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教案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本文语言雅致而又明白晓畅,内容并不深奥,也比较贴近与学生的审美层次,写作很讲究章法,是恰当处理“主题与变奏”关系的范例。因此这篇文章学习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精心设计。“学以致用”是这篇文章教学设计的原则,一是能用“重复与变化相统一”的眼光来审视周围的事物,一是能注意写作中的“重复与变化相统一”。教学目标一、了解建筑艺术中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关系。二、学习分析与综合的方法,训练提要钩玄能力。三、在举一反三的写作交流中增强艺术感受力与语言运用能力。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利用音乐、美术等酝酿课堂教学气氛,在老师指点下学生自学,在课堂气氛中陶冶学生的情操,突破难点,达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一、导入 (师生齐诵蒹葭)诗经产生于2600年前的春秋时期,其中有很多作品就是用这种重章复沓的形式来反复感叹抒发感情。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审美情趣,从诗经以来就滋养着中国人。对称和谐,然而又平中出奇,千姿百态。这一审美情趣延伸到中国人的各个生活层面:音乐、舞蹈、建筑、服饰、书法等等。其实不独中国人,世界各个民族都不约而同生成了这种审美眼光。我们就来看看梁思成对这一现象的探究。二出示学习目标1.布置学生课前查阅梁思成先生的有关资料(如生平简历、学术成就、人物掌故等等),鼓励有条件、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检索、了解一些建筑学、建筑史学知识,把握作品写作背景,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与把握。2.通读全文,细细品味文中描述的中国传统文化中音乐、绘画、建筑的美感,抓住以下关键词,咀嚼其内涵,在课本上画出表达中心观点的关键句。时间与空间持续性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重复与变化主题与变奏3.课文副标题为“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通感”作为修辞,它的特征是什么,能否列举所学诗文中的例子?在本文中“通感”的含义应是什么?4.全文结构其实也体现了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的艺术原则,请加以分析。三学生自主研读课文,解决问题四学生展示,师生交流1. 明确: 梁思成(19011972),中国现代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广东省新会县人。梁启超的长子,生于日本东京,卒于北京。毕业于清华学校。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获学士和硕士学位。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研究世界建筑史。1928年回国工作,创建中国第一个建筑系东北大学建筑系并担任系主任至1931年,他是中国建筑教育的开拓者之一。他长期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为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做了开创性的工作,完成第一本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比较系统完整的中国建筑史。 1946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并担任系主任直至逝世。1940年10月至1947年,任美国耶鲁大学聘问教授、联合国总部大厦设计委员会成员。在此期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学位。 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3年起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2. 明确:(1)作者在文中以广博的学识和对传统文化中美感的细腻体察,描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音乐、绘画、建筑的美感。阅读这篇课文同样需要读者的慧心、想像和咀嚼,需要教师的提醒和帮助。(2)关键词是文章主旋律的标志性“音符”,教师对关键词的点拨也就是提要钩玄、理清脉络。(3)课文表达中心观点的关键句是: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3. 明确:“通感”本为一种由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心理现象,借此描述在语言中用一种感官印象来形容另一感官感受的修辞手法,钱钟书先生曾这样谈到“通感”: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嗅觉、听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体质。如荷塘月色中用“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对淡淡的荷香的描述。但在本文中“通感”一词的内涵与上述情况不同,它是指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相通的艺术规律。4. 明确:音乐、舞台艺术、绘画、建筑,变化着的是不同艺术独特的表现方式,相同的是相通的艺术规律;一项项、一节节按顺序说来,结构稳重、朴实,却通过一次次重复强调了在“千变万化”的艺术创造中“千篇一律”的艺术规律。五拓展延伸 1.请运用课文介绍的观点和知识,谈谈你对所居住城市建筑的评价或意见。明确:梁先生文中所言现代城市建筑的诸多弊端并未从我们身边完全消失,可让学生注意观察思考,品评自己周围的城市风貌,关心家乡,关注社会,进一步借助所学知识增强自己的审美素养。2.中国文化讲究含蓄之美,请以“中国诗歌、戏剧、建筑的通感”为副标题,写一篇短文。参考思路:中国文化重含蓄之美。诗、画、建筑乃至戏剧等等,莫不如此:绘画重视画外之意,要的是传神,要的是藏在画面之下的意境;不像西方绘画那么直接、注重真实、符合逻辑和准确的细节。中国绘画画面极其简捷,留下大片空白,也少用色彩,所以水墨画大行其道,要的是给观众留下想像和回味的空间。建筑如苏州园林,不是曲径,就是曲廊,还有假山内的曲洞。开阔的水面太开阔太直接,那么就建一个亭子。要想知道亭里的风光,得先要经过九曲十八桥。为的是让人一曲一个景致,一折一个天地,让人想像,让人回味。