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妻与休书周岩壁.docx_第1页
休妻与休书周岩壁.docx_第2页
休妻与休书周岩壁.docx_第3页
休妻与休书周岩壁.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休妻与休书周岩壁一英国诗人Samuel Rogers说,不论你和谁结婚,结果总是叫你不满意!(It doesnt much signify whom one marries,for one is sure to find next morning that it was someone else.)在有着骑士精神(chivalry)和向心爱的女人唱小夜曲(serenade)传统的西方,婚姻尚且如此;何况,在我们的传统婚姻中,男女双方在婚前不得见面,即使像红楼梦里薛姨妈说的那样“老天拔地”地见得一面,也只是杯水车薪,对彼此的性情、习好难以一目了然。于是,钱锺书慨叹:“婚姻之道,多出于倘来偶遇,智力无所用之;重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几于暗中摸索。西游记第二三回,猪八戒以手帕遮脸,伸手扪扯,撞个天婚,示象最切。”(管锥编,中华书局,295页)所以,婚后能够夫唱妇随,相敬如宾的佳偶,并不多见;夫妇,同床异梦,反目成仇,甚至难以把婚姻维持下去,最终分道扬镳的,历来都不少见。诗经中的氓和谷风,就是两首有名的弃妇诗;而且,据荀况说,儒家大师孟子就曾“恶败而出妻”!(荀子解蔽篇)而在杨树达的汉代婚丧礼俗考中,列举出的“绝婚”理由竟多达22条,简直是五花八门,光怪陆离!(汉代婚丧礼俗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8-34页)虽说是“绝婚”,好像是两厢情愿,其实多数是“休妻”。因为传统社会,实际就是极端的男权社会(patriarchy),女性没有独立人格,岂能“去夫”?班固白虎通义卷九云:“夫有恶行,妻不得去者,地无去天之义也。夫虽有恶,不得去也。故礼郊特牲曰:一与之齐,终身不改。悖逆人伦,杀妻父母,废绝纲纪,乱之大者,义绝乃得去也。”丈夫休妻,倒甚是便利,只要犯“七出之条”之一。所谓“七出”,就是,妻子“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大戴礼记本命)即使不犯“七出”之条,也未必不遭休弃。如,王吉“东家有大枣树,垂吉庭中,吉妇取枣以啖吉。吉后知之,乃去妇。”(汉书卷七十二)就因为给丈夫吃了几颗来路不明的红枣,就被休了!汉代休妻的个案,确实不少,但到底是年代久远,我们难知其详;不过,有一项很清楚,就是被休的妻子,要被送还娘家。“出妇之义,必送之;接以宾客之礼。”(白虎通义卷九)要对她客气一点,因为她不是你的妻子了。在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刘兰芝虽与焦仲卿婚后两情和合,无奈不悦于婆婆,逼令儿子休妻;焦仲卿虽说是让“卿但暂还家”,许诺“不久当迎娶”;但兰芝回娘家不久,相继有媒人纷纷上门,前来提亲可见,她实际上和焦家无任何关系,已经被休了。诗中写到焦仲卿送妻子回娘家:“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 (玉台新咏卷一)正是汉人送“出妻”的规仪。这条规仪,非常古老,在诗经谷风中就有“不远伊迩,薄送我畿”的句子。王先谦疏云:“谓夫送之不远,不出畿。”又引段玉裁说:“畿,门限也。”(诗三家义集疏,中华书局,172页)就是说,这个被休的女子,抱怨男方太绝情,本应该把自己送回娘家,如今只送到大门口就拐回去了!二休书,则是在唐代才有的。但全晋文卷一六五竺僧度答杨苕华书:“杨氏,长别离矣!万世因缘,于今绝矣!卿年德并茂,宜速有所慕,莫以道士经心,而坐失盛年也。”(严可均全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2425页)竺僧度,半路出家,类似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弃了已婚的薛宝钗,真个当和尚去了写信给以前的妻子,声言解除夫妻关系,劝杨苕华趁青春年少,另嫁如意郎君。钱锺书说此书“略类旧日登报之偏面或单边离婚启事”。(管锥编,中华书局,1272页)这算是文献中找得到的休书的雏形。休书在唐代称作“放妻书”,有固定的格式。