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语文周练.doc_第1页
2015届高三语文周练.doc_第2页
2015届高三语文周练.doc_第3页
2015届高三语文周练.doc_第4页
2015届高三语文周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道酬勤,功不唐捐!2015届高三语文周练(2014.12.13) 班级 姓名 一、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杨公则,字君翼,天水西县人也。氐贼李乌奴作乱,攻白马,公则固守经时,矢尽粮竭,陷于寇,抗声骂贼。乌奴壮之,更厚待焉,要与同事。公则伪许而图之,谋泄,单马逃归。梁州刺史王玄邈以事表闻,齐高帝下诏褒美。迁扶风太守,母忧去官。顷之,荆州刺史巴东王子响构乱,公则率师进讨。事平,迁武宁太守。在郡七年,资无担石,百姓便之。高祖勒众军次于沔口,公则率湘府之众会于夏口。郢城平,高祖命众军即日俱下,公则受命先驱,径掩柴桑。江州既定,连旌东下,直造京邑。公则号令严明,秋毫不犯,所在莫不赖焉。大军至新林,公则自越城移屯领军府垒北楼,与南掖门相对,尝登楼望战。城中遥见麾盖,纵神锋弩射之,矢贯胡床,左右皆失色。公则曰:“几中吾脚。”谈笑如初。东昏夜选勇士攻公则栅,军中惊扰,公则坚卧不起,徐命击之,东昏军乃退。湘州寇乱累年,民多流散,公则轻刑薄敛,顷之,户口充复。为政虽无威严,然保己廉慎,为吏民所悦。湘俗单家以赂求州职,公则至,悉断之,所辟引皆州郡著姓,高祖班下诸州以为法。时朝廷始议北伐,以公则威名素著,至京师,诏假节先屯洛口。公则受命遘疾,谓亲人曰:“昔廉颇、马援以年老见遗,犹自力请用。今国家不以吾朽懦,任以前驱,方于古人,见知重矣。虽临途疾苦,岂可僶俛辞事。马革还葬,此吾志也。”遂强起登舟。至洛口,寿春士女归降者数千户。魏、豫州刺史薛恭度遣长史石荣前锋接战,即斩石荣,逐北至寿春,去城数十里乃反。疾卒于师,时年六十一。高祖深痛惜之,即日举哀,赠车骑将军,给鼓吹一部。谥曰烈。公则为人敦厚慈爱,居家笃睦,视兄子过于其子,家财悉委焉。性好学,虽居军旅,手不辍卷,士大夫以此多之。 (选自南史卷55,有删节)注僶俛:mn min勤奋努力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母忧去官忧:忧虑,担心B高祖勒众军次于沔口 勒:统率C昔廉颇、马援以年老见遗 见:被D士大夫以此多之 多:赞扬2下列句子中,表现杨公则“忠烈”的一组是 () (3分)陷于寇,抗声骂贼 资无担石,百姓便之公则号令严明,秋毫不犯马革还葬,此吾志也遂强起登舟 虽居军旅,手不辍卷AB C 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李乌奴叛乱时,杨公则弹尽粮绝被抓,但仍不屈服,假装答应与其共事,最终骑马逃回。B杨公则所率部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和帮助。在新林面对敌人的突袭,能够沉着应战,从而取得了胜利。C杨公则对百姓轻刑薄赋,人口发展很快。在选用人才上,他不允许用钱买官,而是征用州郡的大姓做官,得到了高祖的肯定。D在北伐时,杨公则接受命令带病出征,立志要马革裹尸还。在战争中打败了敌人,最后在军中病逝,齐高祖当天就为他的去世而哀悼。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乌奴壮之,更厚待焉,要与同事。(3分)译: (2)为政虽无威严,然保己廉慎,为吏民所悦。(3分)译: 二、诗歌鉴赏(6分)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秋江写望【宋】林 逋苍茫沙咀鹭鸶眠,片水无痕浸碧天。