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名师:特级教师刘云生刘云生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中小学第三期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班优秀学员”“四川省巴蜀十佳青年教师” “重庆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等荣誉获得者。从教近20年来,他主要从事语文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他所主持的课题有25项获国家、省、市级教育科研成果奖,撰写有新技术时代的学习与最优化笃行与牧思等专著100多万字,主编或参与编辑教育读物68本,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学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50多篇。近年来,他先后在全国各地做学术报告100余场,深受广大教师的喜爱和众多专家的好评。2007年论文:课堂观察:现象、诠释与建构(中国教育学刊2007年02期);让语文在心根处蔓延(人大复印资料小学各科教学2007年07期);著作:派往明天的教师(合著,西南师大出版社)人的阅读虽然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甚至用手去触摸,但阅读不是眼睛、耳朵和手的运动,而是“心灵的盛宴”。当然,由于阅读目的不一样,这种“盛宴”也呈现出不同的旨趣、风格和品位。就学生阅读而言,我们所要关注的不是“盛宴”本身,而是“盛宴”背后的心灵生长。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到底关注了多少?程度如何?是值得反思的。一、现象:真善美知识的堆集王国维曾说,“真者,智力之理想;美者,感情之理想;善者,意志之理想。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具备真善美之三德。”(王国维文集第三卷,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年版,第57页)此言不差,人的确需要有真善美三种品性,但并不意味着教育要一股脑儿将真善美的观念、知识灌输给学生,使之成为“真善美知识的堆集”, 因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 (雅斯贝尔斯)。但在现实阅读教学中,这种“堆集”的现象比比皆是。例如:学生齐读课题推开窗儿以后,王老师先让学生猜想“最初的窗儿是什么样的”,接着板书“窗”的象形字,告诉学生从“窗”的象形可以看出古代窗儿的样子。然后让学生朗读和背诵带有“窗”字的古诗句,如,“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帆影多从窗隙过,溪光合向镜中看”告诉学生,其实有时候,古诗中的“窗”不仅仅指真实的窗户,更指人的心灵之窗,有了美丽的心灵之窗,人的心胸就很开阔,有境界。读完古诗后,王老师又让学生欣赏中国建筑、园林,乃至于寺庙中各式各样窗儿的图片。最后总结:“在中国,窗子是一种文化。”在这里,教师启发学生求真,了解“窗”的字源;求美,欣赏建筑中的各种窗儿;求善,告诉学生要有美好的心灵窗户。但是,这一切并没有真正的“入心”,成为学生内在精神结构的一部分,因为整个教学没有学生心灵的沉思、对话和滋长,更没有心灵的碰撞和震撼。其实,真善美的知识并不直接成为人的精神品性,需要有一个“转化的过程”。这个“转化的过程”就是文字与心灵对接的过程,磨砺智慧的过程。二、隐喻:雏鸟的破壳而出尽管我们要为学生阅读创造一定的条件,施加一定的影响,但是学生阅读的过程我们不能代替,因为对他们而言,阅读就是孵化真善美的过程,犹如雏鸟破壳而出。笔者曾亲眼目睹了这样一幕:雏鸟颇费周折啄破蛋壳,探出小脑袋,张大红嫩红嫩的小嘴,呼吸着新鲜空气,吞噬着鸟妈妈送来的虫子,开始了生命新阶段的旅程。以此来隐喻阅读与阅读教学,会有什么样的启迪呢?第一,如果把雏鸟蛋壳及其蛋壳外面的世界看作学生阅读的文本,那么解读文本犹如雏鸟啄破蛋壳,只是一个开始。文本,是学生阅读要进入的那个世界。文字即为蛋壳。要进入文本背后的精神世界必须首先啄破蛋壳,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披文入情”、“披文入理”。有了这一步,算是拿到了进入文本背后精神世界的“入场券”,并不等于已经将整个文本背后的精神世界浏览了个遍。遗憾的是不少阅读课就像上面的案例一样,只到门口逛了一圈,并没有“进场看戏”或“参与”,心灵没有任何真正的触动!第二,获取文本的思想、情感和言语等则如同新鲜的空气和鸟妈妈送来的虫子,是生命的必需品。尽管它们是生命所需要的营养,但并不是生命已有的组成部分。要让营养品变成生命的组织,需要“新陈代谢”,需要“肌体的转化”。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不能只满足于学生获取文本的思想、情感和言语,而要着眼于让这些精神的营养进行心灵的编码,成为人的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已有生活背景和精神世界的参与。要让学生的每一次阅读,都带着整个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而来。比如,阅读推开窗儿,就要充分调动学生关于窗儿的生活储备,生活体验,沉思遐想,以及心灵的向往,在叩问文本中,在字里行间去生成新的体验、思考和憧憬。第三,对雏鸟而言,自己的生长才是最根本,最核心的。学生阅读,心灵的成长也如此,是我们特别要关注的。因为学生旨在学习的阅读与成人阅读不一样,尽管必须在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学会阅读和思考,但阅读的根本目的不在于掌握文本的内容,而是凭借文本,凭借语言,促进他们心灵的生长。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生阅读,虽表面上是作用于文本,但最终是作用于自己的心灵;二是学生心灵的成长,虽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最根本的还是自己亲历阅读过程,“自己的心灵自己长”。