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孔子对“道”的追求【摘要】 孔子的一生都在追求儒家大道。他终生追求的“道”,主要表现为“仁义道德”、“为政之道”、以及人生达到自由境界之后所获得的诗意体验。孔子追求大道的志向始终不变,直到生命的终点,“道”是其生命价值的终极体现。【关键词】 孔子;大道;仁义道德;为政之道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1。孔子一生都在追求儒家大道。为了求证大道,追求生存的价值,穷究天人之理,探究宇宙奥秘,他孜孜不倦,发愤研读,废寝忘食,乐而忘忧;为了宣传他的道义思想,他广收学徒,杏坛教子,春风化雨,桃李天下,培育不少国家的栋梁之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一时办学蔚然成风;而且因材施教,硕果累累,使齐鲁大地成为儒圣的发祥之地;为了传播他的仁政思想,他一生有十几年时间餐风露宿,周游列国,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了总结一生的感悟,他晚年著书立说,“韦编三绝”,废寝忘食,成就儒家经典之“六经”,从而成为儒家后学之“圣经”。孔子追求的“道”首先是儒家的仁义道德,它泛爱众生,舍弃小我,以天下为己任,在忠君爱民和建立功业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在孔子看来,人之所以为贵,就在于有道德,并能”参天地之化育”;而这道德,是以礼乐为中心的道德教化,而仁、义、礼、智、信等都是道德的基本内容。他认为,一个人的一生要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修心养性,身体力行,不断反省,追慕圣贤,做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胸怀天下,无私无畏。为了追求这一人生的价值目标,孔子一生孜孜以求,无怨无悔,而且做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不求人,求诸己”,从而为中国士人树立了一座精神丰碑。“仁爱”思想是儒道思想的核心价值部分。仁者爱人,儒家的“仁”道不仅重视人的自然生命,更重视生命的精神价值,尊重每个生命个体的人格独立与尊严。“志士仁人,无求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为了体现生命的价值和心中的理想,儒士可以视死如归,成就“仁者”的英名。同时,“仁”又体现在对真理的执著追求。“仁”更是一种优秀的人类品格,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也”,“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也是“仁”的体现。一个仁人君子达到了这种“仁”的境界和自觉,便可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2(张载语),从而实现自己的生命精神和道德价值。晚清儒者康有为始终反对“逃伦”、“独乐”,而倡导与人类共忧患的精神,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都是儒家“仁者”思想的集中体现。儒道思想更体现在礼乐精神上。孔子说过,“贫而乐道,富而好礼”,又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倡导人类的一种礼乐精神。礼表现宇宙的秩序,乐表现宇宙的和谐。礼逾越了秩序则乱,乐逾越了和谐则杂。人不遵守礼乐,就难以用良知抑制不良的冲动,甚至会做出悖逆的事情来。如:强者胁迫弱者,多数欺压少数,智者诈骗愚者,病者无人照顾,老幼孤独者流离失所,天下就会大乱。因此先王制作礼乐,就是使人有所节制,遵循大道。而且音乐之道,通于国政:太平盛世的音乐安详喜庆,表明政治清明;乱世音乐充满怨恨,表明政治的昏暗;亡国的音乐则满含悲哀,表现着民众的苦难。礼乐精神更体现为儒道思想中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那是一种诗意人生的体现。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其精神之已到达超凡入圣、神游大虚的境界。孔子认为,生命的境界应体现在超越现实物质条件之上的精神自由和快乐逍遥不为物喜,不为己悲,天真烂漫,美妙无比,此乐何极?充分享受生活的乐趣吧,何苦空自忧戚,浪费光阴呢?这种乐感精神是一种绝对自由的精神。在孔子看来,人生之乐是个人的事情,与他人无关。他感叹道:“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这说明了古人才真正从学习求道中找到真正的乐趣。其实,那些做样子给别人看的人,也不会得到人生的乐趣。人的修养是为了自己达到真正的人生之乐,而不是做样子给别人看的。以这种诗意人生的世界观,孔子十分注重自我的人格独立和人格操守,绝不会与世俯仰,随波逐流,其坚持大道的信念始终如一。他对颜渊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这种理想主义的入世观体现了儒者特立独行的品性,从中也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兼有出世与入世双重倾向的人。从他对社会的责任感来看,他是入世的;从他对生命的本质来看,他是出世的。这说明了,对一个开悟得道之人来说,他已经达到来去自如、毫无牵绊的自由境界。虽然如此,从孔子的一生来看,他始终是一个心忧黎元、胸怀天下的热血男儿,是一个以积极入世为主的精英知识分子。有一则故事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经常迷路。有一次走到了一个很偏僻的地方,只见远处有两个农夫拿起锄头悠闲地耕种,并自娱其乐地唱着小曲。其中有一首歌唱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孔子以为遇上了世上高人,忙过去作揖请教。两位隐士看着蓬头垢脸、狼狈不堪的孔子,劝他说:“夫子啊,现在天下大乱,礼崩乐坏,哪里还有一块净土?你何苦去周游列国、传播道义,搞得自己疲惫不堪?还不如像我们这样隐居起来,躬耕于陇亩之上,与草木鸟兽同群,乐得逍遥自在!”