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八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湘教版.docx_第1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八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湘教版.docx_第2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八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湘教版.docx_第3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八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湘教版.docx_第4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八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湘教版.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检测(十八)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选择题下面两图是不同时期美国航天局地球观测站在同一处拍摄到的乞力马扎罗山上的冰川。据此回答12题。1上面两图景观的变化主要反映的环境问题是()A火山喷发B臭氧层变薄C全球变暖 D酸雨2治理上题所指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A加强预报 B减少氟氯烃的排放C倡导低碳生活,节能减排 D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解析:1.C2.C第1题,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使乞力马扎罗山上的冰川面积变小。第2题,治理全球变暖的根本措施是倡导低碳生活,节能减排。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图表示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读图完成34题。3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A降幅超过升幅B逐年上升C升高约2.1 D波动上升4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A各地的生长期缩短 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解析:3.D4.C第3题,读图可知,从1962年到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呈现出波动上升的状态。第4题,气候变暖使各地的生长期延长,蒸发加剧,极端天气事件增多。读北半球近百年来甲、乙两个天然物种生存地域的水平变迁图,完成56题。5甲、乙两个天然物种生存地域变迁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高度的变化 B距海远近的变化C气温的变化 D降水量的变化6近年来,与图示信息有关的地理现象有()华北地区春季旱情加重黄河三角洲向海洋推进大气层频发强磁暴格陵兰岛冰盖面积减小A BC D解析:5.C6.C由图可知,北半球甲、乙两个天然物种生存地域有向北扩展的趋势,反映了全球变暖这一背景;由于气温升高,高纬度区域内冰雪融化,中纬度地区干旱加剧,而大气频发强磁暴和黄河三角洲向海洋推进与之关系不大。7下图反映的环境问题将给我国农业生产的布局和结构带来的影响是()A我国冬小麦的安全种植北界将由目前的长城一线南移B农牧交错带将北移C土壤有机质的微生物分解将加快,造成肥力下降D该问题不会对全球乃至中国的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解析:选C全球气候变暖,我国种植冬小麦的北界将向北移;农牧交错地带将南扩;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的出现增多,已经影响到粮食安全;气温升高使微生物的分解加快,使土壤有机质减少,肥力下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出现了一系列反常现象。据此完成89题。8下列现象中,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下降东海出现南海的鱼种华北地区树枝提前抽芽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A BC D9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例如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该地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羊八井地热温度升高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高度降低A BC D解析:8.A9.D第8题,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蒸发旺盛,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上升,错;东海水温以及华北的气温都会上升,正确;随着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将会增加,正确,选A。第9题,羊八井地热温度取决于地球内能的释放,其高低与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无关;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山地针叶林带海拔升高。下图为我国鄂尔多斯(中部某地)地区地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与自然带摆动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10关于该地区气候变化与自然带摆动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湿润期来自西部的水汽增加,使自然带向西部摆动B湿润期森林草原农牧业带扩大,可以大规模进行开发C干燥期沙地面积有扩大趋势,应注意营造防护林体系D短时期内发生湿润期和干燥期转变是受全球变暖的影响1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若我国大陆地区气候由湿润期向干燥期过渡,则我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A昆仑山南坡的雪线将逐渐降低B柑橘的生长北界逐渐北移C温带落叶阔叶林林地面积扩大D我国气候年内变化显著解析:10.C11.D第10题,该地区水汽主要来自于太平洋,湿润期水汽增加,自然带数目增多,森林草原农牧业带扩大,但要注意合理开发;干燥期应积极营造防护林,避免沙漠扩张。第11题,气候湿润,降水增多,雪线降低,反之升高;柑橘的生长、森林面积与热量关系密切;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来自东部的海洋,受夏季风影响显著,夏季风强劲时,湿度大,降水多,气候湿润,冬季风强劲时,湿度小,降水少,气候干燥。二、综合题12读自然界碳元素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碳元素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物质,它不但参与地球上的物质循环,而且参与能量流动。上图中各数字所表示的作用或结果分别是:_;_;_;_。(2)据图说出大气中CO2增多的主要人为原因。(3)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可知各数字的作用或结果。第(2)题,大气中CO2的增多一方面是由于大量使用煤炭和石油等矿物燃料,释放大量CO2;另一方面是由于毁林造成吸收CO2的能力减弱。第(3)题,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可从减少矿物燃料使用,提高新能源利用比重,加强国际合作和提高人们保护大气的意识等措施来回答。答案:(1)光合作用沉积作用全球生态系统破坏气象灾害增加(2)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毁林。(3)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和调整;加强全球合作;提高人类保护大气的意识,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等。13加试题随着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多,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影响也越来越关心,据专家分析和预测:近50年西部降水增加,东部频繁出现南涝北旱;我国平均年降水量可能比20世纪略有增加;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次和强度变化将更明显;农作物受旱面积和粮食产量波动将加大。下图为我国近30年变化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反映出我国近30年来,气温变化呈现出什么规律?(2)单从气候变化的角度,推测我国河西走廊的粮食产量如何变化?试说明理由。(3)气候变暖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可能带来的影响有哪些?(至少列举3点)解析:第(1)题,直接从统计图中提取信息,从年平均气温与冬季平均气温两方面叙述。第(2)题,河西走廊的水源主要是冰雪融水,而近50年西部降水增多,热量更加充分,所以粮食会增产。第(3)题,全球变暖,海平面会上升,沿海低地被淹,土地盐碱化加剧,风暴潮加剧,另外,还会影响到沿海港口的航运等。答案:(1)近30年来我国年平均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