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肢体康复训练过程中康复治疗师与患者沟通问题的报告(丹东).doc_第1页
关于肢体康复训练过程中康复治疗师与患者沟通问题的报告(丹东).doc_第2页
关于肢体康复训练过程中康复治疗师与患者沟通问题的报告(丹东).doc_第3页
关于肢体康复训练过程中康复治疗师与患者沟通问题的报告(丹东).doc_第4页
关于肢体康复训练过程中康复治疗师与患者沟通问题的报告(丹东).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丹东市职工疗养院关于肢体康复训练过程中康复治疗师与患者沟通问题的报告王守岗 宋雨虹 丹东市职工疗养院【摘要】为了解现阶段康复治疗过程中康复治疗师与家属或者是康复治疗师与患者之间存在的问题和现况,自编调查问卷,对4个市的康复机构的康复治疗师、患者以及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现阶段康复治疗过程中的沟通环境、沟通内容和沟通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为了康复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治疗效果的提高,沟通的质量还要加强。【关键词】康复治疗;治疗师;患者;沟通The process of physic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the trainers report communication problems with patientsAbstract: Nowaday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reater and family member or treater and patient who exist problems and status during rehabilitation process. Self-designed survey questionnaire, for four city rehabilitation institutions rehabilitation therapists patient and family member make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communication contents and communication way have some problems during rehabilitation process in order to rehabilitation process successfully and treatment effect could be improved, communica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 hope that through this survey could find more communication problems during rehabilitation process,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good communication relationship, maximum play communication role.Keywords : Rehabilitation, Communication, Patients, Therapists一、调查目的根据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的结果,我国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占总人数的6.34%,涉及2.6亿家庭人口。需要康复服务的人数占总残疾人数的72.28%;正在等待康复服务的残疾人占残疾人总数的53.28%。在巨大的残疾人总数、人口老龄化和退行性疾病发病率增高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康复的重要性。康复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康复治疗的效果不仅仅取决于康复治疗师,而康复治疗师、患者和家属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康复治疗师和患者以及家属之间的沟通问题不容忽视,康复治疗师与患者之间一定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这就要求康复治疗师不但要有精湛的康复治疗技术,还要懂得运用语言艺术,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营造最佳的康复治疗氛围。基于上述原因,了解目前各种康复机构中康复过程中存在的沟通问题和沟通现状是十分必要的,以下是我针对上述现象进行的问卷调查的结果及其分析。二、调查对象和方法(一)调查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了辽宁省友谊医院、沈阳盛京医院、辽宁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丹东市职工疗养院、丹东市公安医院等康复机构中的100位康复治疗师与200位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康复治疗师有71位PT师、27位OT师。患者有101位偏瘫、34位截瘫、52位脑瘫和13位其他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二)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法基于调查主题,编制康复治疗师与患者沟通问题的调查问卷,问卷是与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资深康复治疗师商讨以及结合工作中实际存在的问题编制而成。在回答问卷过程中没有出现不理解问卷问题和不知如何回答的现象。以对康复治疗师的调查为主,但是在康复治疗训练过程中患者的参与和家属的配合是不可缺少的,特将问卷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康复治疗师的调查,另一部分是对患者或者是家属的调查。