最爱芦花经雨后,一篷烟火饭渔船。【注】写望:描写眼前的景物。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终身不仕不娶,长期隐居西湖的孤山,种梅养鹤,有“梅妻鹤子”之称。(1)“片水无痕浸碧天”一句中“浸”在使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2分) (2)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诗歌作简要欣赏。(4分) 三、现代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邵逸夫:最后的旧式生意人黄佟佟许多年了,这个清瘦的宁波男人总会坐着轮椅出现在香港最大电视台的台庆夜里,气定神闲地享受着众人的瞩目,欢呼、掌声,成为台庆夜永不变化的一景。人们像嗔怪调皮的孩子一样夸他“精灵古怪”,他也就笑容满面地收下,谁也不知道他究竟还听不听得懂一一毕竟,2007年时邵逸夫就已经一百岁了。他几乎是香港娱乐界最有权力的人,但他很少说话;他几乎是对内地最为慷慨的慈善家,几乎每一省的高校里都有他捐助的逸夫楼,但他很少露面。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他几乎年年捐出过亿的资金,他说“人们都说赚钱难,但懂得将钱用在最适当的地方更难。”他继承了父亲血液里的生意基因,按着父亲那一代人的方式做着生意,脸上带着那股子不松不紧的笑意,低调而精明地扩展着自己生意帝国。旧式的生意人不同于新式的生意人,他们从不张扬,也从不多话,他们从不志在必得,更不以成功者自居;他们通常笃信命运,谨小慎微,虽然秉承着商人那不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质,但又带着些传统农耕社会文化下的体贴人情;他们一方面精通商业奥秘,另一方面又深谙世事人心;他们在翻腾险恶的时代里面不改色从容不迫,维持着体面,追逐着利润,保持着自己合适而漂亮的身段。人人都知道邵逸夫精明过人,又懂得与时俱进,什么好卖拍什么,电影时代称霸一方,一旦电影式微,他又毫不犹豫转战电视剧。TVB的讣告里有一句话用来评价他最为精确:“他以无比的精力和视野,带领无线电视成为香港最大的电视台和全球中文电视业最具影响力的电视之一”。名作家蔡澜回忆,他的老板真是个怪人:不抽烟不喝酒。工作已经是最大嗜好,每天只睡5小时,早上5点即起,常常工作至深夜。片子拍得不好就烧掉,“最高纪录,一日看过九部电影。”他的公司对待员工是出了名的锱铢必较,手下的艺人从来拿的是全世界最低的工资。但他个人却会赞助有才华的顾嘉辉去美国留学,做他的担保人,照顾他香港家人的生活。这是老派生意人的条理明顺,生意是生意,慈善是慈善。“全世界那么多制片家,我不过是其中之一,我不过是幸运一点。”和所有老派的生意人一样,他对于自己的成功没有一丝一毫的自得。对于命运,他深深敬畏。命运鬼使神差让他在地价极为便宜时买下许多的荒地,在经济起飞的八十年代他本可以大赚特赚,但他宁愿把地荒着。他淡然地说:“我不想挣这么多钱,我的钱就算到孙子辈也吃不完,挣这么多钱来干什么呢?所以我不做地产。”关于人生,他有许多独特的看法,。我不赌钱,也不想lead a wild life(拥有狂野的人生)。”他将之简单地归结为“不做不正常的事”。 年轻时他也曾名花簇拥,但从来也不见有什么荒唐的丑闻。他老实承认爱和女明星出街吃饭、跳舞,但他也说:“我风流,但不下流!”他总将方方面面都处理得妥妥当当。他总将方方面面都处理得妥妥当当,对于宽容自己的黄氏夫人,人前人后都称她是“世界上最好的女人”,也不曾亏待跟随他打下江山的红颜知已方*,哪怕九十岁了也要跟她正式结婚,给她一个名份。2014年1月7日的早上,他在西贡嘉澍路清水湾大厦驾鹤西去。