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对后进生问题的反思与对策.doc_第1页
化学教学中对后进生问题的反思与对策.doc_第2页
化学教学中对后进生问题的反思与对策.doc_第3页
化学教学中对后进生问题的反思与对策.doc_第4页
化学教学中对后进生问题的反思与对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杭州市化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 化学教学中对后进生问题的反思与对策 余杭中学 徐燕摘要:所谓后进生,就是那种在我们心中成绩差,纪律又差的学生。他们往往自由散漫,贪玩,懒惰,对学习没有兴趣,易与老师发生顶撞,学习没有明确目标。如不能很好的引导,小则害了这些学生,大则影响一个集体,一个班级的发展。因此把眼光投向他们,关注他们,成了一个最不容忽视的问题。经过长期观察和思考,特别是近几年把“后进生”与“优生”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对比后,我发现转化“后进生”是有窍门的,只要“后进生”愿意学好,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训练,是完全可以在短期内转化的。关键词:后进生 情感 兴趣 成功 鼓励 动机 效果 现在走上讲台,我们面前好似清一色的独生子女,后进生也一样,他们都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没有物质上的匮乏感,但他们生活单调。物质促长其虚荣心,而爱与关注的缺乏导致其自卑以及对他人的不信任。从这个角度讲,他们是最需要关爱的人群。后进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很难说现在的后进生就是将来国家的无望无能之辈。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关爱他们,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对症下药,克服他们在心理,行为,习惯上的不良倾向。经过几年的观察总结,我认为后进生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智力型后进生 高能型后进生 偏科型后进生 ,下面我想就不同类型的后进生转化对策谈谈我的看法。一、 智力型后进生 这类后进生成绩差是由于接受能力弱,学习效率低,他们大都自卑心理严重,易“破罐子破摔”。教学中我利用课余时间接近他们,和他们谈心。发现他们大多从初中时自然科学就很差,进入高中也有重新开始的愿望,但上课往往跟不上节拍,简单的东西弄不懂想问老师又害怕老师嘲笑,于是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怎样才能消除他们心中的那份戒备,更好地与老师沟通呢? 教学过程中我不断思索,发现这群后进生往往长期处于孤立、被歧视的地位,容易被老师忽略在一边,缺乏老师的关爱与关注,长期下来与老师产生抵触情绪,心理上总是存在一定的隔膜。要想让这些后进生敞开心扉以便更好的了解他们,有效的转化他们,就必须缩短与后进生的心理距离,也只有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才能更有效。在实际教学中我采用了一种“情感倾斜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教育的升华。学习中的情感与学习的认知活动是紧密联系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教师应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工作。1、 以情促知智力型后进生由于基础较薄弱,进入高中知识难度加大,他们对抽象的理论无法理解,因而对化学有“苦学,厌学”的情绪,教师要善于以情促知,针对后进生苦学厌学现象,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增强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情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学艺术,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苦学厌学”转变为“乐学好学”。在具体化学教学中,教师对知识点的教学要采用深入浅出的方法,让学生易学易记。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非但不感到艰涩,困苦,而且还能够饱尝到学习的欢乐。例如:在讲有关实验室试剂保存时,学生很难记住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于是,我就让学生回家观察厨房里食用盐,味精,醋,酱油所盛放的装置有何特点,为什么?又如取用试剂时,试剂瓶瓶塞应倒置在桌上。学生很容易忘记,我就问大家,倒开水时,瓶塞怎么放?通过贴近生活的例子,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化学知识,学生很容易接受又不容易忘记,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化学的乐趣。2、 做好课外辅导 智力型后进生由于基础差,上课往往跟不上节拍,但是他们又不会主动找老师解决问题,这时教师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内心活动,寻找合适的机会主动找他们谈一谈,并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课外辅导。先帮助他们把关键的知识补上去,象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周期律以及十字交叉法、差量法、守恒法、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其相关计算等,是高中阶段出题的核心内容,指导他们学会自学,学会钻研,以便跟上老师的同步教学。为了给这些后进生以信心,教师的教学要做相应的配合。当了解到这些后进生把某些知识点补上去了,就针对这些知识点,进行一次简单的测试,让他们也尝试及格和得高分的喜悦,成功的喜悦比失败的教训更能激励差生的进步。这个方案我已实施了一年,开始阶段这些后进生比较被动,但当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后,就会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而且在面对面的辅导过程中,增强了师生间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他们的不良品行也得到了改善。3、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积极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活动,后进生长期受到歧视,他们对一切都表示怀疑,对老师产生对抗,厌烦的情绪。消除逆反心理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教师应公平公正地对待后进生,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智力型后进生往往长期以来成绩差,因而很少能得到别人的肯定,更不用说是表扬和鼓励了。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很多教师往往因后进生拖班级后腿,常常斥责他们,后进生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记得一位女生这样说“不知为什么,哪个老师表扬我,我就感觉特别爱上哪个老师的课”。由此可见对后进生来讲,老师的每一次鼓励,每一个微笑,对他们的心灵都是一种安慰和激励。教师可以在班级鼓励,家长会上鼓励,面对面鼓励,还可在他们的作业本上批上鼓励性的话语。教师在鼓励后进生的同时不但缩短了教师和后进生的心理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二、 高能型后进生这类后进生智商高,反应能力,接受能力强,学习成绩暂时较差,以男生居多,他们是由非智力因素引起的。