问卷共27题,第一部分为20题,第二部分为7题,问卷是从接案前康复治疗师与患者初次见面的交流沟通、康复治疗过程中解决问题的必要沟通以及康复治疗结束后康复治疗师与患者的后续沟通等方面进行了了解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一)100份,实际收回84份,回收率84%,有效问卷72份,有效率85.7%。发放问卷(二)200份,实际收回194份,回收率97%,有效问卷194份,有效率100%。2.观察法在工作和学习期间,对康复机构中的康复治疗过程中康复治疗师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场景进行了长期的认真观察。问题设置主要基于实际观察。三、调查的结果与讨论(一)接案前的沟通内容(见表1)表1 接案前与谁沟通的问题(治疗师的调查)与谁沟通重要沟通的内容选项患者家属训练效果训练要求身体状况有关医学知识人数11611863612比例15.2%84.7%25%8.3%50%16.7% 从表1的统计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有约占总人数的15.2%的康复治疗师选择与患者沟通,有占调查总人数的84.7%的康复治疗师选择与家属沟通,根据调查,在选择与患者本人沟通的康复治疗师中大部分认为接受训练的是患者本人,训练过程中会有很多需要患者自己解决和克服的问题,只有让患者从生理和心理上都接受和信任康复治疗师才能很好的完成训练。而且他们沟通的内容一般是了解身体现况,对患者提出训练要求,康复治疗师选择与家属沟通是因为患者会在理解问题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康复治疗师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和病史一般会选择询问家属,在日常生活中家属与患者在一起的时间长,很多的训练是要家属来完成的,与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对训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50%的康复治疗师在接案前会通过患者本人或家属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过往病史,包括心脏病和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是否有骨折等病史,训练效果只有在患者或者是家属询问时康复治疗师才会告之情况,大多数康复治疗师认为康复治疗需要的时间很长,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很多意外情况的发生,所以在表达训练效果的时候66.7%人选择保守表达,25%人不会明确的回答治疗效果,8.3%人为了提高患者的治疗兴趣会高调回答。治疗师一般在了解了患者的基本情况后有针对性的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训练要求。由于患者的受教育情况不同,有很多人都不了解病情,所以盲目求医,这时,康复治疗师会讲解一些有关的医学知识。由表1可以看出接案前康复治疗师最希望了解的是患者的身体状况,但是康复治疗师了解患者的渠道太少而且存在片面性,现阶段康复治疗师只有从患者或家属的询问中得知患者生病前的情况。不但浪费时间,信息的准确性也存在疑问。应该建立完善的医疗档案系统,设立专门的机构对全民的健康状况进行整理、收集和保存,方便今后的使用。(二)训练过程中的沟通问题(1)怎样对待疼痛问题(见表2)表2 怎样对待疼痛问题(康复治疗师的调查)怎样对待疼痛怎样解决疼痛选项事先告之出现时处理减小活动度动作不变分散注意力人数48242943比例66.7%33.3%40.3%59.7%一般康复训练时间较长,经过时间的累积,不同的患者在对待疼痛时也是迥异的。在工作期间遇到过很多不同的患者,有的患者早已经习惯了疼痛,所以他们会每天忍受疼痛;有的患者选择逃避,甚至有人会拒绝治疗。一旦患者产生了恐惧心理对以后的康复训练是十分不利的。如果患者有疼痛感,就要求康复治疗师减小活动度,那么对训练效果仍旧没有好处。所以,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康复治疗师应该在训练前告诉患者可能会有疼痛,但是疼痛是正常的,是可以忍受的。使其正确认识疼痛,出现疼痛时能主动与康复治疗师表达疼痛的感受,康复治疗师也要时刻注意患者的反馈信息,如:语言、表情、动作等,认真观察患者的变化随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减轻对疼痛的敏感性,增加对疼痛的忍耐性1。现阶段66.7%的康复治疗师会在训练前会告诉患者会有疼痛。40.3%的康复治疗师在出现疼痛时会减小活动度,在对待疼痛的问题上康复治疗师还没有明确的标准。例如:魏某,男,48岁,2010年4月因脑出血致右侧偏瘫,在医院里同时接受PT治疗和OT治疗,PT师在处理疼痛问题上选择提前告知患者,在出现疼痛时会适当的减少活动度,在患者感到适应后再增加活动度。OT师在训练前不会和患者说太多,而是在患者出现疼痛时才会适当的与患者聊天分散其注意力。2011年3月患者拒绝接受OT治疗,即使家属强迫患者去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也是极其不配合的。据观察,很多患者急于康复,每天在康复治疗师的康复训练外还会超负荷的训练,这种不正常的做法可能促进患者的异常姿态。也可能产生肢体上的不适感,对康复治疗师正常的康复训练项目产生不好的影响。这时候康复治疗师就应该注意到患者的不适感,并看情况改变治疗项目和时间。(2)沟通时的语言特点(见表3)表3 沟通时的语言特点(康复治疗师和患者或家属的调查)语言类型礼貌性安慰性鼓励性劝说性积极暗示性指令性康复治疗师1.4%20.8%43.1%15.3%12.5%6.9%患者或家属1.5%31.4%28.9%21.6%12.4%4.2%这几种语言的特点是:礼貌性的语言可以使患者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安慰性的语言可使患得到心灵的慰籍;鼓励性的语言更能激发患者与伤残抗争的信心;劝说性语言使患者更了解自己;积极的暗示性语言可以潜移默化的趋势患者的心理向好的方向发展;指令性语言保证了治疗的有效性2。在康复过程中患者是战胜疾病的主体,为了提高患者的信心和动力,康复治疗师和家属需要给予其必要的鼓励。经过长期治疗大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绪表现,如抑郁、愤怒等。这时康复治疗师和家属更要注意与患者的沟通技巧。从表3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43.1%的康复治疗师认为自己使用的最多的是鼓励性的语言,但是在患者或者是家属的眼里很多都变成了安慰性的语言,其他的语言类型康复治疗师与患者的人数比例基本一致,说明康复治疗师所要传达的信息患者基本可以接受。