,应该怎么办呢?再请两个同学分别读第三小节,要读出感激之情和报答之情。3、齐读全文,要读出感情。四、反馈,说说每小节的主要意思是什么?1、通过对美丽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少年儿童的快乐心情。2、通过对花儿和小溪的描写,表达了少年儿童的喜悦心情。3、少年儿童要用实际行动报答祖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