他这一生行事周到有致,似乎从没有辜负任何人,也没有一处不合于礼仪规范,他是那个时代留给我们最完美的中国旧式生意人的榜样,拥有几乎完美的一生,做了一辈子只赚不赔的生意。他精明利害但又讲究人情,他满口英文却又留恋那种宁静悠闲的古旧商业情调。人家问他为什么给自己取名叫逸夫,说惯英语的他蹦出一句广东话:“安安逸逸咪好咯(安安逸逸不是更好)。”(摘编自(深圳特区报)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文章开头写邵逸夫坐着轮椅参加电视台台庆的场景,与结尾写邵的逝世构成呼应,表达了作者深深的仰慕和追怀。B第段用对比手法概括展现邵逸夫形象的多个侧面:大娱乐家的沉默寡言,大慈善家的低调,旧式生意人的精明。C第段介绍了旧式的生意人不同于新式的生意人的做生意方式,意在表现邵逸夫与其父辈既相似,又有不同之处。D第段写邵逸夫对待员工锱铢必较,又写他赞助顾嘉辉去美国留学一事,看似矛盾,实则表现他生意和慈善分明。E为了更好地表现传主的人物形象和精神世界,文章运用了大量的语言描写,多处引用了传主和与之相关的人的话。7文中第段写名作家蔡澜的回忆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答: 8请根据文本,探析标题“邵逸夫:最后的旧式生意人”的涵义。(6分)答: 四、语用题(34分)9看拼音写汉字(27分)(1)i( )声叹气 (2)bi( )道而驰 (3)bi( )官野史(4)病入go hung( )( )(5)b( )路蓝缕 (6)不落k( )臼(7)暴戾恣hu( ) (8)不lng( )不莠 (9)出奇zh( )胜(10)惨绝人hun( ) (11)惩前b( )后 (12)吹毛求( )c(13)du( )( )逼人 (14)dn( )精竭虑 (15)大放ju( )词(16)动辄得ji( ) (17)耳r( )目染 (18)耳t( )面命(19)繁文r( )节 (20)飞扬b h( )( )(21)fn( )发图强(22)锋芒b( )露 (23)风声鹤l( ) (24)凤毛ln( )角(25)风驰电ch( )10.根据所给材料,按要求作答。(4分)“一片阁/躲在云层下/疲倦和黄昏的鸟一样/面对江水恸哭。”江水缓缓流,终有温柔得叫人落泪的时候。一介书生咬文嚼字,终有叫人品错位的时候。该张 (hung),迷惘,失落,还是愤懑?毕竟人生不是“数点扁舟向斜阳”那样诗意、简单而直观。人无语,惟有惆怅地醉去。滕王阁不在出产帝王将相的长安,站在这玲珑典雅的阁上,赣江风情 (形容视野广阔,没有阻碍,把事物或景象都看在眼里),王勃的梦魂可以与阁相依偎到永远了。王勃客居剑南的日子,也许模拟了日后的种种,却没料到人生最绝望的一种可能就是立在水中侯着。王勃如断线的纸鸢一头栽进江里去了,灵魂可依附在了江水中的鱼儿身上?想他经行处会不会开出一江的花儿来,让鱼儿也欢喜,让鱼儿也惆怅。斜阳已成余晖,阁上人去,鸟去,空留一片寂聊。(1)请根据注音填写上正确汉字。(1分) (2)请根据提示填写上正确成语。(1分) (3)第二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加以修改。(2分)( )( )11.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有三处毛病,请修改。(3分)日前,澳大利亚全球校园管理集团宣布倒闭,致使该集团旗下位于悉尼和墨尔本的数所学校的众多莘莘学子失学,其中包括1265名中国留学生。这些学生选择澳大利亚的主要原因是欧美的学费昂贵,澳大利亚教育质量佳、移民政策较为宽松造成的。事发后,尽管学校所在州的政府尽快拿出了解决方案,将大多数学生分流安置在公立学校。但诸如失学学生背负巨额债务的新闻仍然见诸于报端,从而引发了人们对中国家长耗巨资让孩子加入留学洪流举动的思考。(1)修改: (2)修改: (3)修改: 12.从下列材料中选择必要的信息,为“生物识别技术”下定义。