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评析项羽形象解读.doc_第1页
案例评析项羽形象解读.doc_第2页
案例评析项羽形象解读.doc_第3页
案例评析项羽形象解读.doc_第4页
案例评析项羽形象解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案例评析 项羽形象解读【案例信息】案例名称:项羽之死讲课教师:李晓甜(北京市第十中学高级教师)评析教师:李朝晖(北京市第十中学高级教师)【教学设计】项羽之死教学目标:1、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分析,学会从不同角度解读项羽形象2、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学会点评人物,能提出自己对人物的观点和看法3、了解诗歌、散文在解读形象上的不同的特点和作用4、在研究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提升审美水平教学重点:根据不同的材料解读项羽形象对人物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学难点:对人物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学过程:导入:西楚霸王项羽是史记中性格最为复杂的人物之一。“项羽之死”是项羽本纪最后一部分,司马迁用一千多字的篇幅浓墨重彩地描写项羽这个英雄留在历史舞台上的最后一幕。这节课我们首先通过在这最后一幕项羽的言、行来解读项羽这一形象的性格特点。(35分钟)一、分析项羽之死课内材料: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这一场面所体现项羽的性格特点。1、四面楚歌(5分钟)教师提问:分析“四面楚歌”这一场面所体现的项羽的性格特点教师板书:至情至性(多情善感,侠骨柔肠)不够冷静教师引导:项羽在这一刻难以割舍的不只是美人,宝马,还有那八千将士,江东父老,但在当时四面楚歌的困境之下,项羽作为一军的统帅,他的眼泪无疑会使将士们丧失斗志。2、东城快战(10分钟)教师提问:分析项羽在人生最后一次战役中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教师板书:骁勇善战(有勇有谋,豪情盖世,霸气十足)刚愎自用(非战之罪)教师引导:有勇(汉军皆靡,斩汉将,杀十数百人,吓退赤泉侯;面对数十倍于自己的敌人毫不畏惧)临危不惧有谋(分其骑为四队,期山东为三处)临危不乱教师引导:这种以少对多的情况项羽曾经历多次,我们来对比其中著名的一次巨鹿之战,看看项羽有什么不同?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将自己和将士置之死地,只为激起将士求生、求胜的欲望;而东城快战的目的还是“求生”“求胜”吗?“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如果是四年前的项羽,是会选择和汉军“决一死战”,就算是死地,也要求生,而此刻项羽选择“快战”。项羽打东城快战的目的不再象巨鹿之战那样为了能取得战役的胜利,为了战胜敌人,是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虽然他不承认自己在指挥作战上有失误,但“天亡我”说明他在心里其实已经认同了自己失败的事实,他已经认输了。所以作战的目的已经不是求生,求胜。3、乌江自刎(10分钟)教师引导:项羽放弃东渡乌江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找语句分析)“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意识到大势已去,自己再也难改变失败的局势,(引导:无法面对失败的耻辱)愧对江东父老(无法面对江东父老的怜悯)教师引导:项羽选择了什么?他选择了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然后结束自己的生命。教师引导:乌江自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项羽?生命只为了轰轰烈烈的战斗,面对失败,他不会忍辱偷生,卧薪尝胆。他可以坦承失败,但绝不会屈服,即使命运无可改变,他也要斗争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让生命燃烧到最后一刻。这种始终不屈的气概让我们看到一个傲骨铮铮的英雄。教师板书:傲骨铮铮教师引导:项羽明知必死,明知失败也要斗争到最后一刻,这样的“失败”英雄一样值得我们尊敬。(10分钟)补充材料(一)初七八九三日,君复与侠士谋救皇上,事卒不成。初十日遂被逮。被逮之前一日,日本志士数辈苦劝君东游,君不听。再四强之,君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卒不去,故及于难。君既系狱,题一诗于狱壁曰:“望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盖念南海也。