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12级文言基础积累二虚词.doc_第1页
高12级文言基础积累二虚词.doc_第2页
高12级文言基础积累二虚词.doc_第3页
高12级文言基础积累二虚词.doc_第4页
高12级文言基础积累二虚词.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12级文言基础积累二虚 词一 若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作定语:你的、你们的)指示代词,表近指:此、如此、这个、这样连词 A表假设:如果、假如 B表选择:或、或者C连词“而”,表承接 D连词“至于”,表他转或提起动词 若:比得上、赶得上 不若:不如、比不上比况动词:像、如同、好像奈,怎样(若之何:奈它何?把它怎样?)至若、若夫:句首语气词,用来引起下文,可译为“至于”、“像那”若属:你们、你们这些人、你等、你辈助词:A 用在句首,无义 B 同“然”(桑之未落,其叶沃若)1余(我)悲之,且曰:“若毒(痛恨)之乎?”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您) 3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 4闻道百,以为莫(没有人)己若 5若属皆且(将)为所(被)虏 6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求鱼也 _ _7至若春和景明 8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_9寇深矣,若之何? _10大道日丧,若为雄才? 疑问代词,谁二 之 作代词:代人、物、事或事理作第三人称代词:她、他、它,(加“们”)作指示代词,表近指:这、此;这样的作助词A 定语的标志。即结构助词“的”,用在名词前 B 补语的标志。用在动词和补语之间,可译“得” G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D 用在主、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作动词:到、往;到去作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我”“你” 作音节助词(衬字),用在动、形、副等词后,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凑成四字,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1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因(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3夫晋,何厌(满足)之有? 4今急而求子(您),是寡人之过也 5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6(陈胜)辍(停止)耕之垄上 7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8填(象声词)然鼓之,兵刃既接 9之二虫又何知? 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11(古人)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1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_ _三 为 动词读wi,介词读wi作动词。意思要根据语境确定。单独表被动;或跟“所”构成“为所”“为所”,一起表被动。都译为“被”作介词 A向、对,跟、同 B表目的:“为了” C表时间:“当、在”“等到”等 D给、替 作句末语气词,表反问语气,译为“呢”。如: 何(以、故)为:为什么呢作连词 A 表假设:如果,假如 B 表原因:“因为”“由于”以为:A同现代汉语的“以为”,即“认为”; B“以之为”的省略,即“把它当作” 或“认为是” 以为: A认为是 B把作为(当作) C相当于“以为”,即“认为”1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3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4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5市人皆以赢(人名)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 6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7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8此中人语y云:“不足(值得)为外人道也。” 9故为之(这篇)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0尝为晋君赐矣 11孰为汝(你)多知zh乎! 12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13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14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15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16不fu(否)者,若属(你们)皆且为所虏! 18(秦王)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19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z,我为鱼肉,何辞为?_ _ _ 20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21百姓之不见(被)保,为不用恩也 22秦为知之,必不救也 23今故(特意)告之,反怒为! 啊,表感叹语气24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动词,成为,变成霓为衣兮风为马 动词,作为,当作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动词,与,参与y四 与动词 A给,给予,授予 B等待 C帮助 D结交,亲附,归附,跟随 E对付,敌;特指对斗 F y 参加,参与;干预 G y 称誉、赞许;认可、赞成语气词:在句末,通“欤”,吗、呢、吧 在句中:表停顿,无义介词:被,对,向;为,替;以;跟,同;于,在连词:和,跟,同通“举” A推举,进用(选贤与能)B攻占,收复(授之为阳陵君,与淮北之地也)C皆,都(兵不得休八年,万民与苦甚)名词 党与,同谋者复音词 与国:友邦,盟国 与徒:共事者相与:一齐,共同;交互;彼此交往 孰与:A何如,如何,表抉择,倾向肯定后一种(唯坐待亡,孰与伐之?); B表两者相比,询问哪个更甚,可译“比怎么样”“与谁” 孰若:同“孰与”,何如,如何,怎么样1吾与徐公孰美? 公与之母 2唯(难道)求则非邦也与? 3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白发还戍边 4失其所(的人)与,不知(智) 5“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 6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7一与一,谁能惧我? 8蹇jin叔之子与y 师,哭而送之 9夫子喟ku然叹曰:“吾与点也。” 10朝过夕改,君子与之 11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12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独占)焉? 13(六国互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14于是舍人(门客)相与谏曰 15与尔(你)三矢,尔其无忘乃(你)父之志! 16往借,不与,归而形(表现)诸(之于)梦 17(日月忽逝)恐年岁之不吾与 18约结已定,虽睹(见)利败,不欺其与 19如寡人者,安(哪里,怎么)与知耻? 20善胜敌者不与 对斗21与人刃(杀)我,宁自刃 相当于“与其”22有天下而不与焉 不与:不相干23父子俱从军,有死,得与灵柩ji归 陪同五 于 作介词 构成介宾结构,修饰动词、形容词,译:在,在中,在方面; 向,到; 给,替;至,到达; 以,用; 自,从; 和,跟,同; 对,对于; 由于; 比,过、胜过在动词后,单独表被动:译为“被” 与动词前的“见”“受”等字构成“见于”“受于”的形式,一起表被动,译为“被”助词:在句中、句首无义;在句末表疑问,同“乎”复音虚词“于是”在句首,表承接或因果,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在动词前或后,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相当于“在这”“从这”“在这时”“对此”“从此”等通“吁”x,叹词,“于嗟”“吁嗟”于归:出嫁。(生问:“何时于归?”)作动词词头,无义,不译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遂使之行(前往)成(讲和)于吴 3.颁(通“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5. 赵太后新用事(掌权)求救于齐 6或脱身以(而)逃,不能容于远近 7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8李氏子蟠不拘(约束)于时,学于余 9.