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婚姻场里的新女性.doc_第1页
活在婚姻场里的新女性.doc_第2页
活在婚姻场里的新女性.doc_第3页
活在婚姻场里的新女性.doc_第4页
活在婚姻场里的新女性.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漳州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活在婚姻场里的新女性 论苏青结婚十年中苏怀青的女性形象 姓 名: 严康英 学 号: 090101331 系 别: 中文系 专 业: 汉语言文学教育 年 级: 09级师本3班 指导教师: 罗益民 2013年 3 月 2 日摘要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结婚十年使苏青闻名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沦陷区,她用生活化的视角,结合传统生活习俗、婚嫁习俗描述了那个时代女性从结婚、生子、工作到离婚的全过程,其中夹杂着淡淡的悲哀,又有着一层难以抹去的女性自立自强的深刻意蕴。那个时代,在婚姻场里求生存的女性,是时代赋予了她们与自由有了难以逾越的鸿沟。关键词:婚嫁习俗 女性 婚姻 悲欢离合目 录 中英文摘要(2) 一、结婚,敲响世俗的钟声(5)二、生子,憧憬败给了现实(6)三、工作到离婚,激情具有了毁灭的意义 (8)四、独特的艺术魅力,生活化叙述的精髓 (10)参考文献(11)致谢(12) 苏青,是活跃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沦陷区的女作家,用极尽生活化的笔触描绘身边事、家庭事、夫妻生活事,无处不揭露着女性在追求爱情、追求生活品质、追求自我尊严、追求自我存在感中所表现出来的勇敢又夹杂着一丝丝的无奈感。苏青曾是与张爱玲其名的女作家,而如今世人更多记住的是张爱玲,又有谁能记住这位可以用质朴淡雅的文字记录女生日常生活及内心感受的女作家,她,留给世人的作品并不多,闲暇无事,坐于窗前,微风徐来之际,细细品读她的结婚十年、续结婚十年、歧途佳人、饮食男女、浣锦集等,也许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别有一番震撼直上云霄。苏青(1971-1982),生于浙江鄞县的书香门第,本名冯允庄,早年发表作品时署名冯和仪,后以苏青为笔名,1944,年,注定是她写作生涯不平凡的一年,一颗女性文坛的闪亮之星就此发光发亮,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结婚十年轰动于世,这是对女性生命价值和生存意义的深刻思考和探寻,主人公苏怀青的心路历程挥洒于自立行间,时代的女性,活的无尊严、无价值,何其言活着?在漫长和曲折的人生路上行进着,在真爱和世俗里“摸爬滚打”,眼里所渴望的一切都被现实的浓雾掩盖,继而模糊,开始用尽全力去拨开重重迷雾,内心盼望着“柳暗花明又一村”,内心的煎熬,无尽的等待,曙光的来临,迈入绝望的深渊,重拾信心重返大道,这些或苦或甜或酸或辣的生活馈赠,一次次的来袭,一次次的抵挡,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这是对结婚十年的女主人公苏怀青最好的概括,她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让自己活得更好。结婚十年里的苏怀青,苏青把她写的鲜活富有韵味,她勇敢的挣脱掉一份无法走到尽头的婚姻,寻求一份自食其力的自己热爱的工作,迷失之后的重新起航,她不再渴望风平浪静,只求内心的平静,她不再让自己被时代主宰,成为时代的牺牲品,她收起了烦闷苦恼的心情,从郁郁寡欢中走出来,让阳光普照,给予自己希望。