如敦煌卷子斯六五三七云:盖以伉俪情深,夫妻语义,怀合卺之欢,念同牢之乐。夫妻相对,恰似鸳鸯,双飞并栖,花颜共坐,两德之美,恩爱极重,二体一心。生则同床于寝间,死则同棺椁于地下。三载结缘,则夫妇相和;三年有怨,则来成仇隙。今已不和,想是前世怨家,反目成,作为后代增嫉,业缘不遂,见此分离。聚会二亲,以一别。所有物色书之。相隔之后,更选重官高职之夫,弄影庭前,美呈琴瑟合韵之态。恐舍结,更莫相谈,千万永辞。布施欢喜,三年衣粮,便献柔仪。伏愿娘子,千秋万岁。时厶年厶月厶日厶乡百姓厶甲放妻书一道(转引自项楚敦煌变文选注,中华书局,1040页)说是感情不和,“聚会二亲”,双方的父母都来了,似乎是协议离婚;男方保证,给女方提供“三年衣粮”,还祝愿她长命百岁!显得不怨不怒,温柔敦厚,大得孔子诗教之旨。这里的年月日和放妻人姓名都空着,即此可以断定,它只是给人作参考的框格(model),当事人可根据实际需要,各人情况,对语句有所增损,改易。而且,它要生效,还需要有“放妻者”的手印儿。而男方如果不写放妻书,那事情就比较棘手了。云溪友议载:颜真卿为抚州刺史,邑人有杨志坚者嗜学而居贫。其妻以资给不充,索书求离。杨志坚不太情愿,最后还是同意离婚;但没写放妻书,而是以诗送之,其中曰:“金钗任意撩新鬓,鸾镜从他别画眉。此去便同行路客,相逢即是下山时。”女方认为不太合格,于是“持诗,诣州公牒,以求别适”。(太平广记卷四九五)希望得到官方支持,给以证明,出具文告,好再嫁他人。结果倒是同意她的请求,不过颜真卿说她“休夫”,有伤风化,打了她二十竹篦!像杨志坚之妻这样主动要和丈夫离婚的,当然不多,但也时有所遭。如,杜甫可叹:“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近者抉眼去其夫,河东女儿身姓柳。丈夫正色动引经,酆城客子王季友。群书万卷常暗诵贫穷老瘦家卖屐。”说的就是诗人王季友,因为家穷,妻子柳氏和他离了婚。虽然,没有经官动府,像杨志坚妻那样挨竹篦,算是幸运;但被老杜拿来说事,在诗里为此喋喋不休,也甚是晦气!很明显,当时的法律也罢,道德也罢,都是一边倒地站在丈夫一边,只允许休妻,不允许休夫!三宋元话本快嘴李翠莲中,李翠莲因为嘴快,不幸犯了“七出”之“多言”,而被婆家休了。写休书的虽是丈夫张狼,但他并不情愿:“张狼因父母作主,只得含泪写了休书,两边搭了手印,随即讨乘轿子,叫人抬了嫁妆,将翠莲并休书送至李员外家。”李翠莲被男方送回娘家,还是遵循诗经时代以来的旧仪;同时女方嫁妆也归还娘家翠莲也说:“今朝随你写休书,搬去妆奁莫要怨!”但却没有唐人所说的“三年衣粮!”我们注意到张狼休李翠莲,流泪,伤心。话本中说,李翠莲“年方二八,姿容出众,女红针指,书史百家,无所不通只是口嘴快些”;实在是人尖子,难怪尚在蜜月中的张狼舍不得!所以,张狼也是受害者,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的焦仲卿,在休妻问题上,都是做不得主的。文学史上,陆游和他前妻唐婉离异,也是因为婆媳关系不好;婆婆一意孤行,要儿子休妻!所以,水浒传第二十四回,西门庆在王婆茶房,急于诱奸潘金莲时,要特别表白婚姻可以自主:“我的爹娘俱已没了,我自主张,谁敢道个不字!”李翠莲果然非同一般,在被休时还嘴头快利,说:“手印缝中七个字:永不相逢不见面。”(清平山堂话本卷四)既有七个字在手印缝中,可见不是一两个指纹印实际上是立休书的丈夫的左手五个手指的印儿。这一点在关汉卿救风尘中说得很清楚。救风尘中,纨绔子弟周舍为娶赵盼儿,愿意与宋引章离婚,于是给宋引章一纸休书,但赵盼儿不愿嫁给他;周舍生怕鸡飞蛋打,于是想收回休书,骗宋引章道:“休书上手模印五个指头,那里有四个指头的是休书!”(臧懋循元曲选,中华书局,204页)无名氏渔樵记,朱买臣被迫休掉妻子刘天仙,写下休书,其中有:“任从改嫁,并不争论。”刘天仙拿着休书,说:“左手一个手模,正是休书。” (臧懋循元曲选,中华书局,868页)快嘴李翠莲中说“两边搭了手印”在休书上,就是张狼和李翠莲都在休书上按了手印。其实,李翠莲不需要在休书上按手印。因为休书,是男方交给女方作为凭据的;虽然不需要经过官府,属于民间行为,私下可以了结,但却具法律效力。所以,封神演义第十八回,姜子牙写了休书拿在手中,郑重地对马氏说:“娘子,书在我手中,夫妻还是团圆的。你接了此书,再不能完聚了!”救风尘中,赵盼儿也特别嘱咐宋引章:“你再要嫁人时,全凭这一张纸(休书)是个照证,你收好者!”元曲选中给我们提供的,都只是休书中的片段字句。