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支付使用情况调查报告.doc_第1页
手机支付使用情况调查报告.doc_第2页
手机支付使用情况调查报告.doc_第3页
手机支付使用情况调查报告.doc_第4页
手机支付使用情况调查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手机支付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专 业 学生姓名 班 组 学 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前 言1一、调查目的2二、问卷设计与数据说明2(一)问卷调查情况说明2(二)研究工具的说明2三、数据分析2(一)基本情况分析(性别,年龄,职业,收入)3(二)手机支付使用情况分析5(三)用户对手机支付服务的了解分析6(四)进行手机支付消费分析6(五)手机支付的优势分析9(六)手机支付的安全性分析10四、交叉分析与相关分析11五、手机支付使用状况原因与分析13(一)消费者传统消费习惯难以改变问题13(一)安全性问题14(一)年龄问题14六、提出相关的建议14(一)大力宣传手机支付方面14(二)安全性措施15(三)提高高龄人群接受新事物能力15(四)引导消费者15总 结16致 谢17参考文献18附 录19中文摘要手机支付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摘 要在这个网络大爆炸的时代,手机支付是满足消费多元化的支付需求与高新技术发展的产物,使得它本身具有更大的优越性。为了进一步了解手机支付宝支付产品的使用情况,我们设计了此问卷,回收了一手数据。本文利用EXCEL统计分析软件,主要运用频次分析、结合部分相关分析,对手机支付使用的基本情况,手机支付的安全性等方面作了较浅显却真实有意的分析,以便进一步了解手机支付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发现并完善,从而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关键词:手机用户 手机支付优势 安全性 存在隐患I英文摘要 Mobile phone product usage survey report pays treasureIn this paper AbstractIn this era of the big bang, mobile payment is pay satisfy diversified consumer deman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products, makes it itself has a bigger superiority.In order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usage of mobile phone product pays treasure, we designed this questionnaire, recycling the firsthand data.Using EXCEL statistical analysis software, this paper mainly using frequency analysis, partial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basic condition of the use of mobile payment, mobile payment security aspects, such as more shallow but true intentional analysis, in order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obile payment and how to found and perfect, 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commerce.Keywords: mobile phones users; pay advantage ;safety; hidden troubleI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前 言随着社会科技的飞跃发展,在这个网络大爆炸的时代,手机支付是满足消费多元化的支付需求与高新技术发展的产物,使得它本身具有更大的优越性。手机支付实现了手机客户端代替钱包,实现了随时随地可以支付的愿望,关于这种新型支付,能够为用户带来快捷、方便、安全的全新体验,满足了人们可以更好的消费需求。随着我国3G网络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边走边购物”的手机购物模式。业内人士指出,“未来中国的手机购物会迎来一个高速增长期,它将成为继网络购物之后,人们购物模式的又一次升级”。社会经济在不断快速发展,从而带动了电子商务的飞跃发展,我国使用手机支付宝支付产品的人群日益增长。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这部分人不选择手机支付呢?