孔子愤然作色曰:“道不同,不相与谋。作为有灵性的人,岂可与草木鸟兽为伍?我矢志不渝的,就是寻求天下的大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孔子遇长沮、桀溺的故事。由此可见,孔子追求人间大道的志向始终不变,直到生命的终点。“人生忧患识字始”,作为有良知的读书人,岂能坐视天下人的离乱而不顾,却守着“二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坑头”,独自过着舒服的日子?君子不可以不弘毅,因为他任重而道远,以实现天下仁德为己任。孔子曾对曾点说:“我本是一介书生,生性自由平和,不想做官,也不想荣华富贵,最大的愿望是坐拥书城,以学为乐。我多想如你所说的那样,无忧无虑,享受快乐人生。可惜生逢乱世,心忧黎元,想轻松快活,不但不可得,也于心不忍。如果世事改观,使天下重归太平,那时,春风化雨,人们生活幸福,我就和你一样,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岂不乐陶陶!”这里的夫子“自道”,体现了孔子真实的一面。他坦诚率真,开诚虚怀,鲜活生动,崇高伟大。同时,他的内心世界又是何等的丰富,生命内涵是何等的多彩!孔子所说之“道”也包含了为政之道。孔子的为政之“道”是中正,有道,欲善,正身,修己。在行使行政管理的过程中,孔子认为,政、刑虽然效果明显,但不如道德的力量,只有道法的教化积累,才能培养和启发人的积极向善的精神。所谓“导之于德教者,德教行而民康乐;驱之以法令者,法令积而民哀戚。哀戚之感,祸福之应也“。汉代董仲舒说过:“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其目的就是实施孔子倡导的“法政”以达到天下大治的目的。孔子认为,“政者,正也。子中以正,孰敢不正?”他认为,出仕为官必须具备很好的操守,必须首先端正其身,只有德高望重,为政才有资本。“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孔子认为,“正名”和“政事”对治乱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所以在为政之道上,孔子倡德治,反残杀;倡仁政,反暴政;主张与民休养生息,惠泽天下百姓。为政者不仅要“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而且须“尊贤而客众”,要“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肩负起天下兴亡的重任,实现“内圣外王”的理想,达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君子之道。纵观孔子一生追求大道的过程,我们感慨很多。他为了明道而至死不渝、孜孜不倦的精神,永远成为我们积极向上的思想力量。他说的“天生德于予”,证明其道德品格乃是由天的至善至美的道法本性所给予和规定的,这使他自然达到了“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鬼神合其凶吉”的至高精神境界,这是成就其通向大道的内在精神力量,这也符合易经中所说的“君子以厚德载物”的思想。孔子说:“笃信好学,死守善道”,又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说明“道”的获得对于他是何等的重要!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如果有了“道”,即获得了生命的终极价值,就达到了超然、自拔、出神入化的境界。孔子本人大概到了七十岁才达到这种境界“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看来七十岁以后,孔子真正进入了自由王国,达到了“仁者无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的人生高度。在这个国度里,没有世俗烦恼,没有社会制约,有的只是无限的精神自由。达到如此境界,才能最充分地体会到生命的真正意义。不过,要达到这一精神境界又谈何容易?孔子经历了“志于学”、“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等阶段之后,才凌峰绝顶,渐入佳境。俗话说得好,“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是什么理由呢?原因很简单,小人由于没有得道,所以就难免经常局促不安,陷入焦虑而不可自拔;君子由于得道,自然胸怀坦荡,潇洒自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33715-2025纳米技术职业场所健康和安全指南
- 福建省2025年公务员考试冲刺试卷
- 初中学年工作计划
-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含答案第2单元检测
-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4单元 练习 -家乡文化生活
- 2025年母亲的橙皮试题及答案
- 江西省2025年公务员数量关系专项训练卷
- 2025年血常规质控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旅游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二甲评审院感应知应会试题及答案(共220题)
- GB/T 30340-2025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业务条件
- 新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12 在牛肚子里旅行 课件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 班组建设培训课件完整版
- 安全生产考核巡察办法原文
- 光船船舶运输合同范本
- 医院感染管理科十五五发展规划
- 【初中作文】打造作文“好身材”凤头豹尾【课件】
- 学堂在线 实验室安全教育 章节测试答案
- HCIA-AIH13-311v3.5认证考试题(附答案)
- 钢筋工施工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