前面案例中,如果教师不是那样泛泛地让学生阅读“窗儿”,而是让学生在窗儿与古诗,与图画中去寻觅思想、情感和表达的语言,情况将大不一样。由是观之,学生阅读,解读只是开始,吸收只是基础,心灵的转化才是最根本的要义。三、重构:文字间的心灵繁衍怎样才能让学生阅读成为心灵转化的过程,而不停留在“真善美知识的堆集”层面上呢?我认为,关键是要让学生在文字间去繁衍心灵。为什么这样说呢?一是因为文本,尤其是优秀的文本,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标点符号,每一个句段背后都隐藏着一颗心灵,如果学生阅读时能激活并捕捉到这些“文字间的心灵脉动”,心灵的生长就有了源泉;二是因为心灵绝不是抽象的,也不是与世隔绝的,相反,心灵是客观世界的反映,离开了客观世界,心灵将会枯竭,借助文字来发展心灵是一条超越时空的好途径,无论文本的作者或所描写的时代和情境现在如何,是远去了,消失了,还是改变了,或是依然存在,都毫不影响其成为精神的营养,供学生吸收,帮助学生“心灵从朦胧的黎明转到真正的大白天”(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282页)。在静静的文本下面流淌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意志。学生带着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志,穿越语言文字,和作者对话、交融,衍生出自己新的思想、情感和知识,坚定自己的信念和意志,便是繁衍自己心灵的过程。这里仅以教学唐代诗人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片段为例来谈谈具体的做法。第一,丰富感质。所谓“感质”指的是感觉经验、感受、情感、情绪等心理状态,它们不具有意向性。比如,看到一片绿叶,我们产生的色彩感觉就是一种感质。感质不仅是人心灵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人意向活动不可或缺的基础。一个感质贫乏的人是难以有丰富的意向的,也就难以有丰富的心灵。因此,我们要善于丰富、激活学生的感质,在文字间找“感觉”。学生阅读秋思,如果没有思念亲人的感受、情绪,没有对秋风的直接感知,是难以真正理解的。因此,在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丰富和调动他们的感质经验。师:(教师板书“思念”一词)同学们曾经有过这样的感受吗?生:有。师:请说说。生:有一次,爸爸出差到新加坡去了,我很想念他,连上课的时候,头脑里也满是爸爸的身影。师:对,这种感受就是“思念”。生:放暑假了,我被妈妈送到乡下外婆家里去,黄昏的时候,我在院坝里玩,听到远处有小孩哭着喊“妈妈”。我忽然想起我的妈妈来,恨不得马上“飞”回去,见到我的妈妈。师:你描述得很生动。触景生情,你产生了“思念”的情绪。生:师:诗人张籍常年在外,更是思念在心头。而这个时候又偏偏秋风吹起(播放“洛阳城里见秋风”的影视片),如果是你,你有什么感受?生:感觉很悲凉,更加思念亲人了。生:感觉有点凄惨。师:凄惨?用哪个词更准确?生:凄凉。生: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学生过去的感觉经验被调动起来了,也直接感觉了“秋风”的意味,二者交融在一起,帮助学生形成了心的感质。在这样的心灵状态下来阅读文本,不但会更加入情入境,而且其本身也是发展心灵所必需的。第二,延展心智。心理世界除了感质外,还包括我们的判断、推想、思考、问题解决、揣测、规划等思维活动或心智活动。在文字间繁衍心灵,就是要让学生处于意向状态,在文字间延展自己的心智。一般的方式是通过联想、推理、判断等方式,让学生向深处想、宽处想、远处想。师:同学们都知道,秋风是不能直接见到的,而作者却说“洛阳城里见秋风”,他见到的是什么?生:他见到了枯黄的落叶随风飘飞。师:无边落木萧萧下。生:他见到了城墙上的枯草在摇曳,十分荒凉。生:他见到了生意店的布幌子在随风起舞。生:他见到了秋风卷着碎纸片和尘土在大街小巷里奔跑。生:师:是啊,秋风来了,一片凄凉的景象。这些撩拨得人心烦意乱,是作者想见到的吗?生:不是!师:秋天来了,一年也快进入最后的岁月了。在洛阳城里忙碌奔波,他最想见到什么?生:他想见到他的老母亲,为她梳理满头的银发。他想见到他的老父亲,为他送上热气腾腾的茶水。生:他想见到他的妻子,想看到她思念的容颜。生:他想见到他的兄弟姐妹,和他们一起收割田野里的庄稼。生:师:是啊,这些他都想见到,却不能见,他只能写信去问候,所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铣工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航空公司机务人员岗位飞机维修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工勤考试技师考试题库及答案2025
- 高校科研合同模板(3篇)
- 高速公路护栏板施工合同(3篇)
- 高炮广告拆除施工合同(3篇)
- 安徽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 安徽农商银行笔试题目及答案
- 安定协管员招聘面试题及答案
- 股东间公司治理信息保密及责任分配协议
- 地下室车库顶板行车、堆载、回顶方案
- 幼儿园礼仪小天使《借物品》教学课件
- 2024年河南鹤壁市鹤山区姬家山产业园政府专职消防员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BCG 中国合成生物学产业白皮书2024
- 三年级数学倍的认识 省赛一等奖
- 大脑动脉血栓形成引起的脑梗死的护理查房
- 人教版小学英语所有语法及人教版小学英语语法大全
- 儿童膳食管理课件
- 《高血压疾病知识》课件
- 村卫生室医保管理制度
-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思维导图+必背知识点填空+同步练习(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