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圣贤之书长灵秀之气6.doc_第1页
读圣贤之书长灵秀之气6.doc_第2页
读圣贤之书长灵秀之气6.doc_第3页
读圣贤之书长灵秀之气6.doc_第4页
读圣贤之书长灵秀之气6.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圣贤之书,长灵秀之气摘要: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千百年来,就已经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教科书,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滋养剂。诵读古诗文,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古代教育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会不会用诗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社会交往,是衡量其文化修养的重要标志。诵读中华经典,可以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我们的孩子自小朗诵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朗诵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朗读李坤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朗读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知不觉地体验到人对自然生命的关心,体验到登高望远的心胸舒展,体验到要尊重劳动,体验到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一切美妙的修养和哲学会毫无痕迹地从他们的口中渗入血液,渗入生命感受的深处,成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关键词:一种境界,三种策略,四大亮点(一)、抢救记忆的黄金年代有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记忆力在儿童时期发展极快,到十三岁达到最高峰。此后,主要是理解力的增强。孩子们脱口而出的各种广告语、影视台词、校园俚语等等,都是所谓“无意识记忆”。所以我们要利用儿童期的记忆力,多背点经典诗文,不求甚解,但求熟背,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做一种终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准备。(二)、诵读古诗文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儿童诵读古诗文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诵读古诗文不但可以培养儿童的理解力、记忆力和想像力,而且可以让古诗文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不断的反刍、发酵、在默默中开发他们的智慧,促成人格的全面成长,潜移默化地成为他们一生高远见识优美人格的源头活水。追求一种境界 “给学生营造一个充满诗意、灵性的学习空间。”是我追求的一种境界。杜威曾说过一句话:“教师,一个引导者,他撑着船,学生们用力地用桨把船划向前。”是的,教师应该与学生同行,共同领略美景,搏击风浪。于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白花齐放春满园”这些优美的诗句成了教室里专栏的醒目标题;“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等蕴涵着哲理的诗句频频出现在学生的赠言中。学生开始懂得古诗并不是只拿来背的,用起来更加精彩。 课堂上让学生时时感受惊喜,享受成功,是我一直所努力的目标。口语交际课上,我让孩子当导游,带领大家去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雁荡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迟,疑是银河落九天”、楠溪江漂流“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景与诗被孩子们演绎得天衣无缝,让人不得不对孩子刮目相看。古诗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引领孩子学习诗歌,发现她的美,欣赏她的美,演绎她的美,丰富孩子的人文素养,这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应当所追求的境界。策略一:点滴渗透,厚积薄发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精背是千百年来我国人民语文的传统的行之有效的。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可见,诵读是古诗文教学的很好的方法。 一、巧妙利用时间。学校7:25早读,我一般7:10就到,到校后先进教室和学生一块早读。这样无形之中早读就多出了十来分钟。利用语文早读的黄金时间,英语、数学早读前的三五分钟也不放过,再就是下午放学前布置作业的时候,三分五分,十分八分,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其实背一首诗有个三五分钟也就够了。这样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调节了课堂气氛,不至于使学生感到枯燥。我从不不为了应付检查而搞突击,也不占用语文课的时间来专门背古诗,因为我觉得诵读古诗是一项润物无声的工程,它应该如春风化雨般的慢慢渗透,而不应该是疾风暴雨式的硬灌。二、有目标,有计划。不贪多,不性急,每天背一首或两首,边背边巩固。把近期目标告诉学生,每天按计划进行。这样形成规律,学生会很自觉地配合老师完成背诵任务。比如开始背时每天背一首,边背新的边复习旧的,十天一小结,停下来巩固一次。这样10首10首的过关。全部背完后再开始总复习,每天复习4首,20天又是一个阶段。因为开始是从前面往后背,前面的经过不断复习,总比后面的背得熟,就再从后面倒着往前背。背熟后再抄写或默写,还是像前面那样,一天四首。这样反反复复,正背了倒背,倒背了再打乱顺序背,不给学生遗忘的机会。用不了多长时间,80首诗就能巩固住了。