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细胞代谢.ppt_第1页
生物的细胞代谢.ppt_第2页
生物的细胞代谢.ppt_第3页
生物的细胞代谢.ppt_第4页
生物的细胞代谢.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的细胞代谢(二),沙溪高级中学生物组 许俊 杨秋萍,1. 下图表示渗透作用装置图,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图1、3装置溶液A、B、a、b浓度分别用MA、MB、Ma、Mb表示,图2、4分别表示一段时间后,图1、3液面上升的高度h1、h2。如果A、B、a、b均为蔗糖溶液,且MAMB、Ma=MbMA,则达到平衡后 ( ) Ah1h2 MaMb Bh1h2 MaMb Ch1h2 MaMb Dh1h2 MaMb 2、如图在U形管中部c处装有半透膜,在a侧加入红色的细胞色素(相对分子质量13000的蛋白质)的水溶液,b侧加入清水,并使a、b 两侧液面高度一致。经过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将是( ) Aa、b 两液面高度一致,b侧为无色 Ba、b两液面高度一致,b侧为红色 Ca液面低于b液面,b侧为红色 Da液面高于b液面,b侧为无色,考点一、渗透系统的组成分析和应用,D,D,3.请根据下述器材设计一个实验,鉴别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写出实验步骤并分析结果。 1 瓶 10% 的蔗糖溶液、 1 瓶 30% 的蔗糖溶液、 250mL 的烧杯 1 个、半透膜制成的透析袋 1 个、刻度玻璃管 1 支、细线 1 根、支架 1 个。 ( 1 )实验步骤: _; _ _; _ _; _; ( 2 )结果分析_ _.,考点一、渗透系统的组成分析和应用,将一瓶溶液倒入烧杯中,将另一瓶溶液装满透析袋,并将刻度玻璃管插入袋内的溶液中,用线将袋口和玻璃管扎紧,一段时间后,观察玻璃管液面刻度,确定液面是上升还是下降,将插有刻度玻璃管的透析袋放入盛有溶液的烧杯中,垂直固定在支架上,记录刻度玻璃管液面刻度,如果液面升高,则透析袋中的溶液是 30% 的蔗糖溶液,烧杯中的溶液是 10% 的蔗糖溶液;反之亦然。,1在30%的蔗糖溶液中,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的一组细胞是 ( ) 洋葱根尖生长点细胞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洋葱表皮细胞 干种子细胞 蛙卵细胞 洋葱根尖的根冠细胞 A、 B、 C、 D、 2、某成熟的植物细胞经某种处理后仍保持活性,但在0.3 gmL蔗糖溶液中不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实验操作正确。试问:先前的某种处理所用的试剂最可能是( ) A纤维素酶 B0.5 gmL蔗糖 C清水 D10 gmLHCI溶液,考点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A,A,3、(08上海生物20)在保持细胞存活的条件下,蔗糖溶液浓度与萝卜条质量变化的关系如右图。若将处于b浓度溶液中的萝卜条移入a浓度溶液中,则该萝卜条的质量将 ( )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先增后减 4、一株植物其根部由内到外相邻的3个细胞A、B、C,在正常生活状态时各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及在缺水萎蔫状态时各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关系分别是 ( ) A、ABC和ABC B、ABC和ABC,考点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B,D,1、(多选)用紫色洋葱表皮细胞进行质壁分离试验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有 ( ) A细胞质与细胞壁分离 B液泡的颜色变深,体积变小 C原生质层的外界面清晰可见 D蔗糖分子进入细胞壁 2(2008临沂模拟)利用紫色的洋葱外表皮细胞和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可以探究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下列有关该实验的正确叙述 ( ) A.该实验只是观察了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没有设计对照实验 B.在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C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质壁分离现象 D.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下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滴加清水后都能复原 3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 A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B细胞处于生活或死亡状态 C细胞液浓度的相对大小 D溶质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考点三、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探究,BC,B,D,4现有新配置的蔗糖溶液(O.9molL)、葡萄糖溶液(0.9molL)和硝酸钾溶液(0.45 molL)各一滴瓶,因没有贴标签,仅凭肉眼无法鉴别。请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利用实验室中的仪器、用具及材料设计一个实验,将这三瓶溶液最终区分开来。 (1)材料和用具:显微镜,洋葱,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CuS04(0.05molmL)NaOH(O.1gmL),滴管,小试管,酒精灯,烧杯等。 (2)原理:利用_试剂可以将_鉴定出来,利用_现象可以将_鉴定出来。 (3)实验方案: 分别将三种未知溶液的滴瓶贴上标签,标为1、2、3。 取三个载玻片并标记为1、2、3,制作_,分别滴上相应的三种溶液。 