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检测(八) “文言文阅读”仿真高考练(一)一、(2015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而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州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阙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二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解析:选D由语法分析,可以判断“数见军旅”和“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的后面一定要断开,据此可排除A、C两项;“所”和“住”构成“所字结构”,意思是“所居住的(地方)”,故不能断开,据此排除B项。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解析:选CC项,“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错,应该是“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这是封建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B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在瀛州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D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解析:选CC项,“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错,宇文化及杀害来护儿时,炀帝也被捉拿了,原文为:“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5分)译文: (2)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5分)译文: 解析:(1)军旅,军队。咨,叹息。怨,怨恨。游幸,指皇帝外出巡游。(2)凶逆,凶恶悖逆。王室,王朝,朝廷。泉壤,黄泉之下,地下。参考答案:(1)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译出大意给2分;“军旅”“咨怨”“游幸”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译出大意给2分;“凶逆”“王室”“泉壤”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参考译文:来护儿,字崇善,还未记事就成了孤儿,被伯母吴氏收养。吴氏照顾抚养他,很尽心地像母亲一样教诲他。幼年的时候就卓越出众,开始读诗经的时候,放下书感叹地说:“大丈夫在世,应当为国杀敌来建功立名!”同伴听了他的话都感到惊讶,佩服他有志气。等到长大以后,雄才大略超群,志向气量远大杰出。恰逢周国军队平定淮南,来护儿所居住的白土村,地处边界,经常见到军队,来护儿经常情绪激昂有建功立业的志向。等到开皇初年,宇文忻等镇守广陵。在平定陈国的战役中,来护儿有战功,晋升为上开府,赏赐锦缎一千段。仁寿初年,调任瀛洲刺史,以好的政绩而闻名,多次受到文帝的慰劳、勉励。隋炀帝即位,被征入朝,当地的百姓牵挽车辕恋恋不舍,几天都不能离开州境,到朝廷上书挽留的前后有几百人。隋炀帝对他说:“过去国家没有安定时,你是名将,如今天下太平,又是优秀的太守,可以说是兼得其美啊!”大业六年,皇帝的车驾来到江都,隋炀帝对来护儿说:“衣锦还乡,这是古人看重的,你如今就是这样。”于是赏赐他绸缎两千段以及牛和酒,让他拜谒先人的坟墓,宴请乡里的父老。并且让三品以上的官员一起到他的住宅,畅饮一整天,朝野上下认为他非常荣耀。十二年,隋炀帝出游江都,来护儿进谏说:“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我希望陛下暂时停留在洛阳,休息一段时间。陛下如今去江都,是我衣锦还乡的地方,我受恩深重,不敢只为自己着想。”隋炀帝听了,生气地变了脸色并站了起来,几天都没有让来护儿觐见。后来隋炀帝怒气缓解,来护儿才被引入觐见,隋炀帝对来护儿说:“你的心意竟然如此,朕还有什么指望呢?”来护儿于是不敢说话。等到宇文化及谋叛时,对来护儿非常忌惮。那天早上来护儿将去上朝的时候,被叛贼捉拿。来护儿说:“陛下现在在哪里?”旁边的人说:“如今被拿下了。”