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篇性质与话题的关系(王静,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第四期) 主讲人:王娟“话题说明”作为汉语句子结构的基本关系,已经基本上为研究者普遍接受。形成这一论断的核心依据是:(1)汉语的“主语”与谓语动词之间可以没有语义上的选择关系,如Li &Thompson(1983)很明确地指出汉语的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没有“being”、“doing”的关系。(2)汉语的“主语”有很强的语段功能,即可以把自己的语义影响扩展到其后的多个小句。我们认可这样的观察,并使用“话题”、“说明”的术语。同时,我们要强调,汉语的“说明”和“话题”之间并不是不能存在一致关系,尽管没有形式上的标志;也不是所有的“话题”都可以或都有机会在语篇中表现出它的语段功能。我们的兴趣在于,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了“话题”表现出它的语段功能,话题的语段功能是如何实现的。为了把问题看得更清楚,我们先研究下面的两个语篇:A:捏糖人 1他把钱放进钱箱,2伸出他那黄焦的双手,3从一个小碗里拿出一根细棒,4挑起少许糖稀,5 用手轻轻地在上面捏了几下,6然后把细棒放入嘴中,7一边吹一边用右手捏捏,8使它变成椭圆形。9只见他在“头上”捏出两个尖尖的小耳朵,10又用一个已经制好的“印章”在上面点上两只眼睛。接着,11挑起一点儿糖稀,12搓成一条又细又长的尾巴,13粘在老鼠的屁股上面,14又捏了四只小小的爪子。再接着,15老人又挑起一点儿糖稀,16搓成一根大约有二十厘米的条,17在手上有顺序地捏了一把馓子。这时,18他把捏好的馓子粘在“老鼠”的两只前腿上,19一个活灵活现的“老鼠偷馓子”便展现在你的眼前。B:文竹 1文竹四季长绿。2初春,它那油绿的枝条上抽出了几枝新芽,3新芽上呈现出茸茸的绿叶。4暮春时节,文竹的新枝上又伸出了许多嫩绿、纤细的新叶片,5显得郁郁葱葱。6盛夏,微风偶尔从纱窗吹来,7文竹轻拂绢袖,8悄悄地婆娑起舞。9刚浇水后的文竹,更是好看,10晶莹的小水珠,含在茂密的绿叶中,11阳光一照,12像无数奇妙的珍珠在闪烁。13秋天,百花开始落叶了。14可文竹还是那样绿茸茸的。15芽是新绿的,16那绿丝构成的叶子一片叠一片,17形成了一块绿荫,18让人感到清雅、文静。19寒冬,许多花草都凋谢了,20而文竹还像苍松、翠柏那样挺立着。这是两个小学生作文片断,选自新编小学生作文描写词典(以下简称词典)。该词典将所选完整的作文和片断分为人物描写、植物描写、动物描写、静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等类。这两个语篇分别归入“动作描写”和“植物描写”类。我们以这两个语篇为范例,从语段功能的大小、名词与动词的语义关系、话题本身的语义类型、语篇的话题展开方式等方面分析两个语篇的不同之处。分析单位是语篇中自然形成的“句法”结构,以标点为界,凡是由逗号、分号、句号、叹号隔开的两个成分,都算作两个结构单位这两个语篇各结构单位的句法特征很不相同:A中,除了个别句子外,绝大部分都是“结构残缺”的成分,脱离语篇后都不成句,如“*伸出他那焦黄的双手”、“*从一个小碗里拿出一根细棒”,这些结构缺少动作发出者:谁伸出手,谁拿出一根细棒,都没有说,一旦脱离语篇,就成为成分残缺的“病句”。这些结构,按照吕叔湘先生的说法,是由于省略造成的。我们把这种因省略形成的结构称为“零句”(此处暂时借用赵元任先生的术语,含义仍有不同)。因是省略得到的,零句缺少的话题成分就可以补出。零句在语篇A中极多,其自然形成的19个句法单位,零句就有14个,占73.7%。语篇B有20个自然形成的句法单位。其中除了带有下划线的外,其他的脱离语篇后都可以独立成句:“它那油绿的枝条上抽出了几枝新芽”、“浇水后的文竹,更是好看”、“芽是新绿的”、“微风偶尔从纱窗吹来”等等。带有下划线的5个零句,只占语篇B全部结构的25%。再看两个语篇的话题展开模式。话题展开模式反映了说话人组织语篇的思路和语篇各零句之间的语义、逻辑联系。