(不超过30字)(3分)人的生物特征是唯一的、可以测量或可自动识别和验证的生理特性或行为方式,分为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用于生物识别的人的生理特征有手形、指纹、脸形、虹膜等,行为特征有签字、声音等。基于这些特征,人们已经发展了手形识别、指纹识别、面部识别、虹膜识别、签名识别等多种用于进行身份认证的生物识别技术。答: 附一:时文阅读与思考(一)别老想着与诺奖得主“攀亲戚”文/风青杨 2014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之一,美国科学家埃里克白兹格,他的夫人吉娜是安徽蚌埠人,毕业于蚌埠一中,中科大毕业后进入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后去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嫁给了白兹格。于是,蚌埠一中给女婿送来了祝福“热烈祝贺我校女婿埃里克白兹格荣获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网友戏称该校“攀亲戚”。对此,校方回应称,祝福是因为高兴,学校不会撤下这则祝福。不少网友调侃:“攀亲戚哪家强?”、“跟贵校教育品质或是业务有半毛钱关系吗?”女生们纷纷自(讽)责(刺):没嫁个好男人为母校争光。这是赤裸裸地教育“学得好不如嫁得好”吗?若如此,建议下次挂:我们培养不出诺奖获得者,但我们能培养诺奖获得者的老婆!有人说的更难听:“不直接祝贺获奖者本人,非得要沾亲带故,这样拉关系为自己脸上贴金?还要点脸不?”这些年,每逢诺贝尔奖揭晓,总会引发舆论关注,遗憾的是,很少中国人斩获大奖,特别是在科技领域。但是,某些媒体、网民却热衷于从获奖者的出生地、背景、亲戚关系寻找与中国的蛛丝马迹,据说安徽蚌埠的媒体不仅热烈报道了这则消息,还挖出了吉娜的个人履历,甚至还采访到了她当年的同学、老师,她的同学和老师回忆说,这孩子曾经是名符其实的“学霸”。乍一看这新闻报道,人家还以为是吉娜得了诺贝尔奖,而不是她老公。据说当年联合国新任秘书长潘基文甫一上任,便传出大好消息,潘秘书长原来是中国河南的后人,是咱的一个远房亲戚。须知这可是世界上“最大的官”啊,春秋战国时苏秦携六国相印,硬是让老苏家骄傲了好几千年,这老潘家如今出了个能管全世界的官,还不定怎么自豪呢!喜欢攀阔亲戚,好像也是我们的一种传统癖好。祖上曾经阔过,当然值得骄傲;亲戚正在阔着,更是自豪;即便有个阔邻居,也牛气得了不得。以前有个王婆也有此癖,但苦于无阔亲阔祖为荣,她做了口棺材,要一位道士给题个好名称放在棺材前面。道士苦思冥想,题曰:“翰林院侍讲大学士国子监祭酒隔壁之隔壁王婆之柩”。中国人难得诺贝尔科学奖,却产生了不止一位诺贝尔女婿、侄子。2008年,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当时就有媒体特别指出,他是钱学森的侄子;2012年,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分子与细胞学教授布赖恩科比尔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其妻田东山出生马来西亚,田的父母祖籍中国广东,引发媒体的广泛兴趣但诺奖得主是蚌埠一中的女婿又能怎样?老实说与中国何干,与中国的科研何干,又和机制体制何干?尽管现在中国科技人员发表国际论文总量居世界第二位,被引用次数排世界第六位,以及中国的科技经费投入总量位居世界第三,但是,中国目前真正具有重要或位居世界第一二位研究成果的却并不多。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显然已经不是科研经费和论文发表量和引用量的问题,而是科研制度的问题。