来护儿叹息说:“我身为大臣,担负国家重任,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于是被杀害了。来护儿重信用,讲交情,淡薄财利,不经营产业。至于出征用兵,计谋很多,每次阅览兵书,说:“这难道也是异于常人的想法!”善于安抚士兵,部署处置纪律严明,所以士兵都愿意为他效死力。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何妥,字栖凤,西城人也。少机警,八岁游国子学,助教顾良戏之曰:“汝既姓何,是荷叶之荷,为是河水之河?”应声答曰:“先生姓顾,是眷顾之顾,是新故之故?”众咸异之。十七,湘东王召为诵书左右。江陵陷,周武帝尤重之,授太学博士。高祖受禅,除国子博士,加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公。妥性劲急,有口才,好是非人物。时纳言苏威尝言于上曰:“臣先人每诫臣云,唯读孝经一卷,足可立身治国,何用多为!”上亦然之。妥进曰:“苏威所学,非止孝经。厥父若信有此言,威不从训,是其不孝。若无此言,面欺陛下,是其不诚。不诚不孝,何以事君!且夫子有云:不读诗无以言,不读礼无以立。岂容苏绰教子独反圣人之训乎?”威时兼领五职,上甚亲重之,妥因奏威不可信任。又以掌天文律度,皆不称职,妥又上八事以谏。时苏威权兼数司,先尝隐武功,故妥言自负傅岩、滋水之气,以此激上。书奏,威大衔之。十二年,威定考文学,又与妥更相诃诋。威勃然曰:“无何妥,不虑无博士!”妥应声曰:“无苏威,亦何忧无执事!”由是与威有隙。其后上令妥考定钟律,妥又上表,别敕太常取妥节度。先是,太常所传宗庙雅乐,数十年唯作大吕,废黄钟。妥又以深乖古意,乃奏请用黄钟。诏下公卿议,从之。六年,出为龙州刺史。时有负笈游学者,妥皆为讲说教授之。为刺史箴,勒于州门外。在职三年,以疾请还,诏许之。复知学事。时苏夔在太常,参议钟律,有所建议,朝士多从之,妥独不同,每言夔之短。高祖下其议朝臣多排妥妥复上封事指陈得失大抵论时政损益并指斥当世朋党于是苏威及吏部尚书卢恺等皆坐得罪除伊州刺史不行寻为国子祭酒卒官。谥曰肃。(选自隋书列传第四十,有删改)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祖下其议/朝臣多排妥/妥复上封/事指陈得失/大抵论时政损益/并指斥当世/朋党于是苏威及吏部尚书卢恺等/皆坐得罪/除伊州刺史/不行寻为国子祭酒/B高祖下其议朝/臣多排妥/妥复上封/事指陈得失/大抵论时政/损益并指斥当世朋党/于是苏威及吏部尚书卢恺等皆坐得/罪除伊州刺史/不行/寻为国子祭酒/C高祖下/其议朝臣/多排妥/妥复上封事指/陈得失大抵论时政/损益并指斥/当世朋党于是/苏威及吏部尚书卢恺等皆坐/得罪除伊州刺史不行/寻为国子祭酒/D高祖下其议/朝臣多排妥/妥复上封事/指陈得失/大抵论时政损益/并指斥当世朋党/于是苏威及吏部尚书卢恺等皆坐得罪/除伊州刺史/不行/寻为国子祭酒/解析:选D作答断句题,需关注关键词,如人名、官职名、时间状语等。“高祖下其议”与“朝臣多排妥”语意完整,中间应断开。“除”后为官职,其前应断开。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助教,古代学官名,晋咸宁时设置,协助国子祭酒、博士教授生徒,至宋废止。B孝经,儒家十三经之一,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C宗庙,指古代帝王、诸侯以及大臣们祭祀祖宗的庙宇;也代称朝廷和国家政权。D大吕,古代乐律名。古乐分十二律,阴阳各六,六阴皆称吕,其四为大吕。解析:选C宗庙应是指古代帝王和诸侯祭祀祖先的庙宇,没有大臣们。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何妥少时机警聪明,长大后很受器重。何妥八岁游国子学,顾良戏弄他问他姓哪个“何”,他十分机智地反问;江陵沦陷后被周武帝任命为太学博士。B何妥口才好,喜欢评议人物。何妥不认同纳言苏威只要通读一本孝经就能立身治国的说法,就向皇上进言说苏威言语虚假,不能信任苏威。C何妥以国家利益为重,不惧权贵。苏威一身兼任五职,深受皇上器重,但何妥并不惧怕苏威,上书弹劾苏威在掌管天文、律度中不称职。D何妥关心游学的人,亲自给他们讲课。何妥曾出任龙州刺史,当时有很多背着书箱四处求学的人,何妥就召集他们并亲自讲解刺史箴的内容。解析:选D“亲自讲解刺史箴的内容”错误,原文是“妥皆为讲说教授之。为刺史箴,勒于州门外”,这是在说两件事情,一是何妥为学子讲学,一是把刺史箴雕刻在州门外。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厥父若信有此言,威不从训,是其不孝。若无此言,面欺陛下,是其不诚。(5分)译文: (2)时苏夔在太常,参议钟律,有所建议,朝士多从之,妥独不同,每言夔之短。