语篇A和语篇B的话题展开模式如下:语篇A 语篇BT1C1-C2-C3-C4-C5- C6-C7-C8 T1C1 T2C9-C10-C11-C12-C13-C14 T2C2T3C3 T4C4-C5T5C6 T3C15-C16-C17 T6C7-C8 T7C9 T8C10 T9C11-C12 T10C13 T4C18 T11C14 T12C15 T13C16-C17-C18 T14C19T5C19 T15C20T代表话题成分,C代表说明成分,1、2表示出现的话题和说明的顺序,T1表示第一个话题,C1表示第一个说明。下面依此类推。“”表示两个话题的所指对象是相同的:T1=T2=T3=T4,表示从T1到T4这4个话题成分的所指对象相同,都是那个捏糖人的老人,属于话题的承继关系。T5与前4个话题成分的所指都不同,是捏出来的糖人作品,话题在此发生转换。语篇B的话题展开模式呈现出与语篇A极其不同的面貌。就这两个语篇的话题模式,我们可以发现几个特点::在A中零句的数量多,比例大,在B中零句数量少,比例小,前面我们已经说过这个比例数是73.3%对25%。相应地,A中的完整句的比例比B中少得多。这个特点集中体现了所谓话题成分的语段作用。曹逢甫(1977)明确指出,汉语的“主题往往可以将其语义范围扩展到数个句子,在主题串中控制主题名词删略。”我们进一步认为话题的语段功能有强弱大小之别,可以通过计算某个话题成分所控制的说明成分的数量予以量化。就是说,一个话题成分控制的说明成分数量越多,具体到本研究,就是一个非零形式话题所带的零句数量越多,它的语段作用越强、越大;反之,它的语段功能越弱、越小。我们发现,语篇A中各非零形式话题控制的说明成分数比B要多得多。A的5个非零话题,控制着19个说明成分,平均每一个非零话题成分可以控制3.8个说明成分。B的20个说明成分则由15个非零话题成分控制,平均每个非零话题成分只能控制1.33个说明成分。A中各非零话题的语段作用比B中的要大得多。(在这两个特定的语篇中,A几乎是B的3倍。)相应地,语篇A的各个话题处于承继关系的占主流,话题转换较少,语篇B处于继承关系的话题所占比例大为降低,话题转换频繁发生。话题频繁变换导致话题的持续性急剧降低。从狭义的话题持续来看,A中话题成分的RD平均值为8.6,P平均值为2.8,B的15个话题,只有5个所指对象相同,与A相比较,B的话题RD平均值为15.9,P平均值为0.3。RD值越小,P值越大,话题的持续性越大。我们看到,无论从RD值反映的话题成分与上文的承继关系来看,还是从P值所反映的话题成分对下文的影响力来看,语篇A里话题的持续性比B要高得多。语篇A中5个话题,相互之间的语义关系比较单一。语篇B话题转换频繁,导致话题间相互关系丰富、复杂得多。有部分整体关系,这一种占的比例最大,如T2“枝条”、T3“新芽”、T4“新枝”、T12“芽”、T13“叶子”与T1“文竹”;有一般状态与特定状态关系,如T7“刚浇水后的文竹”与T1表示的一般状态下的“文竹”,还有完全不相干的关系:微风、小水珠、百花、阳光。另一个不同之处是动词的选择:语篇A的各个零句,主要动词动作性都比较强:把放(进),伸(出)、拿(出)、挑起、捏捏、捏出、点上、搓成、粘在。而语篇B各说明成分中的核心是:四季长绿、抽出、呈现出、伸出、郁郁葱葱、吹来、好看、绿茸茸的、是、形成、挺立它们或者是联系动词,或者是动作性很弱而状态性较强的动词,甚至是形容词。(“抽出”、“伸出”在这里仅表示状态。)有趣的是,与语篇B中少数的几个动作性比较强的动词相配的话题,几乎都不是作为整个语篇的话题(内容)的“文竹”。相应地语篇A中动作性很低的动词“展现”也不是用来说明作出一系列动作的“他”的,而是用来说明一件糖人作品。与动词选择直接有关的是作为话题的名词语义格。语篇A各个零句的话题(包括空位)几乎都是施事,与动词之间有明显的如Li &Thompson所说的doing或being的关系:(他)拿出,(他)挑起,(他)捏出,语篇B的各话题与说明动词基本上没有doing关系,也很少是“X是Y”的being关系。语篇B的话题分属多种语义格:主体:文竹四季长绿、文竹好看、珍珠闪烁、文竹婆娑起舞、文竹挺立系事:文竹像(珍珠)受事:小水珠含在(茂密的绿叶中)处所:文竹的新枝上伸出(新叶片)、枝条上抽出(新芽)、新芽上呈现出 使事:叶子让人感到(清雅、文静)当然,我们或许可以不必给语篇B的话题动词关系分出这么多语义类,统统看作非施事也未尝不可。