水浒传第八回,有一份完整的休书:林冲因被高俅陷害,刺配沧州,前途未卜,生死难保,为了不耽搁年轻美貌的妻子,决定给张氏(按:明人李开先宝剑记敷演林冲故事,林冲妻张贞娘,但休书之事,却删去了)一纸休书: 寻个写文书的人来,买了一张纸;那人写,林冲说道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为因身犯重罪,断配沧州。去后存亡不保。有妻张氏年少。情愿立此休书,任从改嫁,永无争执。委是自行情愿,即非相逼。恐后无凭,立此文约为照。年月日。“林冲当下看人写了,借过笔来,去年月下押个花字,打个手模。”林冲的休书中有“任从改嫁,永无争执”,正和元人杂剧中的句子类似。如果说水浒传中的休书是宋代的,尚有疑问,但至少可断言,它和元代的休书相去不远,悬殊不大;我们倒可以在小说中找到正宗的明代休书!冯梦龙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写,商人蒋德娶妻王三巧儿,新婚不久,出外经商;三巧儿在家与他人有奸情,蒋德回来后发觉,又不忍戳穿,即以三巧儿爹娘有病,一乘轿子把妻子送回娘家,并有休书:立休书人蒋德,系襄阳府枣阳县人。从幼凭媒聘定王氏为妻。岂期过门之后,本妇多有过失,正合七出之条。因念夫妻之情不忍明言,情愿退还本宗,听凭改嫁,并无异言,休书是实。成化二年 月 日 手掌为记(喻世明言卷一)成化二年是公元1466年,虽然有休书“听凭改嫁,并无异言”的正式承诺,但后来有人要娶三巧儿时,“王公(按:三巧儿之父)倒也乐从,只怕前婿有言,亲到蒋家,与兴哥(按:蒋德小名)说知,兴哥并不阻当。”不但如此,兴哥还将七巧儿旧日的嫁妆,“十六个箱笼,原封不动,连匙钥送还给三巧儿,当个赔嫁。”我们知道,在宋代休妻时,嫁妆也是要归还女方的虽然已经没有唐人的“三年衣粮”供给女方。但嫁妆被归还后,小说中写到三巧儿自己,“心上倒过意不去”,时人的反应则各不相同:“傍人晓得这事,也有夸兴哥做人忠厚的,也有笑他痴呆的,还有骂他没志气的。”这说明,在明代,妻子被撵回娘家时,嫁妆未必被一道归还尤其是女方被认为犯了严重错误,比如三巧儿的奸情,嫁妆通常要没收了!四清律云:“凡妻无应出及义绝之状而出之者,杖八十。虽犯七出,有三不去(按:“三不去”本大戴礼记:“有所取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即:娘家无亲人;曾为男方亲属死丧,守过三年孝;男方如今发财了或做大官了。),而出之者,减二等,追还完聚。若犯义绝,应离而不离者,亦杖八十。若夫妻不相和谐,而两愿离者,不坐。”(转引自吕思勉中国制度史,上海教育出版社,204页)但在多数情况下,恐怕也只是一纸空文,以为这些法律的白纸黑字就能保障妇女权益,未免太天真了。最近发现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一份休书,云:文门江氏,原籍河南省博爱县朱村二甲人,光绪十年因遭天祸只身逃难,来到山西,举目无亲,经邻说合,嫁入文门。圆房之后,只生一女。去年七月十七日,偶遇原籍老乡,得知老家父母病重,非要回家省亲;岂料回来之后,一改昔日面目,整天走东窜西,招惹闲言非语,近日又把家中财物盗出,不知送往何处。为此特书休书,自即日起,逐出文门,日后任其自便,文门上下均不讯问,立字存照。立休书人:文天才 族长:文启明据说这份休书还“加盖有当时县衙的大红印章”,(成都商报2010年6月9日)似乎没有手模印。盖以其经过官方公证与认可。醒世姻缘传第八回,晁源以纪氏有奸情为理由,要休掉发妻,让人把岳父与内兄叫来,威胁说:“当官断与你也在你,你悄悄领了她去也在你。”可见,休书在明清,仍和前代一样,是解除婚姻关系的民间行为,恐怕也需要有男方手印;当官则成诉讼,官方断定休妻,需要云溪友议所谓“公牒”;有公牒,则不需休书,即使有休书,也不须男方手印,倒需要官府的“大红印章”,像文天才的休书。老纪因自己女儿并无奸情,还想和晁源到县衙去理论,纪大哥倒说:“爹,你见不透,他是已把良心死尽了!你要不就他,他一著高低,把个妹子断送了!他说要休,就叫他休,咱家里也有她吃的这碗饭哩。你说合他到官,如今那个官是包丞相?他央探马快手送进二三百两银子,再写晁大爷的一封书递上,那才把假事做成真了!爷儿两个告状,死了儿,这才死了咱哩!晁大相公!任凭你主张,你待说休俺妹子,你写下休书,我到家拾掇座屋,接俺妹子家去。这有甚么难处的事?你乡宦人家开口就说到官,你不知道,俺这光棍小夥子,听说见官就吓得溺醋哩!”喻世明言中的简帖僧巧骗皇甫妻,是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