(5分)译文: 参考答案:(1)如果苏威的父亲确实说过这话,苏威没听从父训,这是他不孝顺。假如没有说过这话,苏威当面欺骗皇上,这是他不诚实。(得分点:“厥”“训”“面”各1分,大意2分)(2)当时苏夔担任太常的官职,参与商定钟律的事情,提出了一些建议,朝中官员大都赞同,只有何妥不赞同,常常揭苏夔的短处。(得分点:“参议”“从”“短”各1分,大意2分)参考译文:何妥,字栖凤,西城人。何妥小时候就机警聪敏。八岁时求学于国子学,助教顾良戏弄他说:“你既然姓何,不知是荷叶之荷,还是河水之河?”何妥应声说道:“先生姓顾,不知是眷顾之顾,还是新故之故?”众人都对他感到诧异。十七岁时,湘东王召他在左右诵读诗书。江陵沦陷后,周武帝特别器重他,任命他为太学博士。隋文帝接受禅让后,何妥被授为国子博士,兼通直散骑常侍,晋升爵位为公。何妥生性刚强急躁,也颇具口才,喜欢评议人物。当时,纳言苏威曾对隋文帝说:“我的祖先常常告诫我说,只要通读一卷孝经,就足以立身治国,何必多学!”隋文帝觉得他说得对。何妥进言道:“苏威所学,不只是孝经。如果苏威的父亲确实说过这话,苏威没听从父训,这是他不孝顺。假如没有说过这话,苏威当面欺骗皇上,这是他不诚实。既不诚实,又不孝顺,这种人凭什么侍奉皇上!况且孔子曾经说过:不读诗经,就无话可讲;不读礼记,就不能立身行事。怎能允许苏绰教子单单违反圣人的训导呢?”苏威当时身兼五职,隋文帝十分亲近、器重他,何妥趁机上奏苏威不可信任。又因为苏威主管天文、音律、法度,都不称职,何妥又上奏八件事来劝谏。当时苏威权兼数司,而先前曾隐居武功县,所以何妥说他自负有傅岩、滋水之气,以此刺激皇上。呈上奏书后,苏威对他怀恨至极。十二年,苏威考定文学,又与何妥互相诋毁、攻击。苏威勃然大怒说:“没有何妥,不必担心没有博士!”何妥应声说:“没有苏威,也不必担心没有办事的人!”因此,何妥与苏威有嫌隙。这之后,隋文帝命令何妥考定钟律,何妥又上表奏,朝廷另外命令太常采用何妥的法则。在此之前,太常寺所传授的庙宇祭祀所用的音乐,几十年来只制作了大吕,废弃了黄钟。何妥又认为这种做法违背了古人的初衷,于是上奏请求使用黄钟。隋文帝下诏命令众臣讨论,众臣都同意这种做法。六年,何妥出任龙州刺史。当时,常常有一些背着书箱四处求学的人,何妥都亲自给他们讲述解说,教导他们。他写了刺史箴,雕刻在州门外。任刺史三年后,因病请求还京,隋文帝同意。后又主管学事。当时苏夔担任太常的官职,参与商定钟律的事情,提出了一些建议,朝中官员大都赞同,只有何妥不赞同,常常揭苏夔的短处。隋文帝下达何妥的意见,朝臣大都反对何妥。何妥又上密奏给隋文帝,指陈得失,大致说的是时政得失,并指责当时的朋党。于是,苏威和吏部尚书卢恺等都因此获罪。后被任命为伊州刺史,何妥没去上任。不久,又被授为国子祭酒。死于任上。谥号肃。检测(九) “文言文阅读”仿真高考练(二)“文言文阅读”仿真高考练(二)(时间:40分钟满分:5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赵率教,陕西人。万历中历官延绥参将屡著战功已劾罢辽事急诏废将蓄家丁者赴军前立功率教受知于经略袁应泰,擢副总兵,典中军事。天启元年,辽阳破,率教潜逃,罪当死,幸免。率教请于经略王在晋,愿收复前屯卫城,率家丁三十八人以往。蒙古据其地,不敢进,抵中前所而止。其年,游击鲁之甲以枢辅孙承宗令,救难民六千口,至前屯,尽驱蒙古于郊外。率教乃得入,编次难民为兵,缮雉堞,谨斥堠,军府由是粗立。既而承宗令裨将陈练以川、湖土兵来助,前屯守始固。而率教所招流亡至五六万。择其壮者从军,悉加训练。余给牛种,大兴屯田,身自督课,至手足胼胝。承宗出关阅视,大喜,以己所乘舆赠之。六年二月,蒙古以宁远被围,乘间入犯平川、三山堡。率教御之,斩首百余级,夺马二百匹,追至高台堡乃还。捷闻,帝大喜,立擢都督同知,实授总兵官,代杨麒镇山海关。寻论功,再进右都督,世荫本卫副千户。时满桂守宁远,亦有盛名,与率教深相得。及宁远被围,率教遣一都司、四守备东援。桂恶其稽缓,拒不纳,以袁崇焕言,乃令入。既解围,率教欲分功,桂不许,且责其不亲援,两人遂有隙。七年五月,大清兵围锦州,率教与中官纪用、副将左辅、朱梅等婴城固守,发大炮,颇多击伤。相持二十四日,围始解。明年,大清兵由大安口南下。率教驰援,三昼夜抵三屯营。总兵朱国彦不令入,遂策马而西。十一月四日战于遵化,中流矢阵亡,一军尽殁。帝闻痛悼,赐恤典,立祠奉祀。率教为将廉勇,待士有恩,勤身奉公,劳而不懈,与满桂并称良将。二人既殁,益无能办东事者。 (选自明史赵率教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万历中/历官延绥参将/屡著战功/已劾罢/辽事急/诏废将蓄家丁者赴军前立功/B万历中/历官延绥参将/屡著战功/已/劾罢/辽事急/诏废将蓄家丁者赴军前立功/C万历中/历官延绥参将/屡著战功/已劾罢/辽事急/诏废将蓄家丁者/赴军前立功/D万历中/历官延绥/参将屡著战功/已/劾罢/辽事急/诏废将蓄家丁者/赴军前立功/解析:选B根据前后文的语境以及一些虚词,同时采用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劾”是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B“经略”,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职位高于总督。