当然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应了现当下的国人对于诺贝尔科学奖的强烈渴望。尽管最近有知名的教授说,“不用理睬诺贝尔奖,更不能被其牵着鼻子走”,但从这“热烈祝贺诺贝尔奖女婿”的措辞来看,不是说不理睬,就能不理睬的。像第六位华裔诺贝尔奖得主崔琦获奖之前,其在河南宝丰农村的老家,屋宇破败。可在1998年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当地不仅为其修缮了祖屋,还兴建了崔琦事迹展厅,并将其辟为平顶山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学家默默无闻时无人管,一朝闻名天下知时,可叹社会之功利、世态之炎凉。中国人要真正与诺贝尔奖有直接关系并获得荣誉,就应当反省自身的不足与过失,尽力从体制和机制方面补差补缺,缩短与他人的科技差距,而不是津津乐道于侄子女婿之类,更不是攀附名人,忘乎所以。要不然就只能跟在别人屁股后面,数数到底有几个华人能拿诺贝尔奖?又有多少诺奖得主跟中国人是亲戚?那管啥用?记得鲁迅笔下的阿Q吗?他想攀赵老太爷远亲,结果被结结实实赏了两个耳光:你也配姓赵!链接: “女婿获诺奖”是件很有面子的事文/王传涛最近几天,诺贝尔奖各个奖项揭晓,很多人在讨论,诺贝尔奖和咱们有多遥远。在安徽蚌埠,有人说,今年,诺贝尔奖离我们很近,因为诺贝尔奖化学奖的得主埃里克白兹格,是蚌埠的女婿。而他的夫人吉娜,就是蚌埠人,毕业于蚌埠市第一中学。在此中学校园内,赫然有电子屏幕打出了“热烈祝贺我校女婿白兹格荣获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字幕。一如既往的拉亲戚关系,一如既往的对获得诺贝尔奖的七大姑八姨的老师进行狗血的励志采访:对埃里克白兹格的妻子吉娜,她的一位同学这样评价到,“不偏科,每门功课都很强,一直是年级前几名,不死读书,学习特别轻松”,她的一位老师说,“这小孩就是个学习的苗子,智商超常,善于总结归纳”。如果不仔细看,还以为土长土长的国人学霸获得了诺贝尔奖。冷静之后,才会悄然大悟原来是她在美国的老公拿了奖。一个很明确的逻辑问题就是,当年的中国学霸在小时候学习如何好、是不是学习的苗子,与她现在的婚姻没有必然的联系。婚姻伴随着许多的感性因素,智商和情商又完全是两个层面的事,人家的老公获得了诺贝尔奖,挖这位学霸的故事,似乎并不怎么符合常理。但是,在我国,不知道是不是天然存在一种“诺贝尔饥渴症”。无论是哪一年是哪国人获得了诺奖,无论人家祖上到底是不是华人,只要是“七大姑八大姨”,抑或是“七大姑父八大姨父”是土长土长的中国人,那也不妨碍我们对这些人的姑姨和姑父、姨父的生平事迹报道出来。比如,某年华裔科学家钱永键获得了诺奖,有人便重点突出了“出生于上海”、“是钱学森的堂侄”、“中科院名誉院士”的身份。需要明确的是,和诺贝尔获得者拉亲戚关系拉不来真正的诺贝尔奖,挖诺贝尔奖获得者有关系的人的生平轶事,不会让国人和诺贝尔奖离得更进。以上所有的拉关系之举,除了能够说明华人、黄种人的智商以及华人嫁的老公的智商不低之外,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关键的问题在于,一个学术腐败严重、论文抄袭严重、教授多现品行不端现象的高校与科研体制之中,并没有让国人教授获得国际性学术大奖的那块土壤。同时,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出现严重行政化,大学科研立项往往被权力拥有者把持,学术出现发展不自由、不独立之现象。同时,学术体制公信力渐渐丧失,继而导致大学与科研机构科研经费只能过度依赖于公共财政。对比之下,西方大学多数科研经费都来源于个人或企业捐款与赞助的体制机制则灵活了许多。