一辈子周旋在生活琐事,夫妻冷战里未免太过于没有意义,即使眼前是荆棘,她仍选择前行。结婚十年顾名思义,是描绘了主人公结婚这十年的生活琐事,从结婚、生子、离婚到求职的林林总总,苏青说过:“我是一个平凡的女人,也乐于平凡”,就是这中凡事追求平凡的女作家写出了一部亲近女性生活的作品。结婚,敲响世俗的钟声苏怀青和徐崇贤是在母亲的做主下开始交往的,十六岁那天的春天他们订了婚,青涩的年龄里,他们用通信的方式保持认识的新鲜度,在称呼的转换中开启了婚姻的旅程,最初的徐崇贤用WC女士称呼苏怀青,到后来的青,青妹,我的青儿;苏怀青是这样称呼这位从订婚后都不曾见面的未婚夫,从最初的CY先生而至于崇贤,贤,贤哥。在一封一封书信的相同中,在苏怀青对徐崇贤的模糊印象中,她觉得他就是她的英雄,一种幸福快乐之感瞬间跃然纸上。就这样他们以一种近似于“相亲”的方式,经过漫长的书信交流,进入了他们的婚姻生活。结婚十年以“新旧合璧的婚礼”开篇,耐人寻味,作品的女主人公苏怀青的婚嫁细节像极了作者宁波老家的婚嫁习俗,譬如:结婚前一晚要与母亲同榻而睡,花轿没进门以前不能起身,只有处女出嫁才可坐花轿,在公婆和长辈面前捧茶,新郎不得就留在房内.,这些无处不冲击着这位受过新思潮影响的女性,活在新旧思想交替的时代,有时候不得不向世俗妥协,苏怀青不禁感叹道:“我赌气再不要去听她们,我只想休息。半天的站立,鞠躬,跪拜,把我的脚腿都弄算了,半新不旧的婚礼真累死了。我的房间在哪里?我的新郎又在哪里呢?”着一声声呼喊,耐人寻味,遵循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了世交的徐崇贤为妻,新婚便发现了丈夫与寡妇瑞仙之间的风流韵事,她嫁的是一个躯壳,她的婚姻遭到背叛,可是即使心里清楚,也只能默默忍受,这毕竟是不光彩的事情。世俗充斥着苏怀青整个人生,从催生,满月,到归宁,再到过节,这些婚嫁习俗,需要用无限的时间去应付,看似离谱却不得不去做,看似繁琐去不得不亲力亲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约束之间寻求平衡点的年轻女性无疑增添了历史的负重感。她在灵魂深处对依稀习俗是排斥的,可是梦想很遥远,现实很虚无,身为女子,没有说话的地位,也不允许她有违背长辈的言辞,不问世事中夹杂着一丝丝的悲哀。她是受过新思想洗礼的女性,骨子里有冲破一切的气质,她在世俗的夹缝中求生存,她渴望自我价值的实现,渴望经济的独立。在苏怀青的内心世界里,是受不了一女分事二夫的,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仍然是男权主义的社会,她唯有逃离,逃回学校这个象牙塔里,于是在结婚的第三夜,在那个深秋的夜里,她毅然决然的选择回校,她用力地摘下了结婚戒指,夜深人静处,火车缓缓驶向自由的过度。回到学校里,她自由追求自己的爱情,苏小姐和应其民的校园式浪漫爱情在苏小姐的婚后拉开序幕。图书馆,众所周知,它不仅是知识的殿堂,心灵休憩的天堂,摄取知识营养的场所,它更是大学生情侣相遇、相知、相恋的重要基地,苏怀青和应其民便是在图书馆里擦出爱情的火花,应其民完全符合苏怀青心目中英雄赵云的形象,恋爱中的苏怀青已经忘却了自己是一个有夫之妇,她心中的少女羞涩的情怀一点一滴的被唤醒,皎洁月光下,他们一同游湖,一同谈心。甚至在知道苏怀青身怀六甲后,仍不离不弃,悉心照顾,阅读孕妇卫生常识一类的书,每天陪同散步,买营养品养胎,最终,苏怀青写信告诉了徐崇贤自己有了身孕,乘上了火车,踏上了回家路。在新旧文化的冲突和冲撞中,迸溅着新思想的火花,生活在这个时代的苏怀青承受着无法自主自己的生活所带来的痛苦,她内心拼命地挣扎反抗抵不过现实社会的强势来袭,她的人生追求在N城的世俗风情,在徐家的繁杂礼数中不值一提,不灭的理想唯有在暂时销声匿迹,待在家里相夫教子是首选之事,何其悲哀,无处哭诉,痛苦与烦闷顷刻挥洒在眉宇之间。