这同我们诗画里的意境异曲同工。中国艺术就象陈年的老酒。艺术家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融入自己对文化的修养和积淀、人生的沧桑和对自然的观察才能有好作品。品诗品画的人也要象品酒一样地慢饮细品才会咂出味道来,才能领略其中的诗意。这里的“诗意”,实际就是含蓄。六相关链接从未被尊重的梁思成和林徽因2011年4月20日,是梁思成先生诞辰110周年。梁思成、林徽因的书籍、图像越来越多地从学术领域进入社会领域甚至流行文化。当我们可以优雅地“消费”梁思成和林徽因时,他们所推崇的思想、文化、价值乃至城市规划仍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清明之后,来杭州调研教育改革,得览桃红柳绿、春光旖旎的西湖四月天。在花港观鱼,意外地见到林徽因塑像,大概是因为林徽因生于杭州,于是成为一处新的旅游景点。这是梁思成百年之后,不断升温的“梁思成-林徽因热”的小小旁注。梁思成、林徽因的书籍、图像越来越多地从学术领域进入社会领域甚至流行文化,成为小资品位的标志。北京在重建消失多年的永定门之后,又要重建地安门,这似乎都是梁思成屈辱之后在当代光荣回归的说明。 然而,这并没有改变另一个巨大的事实。当我们可以优雅地“消费”梁思成和林徽因时,他们所推崇的思想、文化、价值乃至城市规划仍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北京在一如既往地大规模的“建设性破坏”之中,只不过花样翻新,最新的招数是打着“中轴线”申遗的旗号,这意味着又可以堂而皇之地拆除大片胡同古巷。梁林在东城区北总布胡同的旧居、著名的“太太的客厅”早已面目全非,经社会人士强力保护而“虎口余生”;最近对南城会馆区的开发,梁启超故居又在劫难逃。如果看到眼前的这一切,梁思成当作如何感想?其实,早在几十年前,梁思成就清晰地看到了这一切。因此,他沉痛地言说“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征,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的代表着我们的文化衰落,至于消灭的现象。”他不是迂腐的书斋学者,他清醒地意识到在新一轮建设的高潮中,“也许没有力量能阻挡这破坏旧建的狂潮”,却仍以拳拳赤子之心“逆潮流而动”。因为“以客观的学术调查与研究唤醒社会,助长保存趋势,即使破坏不能完全制止,亦可逐渐减杀。这工作即使为逆时代的力量,它却与在大火中抢救宝器名画同样有急不容缓的性质。这是珍护我国可贵文物的一种神圣义务”。 他遭受了许多误解和诬陷,他明确地宣示追求民族化并非提倡复古,中国古典的“宫殿式”建筑已不合于近代科学及艺术的理想,只不过是期盼中国的建筑师、规划师有所作为、有所创造,因为“世界各国在最新法结构原则下造成所谓国际式建筑;但每个国家民族仍有不同的表现。英、美、苏、法、比、北欧或日本都曾造成他们本国特殊作风,适宜于他们个别的环境及意趣。”“我们的建筑师在这方面所需要的是参考我们自己艺术藏库中的遗宝。我们应该研究汉阙,南北朝的石刻,唐宋的经幢,明清的牌楼,以及零星碑亭,泮池,影壁,石桥,华表的部署及雕刻,加以聪明的应用”。然而,在那个时代,他的一切良苦用心、苦口婆心不仅如痴人说梦,而且成为一道道加害于自己的毒药。 有一本关于梁思成的书,副标题是“永远的困惑”。晚年梁思成的困惑,或许可以称之为“梁思成之问”:为什么我们从战争的炮火中保护下来的古城,又在和平时期将它亲手毁掉?温和儒雅的他留下了这样悲愤而掷地有声的话:五十年后,你们会后悔的! 穿越历史和未来的巨大时空,梁思成的目光越来越沉痛和锐利。今天北京和中国的城市问题,与20世纪50年代已经很不相同,以GDP为本、以高楼大厦为本、以私车为本的新北京,深陷于四环、五环、六环的自我围困之中,“权力美学”和“拆迁经济学”成为理解城市变迁的关键词。人们被迫接受了千城一面、千篇一律的密集高楼的“石屎森林”,对强拆强迁和高房价的愤怒,压倒了对审美、建筑风格和城市风貌的关注。当人们越来越多地被迫迁出世代居住的环境,当弄堂和胡同、石库门和四合院从城市消失殆尽之时,每个人都会感受这样的怀疑和失落:我们在干什么,我们要到哪里去? 而且,今天的城市建设和发展,面临着与50年前不同的境遇和全新的挑战。人类社会似乎超越了在千百年的岁月中缓慢生长、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市的历史阶段,现实似乎在验证CCTV新楼的设计者、建筑大师库哈斯的预言:亚洲新兴城市在“铲平历史”的超速发展中,被打造成不具备“可识别性”的“广普城市”。而美国的权威智库则预言,由于巨大的人口压力和快速城市化进程,在未来二三十年将出现一批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口规模达5000万至6000万的超大城市!正是在当下严峻的生存境遇中,我们更能够认识梁思成的远见忧思和良苦用心:如果我们仍然致力于日新月异地“铲平历史”,那么我们终将一无所有;现代化需要新思想和大智慧,需要新一代知识分子、规划师和建筑师的道德感、使命感和高度的创造性。 想起去年辞世的梁思成之子、自然之友理事长梁从诫。梁启超、梁思成和梁从诫一家被称为三代失败者。梁从诫晚年与友人有一次深谈,他对中国环境状况的严重恶化深感忧虑,进而怀疑我们成立自然之友十几年的所作所为究竟有何意义?它表达的是一种非常深刻的悲哀,我称之为“梁从诫之问”。这也是所有不甘平庸、勇于改变现实的战士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科学教育与科技创新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跨境电商从业资格考试试卷及答案
- 快递转租合同协议书模板
- 快餐合作经营协议书范本
- 商会水泥销售合同协议
- 总代理合作合同协议
- 202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房屋租赁合同标准文本
- 德邦物流聘用合同协议
- 品牌合作协议书合同协议
- 民宿分割销售合同协议
- 2025浙江温州市公用事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54人(第一批)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超重问题与健康对策》课件
- 陕西、山西省天一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七)历史试题及答案
- 高中数学不等式教学中的认知障碍诊断与干预机制研究
- 2025仪征市众鑫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笔试试题
- 游泳池安全保障制度和措施
- 2024-2025学年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 1.6.哪个流动得快 教学课件
- 人教版(PEP)2024-2025六年级下册英语期中测试卷(含答案含听力原文无听力音频)
- 生态安全主题班会课件
- 消防气防培训
- 2025年湖南省各市州农电服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