而即便是完全来自于财政拨款的科研经费,有数据调查显示,仅4成用于科研。更可笑的是,据了解,当下我国对于诺贝尔奖的迷恋症已经发威,现在有部门组织了一个“万人计划”,计划将用10年左右时间遴选支持1万名高层次人才,包括100名“具有冲击诺贝尔奖、成长为世界级科学家潜力”的杰出人才。笔者认为,这种10年之后冲击诺贝尔奖的做法非常像五六十年前习惯于提出的“亩产多少万斤”的跃进目标。正如王国维先生也讲,“提高最高之学术,国家最大之名誉也。”学术发展并非小事。因此,诺贝尔奖不是不可以迷恋,任何一个国家也应该有自己的学术追求。但是,摇着尾巴、踮着脚尖去和人家那些已经拿了诺贝尔奖的人拉亲戚关系,是断然实现不了拿诺贝尔奖的梦想的。实际上,有些看似复杂而难以争取的东西,说一千、道一万,不过是只是因为我们没有“尊重规律”而已。思考:从两篇时文中,可以看出与诺奖得主“攀亲戚”这一现象背后的实质是什么?请简单地写下你的几点思考。附二:美文推荐阅读精神洁癖文:王开林爱洁而成癖,在大众的理解中,是近乎病态,含有贬义的。我家就有一位“久患洁癖”的长辈亲人。她出门必戴手套,手指碰触到任何异物后,都要赶紧清洗,一天要洗多少次?很难计数。她的床铺不许男人坐,万一哪个冒失鬼将他的臀部放错了位置,她可不顾情面,立刻更换床单,令对方尴尬不已。别人夏天冲澡不到十分钟,她却要一小时;别人洗青菜只洗四遍,她却要洗八遍十遍;别人只淘米,她却要搓米。我看着都累,她却习以为常。有一次,我对她说:“姑妈,这世界没你想象的那么脏;就算脏,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可怕。一个人爱干净要是爱过了分,身体的免疫力是会下降的。”她对我的说法相当恼火,语气强硬地回击道:“你这是找借口,你喜欢做脏鬼只管做去,不爱干净,是懒,是习性不好!”我自问还算爱干净,但在她面前,却变成了脏鬼,竟无法申冤,她更不会给我平反。细想想,中国人对身心两方面的洁癖都是极其排斥的,一旦患上精神洁癖,就会变成大众心目中的怪物和异类,不受人待见了。如果说“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还能赚到几声零星的吆喝,那么“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就如同当头棒喝,“举世皆浊,唯我独清”的三闾大夫屈原若不怀沙自沉于汨罗江,还真找不到别的精神出路。周敦颐的爱莲说是千古名文,那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小学五年纪学生都能背诵,但你放眼历史,暴得大官、大名、大利的有几人能与这十二个字沾边?古人说:“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这确实是非常规的高难动作,连孔丘的贤徒子夏都做不到,他曾发出过真心实意的感叹:“出见纷华盛丽而说(通“悦”),入闻夫子之道而乐,二者心战,未能自决。”一个人热衷势利,那他自污灵魂,自沼精神,似乎就是迟早会发生的事情。东汉大学者管宁与师兄华歆割席断交,并非华歆干了什么丢人现眼的事,只是因为他刨地时拾起片金,看热闹时羡慕达官贵人的排场,在今人看来,仅凭这两件事很难构成断交的要件,但管宁看的是苗头和征兆,他将华歆视为浊俗之徒,彼此志不同,道不合,与其以后翻脸,倒不如今日绝交。事实证明,管宁看扁华歆,只有一半的准确性:华歆固然追求权势,趋奉曹氏父子,但他并不贪污受贿,恰恰以清廉著称。精神洁癖恒使人焦虑和愤激。歌德肃立路旁,向王室车队脱帽敬礼,贝多芬就看不顺眼,对好友此举不无嘲弄。胡适接到逊帝溥仪的电话,进宫去与那位十七岁心境寂寞的少年聊了一回天,鲁迅就抓住这个题材挖苦讽刺。平心而论,歌德彬彬有礼并非谄媚成性,胡适人情味十足也不是要做帝师,贝多芬和鲁迅的道德优势就很难令人信服。