为了能进一步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需求,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对广大群众进行了手机支付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关注消费人群使用手机支付状况。- 19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一、调查目的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手机支付,从中得到一定的便民的益处,在这个网络迅速发展的时代,手机支付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安全保障也不断的在得到加固,但是在享受手机支付给我们带来益处的同时难免会有不足或被忽略的地方,这就需要广泛的实践与得到建议从而才能更好的改善以及完善,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网络带来的便利性和实效性,使得我们的额生活更趋于幸福化。我们既是以此为出发点,以问卷调查形式确定“手机支付使用情况调查”为课题的社会实践,其目的在于通过对手机支付宝用户使用状况的实际调研及调查、研究、分析:调查现今消费者使用手机支付的态度和相关影响;调查现今消费者不使用手机支付原因和安全保障方面;二、问卷设计与数据说明(一) 问卷调查情况说明本次研究采用网上调查的方式,以手机用户为对象。执行时间是2013年11月25日2013年12月10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82份,实际收回问卷82份,通过对有效问卷的初步审核,最终确定参与分析的问卷数82份,实际回收有效率为100%。本次问卷设计了15个问题,包括手机用户的基本情况;用户是否使用手机支付宝进行支付,消费的方式;使用频率如何等方面。本次调查由于是抽样调查,样本不是太大,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可能会对分析结果和样本的代表性有一定的影响。(二) 研究工具的说明本次研究利用EXCEL对回收数据进行分析。本文根据问卷中的问题设定,运用SPSS进行交叉分析和相关分析。三、数据分析(一)基本情况分析(性别,年龄,职业,收入)1.性别构成情况:图1 性别构成情况饼图从图上可看出:男性的比例是50.00%;女性的比例是50.00%。男女比例相当。2.年龄构成分析:图2 年龄构成饼图由上图表可知,18岁以下的所占比例是10.98%;18-30岁的所占比例最大为86.59%;而在30-45岁的以及45岁以上的所占比例一样是1.22%。3. 职业构成情况:图3 职业构成情况饼图从表中看出:学生和上班族所占的比例相当,都是占43.9%;个体户所占比例为0%;其他的所占比例为12.2%。4.收入构成情况:图4 收入构成情况饼图从上图可看出;收入1000元以下所占比例最多为41.46%;其次,收入1100-3000之间的,占30.49%;接下来是收入在3100-5000间的所占比例为20.73%;收入在5100-8000以及8000元以上的所占比例最少,均为3.66%。(二)手机支付使用情况分析1用户是否使用手机支付:图5 是否使用手机支付饼图上图显示出大部分手机用户是选择使用手机支付宝的,占60.98%;没有选择这种支付方式的手机用户占39.02%。所占比例差距不是特别的大,说明这种支付方式并没有受到用户的普遍认可。2.手机支付使用频率如何:图6手机支付使用频率饼图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偶尔使用的所占比例稍微大一些,为41.46%;其次为没用过的所占比例,为35.37%;经常使用的所占比例最小,为23.17%,这些数据说明了手机用户对于在手机客户端支付产品并没有产生依赖支付需求。(3) 用户对手机支付主要服务的了解分析图7 了解手机支付主要服务饼图从上表中看出,网上购物是用户了解的最为详细的,所占比例最大,为76.83%;其次,像电影票、游戏点卡等了解程度也挺高的,所占比例为74.39%;日常生活缴费的所占比例为34.15%;还有其他的服务项目占31.71%;投资理财所占比例最少,为14.63%。首先消费者使用服务最多的是网上购物和话费充值、购买机票、购买电影票、游戏点卡,说明他们从一开始接受抱着试试的态度到喜爱上这种新型支付方式,满足了自己的支付需求。(四)进行手机支付消费分析1. 在什么时间进行手机支付分析图8 在何时进行手机支付柱状图 从上图看出再有wifi的地方才会使用手机上网进行消费,图中所占比例为41.46%,是所占比例最多的,其次就是在家休息不想开电脑或者其他情况,所占比例均为40.24%;周末在外休闲时所占比例为26.83%;在上下班途中所占比例为20.73%;最后,出差在外时使用手机支付的所占比例最少,为12.2%。使用手机进行消费、支付,这个过程所需要消耗的流量多相对而言比较多,导致用户不会轻易用手机进行支付。往往手机支付正好满足了一些不想打开电脑的消费者,体现了手机支付的方便、随时随地可以进行支付的优点。大大节省了消费者的时间。2. 平均每次支付的金额分析图9 平均每次支付的金额柱状图上图显示,支付金额在50-100之间的所占比例最多,为41.46%;其次就是在50元以下的所占比例为36.59%;101-500之间的占17.7%;501-1000之间的所占比例最少,为4.88%。50以下直至最多100元,这样的支付金额是属于比较少的,这可以看出消费者使用手机支付并没有完全形成客户忠诚,对手机支付存在怀疑,不敢冒太大的风险来支付较大的金额。(五)手机支付的优势分析1.