C“屯田”是指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官屯与民屯之分,以官屯为主。D“世荫”是指在封建时代,子子孙孙因为先人或祖上有卓越的功勋而世袭官职。解析:选C“屯田”有军屯与民屯之分,以军屯为主。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率教屡建战功,善于应变。辽东战事紧急,他虽被罢职,但率家丁到前线立功。得到经略袁应泰的赏识,被提升为副总兵,掌管中军的事务。B赵率教审时度势,身先士卒。在蒙古兵盘踞前屯卫城时,他没有进击;当他人把蒙古人驱逐到郊外时,他才敢进入。训练、屯田时他亲力亲为。C赵率教不计名利,与人为善。当宁远被围时,他派多人前去援助;宁远之围解除后,他想与满桂共享战功。当三屯营被清兵围困时,他亲自驰援。D赵率教廉洁勇猛,待人厚道。尽管他和满桂产生了一点矛盾,还是一起被人们看作良将,他们死后,明朝廷就更加没有能办理辽东战事的人了。解析:选C“他想与满桂共享战功”错,他事实上想分满桂的战功,因为他本人没有参与。所以说“不计名利”也是错误的。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率教乃得入,编次难民为兵,缮雉堞,谨斥堠,军府由是粗立。(5分)译文: (2)既解围,率教欲分功,桂不许,且责其不亲援,两人遂有隙。(5分)译文: 参考答案:(1)赵率教才得以进入(前屯卫城),把难民编排成部队,修缮城墙,注意侦察敌情,军府因此大致建立起来。(关键词“编次”“缮雉堞”“粗立”)(2)宁远之围解除后,赵率教想分享战功,满桂不答应,并且责怪他不亲自来助战,两个人从此产生了矛盾。(关键词“既解围”“亲援”“有隙”)参考译文:赵率教,陕西人。万历年间,他做过延绥参将,屡建战功。后来受人弹劾,被罢了官。辽东战事紧急,朝廷发布诏书让被罢官而养有家丁的将领带兵到前线立功。赵率教被经略袁应泰赏识,提升为副总兵,掌管中军的事务。天启元年(1621),辽阳被攻下,赵率教偷跑了,罪当处死,却侥幸获免。赵率教向经略王在晋申请,表示他愿意去收复前屯卫城,就带领三十八个家丁去了。蒙古兵当时占据着这片地盘,赵率教不敢贸然进去,走到前所就停下了。那年,游击鲁之甲遵照枢辅孙承宗的命令,解救了六千口难民,到前屯安置,把蒙古人全部驱逐到郊外。赵率教才得以进入(前屯卫城),把难民编排成部队,修缮城墙,注意侦察敌情,军府因此大致建立起来。后来孙承宗命偏裨小将陈练率领川、湖士兵来帮助他,前屯卫城的防御力量才巩固了。赵率教所招募的流亡百姓有五六万之多。(赵率教)从其中选择年轻力壮的编入军队,都进行了军事训练。余下的分给耕牛、种子,大力进行屯田,(他)亲自督促、示范,以致手脚上面都长了膙子。承宗出关到此视察时非常高兴,把自己所乘坐的车子赠给赵率教了。六年二月,蒙古因为宁远被大清官兵包围,乘机进犯平川、三山堡。赵率教带兵抗击,斩敌一百多首级,夺取马匹二百,(把蒙古兵)追赶到高台堡才回来。捷报送上后,(熹宗)皇帝非常高兴,立即提拔(他)为都督同知,实际上的总兵官,让他接替杨麒镇守山海关。不久评定功绩时,(他)又升为右都督,世荫本卫副千户。当时满桂驻守宁远,名声也很大,跟赵率教很要好。等到宁远被围困,赵率教派一名都司、四名守备前来援助。满桂嫌他们拖延时间来晚了,拒绝让他们入城,因为袁崇焕从旁解劝,才放(他们)进来。宁远之围解除后,赵率教想分享战功,满桂不答应,并且责怪他不亲自来助战,两个人从此产生了矛盾。七年(1627)五月,大清官兵包围了锦州,赵率教与宦官纪用,副将左辅、朱梅等环城固守,发射大炮,死伤了不少清兵。双方相持了二十四天,(清兵的)包围才解除。第二年,大清官兵由大安口南下。赵率教策马西行,三昼夜就进抵三屯营。总兵官朱国彦不肯放他进来,(赵率教)只好策马而西。十一月四日在遵化开战时,(赵率教)被飞来的箭射中身亡,全军覆灭了。(庄烈)帝听说后极为伤心,给赵率教进行了丧葬仪式,并建立祠堂公祭。赵率教作为一名战将,他廉洁、勇猛,待人厚道,勤身奉公,劳而不懈,和满桂一起被人看作良将。他们两个人死后,更加没有能办理辽东战事的人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光见韩琦等曰:“诸公不及今定议,异日禁中夜半出寸纸,以某人为嗣,则天下莫敢违。”琦等拱手曰:“敢不尽力。”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皇子,又称疾不入。光言:“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英宗遂受命。