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注定是一场艰苦的追寻,如何守其家,养其子,孝其老,是一门学问,是生活的艺术,座座生活的高山等待着他们去攀越,在攀登的过程中读懂“家”的真谛。半途而废婚姻不仅是两个人的悲哀,无法坚持的信念阻碍着沟通的界限,注定身体和灵魂都在流浪,找不到归属。唯有相互的尊敬、支持、信任、守护才能换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生子,憧憬败给了现实结婚生子乃新婚夫妇必经的人生路,常言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儒家思想的深厚积淀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在每个时代的每个人的心间都根深蒂固,烙下不可毁灭的印迹。在一个传统的社会里,母凭子贵,你若是头胎生的是女儿,但注定着母亲的生活不好过,并不会多般的疼爱,加倍的爱惜,苏怀青刚临盆,当西医告知是女儿的时候,全室顿时静了下来,整个世界死寂了似的,这时环境中的不同角色的人的反应,更是让苏怀青满腹心酸,“有一个门口女人的声音:也好,先开花,后结子!”、“另一个声音道:明年准养个小弟弟。”“婆婆似乎咳嗽了一声,没说话。”、“姓英冲进来站在我床前向西医道:可以给我瞧瞧吧,原来是女的,何不换个男的?”种种声音熙熙攘攘,并没有是关心刚生了一个女儿还躺在床上,身体带着疼痛、心里无限不安的苏怀青。在如今的社会里嘴硬的家长常说:生男生女都一样。但其实男女平等是每个时代都无法逾越的鸿沟,在苏怀青生活的那个时代更加是一道深深的鸿沟,身为丈夫的妻子,公婆的媳妇,她必须得为这个家生一个男子,这就为后来生子的艰辛路。那个时代女人的使命就是传宗接代,恪守三重四德,那苏怀青无疑是特别的,坐月子的寂寞,少奶奶的生活的孤寂,是她的内心萌生着找工作的念头,她的心中重燃着希望之后,她内心呐喊着“我要找职业,我要替普天下的女孩子们出口气”,她要向时代证明女子是半边天,读过大学的她从来不安于少奶奶无味安逸的生活,她要挣脱现实的束缚,她要尽情的呼吸外面新鲜的空气。十九岁的她,身为母亲的她,是个大孩子的她,一个盼着丈夫早些回家的她,将最青春最灿烂的时光埋葬在这天天当少奶奶的生活中,叫她如何不感叹。我们总是羡慕着别人眼中所羡慕的东西,殊不知,别人也在羡慕着我们眼中所羡慕的东西,知足常乐常挂嘴边,可又有谁真的付诸行动,真的实现。即使苏怀青信誓旦旦告诉自己决不再生养孩子,可男女以夫妻之名躺在同一张床上之时,并不能各自望着天花板数羊而睡去,必定发生着故事,诞生他们爱的结晶。苏怀青给徐家生了四个孩子,老大薇薇交给公婆照顾,并没有在她的童年生活中给她充足的母爱和父爱;老二,命运是坎坷的,她在战乱中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在离开避居的乡下,要前往上海的时候,她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不带走自己的小女儿,当苏怀青还来不及给她取名字时,她便把她报给童妈当侄媳养,在受尽折磨和常年生命中永远的离开人世,这是苏怀青心中难以拔掉的那根刺,时不时的刺痛她的心;老三菱菱,是徐崇贤最疼爱的女儿,她生活在徐崇贤事业的巅峰时期,生活在父亲人生的发迹的辉煌时期,吃遍了人间贵重的物品,穿尽了所有漂亮的衣裳,当菱菱发烧之时,他留下了滚烫的男儿泪,当菱菱睡觉时,屋中必须是安静的,不得惊醒她,这些细微的举动,没处细节都散发着深深的父爱,都说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在徐崇贤和菱菱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在菱菱之后,苏怀青终于为徐家养了一个男孩,可面对着贤的淡淡的不满,贤认为她“这种女人是碰不得的,动不动就受胎,下等动物是顶容易繁殖的,难道不听见人家说:好花不结子。”