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人在行为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个性特征,主要包括兴趣、动机、理想、气质、习惯、品德和意志等等。根据国家的一些专家和学者的调查研究表明:成绩最好和成绩最差的人之间,最明显的差异不在于智力水平,而在于是否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旺盛的学习兴趣、较强的进取精神和顽强的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高能型后进生脑子灵,反应快,稍微懂了就不愿听,注意力很难集中。和这类后进生交流后,发现他们实际上还是想将学习提高起来的,只是长期的习惯使自己很难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那他们对体育项目又为什么肯花时间,肯吃苦能集中注意力呢?根本原因是他们热爱体育。经过实践我发现可采用“聚焦法”对症下药,即想办法把他们的精力“聚集”到学习上来。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1、 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在人的学习,工作和一切活动中起着动力作用,兴趣是引起和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兴趣使人集中注意,对认识过程产生积极的影响。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化学教师可有意识地举办“化学兴趣小组”,这个工作可由教师指导,学生自主组建。2003年那一届高一新生,我们就开展了这项活动。首先在学生中发展有志成为兴趣小组组长的同学,由组长全面招募组员,并鼓励后进生参与。当准备工作就绪后,由组长负责通过网络查找趣味实验,弄懂原理,组织组员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后来兴趣小组还自发地组织了一次化学晚会,他们邀请校长,利用“喷雾现字”为他们亮出“化学晚会”四个大字;利用“粉笔炸弹”代替鞭炮;用铝热反应的火光代替烟花绽放等。整个晚会精彩纷呈,吸引了不少后进生的眼球,增强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向心力”。2、 端正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动机越强,学习起来越积极。动机越大,越高尚,就越能推动人们坚持不懈,全力以赴地去追求。动机是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动机和需要密切联系在一起,离开需要的动机是不存在的。化学课堂上可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蒸馒头为什么要用小苏打?水果为什么可以解酒?炸油条中存在哪些化学知识等。通过这样的例子,使学生感到学习化学不仅仅为了高考,更是生活的需要,有了这种需要,他们就会端正学习动机。3、 培养严谨的态度高能型后进生大多做事马虎,不够严谨细心。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可有意培养他们严谨的学习态度。例如:在学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我插入了一则资料:为什么生理盐水的浓度必须是0.9呢?细胞膜就是半透膜,在正常的情况下,细胞内的溶液跟细胞外的血浆液必须维持一定的浓度。人在输液时,进入血浆的食盐水,也须维持一定的浓度即0.9。如果把生事盐水调稀了或错用了蒸馏水,那么输液后,血浆的浓度会变稀,这样,血浆里的水分 就会往浓度大的血细胞里渗透。结果就引起血细胞的膨胀,甚至破裂,发生溶血现象。若生理盐水过浓,那么,血细胞里的水分,又会向外渗透。因此在一般情况下,生理盐水必须是0.9%。所以医生在配制生理盐水时一定要一丝不苟。 此时教师可借此作为载体教育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态度,如果教师能坚持在化学课堂上向学生灌输这种思想,学生势必会受到影响。三、 偏科型后进生 这类后进生整体成绩并不是很差,化学学不好主要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对,对化学丧失信心,甚至到了放弃的地步。对这类后进生重在指导学习方法,并让他们尝试成功的滋味。具体做法是:1、 指导学法要求他们准备一个小本本,记下自己不会的知识点,解题方法。化学虽是一门理科,但某种程度上很接近文科。知识点多,该记的东西多而繁,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些知识必须记在纸上再看一遍才能理解和掌握,而记哪些方面很有讲究,具体说可分四个方面来记。(1) 记下规律性的知识:化学上规律性的知识很多,如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强弱判断规律,有机物种烃的燃烧通式等,这是记的重点,也是考试的热点。(2) 记下特殊反常的知识:化学考试的特点是,一半考规律,一半考特例,规律好记,特例就容易忘,如:氟无正价,氢氟酸的性质,氟化物的性质,氕的原子核无中子,惰性气体不存在任何化学键等。在化学考试中,一些选择题判断正误往往要求考虑特例来推翻题中的阐述,记住特例,这类题目就能应付自如。(3) 记下顿悟到的知识:在学习中有时我们一直对某一问题难以理解,比较模糊,直到有一天看到或听到关于这方面的某一句话后,豁然开朗。此时我们应该记下这一灵感。例如:高一元素周期律中有关得失电子能力分析,“山高皇帝远”,就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半径越大,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越弱,失电子能力越强。再如,阴离子电子式的书写要用“【 】”,刚开始学生难以接受,“从别人那里夺来了东西,当然要把它包起来藏好了”,这样形象的话可帮助自己理解抽象的的化学知识。(4) 记下多次做错的题型“一错再错”现象是中学生存在的普遍现象,预防一错再错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考试前看一下自己曾多次做错的题,相当于考前给自己提个醒,这样考试中可避免不必要的失分。所以平常要善于整理,写出错题解题思路以及技巧解题方法,时间长了,就可以获得一份属于自己的错题集。很多同学可能不相信,此时我拿出当年读高中时自己所做的错题集让他们参考,用切身例子向他们证实这样做的必要性。2、 成功教育法 课堂上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教师可有意预先培训他们代替教师进行简单的演示实验。如:高一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一节中,我有意设计以趣味实验滴水点灯引入新课。该实验简单易行,只要控制好滴水速度,实验很容易成功,而且视觉效果很好,“瞧,某某同学完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任务,让他为大家解释一下原理”,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在感受趣味的同时,学习了化学知识,而且该同学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3、 充分利用头衔效应在管理心理学中,人们把一个人一旦有了头衔,不管这种头衔是虚是实,往往都会努力去适应这一头衔的有关要求的现象,称为头衔效应。头衔能产生一个人的使命感,使命感又能促使一个人产生自觉的强大动力,去实现头衔所赋予的角色要求,以不辜负人们的期望。偏科型后进生,其他科目的成绩往往还不错,只是化在化学上的精力不够,导致化学成绩相对较差,对他们可以诿以重任,让其担任课代表。有了头衔效应,为了及时上交作业,必须得自己作好带头作用,考试时对自己的要求也就高了,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