(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B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C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D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解析:选D以对话“曰”及虚词“之”“乎”“耳”等标志进行断句。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B“甫冠”指刚刚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还有“总角”“豆蔻”“耄耋”等。C“昆弟”指兄弟,这里是指司马光抚养庞籍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成语“义结金兰”“琴瑟和鸣”就特指兄弟情深。D“故事”有多种含义,文中的意思是先例,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现多指一种叙述类的文学体裁。解析:选C“琴瑟和鸣”特指夫妻感情。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司马光性情不喜华靡,禀赋迥异。七岁时,就能说出左氏春秋的大意;“闻喜宴”独不戴花,体现了他与众不同的胆识和品性。B司马光做事坚持原则,见解独到。在异兽和日食事件中,他设譬引喻,据理劝谏,朝廷最终听从了他的意见。C司马光为人忠厚笃诚,重情重义。在庞籍因事受牵连后,他能连续上书承担罪责,庞籍死后又能善待其家人。D司马光为臣鞠躬尽瘁,尽忠尽职。在关乎国嗣的问题上,他与范镇等人一起劝说天子为国家长远考虑,早立储君。解析:选B“设譬引喻”错;异兽事件并没有提到“听从他的意见”。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5分)译文: (2)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5分)译文: 参考答案:(1)修筑两个城堡来抵御西夏人,招募老百姓去耕种土地。耕种的人多,买入粮食价格就低,也就可以慢慢缓和河东粮食价格昂贵而依赖远处供给的忧虑。(“制”“籴”“纾”各1分,大意2分)(2)我先前所说,心想立即就会施行,现在却没听到什么,这中间一定有小人说陛下正当壮年,怎么立即做不吉祥的事呢?(“向”“春秋鼎盛”“遽”各1分,大意2分)参考译文: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他的父亲司马池,曾任天章阁待制。司马光七岁的时候,严肃如同成年人,听别人讲左氏春秋,他特别喜爱,回家后将所听到的讲给家人,竟能说出其中的大意。此后,他整天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研究现状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制造业战略发展的新思路试题及答案
- 软件水平考试普及与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计算机软件考试趋势分析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软件设计师考试常见问题解答试题及答案
- 培训项目风险评估与管理补充协议
- 市政道路照明建设与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集成服务协议
- 航空机票代理服务升级与扩展协议
- 2025年计算机二级VB考试范围及试题及答案
- 精心准备的2025软件设计师试题及答案
- 西安市存量房屋买卖合同
- 2025年硕士研究生政治考研大纲
- 电子商务教师资格证教学理念试题及答案
- 武汉2025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考试数学试题及答案
- 山东省日照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二)》试题(含答案)
- 换电站工程施工方案
- 2025年易拉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企业员工分红合同规定
- 2025年交管12123驾驶证学法减分题库与参考答案
- 2025年《教师专业成长与专业发展》培训心得(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