在治疗过程中要以患者为主体,要多从患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要从实际出发,结合患者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语言类型与患者沟通,注意语言的艺术性2。(3)康复治疗师的角色(见表4)表4 康复治疗师的角色(康复治疗师和患者及其家属的调查)角色照顾者教师咨询者朋友其他康复治疗师4.2%0%25%62.5%8.3%患者或家属12.9%10.8%17.5%54.6%4.6%从表4的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很多康复治疗师与患者之间都建立了友谊。没有康复治疗师认为自己是教师的角色,但是却有10.8%患者认为康复治疗师对于自己是位老师,其中有19位都是从小时候开始就一直在康复中心接受训练的青年人;对没有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的特殊儿童而言,现阶段康复机构中还缺少相应的教育体系。8.3%康复治疗师,4.6%患者或家属选择的是其他,有人认为他们是兄弟姐妹,有的患者和康复治疗师甚至成了亲人。康复治疗师的角色一定不能和患者的角色发生冲突,患者在生病之前在社会中担当着不同的角色,很多患者不能适应自己在康复机构中的生活和自身的身体情况,这就要求患者改变自己的心理状态,适应现在的角色特点,同样在这个过程中康复治疗师的行为表现就显得极其重要,康复治疗师要针对不同患者的特点有选择性的与其沟通。(4)主动运动的引导(见表5)表5 主动运动的引导(康复治疗师的调查)什么情况下引导主动运动肌力3级以下是否引导主动运动选项生理条件符合心理条件符合经常偶尔从不人数3834241830比例52.8%47.2%33.3%25%41.7%注:肌力小于3级不包括3级从表5的统计中可以发现每个选项的比率相差不大,52.8%康复治疗师倾向于在患者的身体状况容许的条件下就会引导主动运动,其包括肌力、关节活动度和平衡能力等。还有47.2%的康复治疗师倾向于在心理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就可以引导主动运动。并表示病人的心理作用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十分重要。关于这两种条件的选择康复治疗师还没有准确的标准,希望在今后的康复工作中得到良好的提高。脑组织损伤后除了自然恢复过程外(如病灶周围水肿退化、血肿吸收、侧枝循环建立、血管再通等),功能的恢复主要依赖脑的可塑性即通过残留部分的功能重建和非损伤组织的再生,以新的方式完成已丧失的功能,这种功能重建依赖于使用模式的反复输入和改良,最终形成新的神经网络或程序,所以也称之为使用依赖性功能重建 3。为了更好的完成大脑的功能重建,是有必要适当的引导患者的主动运动的,现阶段大部分康复治疗师把患者肌力是否达到3级作为是否引导主动运动的标准,患者肌力在3级以下时有33.3%的康复治疗师在会主动引导患者做主动运动,占比率最大的41.7%的康复治疗师从来不会主动引导患者主动完成,25%的康复治疗师偶尔会引导主动运动但是前提是要符合患者身体状况允许、心理上也是积极配合的条件。当患者处在运动状态下,相应的大脑皮质功能区会存在一定的兴奋反应。所以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应该尽早的进行康复训练,同样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引导患者的主动运动4。(三)康复治疗结束后(见表6)表6 康复治疗结束后(康复治疗师的调查)联系情况联系方式选项经常偶尔从不 电话网络等来访人数183024408比例25%41.7%33.3%83.3%16.7%从表6的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41.7%的康复治疗师在训练结束后偶尔会联系,有25%的康复治疗师会与患者经常联系,一般是在治疗过程中建立的情谊,在患者离开医院后仍然联系。大部分的康复治疗师表示他们之间谈论的最多的还是有关患者的病情和现阶段的训练安排等。在表4的调查数据中反应康复治疗师与患者大多数是朋友关系,那么为什么在治疗结束后仍然经常联系的并不多呢?而且他们的联系方式大都是通过网络或电话。只有16.7%的康复治疗师与患者或者家属会面谈。康复治疗师与患者只是在康复训练中建立了信任与友情;建立了良好的治疗关系,在各自的生活中并没有很大的影响。 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调查分析得出,接案前康复治疗师对患者的了解渠道太少且没有权威性;在治疗过程中康复治疗师解决患者的疼痛问题、语言特点、角色和主动运动的引导还没有统一的原则。康复治疗师与患者的沟通环境比较杂乱多个患者、康复治疗师和家属都在一个训练大厅里进行训练;在结案后还没完善的跟踪服务体系。本报告在沟通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面还欠缺研究,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在提高康复治疗师与患者的沟通质量的同时提高康复治疗的效果,以促进医患关系,构建和谐医院5。参考文献:1 李红艳,李世红,卞春华.老年患者慢性疼痛的特点及护理对策J.承德医院学报.2003,(6):02.2 王锦帆.医患沟通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24-336.3 燕铁斌.物理治疗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1-265.4 李少武.偏瘫患者康复前后手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功能磁共振影像分析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6, (3):945. 5 黄硬清.医患关系构建和谐医院浅析沟通J.中外医疗,2010,(7):23-24. 附录1:康复治疗师与患者沟通问题调查问卷(一)1、 您的患者总数位,其中偏瘫位,截瘫位,其他位2、 存在沟通障碍的位(包括听理解障碍,口语表达障碍。)3、 您认为接案前与谁沟通最重要 A患者本人 B家属 4、 您在接案前沟通的内容一般是 A训练后效果 B训练要求 C病史及身体状况 D告之与其有关的医学知识5、 您在表达训练效果时选择什么样的态度A不予明确回答一切看情况 B高调回答预期效果 C保守回答6、 训练过程中是否经常与患者沟通 A是 B否7、 训练过程中与患者沟通的内容A闲聊 B训练指导语 C鼓励性言语8、 什么情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