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doc_第1页
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doc_第2页
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doc_第3页
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doc_第4页
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把“实践的德育”落到实处吉林省白山市师院附小德育课题经验汇报材料多年来,师院附小德育工作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区教育为平台”三位一体的和谐德育体系。自2007年以来,在市教育局提出的“实践的德育”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校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扎实践行“实践的德育”,注重德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感恩教育在附小德育的沃土中全面开花,硕果累累。下面我就把我校德育课题实施情况向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做以汇报。一、以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为载体,着重开展感恩教育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情怀,是一种品德,是学会做人的前提,如何让孩子知恩、感恩、报恩、施恩是“实践的德育”的一项主要内容。在感恩教育活动中,我们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1、爱心培育,在主题活动中渗透知恩的内涵做人一定要懂得饮水思源,知恩图报。我们以“感谢有你”为主题设计了“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小伙伴”、“感谢大自然”、“感谢社会”五项内容。2008年5月,针对这些内容进行了全校的主题班队会观摩活动;6月,召开了感恩故事会、演讲会,同时举办了感恩书画展;平日,利用每天课前一支歌时间歌唱感恩歌曲通过以感恩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让学生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导之恩、伙伴的帮助之恩、自然的赐予之恩、社会的关爱之恩。2、爱心浇灌,在实践体验中激发感恩的情怀大自然的无私与博爱滋养着万物,但人们却越来越忽视了对它的呵护与感恩。在“感谢有你我的大自然”中,同学们与大自然牵手,用心感受着山川的博大,树木的秀美。“护绿队”的同学给校园里的每一棵小树挂上精美的认领卡,每天给小树浇水、施肥、修枝、剪叶,体会着小树茁壮成长的快乐;“环保小队”的同学与社区居民一起清理白色垃圾,让环境更洁净;“变废为宝”兴趣活动小组的同学们用废旧的布头、毛线、塑料绳、一次性纸杯(餐盒)、纸碟、易拉罐、汽水瓶等,制作出精美的装饰品来装点生活,让生活更靓丽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社会公共意识、合作意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使学生热爱劳动,懂得珍惜事物,感恩生活。3、爱心倾注,在感动和泪水中释放报恩的真情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老师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爱,而现在的独生子女却把这些爱视为理所当然。在“感谢有你我的父母”、“感谢有你我的老师”和“感谢有你我的社会”行动中,我们倡议学生“记录自己的成长账单”,为父母做一道“孝子菜”,给爸爸、妈妈洗一次脚,捶一次背,过母亲节、父亲节时陪爸爸、妈妈做她们最想做的事;每年隆重的毕业典礼是我校感恩教育的靓丽风景,学生在一次次触动心灵的感动和真诚流淌的泪水中感受到师恩难忘;每年的“快乐体育节”、“快乐艺术节”、“快乐科技节”我们都邀请热心教育的家长参加,在活动中,家长不仅积极献计献策,而且以饱满的激情参与到活动中,拉近了教师、家长和学生的距离,学生充分体验到被老师和父母关爱的快乐;在关爱孤寡老人和残疾人活动中,学生自发成立了“感恩志愿服务社团”,为红星社区和民中社区的弱势群体提供服务,并在网上发出倡议为他们寻求更多的帮助;当孩子们看到一封封表扬信和感谢信时,体会到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4、爱心储蓄,在勤俭奉献中体验施恩的快乐孩子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伙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支持。