2这是多么不公平的控诉,一个怀孕之初的女人面对此等言语是多么的无助,贤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他,仿佛突然的怀孕与他一点关系都没有,女人,需要证明自己的存在,需要坚强的活着,靠自己活着。工作到离婚,激情具有了毁灭的意义风水轮流转,盛极必衰,在苏怀青的眼里,徐崇贤是可怜的,是孤独的,是全身充满铜臭味的商人,“随便什么人请他帮忙,他总要考虑到钱;没有钱的事他可以说绝不肯干,不过敷衍的相当好,使人家不会怪他”5,委婉的拒绝方式,使他面子里子都有了,可不免夹杂着不近人情的意思,最后连敷衍都不愿意了,不可一世的他终究有一天将会陷入泥潭,果不其然,在我怀小儿子,肚子渐大的岁月里,贤不再当律诗了,于是收入便锐减了,一家的所有收入变没了,开始过着啃老本的生活,在经济拮据的时候,贤仍然过着喝酒跳舞,早出晚归的生活,时常拿不出家用,而不工作的苏怀青,根本没有多少钱可以垫着。为人妻,为人母,面对着无法养家的丈夫,她的肩膀得足够强大撑起整个家,从家庭主妇到职场员工,是她要实现的对自身的转变,或许是遵从于内心的想法,或许是生活所迫,终究是对得起自己内心的呼唤。卑微的存在,还是真正的活着,只在于一念之间,可她不能自私的活着,尽管内心再焦虑,尽管对那个天堂无限向往,她还是压制住了心中的念想,理想抵不过现实的寻在,她暂时拥有的力量不足以使她勇敢的离开这个家。苏怀青,她追求着独立的生活,她不甘于平庸,是有迹可循的,从当开始觉得少奶奶的生活乏味无聊,丈夫去上海之后,便开始在小学当教员,在三个月后宣告结束,归宁之后开始往上海追随自己的丈夫,徐崇贤还在大学读法律,作为一个男人,他已经成家,有妻有子,便不太好意思再向家人伸手要钱,围绕着解决柴米油盐的生活琐事中,苏怀青倔强作祟,便开始投稿补贴家用。作为贤,他并不喜欢自己的妻子在家中看书,即使受着大学文学的熏陶,接受着新思想的冲击,但他始终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在他的世界里,觉得男人就该在外赚钱养家,女人就该躲在男人多建造的避风港里,永远像一个小女人依偎在他怀里,“任他主宰”,男人的控制欲是多少时代都无法消除的,而此时的苏怀青是失望的,一方面得不到丈夫的认同,另一方面在等待回信的过程中把自己信心一点一滴的消磨,焦躁不安。这是作者现实生活的折射,苏青投入到创刊事业里,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但过程毕竟都是艰辛的,世人看到的永远是结果,那个辉煌的结果,而并没有去理会你一路走来的不易,从失败到成功,从倒下到站起,足以证明女性也可以撑起一片天,而苏怀青同样发挥着自己文采,发扬自己的长处,让自己过得更好,让自己不用为钱而出卖自己的尊严,去向金钱低头。所谓成长,就是逼着你一个人,踉踉跄跄的受伤,跌跌撞撞的坚强。从十九岁开始,苏怀青嫁给徐崇贤,便开启了自己全新的生活旅程,此时的她真正离开了父母的怀抱,结婚之后的女人为了不让自己的父母担忧,心事掩藏于心,遇事自己解决,她便开始在经历中学会让自己的翅膀变硬,使之足以强大,可以翱翔于天空,遇尽狂风暴雨,看尽云卷云舒,略尽人世沧桑,游尽百变人生,前方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未知数,在各自的内心都打上了大大的问好,我们无处问取,那问到的毕竟是别人的,唯有亲身经历过,方可大彻大悟,站在十字路口之时,可以做出最正确的抉择。年轻男女的婚姻,若是没有强大的精神领域的交流便不可长久的维持,对于苏怀青,这样一位渴望实现自身价值的五四新时期的女性更是如此,走在混路途中的这对夫妻,分歧开始越来越大,彼此间的隔膜越来越难消除,离婚,难道是必经之路吗,那么他们之前的维系,这四个孩子又该何去何从,苏怀青是否会为了孩子而选择得过且过,一切答案了然于心,离婚是他们最好的归宿。