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发生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如果发生质壁分离但不复原,那么该溶液为_;发生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的为_,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的原因是_。 配置_试剂,_ _,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_,没有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_。,考点三、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探究,斐林试剂(NaOH和 CuS04 ),葡萄糖溶液,质壁分离和能否自动还原,蔗糖溶液,洋葱外表皮临时装片,蔗糖溶液,葡萄糖溶液和硝酸钾溶液,斐林试剂,将等量的后两种待检溶液分别滴到2个已经标号的试管中,葡萄糖溶液,硝酸钾溶液,1(多选)用相同的培养液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养分的含量。下图表示实验结束时培养液中各种养分的浓度占实验开始时浓度的百分比,根据测定的结果可推知 ( ) A番茄和水稻对矿质离子的吸收均具有选择性 B水稻培养液中M2+浓度增加是根细胞分泌的结果 C植物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和对水的吸收不成比例 D番茄对Si的吸收最多 2、用相同数量的完全培养液,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在二者的吸水率几乎相同情况下,72小时后原培养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发生了如上表的变化(表中数据为72小时后溶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占试验开始时的百分比)。分析上表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 A不同植物对矿质元素的需要量是不同的 B与番茄相比,水稻对SiO32-需要量大,对Ca2+需要量小 C不同植物根尖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 D植物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溶液 中离子的浓度有关现有新配置的蔗糖 溶液,考点四、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AC,C,1维生素D能较水溶性维生素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 ( ) A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作基本支架 B.磷脂双分子层内不同程度地镶嵌着蛋白质 C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实验表明,K+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但如果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缬氨霉素(含12个氨基酸的多肽)时,K+则可以通过膜从高浓度处移向低浓度处。这种物质通过膜的方式是 ( )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胞吞作用,考点五、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A,B,3 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美国的两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细胞膜通道(水通道和离子通道)方面做出的贡献。这两位科学家的研究工作对彻底揭开水和离子跨膜运输的机理以及疾病的治疗具有重大的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通道和离子通道实际上是由细胞膜上 物质形成的。 (2)物质进入细胞都要通过细胞膜,在用呼吸抑制剂处理细胞后,甘油、Na进入细胞速度会明显减慢的是 。 (3)物质通过细胞膜与膜的流动性有密切关系,为了探究温度对膜的流动性的影响,有人做了下述实验:分别用红色和绿色荧光剂标记人和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然后让两个细胞在37条件下融合并培养,40分钟后,融合的细胞膜上红色和绿色均匀相间分布。 有人认为该实验不够严密,其原因是缺少 。 本实验可以通过在相同时间后,观察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在细胞膜上分布情况来判断实验结果,还可以通过比较 来判断实验结果。 该实验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考点五、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某哺乳动物的一种成熟细胞不含有DNA。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在一定O2浓度范围内,K+进入该细胞的速度与O2浓度关系的是 ( ) 2下列生理过程会使细胞中ADP含量增加的是 ( ) A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B水进入组织细胞 C氧气从肺泡内进入肺泡细胞 DK+进入水稻细胞 3下图是某离体番茄根细胞中K+的含量和氧分压的关系图解,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 A细胞呼吸产生能量越多,吸收K+越多 B氧浓度越高,吸收K+数量越多 C缺氧时,不能吸收K+ DA点时,限制K+吸收量的是其载体数量,考点六、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A,D,D,4用呼吸抑制酶处理小肠上皮细胞,细胞对下列物质吸收量不变的一组是 ( ) ANa+、氨基酸和葡萄糖 BO2、H2O和甘油 CK+、氨基酸和葡萄糖 DK+、Ca+和氨基酸 5下图中纵坐标表示物质通过膜运输的速率。请根据图回答。 (1)心肌细胞吸收 O2、 K+的运输方式依次 是图_、_(填序号)。 图 b 出现 BC 段的主要原因是_。 (2)与表皮细胞相比较,人心肌细胞中显著 增多的细胞器结构是_,其依 据是_。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