上述比较显示出A、B两类不同性质的语篇之间的差异。为了考察这种差异的普遍性如何,我们分别从词典的人物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和动物、植物、景物描写中各选取字数大致相等的5个片断共25个语篇,分析其中各结构单位的话题成分的语段作用。表一:T#在各类语篇中的比例植物 景物 外貌 动物 动作 合计T# 36 15 15 64 40 170T-# 26 10 9 35 13 93T#/T-# 1.38 1.5 1.67 1.77 2.8 1.83“T#”指以零形式出现的话题,形成的结构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零句”,后面的数字显示零句的数量。“T-#”指以非零形式出现的话题,“T#/T-#”是两种形式话题之比,反映平均一个非零的话题成分可以带几个零形式话题(零句),比值越大,说明非零话题带的零句越多,语段功能越强;反之,比值越小,非零话题成分的语段功能越弱。结构的比较显示不同类型的语篇里话题的语段作用是不同的:其中人物动作的语篇,话题的语段作用最强,植物描写语篇,话题的语段作用最弱,二者之差超过2比1。这个现象不难解释。一个静止的事物,包括植物、景物,甚至外貌、情景等,都不可能总是被当作一个完整的整体来描写。比方我们写一个建筑物太庙,以“太庙”这个词起句,大概只能有“太庙建于、太庙位于、太庙是的地方、太庙有平方米、太庙由组成”,可能还会有几句,但这几个句子连在一起,比之变换话题、分别描写太庙的各个部分,不仅篇幅小,信息量少,而且文气呆板,思路滞涩。正常的情况是把太庙“拆分”成若干个局部:广场、台阶、大殿等等,各自都可以再继续“拆分”。建筑物之外,则可涉及相关的内容:修建过程、建筑功能、历史掌故等等。每“拆分”一次,就增加一个和太庙有关的方面,传达的信息范围就扩大一次;相应地,语篇结构上就表现为一次话题置换。拆分的次数越多,话题转换次数就越多。事实上,静态事物的描述,是以变换中的话题为主导。话题变了,说明的内容也跟着变,语篇才会灵活、迅速地展开。对动态事物的描述刚好相反,变化的核心是说明部分。只靠说明成分的不断变化,就可以引导语篇不断发展。我们可以设想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叙述一个人的一系列动作,话题成分只在语篇开始时出现一次,以后按照时间顺序对他的一系列动作进行描述。虽然动作主体不变,并且被省略,然而仅凭“动作说明”成分的不断变化,就可以提供相当充足的信息,并且从理论上说,可以使语篇无限制地延续,只要人物动作不停止,事件不结束。当然,因此也会带来语篇内容单调、沉闷的后果。所以,一个比较成熟的语篇总是渗透、融合了动态描述和静态描述两类结构的。人物外貌描写的语篇中,话题的语段作用大一些,这是因为描写人物外貌时常常不仅包括静态的相貌:眼睛大小,头发长短,肤色黑白,个子高矮,通常还要包括基本的姿态:说话的神态、步态、手势等等。相貌的内容在表达时通常都以描写对象的身体部位为话题,从而导致话题的迅速变换。但如果说到豆豆的姿态,比如歪着脑袋,眨眨眼睛,跑起来摇摇晃晃,话题成分都是“豆豆”,可以一贯到底。正是这种姿态描写使得话题成分的语段作用在这类语篇中得到提高。两类语篇T#的语义类及其分布也是值得深入考察的一个问题。我们将所有语料中得到的有关的零句中的T都进行了语义分析,共包括施事、主体、使事、系事等8类语义格,比较结果见下表。表二:T#的语义分布施事 主体 使事 系事 感事 受事 处所 其他 共计动作 38 1 1 40动物 20 37 1 2 2 2 64外貌 2 11 2 15景物 1 10 2 1 1 15植物 8 21 2 4 1 36合计 69 77 5 8 2 3 1 2 170 零形式的话题成分,语义格集中表现为施事、主体。而且分布与语篇有关。零形式施事话题基本上都分布在叙述人物动作和叙述动物动作的语篇中。以动物为对象的语篇,内容上包括动物的体形、体态等静态特征,也包括动物的动作,所以施事在以动物为对象的语篇中也占有相当的数量。以植物、景物为描写对象的语篇中,也会有施事出现,而且在植物描写中这个比例还比较高。