在“感谢有你我的小伙伴”活动中,学生自发成立“变废为爱”资助特困学生活动小组,热情的家长和孩子一起把家里的旧报纸、空塑料瓶、易拉罐捐献到班级,仅两天时间,就积攒了681元钱,孩子们把自己卖废品的钱买来的学习和生活用品交给30名特困学生的时候,一种神圣的情感在彼此心中流淌,那是得到关爱的温暖,也是付出真情的快乐;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让人痛心疾首,我校学生纷纷拿出自己的压岁钱和零花钱向灾区人民表达自己的心意,全校共捐款77557元,学生在真情的付出中增强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责任,体会到了施恩于人的快乐。二、以家庭教育援助行动为途径,拓展感恩教育渠道家庭教育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水平的提升,直接影响孩子的心智发展。因此,我校积极响应市教育局号召,于2008年10月隆重地启动了“师院附小家庭教育援助行动”,营造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感恩教育的大环境。1、问卷调查,解答家长教子困惑今年3月,我们向所有家长发放了关于家庭教育情况的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大多数教育方法不当,要么简单、粗暴,要么溺爱、偏执。针对这些情况,我校开设了家长心理咨询热线,由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对亲子沟通不畅的家庭进行单独指导,深受家长和社会的好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借助外力,提升家长教子水平 针对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在“家庭教育援助行动”中,我校借助各种专题讲座和活动引领教师和家长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2008年6月,由专职心理教师为全体教师和家长进行了怎样与孩子有效沟通的专题讲座;10月,全体教师听了全国激励大师翟鸿森的讲座高品质的沟通;今年3月,全体教师听了著名心理导师王淇的演讲天下良师的责任,全体家长参加了王淇老师的幸福家庭与亲子关系的演讲报告会,通过系列讲座唤醒了教师和家长的感恩意识、责任意识,提升了教师和家长的文化素养,解决了教师和家长教育方法的困惑,为家庭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4月,我校的部分家长和学生参加了王淇老师组织的三天两夜的“青少年领袖”训练营活动,通过以“感恩的心”为主题的训练营活动,家长和学生在泪水和感动中深受教育,寻找到了做人的大根大本,懂得了如何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生活。3、深入家访,教师家长通力合作2008年,利用两个假期,班主任老师对95%以上的学生进行了一轮家访,每次家访都写下“家访日记”。通过家访增进了家校之间的联系,教师和家长对共同教育好孩子达成了更多的共识。三、以校本课程为依托,丰富感恩教育内容2008年至今,我校的感恩活动深入人心,教师、家长和学生都有了感恩之心和感恩之举,为使教师、家长和学生把懂得感恩内化成一种做人的修养,我们利用去年寒假和今年开学初,从弟子规、唐诗、宋词、论语、三字经、笠翁对韵等启蒙教育读本里,精心挑选、整理,出版了润泽生命小学生经典诗文选编学生读物,使学生在经典诵读时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学会做人的道理。1、经典诵读,营造书香校园氛围学校为每位学生提供了一本弟子规,我们利用每天早晨课前10分钟时间,全校进行经典诗文和弟子规的诵读和学习。这时只要你走进师院附小就会听到学生朗朗的诵读声,听到教师对经典诗文绘声绘色的讲解,感受到附小浓郁的书香校园氛围。2、学习实践,提升师生文化修养 学校为师生和家长提供了弟子规、父母恩重难报、母慈子孝、让世界充满爱、如何落实德行教育、知心姐姐卢勤的新世纪我们怎样做父母等书籍和碟片,教会大家如何感恩、如何做人。为了达到知行统一,学校开展了“感恩父母故事会”、“经典诗文书画展”、“情景模拟”等活动,学生在学习和体验中传承中华文明,营造浓郁的感恩氛围。今年4月,校长亲自带领骨干教师远赴牡丹江、吉林学习传统文化教法,听专家讲授教学经验,开阔了教师视野,提升了教师内涵,为学校进一步开展感恩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利用传统节日,弘扬祖国文化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每一个节日都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过好每一个传统节日,就是对祖国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弘扬。因此,我们利用传统节日精心设计了不同课程内容,清明节召开“红色追忆”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参观革命遗址;端午节进行“端午大揭秘”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中秋节设计“畅谈中秋佳节民族文化知多少”沙龙活动;国庆节进行“中国文化我传承”等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总之,我们师院附小以感恩教育为突破口,不断更新观念,丰富德育内容,改进工作方法、优化教育手段,增强了“实践的德育”的实效性。2008年10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