使用手机支付是否安全分析图10 使用手机支付是否安全条形图从上图可知,48.78%的人觉得使用手机支付时安全的,还有不知道的所占比例也很多,为40.24%,认为不安全的人占10.98%,说明一大部分的人对这种新型支付是认可的,然而还是有好多人对手机支付不大了解,不知道关于手机支付的跟方面情况,说明他们使用的频率不多和依赖性不大,信任度不高。2.选择手机支付的原因分析图11选择手机支付原因柱状图 从上图可知,68.29%的人认为手机支付非常方便,是所占比例最多的,其次,47.56%的认为手机支付流程简单,21.95%的人认为可以享受更多的优惠和便利服务,18.29%的人认为可以科学利用一些零碎时间,10.98%的人认为商户支持使用。数据说明手机支付最突出的特点是方便快捷,流程不算很复杂,只需注册,当然前提就是下载手机支付宝客户端,不仅可以享受优惠,还能利用零碎时间,大大提高消费者对此的关注。3. 手机支付的优势分析图12手机支付的优势条形图从上图可以看出,认为方便快捷的所占比例是89.02%,是当中占的比例最多的,操作简单所占比例为62.2%,支持多个银行与购物网站的交易占的比例相对就少了许多,占了28.05%;然而,因为安全性选择强手机支付的人所占比例是最小的,只占了15.85%,方便快捷和操作简单都是手机支付相对于其他支付方式而具有的独特的优点。15.85%的人认为手机支付安全性强这说明了还有84.15%的人认为安全性低,不能给予消费者强劲有力的安全保障,就不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手机支付,电子商务高科技市场就难以开拓,从而更促进手机支付方式的出新与完善。 (六)手机支付的安全性分析1.不使用手机支付的原因分析图13不使用手机支付的原因柱状图 由上图可以看到,51.22%的人认为上网流量费用太高,使用手机进行消费、支付,这个过程所需要消耗的流量实在是太多,导致用户不会轻易用手机进行支付,大家也知道,对于话费来说流量要是一不小心超了会是一笔不小的花费,谁也不大情愿在流量上花一些不必要的钱,所以这个成为用户不愿选择手机支付的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接着,有41.46%的人觉得手机上网速度太慢,因此不选择使用手机支付。39.02%的人觉得手机信息容易被人窃取,20.73%的人认为手机银行操作繁琐,无法掌握,14.63%的人持有的手机系统不支持。2.手机支付存在的隐患分析图14 手机支付存在的隐患柱状图从上图可得知,手机支付还是存在好多问题,安全性隐患最为重要,48.78%的人认为手机丢失造成资金损失这是最为关键的,的确,如今这个通信时代,除了小孩和老人之外,没有特殊情况都会有自己的通信工具,最常见的就是手机,可想而知,手机里寄存的个人信息很多,要是丢失,信息泄露,损失应该会很大,手机支付的话,账户密码泄露,会造成资金损失,还有46.34%的人认为黑客/木马、病毒入侵比较严重,45.12%的人认为操作时缺少安全提示、预警。还有29.27%的人认为安全保护工具不可靠,其他的占29.27%。说明手机支付安全性隐患大大影响了消费者决定是否使用手机支付。四、交叉分析与相关分析(一)交叉分析1.年龄与是否使用手机支付的交叉分析表1 年龄与是否使用手机支付交叉表X/Y经常使用偶尔使用 没用过小计18岁以下1(11.11%)5(55.56%)3(33.33%)918-30岁18(25.35%)29(40.85%)24(33.80%)7130-45岁0(0.00%)0(0.00%)1(100.00%)145岁以上0(0.00%)0(0.00%)1(100.00%)1从上图看得知,18岁以下的有55.56%的是偶尔使用手机支付的;有11.11%是经常使用的;有40.85%的年龄在18-30岁之间的人是偶尔使用手机支付的。而30-45岁之间以及45岁以上的是不使用手机支付的。从这可以看出,大多数接受并使用手机支付的人都在18左右以及到30岁之间,消费者传统消费习惯难以改变的问题,所以不是很容易接受手机支付这种新型的支付方式。2.收入与使用手机支付支付安全隐患的交叉分析表2 收入与手机支付安全隐患交叉表X/Y 元手机丢失造成资金损失黑客/木马,病毒入侵安全保护工具不可靠操作时缺少安全提示、预警 其他小计1000以下23(67.65%)20(58.82%)14(41.18%)17(50%)9(26.47%)341100-300013(52.00%)8(32.00%)7(28.00%)12(48.00%)7(28.00%)253100-50003(17.65%)7(41.18%)2(11.76%)6(35.29%)6(35.29%)175100-80001(33.33%)1(33.33%)0(0.00%)1(33.33%)2(66.67%)38000以上0(0.00%)2(66.67%)1(33.33%)1(33.33%)0(0.00%)3从上图看出,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有67.65%的人认为手机丢失造成损失;有26.47%的人认为手机支付存在其他隐患。月收入在1100-3000元之间的有52.00%的人认为手机支付存在手机丢失会造成损失;有28.00%的人认为存在安全保护工具不可靠的缺点,月收入在5100-8000元之间的有66.67%的人认为手机支付存在其他一些隐患;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的有66.67%的人认为黑客/木马,病毒入侵是主要的手机支付隐患。整体收入水平不算高,又加上手机支付安全隐患比较多,使得手机支付在人群中未能更快的普及和发展。3. 