这是因为虽然语篇整体是描写景物,也常常会掺杂有处在景物中的人的活动叙述和发生事件的叙述。比如描写一盆植物,常常会涉及有关的浇水、施肥活动,从而大大增加施事出现的机率。从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语篇类型与话题成分的性质之间的关系。话题成分在两类语篇中表现出的种种差异的背后,隐藏着两类语篇迥异的组织原则:以时间为纲还是以空间为纲。组织语篇如果以时间为纲,就可以表现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时间点、时间段的状态、行为;如果以空间为纲,则可以表现不同事物在同一时点、时段内不同的状态或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我们所说的以时间为纲,就事件而言,体现为它的发生、发展过程,就人物而言,表现为一系列沿时间轴展开、发生的活动、动作,与传统的理解相去不远。以空间为纲,不仅仅表现为具体的三维空间,也包含某一事物、人物的不同方面。任一事物都同时具有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特质,描写时不外乎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但习惯上,我们更倾向于将空间性与无生命物体联系起来,对事件则强调它在时间上的过程,而对人物,两个方面都很重要。以时间为纲还是以空间为纲,是语篇的组织方式。说到方式,我们通常就会认为这应该是可以选择的,就某一个对象,我们既可以选择以时间为纲,也可以选择以空间为纲,全在作者掌握之中,作者有很大的自由来选择、决定他的讲述方式。然而实际上,作者的选择余地是十分有限的。话题性质决定了叙述方式。要讲述一个事件,就必须以时间为纲,没有第二种可能,介绍某处景物、某个建筑,只有空间顺序一种选择,只有以人物为话题,两种方式都可以运用。一旦选择了以时间为纲,就得按事物发生的时间先后安排说明成分的顺序。时间是一维的,只有“过去现在将来”一个线性序列,时间的延续会自然地引导叙述的发展。这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说明部分成为引导语篇发展的核心。同时,又由于叙述的线性性质(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一次讲述只能涉及时间序列中的一个对象(如果在一个时间序列中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历年规培临床考试题及答案2025年版
- 临床病理学考试题及答案2025年版
- 2025年文化创意产品电商平台智能化运营模式可行性分析报告
- 激光雷达固态化技术2025年在智能安防监控领域的应用前景
- 2025年3D建筑打印的工业化进程分析
- 2025年3D打印在定制化医疗中的应用
- 2025年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突破
- 2025年3D打印技术对医疗设备制造的影响
- 年产硅胶制品1400万件新建项目环评报告表
- 年产转子130万个、定子130万个生产线项目环评报告表
- 建筑公司法务知识培训课件
- 2025.9.3抗战胜利大阅兵初高中学生征文(高中):观九三阅兵有感
- 2025食品安全员能力考核试题及答案附含答案
- 2025年度深圳住房租赁合同范本
- 湖南名校联考联合体202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暨入学检测)英语试题+答案
- 《创新创业基础》 课件 第1章 创新创业概述
- 商业保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 接触网运行与检修课件
- 70周岁老人驾考三力测试题库及答案
- DBJ04-T 491-2025 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文件归档标准
- 镇静催眠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