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业务定价的原则性思考.doc_第1页
中间业务定价的原则性思考.doc_第2页
中间业务定价的原则性思考.doc_第3页
中间业务定价的原则性思考.doc_第4页
中间业务定价的原则性思考.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间业务定价的原则性思考广东金融学院 李华民2005年9月11日,36家大小银行机构代表云集北洼西里,协商中间业务收费与发展大事,获得了金融监管部门“市场定价”的口谕,凸现了银行机构相对于客户而言在中间业务定价问题上的谈判优势和监管俘获能力。但无论如何,中间业务定价依然有其必须遵循的客户利益维护原则,违背该原则的过激定价行为最终会使银行机构再陷入定价困境。另外,在近期有关中间业务收费问题的争论中,几点有关收费依据的微妙之处被有意忽略。在此我们提出来,以示置疑,也供大家讨论。一、 现行利差是否包含了中间业务价格?银行服务产品可以是捆绑式定价的,利率即资产价格形成机制也是同样,存贷款资产价格经常性地与其他服务捆绑在一起销售。如果存贷款利差中包含了中间业务费用,就存在着中间业务服务的捆绑销售问题,从另一个角度说,存在着中间业务服务的隐性收费问题。此时,问题就变得复杂起来了,一是涉及到业务价格垄断问题,因为捆绑销售本身违背了公平竞争原则,剥夺了消费者的自愿选择权,并且掠夺了消费者剩余;二是涉及到利益的重新分配问题。不享受中间业务的存(贷)款人因为存(贷)款利率中包含了中间业务费用而必须为没有享受到的中间业务付费。如此考虑,对于本来被捆绑在表内业务价格上的表外业务,如果被剥离出来单独收费的话,存贷款利差是否可以降低从而使存贷款人由此索回本来就属于自己的消费者剩余呢?实际上,现行资产定价的政府垄断基础上所形成的存贷款利差中包含者中间业务服务成本核算,以至于中国银行机构具有更大的激励去扩张传统信贷业务,而不是花大成本去开发中间业务,即便可以收费并且为居民接受收费实施的新增中间业务也是如此。我们的前期研究成果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判断中间业务量,可以用两个指标,一是中间业务成本,另一是中间业务收入。如果中间业务成本占比与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一致,那么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低的问题就不能归罪于收费问题,而是发展问题。事实是,中国银行机构在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低甚的同时,其中间业务成本占比并不象鼓吹收费者所讲的那样离谱。二、 那些中间业务可以由市场定价?谈及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只看到中国银行机构与洋人的收入占比差距,却不考虑其收费结构差异,也不考察美国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的主要业务构成,其结论必然失之偏颇。在美国花期银行,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达80%,但其开展的资产调查、资产评估、个人财务顾问、远期外汇买卖等业务收入也占据了中间收入的80%。同类业务在中国银行机构的发展状况如何?有的刚刚起步,有的根本不存在,中国银行机构所谓的中间业务服务基本上都还局限于结算、汇兑、信用卡(证)、押汇及代理收费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实际上,对于需求金融服务的中国消费者而言,新增表外业务收费问题早已得到消费者接受,从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两年来,已有超过五十款中间业务收费,并且发展势头良好,说明市场定价模式基本被市场所认同,根本不能成为收费问题争论的焦点,收费问题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原本免费的传统中间业务服务项目上。中国银行机构在获得巨大利差之后,再来争论传统中间业务的收费问题,并且以国外发达银行机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作为参照物,而不去考虑中间业务创新,显得既无能又小气。依此来看,本来“免费”的传统中间业务的收费问题,对于中国银行机构而言,不具有争论价值,在原有契约基础上,如此争论徒增信誉损失。三、 小银行竞争无理性吗?在银行中间业务收费问题的近期争论中,“简单模仿”、“低价促销”、“非理性竞争”等是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这是扣在小银行机构的竞争策略上的帽子。但这些“帽子”是没有理论依据的。对于所有银行机构而言,在现存市场及法律环境中,低价促销竞争策略都是理性的。何况,在小银行的中间业务竞争策略上,存在模仿,但并非“简单”;存在促销,并且价格也低,但并非都低于所谓的“服务产品的生产(设计)成本”,更不存在竞争策略的“非理性”。