使用频率与手机安全隐患交叉分析 X/Y经常使用偶尔使用没用过小计手机丢失造成资金损失7(17.50%)22(55.00%)11(27.50%)40黑客/木马、病毒入侵8(21.05%)20(52.63%)10(26.32%)38安全保护工具不可靠7(29.17%)10(41.67%)7(29.17%)24操作时缺少安全提示、预警10(27.03%)18(48.65%)9(24.32%)37其它4(16.67%)6(25.00%)14(58.33%)24 表3 使用频率与手机安全隐患交叉表表4显示有55.00%的人因为手机丢失造成资金损失的隐患而只是偶尔使用手机支付宝支付产品;相同的,有52.63%的人因为黑客/木马、病毒入侵的隐患而只是偶尔使用手机支付,还有因安全保护工具不可靠的隐患而是偶尔使用,占41.67%,有48.65%的人因为手机支付操作时缺少安全提示、预警,就偶尔使用手机支付,有占58.33%的人因为其他一些手机支付的隐患就不接受手机支付这种支付方式。从总体上看,手机支付隐患越多,消费者越觉得安全保障措施有待加强,所以使用频率越少。(二)相关分析 平均每次支付金额、手机支付安全性相关分析相关性支付金额安全性支付金额Pearson 相关性1.629显著性(双侧).256N55安全性Pearson 相关性.6291显著性(双侧).256N55上表显示了包括Pearson相关系数,双侧显著性水平。通过*显著性检验可以认为具有中度显著性相关关系。这显示出平均每次支付金额和手机支付安全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手机安全性越高,用户对手机支付的安全性信任度越高,每次进行手机支付的金额就会相对越高。 五、手机支付使用状况原因与分析手机支付作为一个新的,革命性的事物,存在着诸多优点,但是也会有一个完善的过程。所以手机支付面临着诸多问题。虽然手机支付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存在支付安全隐患,消费者的传统消费习惯难以改变以及法律限制等诸多问题,手机支付业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还没有达到预期水平。(一) 消费者传统消费习惯难以改变的问题:中国人在交易中喜欢使用现金的消费习惯,是推广手机支付业务的最大障碍之一;想要一时的改变消费者已久的消费习惯是几乎不可能的,所以这是个很棘手的问题。 (二) 安全问题:我国手机支付概念提出比较早,国外也不是没有经验可循,然而为什么国内的手机支付产业发展始终属于一个“不温不火”的状态呢?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目前用户对于手机支付的态度,对它的安全保障信任度比较低。安全问题是影响手机支付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广大用户对这种新型的支付方式的信任度仍然不高,安全性仍然是大家最为关心的首要问题。用户的挥之不去的安全疑虑难以消除。消费者在使用手机无线信号传输银行账户密码信息时,信息就有可能被窃听、截获,造成银行账户信息被篡改,用户私人信息安全受到威胁,资金无法安全使用;还有手机丢失造成资金损失、黑客/木马、病毒入侵、安全保护工具不可靠、操作时缺少安全提示、预警等。在安卓平台,资费消耗、恶意扣费、隐私窃取类病毒占据最大病毒类型比例。而目前在手机支付的环节,在后台运行的这些手机病毒,可以通过监控键盘或者连网上传数据等远程控制手段将用户的支付密码直接传送给病毒作者。对于病毒制作机构又或者黑客而言,手机银行客户端是他们获取利润的一个重要的来源。这些隐患因素时刻都在提醒着用户,使得消费者不会轻易使用手机支付。不仅仅是密码上的控制,还有整个支付流程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可靠安全的保障和完善的业务管理。(三)年龄问题:虽然在这个高科技时代,往往避免不了一些落后的地方和文化,由于年龄问题的限制,导致年龄较高的人接受新事物能力不高,他们不想尝试新事物,没有尝试是新产品的意愿。使用手机支付,最基本的一个条件就是用户愿意接受这种新型支付方式,才能让他们了解并享受新型方式带来的益处。六、相关应对策略对于手机支付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相应的解决对策如下: (一)大力宣传手机支付业务,通过媒体传播,还有在加大力度宣传的同时,还要不忘提高手机支付的安全性,让人们慢慢的愿意去了解并接受了手机支付,从而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达到最终目的。 (二)安全性措施1. 目前,信用卡、网上银行、“支付宝”等大量移动电子金融业务以及诸多网站均推出了手机绑定功能,而且各大银行也相继启动了手机短信服务平台,并将手机号码的现任使用者默认为银行账号或网站的用户,只要通过该号码就能够轻松的实现网上购物、网上转账、密码更改、邮件查收等多项操作。用户在更换或者注销已经绑定过手机金融服务业务的号码时,原有的绑定并不会因更换或者注销而消除,应当提高自身安全防范意识,及时申请解除绑定服务,确保个人隐私、银行账户的安全,防止被人利用造成财产损失。倘若手机丢失,应及时取消支付宝绑定,少用手机绑定账号,及时解除绑定服务。 2. 与安全软件联合起来进行安全认证是比较有效的方法:手机用户可以安装手机杀毒软件、手机银行与手机安全软件建立安全检验认证和病毒查杀合作,时时检测手机银 行客户端与支付环节的安全性,对有毒软件窃取用户隐私的行为实时监控;目前腾讯手机管家已经与国内外10大杀毒厂商建立了病毒样本交换等手机安全方面的合作,病毒查杀技术与检测速度已占据行业优势。