这个世界之所以不乏生机,是因为众人众物参差多样,并不是简单的二元对立,在清与浊、善与恶、美与丑、好与坏的少数极品之外,还有更为复杂多变的样本,它们宛如瑕瑜互见的玉石,耐人琢磨。只有简单的思维和粗暴的判断才会在二元对立的世界里非此即彼,非可即否,让成见和陋见蒙住眼睛。许多人(包括某些“历史学家”)的说法惊人地一致:北洋军阀搜刮民脂民膏,简直到了敲骨吸髓的程度。然而现代史上却偏偏有一个极其廉洁的军阀头目段祺瑞,他当过北洋政府的内阁总理,却只爱一枰棋,不置一间屋,不买半亩地,被称为民国独一无二的“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的六不总理。三一八惨案(并非段祺瑞下令开枪)后,他向死难者遗属当场下跪,自疚神明,从此茹素,至死不食荤。侵华日寇请他出山,组织华北伪政府,他誓死不从。若单纯从政治的角度去衡量这个人物,段祺瑞也许是负面的,是罪大于功的,甚至连他平定张勋复辟、挽救共和的功劳都填不平那口黑洞的十分之一,但他的精神魅力却不容辱没,值得后人敬重。精神洁癖的程度因人而异,因时因地而异,不能作草率的评估和褒贬。但有一点是不可含糊的,一个人若放弃对精神高洁的向往和追求,甘愿在肮脏中打滚,在龌龊中寻欢,他就将丧失掉体验内心纯净之乐的宝贵机会,每个人一辈子至少应该有几次高尚的冲动。明代文学家张岱有一句名言:“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我想,张岱所说的“癖”,肯定包含了精神洁癖。2015届高三(上)第8周语文周练参考答案一、文言文阅读(15分)1A解析忧:(父母的)丧事。2B解析 突出他的廉洁, 纪律严明, 热爱读书。3B 解析“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和帮助”无中生有。4(1)李乌奴认为他的行为壮烈,更加好好地对待他,邀请他与自己共事。(2)杨公则做官虽然缺少威严,但是自己保持廉洁谨慎,受到官吏和百姓的喜爱(或“被官吏和百姓所爱戴”)。解析 (1)壮:以为壮。焉:他。要:邀。同事:共事。(2)为政:做官,或处理政务。保:保持。为所,被。参考译文杨公则,字君翼,是天水县人。当时氐人李乌奴叛乱,攻打白马,公则顽强地守卫经时,弹尽粮绝,被敌人俘虏,大声骂敌人。李乌奴认为他的行为壮烈,更加好好地对待他,邀请他与自己共事。杨公则假装答应他而图谋(袭击)他,计谋泄露,一人骑马逃回。梁州刺史王玄邈把这件事上表给皇上,让皇上知道这件事,齐高帝下诏褒扬了他。调任为扶风太守,母亲去世而辞去官职。不久,荆州刺史巴东王子响作乱,杨公则率领军队前去讨伐。事件平定后,调为武宁太守。在武宁郡担任太守七年,财产很少,百姓安定。齐高祖率领军队驻扎在沔口,杨公则率湘州的军队在夏口与齐高祖的军队会师。郢城平定后,高祖命令所有军队当天全部继续东下,杨公则受命为先头部队,直接攻向柴桑。江州平定以后,合军东下,直抵建邺。杨公则号令严明,秋毫不犯,所过之处无不仰赖他而平安无事。大军到新林,杨公则把领军府从越城转移北楼到驻防,和南掖门相对,杨公则曾经登上北楼观战。城内远远望见将帅用的旌旗伞盖,让神弩手射箭,箭穿入杨公则坐的胡床,左右的人都大惊失色。杨公则说:“几乎射中我的脚。”谈笑如初。东昏侯选勇士在夜晚攻打杨公则的栅营,栅营中的军队惊恐扰乱,杨公则安睡着不起,只是慢慢地命人回击敌人,东昏侯的军队就退回了。湘州多年遭受匪乱,人民大多流离失散,杨公则减轻刑罚,减少赋税,不久,户口就增加了。杨公则做官虽然缺少威严,但是自己保持廉洁谨慎,官吏和百姓都很高兴。湘州的习俗单姓人家用赂贿求得州中的职务,杨公则到后,全部断绝这种做法,所征用的都是州郡的大姓,高祖颁诏,要求中州都要效法。当时朝廷开始讨论北伐的事,因为杨公则一向享有很高的威名,到京师后,下诏赐假节给他,命令他先在洛口屯兵。杨公则接受命令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