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春秋三十有三。就义之日,观者万人,君慷慨神气不少变。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君呼刚前曰:“吾有一言!”刚去不听,乃从容就戮。呜呼烈矣!(谭嗣同传梁启超)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拒绝和梁启超一起逃往日本,他选择了为变法而死。补充材料(二)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留中者数月。尝曰:“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会帝有疾,烦懑不乐,召阁臣徐阶议内禅,因曰:“海瑞言俱是。朕今病久,安能视事。”又曰:“朕不自谨惜,致此疾困。使朕能出御便殿,岂受此人诟詈耶?”遂逮瑞下诏狱,究主使者。寻移刑部,论死。狱上,仍留中。户部司务何以尚者,揣帝无杀瑞意,疏请释之。帝怒,命锦衣卫杖之百,锢诏狱,昼夜搒讯。越二月,帝崩,穆宗立,两人并获释。帝初崩,外庭多未知。提牢主事闻状,以瑞且见用,设酒馔款之。瑞自疑当赴西市,恣饮啖,不顾。主事因附耳语:“宫车适晏驾,先生今即出大用矣。”瑞曰:“信然乎?”即大恸,尽呕出所饮食,陨绝于地,终夜哭不绝声。既释,复故官。俄改兵部。擢尚宝丞,调大理。分析海瑞和项羽的相似之处海瑞准备好棺材,和妻子诀别后向嘉靖上疏,他知道嘉靖采纳他谏言的机会很小,他却抱着必死的决心来上疏。在这些人身上,我们看到的是铮铮傲骨,感受到的是一种悲壮的抗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补充材料(三):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据载:公元1127年,强悍的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开始了飘泊无定的逃亡生活。不久,丈夫赵明诚被任命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知府的赵明诚没有恪尽职守指挥戡乱,而是悄悄地用绳子缒城逃跑了。叛乱被定之后,赵明诚被朝廷革职。李清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虽然并无争吵,但往昔的鱼水和谐已经一去不返,她从此冷淡疏远了赵明诚。1128年,他们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两人相对无语气氛尴尬。行至乌江,站在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随口吟就了这首诗。赵明诚站在她身后,闻听之后愧悔难当,深深自责。从此便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不久便急病而亡。李清照对项羽的仰慕,“人杰”“鬼雄”,一生轰轰烈烈,刚强不屈,和赵明诚相比,这样的傲骨怎能不让人折服?二、人物评价练习教师示范对人物的评价(5分钟)“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选择了留在乌江江畔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材料概述)在这一刻我们看到了一个铁血男儿不屈的铮铮傲骨(人物形象)。就算明知前方是失败,是死亡,也绝不妥协屈服,这才彰显英雄气概,男儿本色。(评价)准备好棺材,诀别妻儿之后向嘉靖上疏的海瑞;拒绝逃亡,为变法斗争到最后一刻的谭嗣同;历史从来不缺乏这样的“勇士”,他们虽然失败了,但他们不屈的精神却足以激励后人继续前行。(联系历史现实,分析)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失败的项羽比成功的刘邦更让我们震撼。教师示范,注意强调:概述材料表达观点阐释理由总结(150字左右)学生阅读延伸材料,分析评价材料中的项羽。坑杀屠城:项羽坑杀二十万秦兵,西屠咸阳,在他做出这些残暴行为之时,他就已经失去了逐鹿天下的资格,自古得民心者的天下,是项羽自己将天下百姓推到了刘邦一边。(政治家)霸王别姬:为战马,为亲人而落得英雄泪使英雄更真实,更感人。(普通人)在四面楚歌这种危险的境地伤感哭泣会使军心离散,而此时的项羽也再没有了巨鹿之战破釜沉舟的斗志,说明项羽缺乏冷静的头脑,坚强的意志,也预示了战争的结局。(战略家)乌江自刎:但是在历史中我们也会看到另一类人,他们忍受屈辱,抛弃尊严,只为保全生命,以求得东山再起的机会。他们用尊严去换取一次机会。比如越王勾践(为吴王养马,驾车,洒扫,百依百顺)。比如韩信(甘受胯下之辱)(PPT链接项羽之死)【课堂实录】【案例评析】李晓甜老师的案例项羽之死教学目标明确,从内容理解,到鉴赏评价,都关注到了,也抓住了文本的重点难点。特别是能够突出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和评价,并且与对内容的理解有机结合,给学生以方法和思路的指导,同时还注重对学生有理有序的表达能力的训练,这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