还有,腾讯手机管家的隐私监控功能,可以有效的监控恶意软件窃取隐私的行为,阻止恶意软件窃取支付账号和支付密码,手机防盗模块的数据删除功能可以远程删除那些丢失手机的全部数据,确保手机帐号密码等隐私安全。(三)提高年龄较高人群接受新事物能力坚持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跟生活质量;加大对年龄较高人群的宣传力度,提高年龄较高人群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加快由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由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向追求精神需求转变。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年龄较高的用户就会更有可能的接受和使用手机支付,这样一来,对于手机支付未尝不是一个好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会带动手机支付产业的发展。 (四)引导消费者酒香也怕巷子深,手机支付虽然有很多的优势和特点,但是还是要主动加强手机支付的市场化运作,用户的需求和体验则是影响手机支付发展的最根本因素。消费者的需求将会影响手机支付发展速度的快与慢,对于手机支付这种新型支付方式,满足消费者需求可以从帮助消费者学习新的支付模式开始,逐步引导消费者入场,引导消费者习惯于新的支付模式。总结通过手机使用现状分析,我们了解到了手机支付具有的独特的优势-具有随时、随地、随身的便捷性,具有降低社会交易成本的优越性,市场潜力大,需求在不断扩大,适用领域广;同时我们也领悟到了手机支付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障碍,就是安全性不够,还有消费者的习惯一时不容易改变。但由于对安全问题的担忧和缺乏吸引力较强的支付应用,用户目前对手机支付业务的使用率还处于较低水平,虽然手机支付业务发展前景良好,但是由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不容易改,手机支付的安全风险较大,以及年龄较高人群难以接受新事物等问题,手机支付业务一直发展缓慢。因此,我们要加强手机支付的安全保障,在技术安全和管理安全的这些方面都要有一定的进步,然后最重要的是行为客户要对消费者市场加强推广,给予正确的引导。 虽然手机支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也出来了一系列相应的解决措施,这可以说明我们大家对手机支付这样一个新型支付充满期待,和信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必定会飞速发展。由于我国手机用户规模发展迅速,同时手机支付具有的高效快捷、成本低的优点,如果能够很好地解决安全问题,改变消费者的传统消费理念,手机支付业务将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手机支付作为一种新型的支付方式,是对消费模式的一大创新,为消费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与快捷,虽然在使用手机支付之前,我们要考虑手机支付的安全性、易用性、普及性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但我国有庞大的手机用户群,相信手机支付的发展趋势是良好的,毕竟一个事物的发展必然要经历过一段完善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缺陷,因此通过调查和了解,来分析手机支付的发展现状,找出手机支付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不足,以及针对这些不足做出相应的策略,来促进手机支付的发展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所以我们要加强宣传力度,让手机支付逐渐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致谢致 谢3本课题是在冯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冯老师多次询问论文写作进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冯老师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实的治学精神,给以终生受益无穷之道,对冯老师的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感谢大学三年培养、教育我的所有老师,是他们传授了我专业知识,同时也给予了我实践的机会,让我在大学三年收获了成长。 最后,再次对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深深的感谢!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于淑华. 手机支付研究与探索 D. 北京邮电大学.2011.(03) 2徐世鹏.手机支付平台的设计与系统J.2012.(11):32-38 3师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