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小博士地理科技大赛.doc_第1页
地球小博士地理科技大赛.doc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球共识,从我做起共识,在百度百科中便是有共同的认识;一致的看法。而做到全球共识,想必就是使全世界的人都能在文化、交流等方面有共同的认识或看法吧。在现今世界上,由于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异,互相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常常遇到困难,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案件一:据侨报近日报道,随着周边华人居民人数的增加,纽约布鲁克林的日落公园逐渐成为他们晨练休闲的重要场所。不管是广场舞、交际舞,还是练习乐器,华人的休闲活动往往有音乐伴奏。这引起了公园周边居民的抱怨和抗议。时间一长,终于有人报了警。第一次报警发生在今年6月底。警方赶到公园,发现有一支华人大妈舞蹈队正在进行腰鼓排练。这支舞蹈队在当地华人圈子里十分活跃,凡有大型活动,她们总会在现场表演传统舞蹈、腰鼓等节目。日落公园也是她们固定的排练地点。年约60岁的王女士是这支舞蹈队的编舞与领队。尽管她向警方作出了解释,警察还是强行给她戴上了手铐,并开出传票。在传票上,警方列出她被控罪的理由是“在公园内没理由地制造噪音”。有了这次经历,王女士等人的排练大为收敛。她表示,在此后的排练中,她们都将音乐声压到最低,以免再惹麻烦。不过,大妈们一颗爱跳舞爱表演的心不变。更何况,为了迎接8月6日的全美“打击犯罪之夜”,当地警局已经发出邀请,希望这支舞蹈队届时能在日落公园的活动上进行腰鼓表演,于是华人大妈们又加紧了练习。不过,腰鼓与音乐声再次引来报警投诉。7月26日上午9点多,舞蹈队队员们到达日落公园,准备展开腰鼓排练。谁知人还没到齐,警车先到了。一名警察警告王女士称:“别让我第二次看到你。”第二天上午10点,舞蹈队再次来到公园。还没开始练习,警察又来了,王女士再次被铐。对于前后两次被铐的经历,王女士认为自己没犯什么大错,警方反应过于夸张、涉嫌种族歧视。王女士等人表示,每次前来的警员都不是华裔,她们又不会说英文,双方根本无法沟通。双方都应反省和让步。华人大妈们在纽约的遭遇,引起了美国华人圈子乃至中国社交媒体的热议。侨报7日评论称,各方应通过文明的方式冷静解决,不必到法庭上“兵戎相见”。中美存在巨大的社会文化差异。中国人爱热闹爱围观,即使周边居民受扰,似乎也不是多大的事情,大多私底下协商解决。美国人则认为公共区域噪音侵犯了自己的权利,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而报警是他们经常使用的高效解决方式。两种文化的沟通上也存在问题。根据统计,2010年美国的353万华人中,有280万在家说中文。很多中老年人完全不会说英语,这成为他们理解当地文化、融入当地社会的最大障碍。侨报认为,纽约警方在处理此事的方式上有值得商榷的地方,而华人大妈们也需要检讨。特别是王女士的舞蹈队已非首次遭遇警方干涉,更应该“吃一堑长一智”,规范自己的娱乐行为、尊重他人的生活安宁。(摘自解放牛网)案件二:一位学校领导向教师们介绍新来的美国老师:“ Ladies and gentlemen, Im delighted to introduce to you a very pretty girl, Miss Brown. She is a very good teacher from the US” 对于这番话,美国女教师一脸难堪的样子。而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中国人介绍来宾,喜欢用褒扬的话语言辞。但美国人认为,初次结识,相互介绍,不必评头论足。凡是主观性的评论,尽管是美言,也会给人唐突、强加的感觉。 对以上那番话,美国女教师感到难堪的是pretty和good两个词。在那种场合,介绍应该突出被介绍人的身份、学历、职务等,而不应该是外貌和抽象的评论。相比之下,如果把pretty和good改成实际教育背景和经历,这样的介绍句比较客观,令人容易接受。例如这样: “Ladies and gentlemen, Im delighted to introduce to you a new teacher from the USA., Miss Ann Brown. She is a doctor of American Literature with experience of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事例三:有空来坐坐。一位美国教师在中国任教,中国同事总是对她说:“有空来坐坐”。可是,半年过去了,美国同事从来没有上过门。中国同事又对她说:“我真的欢迎你来家里坐坐。如果没空的话,随时打电话来聊聊也行。”一年下来,美国同事既没有来电话,也没有来访。奇怪的事,这位美国人常为没人邀请她而苦恼。 文化差异:中国亲朋好友合同事之间的串门很随便,邀请别人来访无需问对方确定时间,自己去探访别人无需郑重其事征得同意。美国人则没有串门的习惯。一年内遇到大节日,亲朋好友才到家里聚一聚。平时如果有事上门,首先要有时间确切的预约。没有得到对方的应允,随时随地随便上门时不礼貌的行为。因此,美国同事对“有空来坐坐”这句话只当作虚礼客套,不当作正式邀请。无事打电话闲聊也是美国人视为打乱别人私人时间和活动安排的藐视行为。若想邀请美国人上门,应当诚意的于对方商定一个互相都方便的时间。(摘自百度文库) 案件四:亲密无间。一位美国教授来华任教,她主动让学生称呼她的名字Mary,声明不必以她的姓氏与头衔相称,如:Dr. Smith或Prof. Smith。不久,她和学生已相处很好,上门找她的学生络绎不绝,使她应接不暇,倍受侵扰。有的学生见面时,与她开玩笑说:“中国菜好吃吧?瞧你胖了不少呢!”在路上,一些陌生人也对她大大咧咧地喊声“Hello, Mary。”她渐渐地苦恼起来。 文化差异:在美国,教授对学生,老板对雇员,甚至长辈对晚辈,常常主动要求以名相称,以示关系随和。但这是在他/她本人允许的前提下,而且是表面形式而已。如果素昧平生,毫无往来,或只是初打交道,冒然称呼对方的名字,会给人“冒失鬼”、“粗鲁汉”的印象。另外,对方平等待人、不拘身份,不等于可以让人肆无忌惮,无拘无束,没大没小。相处时,嘴巴上以名相称,心中仍应记住对方的身份。在一些庄重场合,例如:老师和校长在一起时,学生对老师不能象往常那样直呼其名,必须以“某某教授”或“某博士”相称。英美人即使当关系变得很熟悉时,仍然不会亲密“无间”。他们对各自的隐私领地会保持距离。隐私包括私人时间、住所、物品、年龄、体重、长相等等。在上面的例子中,中国学生犯了三个忌:随处叫名、随时上门、随便评论体重。所以美国老师很不习惯。 现在,世界上共有224个国家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