此处,我们所讲的“理性”依然是在市场语境中界定的。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目标策略多种。在此,我们仅列举两种:一是利润最大化,另一是市场份额扩张。在银行机构的服务产品不进行专利申请因此其知识产权没有人去保护时,先进入者就不能够简单地谴责后进入者的模仿行为,任何银行机构都可以“开发”类似的服务产品推向市场,模仿也是合法的。更何况,对于银行服务产品而言,产品设计方面的任何稍稍变动,哪怕是在收益率方面确定1的不同,都决定了金融服务产品的差异性。任何两家银行机构的同类产品,都是“同类似”产品,仅具有同质性,但决非“同一”产品。起码,不同银行机构的服务质量存在着巨大差异。某大银行推出了某种服务产品,某小银行推出了微笑型同类产品,这就产生了差异。你何时到大银行消费中间业务服务时享受过微笑服务?此时,又如何断定该“模仿”属于“简单”?“微笑”服务可真的不简单。要杜绝这种合法模仿,就必须从法律上界定模仿的最大边界。对于稍有变动即为“开发”的金融服务产品而言,其成本必然低,而低成本意味着巨大的利润空间。此时,超低的促销价格就具有了利润基础,此时“倾销”二字就失去法律依据了。其产品定价只要不低于生产成本,何来“倾销”?。总不成把不低于自己的生产成本但低于A银行生产成本的B银行的促销价格也称为“倾销”吧?我们有理由怀疑中国银行机构的中间业务服务成本真的犹如某大银行负责人所讲的那样高。比如更换存折密码的中间服务收费,国有银行大都从1元提升15元。1元价格或许低于服务成本,但无需1分钟人工成本的人工更换密码服务,10元又何尝不存在“超额”的超额利润?而通过ATM机或电话银行系统来更改存折密码,其成本更低就不同更多描述了。此时的价格形成机制是成本定价还是利润定价?金融服务供给者的生产者剩余中包含了多少消费者辛酸,猜测可知。此时,由供给者单方确定服务价格显然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可能合理的。在某大银行以10元价格推出密码更换服务时,有小银行推出5元价格来供给同样产品,不过是吸引客户的一种竞争策略,该促销行为“理性”之极,而决非“非理性”。从供给者市场来讲,该行为结果最多不过是打破了垄断价格而已,而决非“倾销”,更达不到以行业聚会方式加以“声讨”的境地。四、 中国银行机构会因为不收费而陷入危机?大凡论及中国银行机构之业务结构者,无不感叹其中间收入占比与西方蛮夷之差距。近期争论更是把如此差距归罪于收费问题,甚至怒国人之不争,贪图“免费”午餐,致使民族银行机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低甚,为蝇头小利,送民族银行业之终。其逻辑结论是,民族银行业将有外国银行吞噬之虞。以收入占比差距来描述中国银行机构中间业务的落后现状,存在一个比较方法论的错误。西方国家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确实高,普遍在50%以上,发达银行比如花期银行更是超过70%,中间业务已经成为其主要收入来源。基于此,收费论者摆出一幅忧国忧民之痛苦状,鼓吹西方金融机构列强进入中国之日,乃中国民族银行业消亡之时。似乎惟中间业务收费了,才可以拯救中国银行业之水深火热。殊不知,上述西方发达银行来到中国本土,在中国银行机构产品免费供应中国百姓的共产主义经济中,其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又如何能够继续辉煌?依赖中间业务收费而生存的外国银行又如何能够与提供免费午餐的中国银行机构在同一平台上进行竞争,除非他们的中间业务产品确实属于中国银行机构所不能提供的西洋景。彪乎乎准备席卷中国财富的美国花期银行来到中国南京后,不也为着发展而降低了中间业务收费价格吗?在深圳上岸的诸多外国银行机构也开始识趣撤退了。究其缘由,不能低估居民为获得继续的免费业务而对外国鬼子的抵制。在此,需要声明的是,我们不是在抵制中间业务收费,甚至不是赞同不收费。市场经济中的银行机构提供金融服务,其收费是天经地义的。但收费论者没有必要把国人的爱国之心,作为银行机构在中间业务收费问题上的挡箭牌,或者说白了,没有必要给免费午餐的需求者扣上一顶“不爱国”的帽子。五、 国有银行服务的公共产品性质:一个容易被忽略的话题尽管国有银行的公共产品性质并不能构成享受服务的消费者拒绝交费的理由,但它构成了对国有银行收费理由的置疑。鼓吹中间业务收费的理由之一是,银行机构是以赢利最大化为追求目标的企业,因此消费者不应该要求银行机构免费或者以低于成本的价格供给金融服务。我们并不否认国有银行是企业,但不能忘记,中国银行机构,特别是国有银行,是国家用纳税人的钱,无回报索求性地投资或说注资而形成的国有企业,投资的无回报索求特征决定了国有银行的公共产品性质。对于公共产品而言,是否收费或者收费高低并不能由“企业”单方面说了算,其服务产品定价也并非依据产品的所谓“边际成本”,而是听证制度。六、蛇也有足银行中间业务收费问题,确实到了不可以不解决的地步,但定价过程中的囚徒困境以及对免费问题的矫枉过正问题,已经成为悬在各银行机构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需要通过包括同业公会牵头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