如果赶上假期,就布置学生一天一首,边背边抄,既练了字又起到了巩固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根据学期计划合理安排,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踩实,诵读活动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有了丰富的积累,对于古诗词便可以信手拈来,厚积薄发。策略二:图文赏读,展开想象诗歌的写作,跳跃性比较大,这就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而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想象空间的途径,是由表现艺术画面的事物所构成的艺术境界。古代诗词具有鲜明的形象性,所谓诗中有画。诗配画就是让学生将诗词中的一个个文字符号转化成可视的绘画。学生在描绘诗词展现的胜景佳境的同时,自然会更深地体悟出诗家动人的情思,感受到字里行阅读诗歌,不能孤立地看待诗中事物所构成的画面,而应该在理解这些画面内涵的基础上,对它进行整合。登鹳雀楼中,“白日”“群山”“黄河”“大海”“高楼”这些颇具气势的事物构成了宽广辽远的艺术画面。而“依”“入”“穷”“上”等语词将这组艺术画面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依”和“入”语气舒缓,但却气势磅礴,具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然后再在整合画面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用轻盈的笔将其勾勒,让学生由文入画,由画入境,由境入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间美妙的旨趣。策略三:以唱代读、怡情悟意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孔子曰:“思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 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经典诗文中,有许多乐府诗,琴声悠扬,歌曲婉转,学生都能跟着节奏朗朗上口。避免了让学生进行大量朗读造成的疲倦与乏味,大大提高了学生对经典诗文诵读的兴趣与积极性。例如:苏教版课文、忆江南、李商隐的无题中的其中一首:“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还有许多诗是现代才配上乐的,例如:寻隐者不遇、春江花月夜、示儿、水调歌头、咏鹅、三字经等。这些歌曲能更好的为学生确立诗文的情感基调,使学生悟意明理,有助于学生有感情朗读,体会音乐美。亮点一:赛诗歌,乐哉单一呆板的活动往往使人产生厌恶甚至抵制的情绪,指导诵读如采用多种诵读方式,可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使学生在愉快诵读中,加深对文句的印象,加快背诵的速度。诵读方式有录音范读、教师范读、学生领读、齐读、分组读、自由朗读、配乐朗读等。 一般来说,学生都有极强的好胜心,利用竞赛形式进行朗读比赛,更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对木兰词分组进行配乐朗读比赛,比谁读得有感情,再比谁背得准又快,还让学生根据所给图片背出相关的语句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极为活跃,不但加深了印象,巩固了所学知识,也激发了学生背古文的兴趣。 亮点二:说师得,善哉每周一诗,每周一德。教室后面的黑板是实施诗教的主要阵地,每次出黑板报,我都留出一小块园地,作为“每周一诗”的固定位置。每周的星期一上课之前,我都选择一首适合学生诵读的古诗,用工工整整的楷书抄写在“每周一诗”的固定位置上,利用课前的几分钟让学生大声背诵。每周一的升旗仪式,都请一位学生发表读书心得。无论是记忆力好的学生,还是稍微差一点的学生,一周的时间背一首诗都绰绰有余。我还提倡学生在家中也“每周一诗”。因为家庭和教室是学生的两处最主要的活动场所,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里度过的,即使是无意注意,能看到所抄写的诗,久之便能熟记在心了。这样持之以恒,一年、两年、几年之后,定会大有收获。 亮点三:树榜样,敬哉在实际教学中,我还十分重视自己的示范作用,在要求学生背诵每一首诗之前,我都先面向全体学生熟练地把诗背诵出来,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背诗的兴趣。为了给孩子树立背诗的典范,光靠肚子里存的那百十首诗是不行的,我的案桌上、床头边放置着唐诗三百首、千家诗、唐宋诗词鉴赏等书,随手翻翻,随时背诵,这样,便积累了大量的古诗词,再把这些古诗词加以分类整理,挑选出适合学生背诵的推荐在“每周一诗”上。每次在“背诗比赛”活动的总结阶段,我都为学生背诵一些篇幅较长的古诗,如孔雀东南飞、木兰诗、梦游天姆吟留别、琵琶行、长恨歌、丽人行、卖炭翁等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背诗热情,为学生树立了背诗的榜样。亮点四:学以用,美哉 华盛顿说过:“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的书等于废纸。”背诗也是如此。所以,我注意引导学生把诵读的古诗运用于自己的作文和言谈中,做到学以致用。比如,写“春天来了”,我先指导学生观察春回大地,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有什么变化,自己有什么感受,然后联系背诵的古诗,让学生适当引用“一岁一枯荣”、“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草长莺飞二月天”、“万紫千红总是春”等诗句。又如,节假日到了,我鼓励学生走出家门去远足、去旅游,去接触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并把所见、所闻、所感写成作文。学生交上的作文丰富多彩,很多都能恰当地引用诗句,使自己的作文增色不少。如有位同学在游泰山之后,写的作文中,就恰当地引用了杜甫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收到了言简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 在作文评改时,我针对学生的作文情况,在需要加以引用的地方给与特别指点。在作文讲评时,对于引用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