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课件问题答案.doc_第1页
《琵琶行》课件问题答案.doc_第2页
《琵琶行》课件问题答案.doc_第3页
《琵琶行》课件问题答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清代诗人张维屏曾作过这样一首诗:“枫叶荻花何处寻,江州城外柳阴阴;开元法曲无人记,一曲琵琶说到今。”这曲琵琶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以至让诗人发出如此感慨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板书:题目,作者)。二、识其文 品鉴音乐魅力、领悟深沉感情都需要我们细细体味,让我们这节课通过“识其文、品其声、悟其情”这三步,一起去体味这首诗的韵味。下面请同学们先自由地朗读一遍全诗,注意三个要求:1、读准字音2、把不理解的词义画出来3、把握文章内容。(学生读、划)(一)读完文章,同学们有不理解的字音和词义吗?下面请小组成员互相解决不明白的字音、词义,互相解答。再有不明白的提出来,共同解答。同学们如果没有疑问,老师就得考考大家了。【字音】(单读、纠正、齐读)湓浦口 贾人 霓裳 虾蟆 转徙 钿头 呕哑 嘲哳 【释义】(两位学生解释)左迁: 使快弹数曲:梦啼妆泪红阑干: 秋月春风等闲度:(二)通完文意之后,我想问问大家,这首诗歌讲了个怎样的故事?明确:在清冷的浔阳秋夜,诗人江头送客,忽然听见琵琶声,继而移船相近,摆下酒宴,邀请琵琶女弹奏琵琶曲,曲声起伏变化似乎诉说出琵琶女的悲伤,曲罢琵琶女于是向诗人倾诉身世之苦,诗人联想起自己惨遭贬谪,感到同病相怜,为其重新填词再作琵琶行,琵琶女再次弹奏,诗人重闻琵琶青衫湿。(三)你对这个故事最初的感受是怎样的?(凄凉的、悲凉的) 那你觉得是什么触动了诗人心中的悲伤呢?(琵琶声)那么诗人是怎样通过琵琶声传达心中悲伤的呢?让我们再读诗歌,品鉴音乐魅力。 三、品其声 正所谓声音无形、摹声最难,而本诗的音乐描写历来被无数文人墨客赞叹,清人方扶南更把它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这一曲琵琶为何如此动人?诗人是怎样“摹写声音”的呢?请同学们找出最有特色的音乐描写来鉴赏,小组成员互相交流,注意鉴赏的一般环节:内容+手法+效果。(小组讨论)展示:(请同学们勇敢地站起来,表达你的看法。最先起来说的你的见解肯定是最独到的。)(诵读评价:语速、语调、感情)1、比喻A、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B、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清脆圆润)C、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D、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昂)E、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正当乐曲激昂高亢之时,四弦齐鸣,收拨一画,干脆有利,戛然而止,给人一种回肠荡气、余音绕梁之感)2、叠词: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增强韵律感和音乐美)3、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 1)正面描摹: 转轴拨弦三两声,四弦一声如裂帛。(如前分析) 2)侧面烘托:A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景物描写,听者听得入迷了,琵琶曲已结束,而听众仍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影着的一轮明月和袅袅的琵琶声)B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 )4、曲中带情A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古人云:奏乐以生悲为善音。千变万化的琵琶声让我们仿佛感受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悲伤,原来琵琶声是如此的动人!)B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声音的停止不是情感的静止,正因为如此,“此时无声胜有声”才成为千古佳句。在千百年流传中,此句成为名言,不但是诗,而且是哲理的胜利。停顿之所以有力,是因为它和前面音响形成了强烈反差。)(边分析边进行个别句子的诵读,注意语音、语调、语速、感情,最后请一位同学读第二段,读出音乐旋律的起伏变化,琵琶女的悲怆)通过分析本诗的音乐描写,我们看看学会了哪些鉴赏音乐诗歌的方法:学法建模如何鉴赏诗歌音乐魅力: (1)运用比喻,化无形为有形;( (2)巧用拟声词和叠词,增强韵律感和音乐美; (3)正面描摹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化抽象为具体; (4)以声传情,音文相融。四、 四、悟其情 弹者投入,听者入情,同学们从琵琶声中听出了琵琶女的哀愁,满座亦皆掩泣,为何偏偏江州司马青衫湿呢?下面让我们三读诗歌,领悟诗人深沉感情,体味司马青衫之泪为谁而流?(同桌或三个人作短暂交流后,表达看法)明确:(引导学生用文中原句回答)1、为琵琶女而流:为其苦楚的身世。当年: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而今: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个别读)总结: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2、为诗人自己而流:为其惨遭贬谪的不幸遭遇。当年:身居京官,诗酒流连,丝竹不绝,其乐融融;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个别读)(下面我们有请全班女同学齐读第三段,读出琵琶女的沦落之怨;有请全班男同学齐读第四、五、段,读出诗人的迁谪之恨) 正如学者林非在 话说知音中所说:“大凡能用声音、图画或文字去打动人们的艺术家,往往会历尽沧桑,甚至要闯过多少生死的关隘,还得在日后反复地揣摩,昼夜都不停歇。”司马青衫之泪,流出了琵琶女的沦落之怨,洒下了诗人的迁谪之恨,更倾泻出对不公命运的控诉。于是,诗人集万千悲怨于一身,发出了千古一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齐读、板书)。 下面让我们再次诵读全诗,体味诗人的深沉感情,闻其声,悟其情。(教师读第一段、分别请三位同学读二、三、四段,最后全班齐读最后一段) 五、总结全文正如白居易自己所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切乎声。”意思是能感动人心的事物,没有比情更早的,没有比声音更近的。在枫叶荻花秋瑟瑟的夜晚,是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琵琶声将诗人与琵琶女的飘零苦、沦落怨化作相知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千古一叹道出了天下人对苦难生活中渴望共鸣的情感体验。琵琶女是不幸的,她饱受生活的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