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10.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11.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3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 14灌夫(人名)受辱于居室 1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于:由于) 16王于兴师,修我甲衣 16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沉溺) 六 以作动词:认为、以为; 作为,用作; 率领,带;连及; 有; 做,用; 通“已”,止,停止作介词A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方法等,译为:用、拿、把,凭借、依据、按照,凭借身份B表时间、处所:“从”或“从地方”;“于”,“在” 或“在时候” C表对象:同“与、和、跟” D表原因:因、由于同连词“而” 表承接、并列、修饰、转折、递进、 结果(因而)、目的(来、用来、以致)等通“已”:副词“已经”或“太、甚”,动词“停止”作助词:与“上、下、东、西”等连用,表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以上、以东复音词 是以(是故)、以是:因此,所以作名词:道理,原因 作句末、句中语气词1东野云(说),汝殁(m死)以六月二日 _ _2以乱易整,不武 3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按照,依照5是时以大中丞抚(当巡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6今寡人不能,将率二三子夫妇以蕃 7皆以美于徐公 8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作连词,译为“地”9孝公得商君,地以广,兵以强 连词,因而10余(我)一人有罪,无以万夫 动词,连及11天下有变,王割汉中地以楚和 12余(我)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 1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14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15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16无(不)以,则王wn乎?通“已”:动词“停止”(士卒)得鱼腹中书,固(本来)以怪之 17(树)硕茂,早实(结果实)以蕃(多) 18以尔车来,以我贿(财物)迁 19(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动词,带领20乃令从者毋以兵(兵器) 动词,带21古人思炳烛夜游,良(诚然)有以也 道理,原因22二者有以异乎? 句中语气词,无义23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介词,与24农民以鬻(y卖)子者 动词,有25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26.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行,实行,用 七 而 作连词 A表并列:又,和,或不译B表递进:并且,而且 C表转折:但是,却D表因果:因而、因此 E表顺承:就,才 F表假设:如果 G 连接主、谓:如果,假如;却H 表方式或状态(即表修饰):连接状语和动词,译“着”、“地”等,或不译。作助词: A相当于“之”,不译 B 表示语气,“啊”“吧”作代词 A第二人称代词:你(们),你(们)的B 指示代词:通“尔”,此,这样,这样的复音虚词 A而已:罢了,在句末,表限止语气B而况:何况,反问,表更进一层意思通“如”:似,好像,如同通“能”: A 能耐、能力; B 能够1军惊而坏都舍(士卒惊骇的声音如同都市里的房屋崩塌了一样) 通“如”:好像,如同2某所(地方),而母立于兹(此) 早缫(so抽)而绪(蚕丝),早织而缕 _3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民)不敢言而敢怒 5暮寝(躺)而思之 太后盛气而揖之 谁得而族灭也? 6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7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蟹六跪而二螯 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9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10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 死而有知,其几何(多少日子)离?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2德合一君,而nng征一国者 13忌不自信,而复(又)问其妾 14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这样) 1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指说大话) (耻:以其言而过其行为羞耻,意动用法)八 其 作代词(可代人、事、物)A第三人称代词。在动、形前作主语,译为:他或他们(不能加“的”) B表第三人称领属关系。在名词前作定语,译为:他(她、它)的,他们(她们、它们)的C指示代词 A表远指。译:那、那个、那些、那里B表“其中的”,后多为数词D活用为第一、第二人称代词。作定语,译为“我(你)的”;作小主语,译为 “我(你)”或“自己” 作副词 A 表推测、估计,译:大概、恐怕、或许B 表期望兼祈使,译:一定、可要、应当C 表反诘(反问),译:同“岂”,难道”D表未来时,译:将jin E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作连词 A表假设:如果 B 表选择:或者C 表让步:尚且 D两个或两个以上“其”字连用,表选择疑问:译为“是是还是?”作助词 A 在句中,无义,起调节音节的作用B 形容词词头,起加强加强形容、状态的作用,相当于“多么”“真”之类复音词 彼其:同义代词,他1失其所与,不知(智)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2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老妇必唾其面 3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难道)有敢不尽力者乎? 4既其出,则或咎(责备)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5以其人之道(方法,手段),还治其人之身 君知其难也 6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7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8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如何?:把怎么样?)9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10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你)父之志! 11其如是(这样),孰能御(抵御)之? 12呜呼!其信然(真的这样)邪?其梦邪?其传(传闻)之非其(无义)真邪? 其然(这样)乎?其不然乎? 13至今以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1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彼其于世,未数数shu(拼命追求)然也 16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17静女其姝sh(美),俟(s等待)我于城隅 九 也 语气词 A在句末,表示判断、肯定、疑问、感叹等B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不译复音词 A也与(通“欤”)、也者:加强反诘语气B“者也”“者,也”,表判断,提顿C“也哉”,“也已矣”,加强语气,含感叹或反诘1数罟cg不入洿w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2夫子何哂shn(讥笑)由也? 3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4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5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6蟹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7唯求则非邦也与? 8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十 乎 作语气词 A表疑问或反问:呢、吗、吧B表赞美或感叹:啊、呀 C表揣度、推测:吧、呢D表祈使或命令:吧 E表句中停顿,助词,不译F表呼告:啊 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