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2013年).ppt_第1页
北魏孝文帝改革(2013年).ppt_第2页
北魏孝文帝改革(2013年).ppt_第3页
北魏孝文帝改革(2013年).ppt_第4页
北魏孝文帝改革(2013年).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课标要求:,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北方,南方,魏 蜀 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北魏,宋齐梁陈,东汉,隋朝,魏晋南北朝(220589),“五胡乱华”,南朝,北朝,西 晋,羌,匈 奴,鲜 卑,羯,氐,一、背景:,1、北魏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4、社会矛盾导致统治危机。,5、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影响)的推动作用。,阶级矛盾尖锐,民族矛盾激化,人民起义不断,3、北魏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中原比较先进。,2、民族大融合趋势的出现。,奠定基础,必要性,可能性,缓和矛盾、巩固统治;改变社会落后现状。,北魏前期征税,分为“三等九品”。九品是根据资产多少而规定的赋税高低的品级,三等是按不同等第将税送到不同地区。可是实际在征税时,并不按这个九品征收。一方面,这是由于世家大族已经隐瞒了大量的田地和人口,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贫富莫辨的情况,另一方面,也由于官吏们畏于权势,多与地主勾结,地主所交纳的不多,而广大劳动人民却负担沉重。,阅读下列材料,说说北魏统一北方后社会矛盾表现为哪些方面?,阶级矛盾,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民族矛盾: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 民族矛盾。,文明太后冯太后与孝文帝,二、内容:,1、经济:,推行均田制,开始实行:北魏 进一步发展: 隋唐 逐渐瓦解:唐中后期,(1)前提: 北魏统治者掌握大量无主土地(战争和人口迁移)。 (2)内容: 农民:领露田(即无主荒地:死后归还,不得买卖) 和桑田(即已耕种土地:可继承和买卖) 义务:农民要承担一定徭役杂税。 官吏和地主:官吏可分到公田,地主原有土地不变。,(3)作用:,使统治阶级利益得到保障 (不触动地主阶级根本利益) 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吸引更多流民定居; (缓和社会矛盾) 使农民成为政府直接控制的编户,保证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 促进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促进少数民族封建化。,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2、政治:,整顿吏治:,原因:吏治腐败,影响经济收入,激化阶级矛盾,内容:任期考核制、惩贪、俸禄制,影响:吏治改善,缓和阶级矛盾、民族矛盾 农民负担减轻,有利于发展生产,巩固政权,贪污帛满一匹及枉法者,一律处死,(2)迁都洛阳:,原因,政治:保守势力强大 经济:平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 军事:北方柔然威胁 地理:偏居塞上,经略中原困难,有利于改革的深入和进一步汉化。,思考p33材料阅读与思考。,3、文化习俗:革除旧俗,实行汉制,服饰 语言 姓氏 通婚,三、改革的作用:,经济 政治 民族关系,北方经济恢复发展,洛阳的繁盛,北魏迁都洛阳后,对洛阳加以扩建,东西20里,南北15里,“十万九千户”,约60万人口,是这一时期世界范围内最大的城市。该城以里坊制度布局管理,其格局为隋唐长安城、洛阳城所仿效。,三、改革的作用:,经济 政治: 民族关系:,北方经济恢复发展,洛阳的繁盛,推动北魏政权的封建化,巩固统治,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发展奠定基础,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 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 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核心发生。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 从文化风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 从整体社会发展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民族大融合的原因(途径): 政治因素:国家分裂或战乱,民族迁徙、杂居、兼并战争。 阶级因素:在各族人民联合反抗统治者压迫的斗争中。 经济因素:少数民族由游牧生活转向农业生活的封建化过程中。 统治者政策因素:开明的民族政策、汉化政策、“和亲”、“册封” 。 友好交往。,认识:中国历史上凡是入主中原建立政权的少数民族,无论统治初期农牧文化冲突何等激烈,他们最终都必然采取汉化的政策,这是一个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由于汉族文化处于领先地位。在中原建立上层建筑的少数民族政权就必然要适应当地封建的经济基础,于是,少数民族封建化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其对中原地区的统治。,“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他们所征服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拓跋入中原,国分南北方。 孝文行改革,旧俗尽扫光。 均田加俸禄,南迁到洛阳。 鲜卑封建化,民族融合强。,史学争论:评价孝文帝改革,(1)褒扬肯定:适应潮流,推动封建化、民族融合,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 (2)褒贬兼有:不该没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