离婚是我们最不想看到的结局,在现实世界里,虽然离婚率年年上升,可是世人仍然认为结婚就不能想着离婚,结婚不管多么难以维持,为了父辈的面子,为了彼此的孩子而选择过一生。在高尚的爱情久而久之都将变为亲情,这世间没有不变质的东西,看你如何保持和使用,人都不只是围绕着自己而活,他需要估计身边人的感受,让自己过好就是给身边的人造福。就是在这样一种氛围里,离婚的年轻男女就跟犯了滔天大罪没两样,何况在苏怀青生活的半封建半殖民的社会里,在思想不开放的世界里,难免要遭受相邻亲戚的闲言碎语、指指点点,思想的折磨勇比肉体的折磨更让人痛苦不堪。在结婚十年的后记中,苏青这样写道:“我知道一般女人所认为必须离婚的环境,第一是丈夫动手殴打,第二是故意作难不给她生活费用。”6而她认为这两者都可以成为生活的习惯,当习惯成为人生的一部分,便是家常之事了,对于丈夫不给妻子家用,作者认为可以靠自己的双手去取得经济来源。对于丈夫的不专一,作者认为爱情本难专一,当男人选择背叛你们之间的爱情,女人唯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哭哭啼啼也无事于补,作者的这些思想都植入主人公苏怀青的思想里,徐崇贤是一个经常拈花惹草的男人,从对寡妇瑞仙的青睐,到与丽英的暧昧不清,其实没有一个女人可以忍受自己的男人对自己的不忠诚,而苏怀青她愿意为自己的挽救自己的婚姻选择对此类事情的无视,可她不能忍受的是明明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两个人,却假装陌生,似两个游魂,各自回到自己的房子上寄放躯壳,这是苏怀青所不能容忍的,她心里明白孩子不该成为借口,苟延残喘的活着不如潇洒的说再见,她的一生注定是悲凉的,是不被爱、不得爱的。这就是那个时代赐予女性的既定的命运,在不明显的界限区域内,用尽全力的挣脱自己,终不得全身而退。独特的艺术魅力,生活化叙述的精髓结婚十年魅力无限,它在不知不觉中吸引着读者的眼光,足以证明它的平凡正是它的独特之处。全书由二十四个小标题组成,有婚嫁习俗,有爱情价值观,有骨肉亲情,有小夫妻生活的悲欢离合,有时代背景下的逃生之难,有挣脱牢笼的女性追寻自己路.说不尽道不完,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心情,都可以在书中找到共鸣之处,跟随者作者的描述,时而吐槽不尽,时而泪流满面,时而声讨之声不绝于耳,时而振奋人心,时而心生爱怜、满腹心酸。“女性产生飞翔的向往自然而合理,它基于特定的生活现实:所谓男女之别在社会生存中的意义,绝不仅仅是生理学或生物学意义上的一种区别,而首先意味着文化的和政治的划分。”1书中的主人公苏怀青,是开始觉醒的女性,是思想时刻飞翔的女性,是勇敢的追求自己的事业的女性,是积极参与政治文化生活的女性,她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细腻的情感和敏锐的洞察力,她渴望有自己的一个家,可以里面自由的创作,而不是被如何精打细算的生活困住,离婚后的她也便是在一个家中进行创作,她也不会愿意将自己再一次的嘱托给不能给与她一个完整的家的男人,宁愿孤单的过一生,也不愿没有归属的度过余生,也许你会认为她很傻,但我觉得这恰恰是最聪明的选择,一个人是不会愿意让自己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的。“张爱玲称赞苏青的小说的特点是伟大的单纯,经过她那俊洁的表现手法,最普通的语言成为最动人的”。3一部结婚十年,仿佛阅读了一部婚姻史,从结婚、生子到离婚的全过程,一个女人的从无奈、重拾信心到对婚姻的绝望而选择潇洒的走回一个的路的心理变化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