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5年湖北省黄冈市课改区)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下列各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你知道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吗?请解释。(4分) 俟其欣悦 ( ) 媵人持汤沃灌 ( ) 同舍生皆被绮绣 ( ) 腰白玉之环 ( ) 2你理解下列文言语句的意思吗?请翻译。(2分)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我的译文: 。 3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艰难?(2分) 我的概括: 。 4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2分) 我的感悟: 。 5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2分) 我的看法: 。 剖析:本题综合考查了我们对文言文的识记理解以及探究分析能力。第1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解答时必须依据平时对文言文词语的理解,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注意词语中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答案为:等待。热水。通“披”,穿。腰佩(用作动词)。第2题考查了对文言文语句的解读能力,解答这一类题型时注意古今词义与句法的不同,注意把握句中关键文言词汇的意义的同时,还要注意句子间的停顿、倒装等结构关系,答案是: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关键词未译要扣分)。第3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的整体理解,解答此类题型,要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的结构脉络,答案为:幼年读书的艰难;成年从师的艰难;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意同即可)。第4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的阅读领悟,针对文章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收获,参考答案是: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意同即可)。第5题是对文章进行探究分析,提出不出的观点,回答此类题目可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来发表观点。答案为:(1)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2)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质的学子。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赞同与否,言之成理即可)。 【热身训练】 一、阅读童趣,回答15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则或千或百 项为之强 如鹤唳云端 凹者为壑 2我能解释下列多义字。 以:徐喷以烟()以丛草为林() 为:以虫蚊为兽()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之:故时有物外之趣()心之所向() 昂首观之()驱之别院() 3我能翻译下列句子。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4文章写童趣,写了几件童年趣事? 我的概括: 5作者为什么要“捉虾蟆,鞭数十”?这与前文里他喜欢小动物矛盾吗?为什么? 我的看法: 6和作者一样,你也一定有过不少童年趣事,试着简要地说一说,并把它们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二、阅读孙权劝学,回答15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孙权劝学选自 ,作者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但当涉猎 ( ) 见往事耳 ( ) 及鲁肃过寻阳( ) 3文中画线部分暗含我们今天常说的哪个成语?谈谈你对这个成语的理解。 4本文主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请针对文中某位人物的语言,写一段评注性文字。(提示:可从说话的内容、语气、作用、所体现出的人物形象等方面来谈。) 5吕蒙的变化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2分) 三、阅读两小儿辩日,回答15题。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我能解释下列加点词并比较古今义有何不同。 日始出时去人近。 古义:今义 及其日中如探汤。古义:今义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3下面两句话,分别赞扬了孔子的什么精神?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孔子不能决也。 4你读了这个故事,得到那些启示?(从不同角度) 从两小儿的辩斗的角度: 从”孔子不能决”的角度: 5对“两小儿笑曰”一句中”笑”的理解,有人认为这是“善意的笑”;有人则认为这是“恶意的讥笑,嘲笑”。你同意哪一态度?谈谈你的理由。 四、阅读桃花源记,回答17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屋舍俨然:_ 便要还家:_ 此中人语云:_ 不足为外人道也:_ 2我能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 3用原文填空: (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林美景的句子是:_ (2)描写桃源人幸福生活的句子是:_ (3)描写桃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_ 4“此中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联系上下文,想想“此人”说了些什么,试概括为三点。 我的概括:_ _ _ 5 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2分) 我的理解:_ _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 A、选文中“妻子”指的是妻子、儿女。 B、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7韩愈说“桃源之说诚荒唐”,那么陶渊明为什么要“荒唐”地虚构出这样一个美好的理想社会模式? 我的猜测: 五、阅读陋至铭,回答15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我能指出下面各句中的两组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 B、无案牍之劳形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C、博学善属文 属予作文以记之 D、弦徽不具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孔子云:何陋之有? 3“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我的理解: 4文中“诸葛庐”、“子云亭”与”陋室”有什么关系? 我的理解: 5联系本文谈谈: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具有怎样的道德品质和情操? 我的畅谈: 六、阅读爱莲说,回答15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自李唐来( ) 不蔓不枝(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可爱者甚蕃(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宜乎众矣( ) 2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 ) A何:同予者何人 何陋之有 B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调素琴 C独: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之:水陆草木之花 莲之爱 3周敦颐说:“莲,花之君子者也。”作者把莲花称作君子,试着结合具体的句式理解它的象征意义。下面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芳名远播。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不可能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 D“出淤泥而不染,濯请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 4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我的理解: 5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我的观点: 七、阅读三峡,回答15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属引凄异( ) 2我能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A或:或王命急宣 或以钱币乞之 B林:青林翠竹 林寒涧肃 C绝:哀转久绝 沿溯阻绝 D素: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 3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夏季: 春冬: 秋季: 4填写出描写三峡形势的语句。 体现三峡长的语句是: 体现三峡险的语句是: 体现三峡窄的语句是: 表现山河秀丽的语句是: 5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答,只按第题计分) 三峡自古至今就以它的独特风光折服了世人,留下了不可胜数的佳词名句。试着写出一到两首描写三峡风光的诗词。 我的积累: 请你调动想象,用形象的文字将”清荣峻茂”的景色描绘下来。 我的赏析: 八、阅读答谢中书书选段,回答15题。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我能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2我能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_ 实是欲界之仙都。 _ 3我能按要求将原文填在下列横线上。 本文表现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是:_ 本文表现两岸景物的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_ 本文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_ 4本文大部分都是写景,最后一句却是议论,它有什么言外之意? 我的理解:_ 5本文写景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生动。如“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一句,将日出雾歇、日落山暝的静与猿鸟乱鸣、游鱼跃水的动相互配合,写出江南充满生机的早晚景致。请仿照这样的写法写一段文字。 我的仿写:_ _ 九、阅读湖心亭看雪选段,回答15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是日更定( )余拿一小船( ) 长堤一痕( )客此( ) 2.用现代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高雅的情调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理解的,舟子用“痴”字来形容作者,这个“痴”字还有什么深意吗? 4白描作为一种描写方法,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找出文中运用白描的手法的句子,并说说这种描写方法好在哪里。 5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答,只按第题计分) 根据你的积累,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两句写雪景的句子。 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试着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不同之处。 十、阅读与朱元思书选段,回答15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我能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猿则百叫无绝( )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2我能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本文按 顺序描写富春江的景色。先写 ,后写 。写水的视角是 ,先静后动,描写“异水”之美。写山,视角是 ,从低到高,多侧面显示了“奇山”之美。 4描写富春江的山高峻的时候,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试分析其所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5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你乘船或坐车观景时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试把它写下来。 6本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郦道元的三峡中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都是写水流之急,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写法不同,你能说说它们的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吗? 十一、阅读与朱元思书选段,回答15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亲旧知其如此 ( ) 箪瓢屡空,晏如也( )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用文章中的原句回答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是什么?分别表现出一个怎样的五柳先生? 4末尾以“无怀氏”“葛天氏”自比的两个问句表达了作者什么理想? 5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 结合陶渊明的经历和诗作文章谈谈“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中的“志”是怎样的志趣? 有人认为陶渊明安贫乐道是无奈,归隐田园是逃避,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十二、阅读马说,回答15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字词解释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故虽有名马( ) 骈死于槽枥之间(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 ) 执策而临之( ) 2文言翻译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内容理解根据你对文段的理解,把正确的答案填写在横线上。 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将人才比作 ,以伯乐喻指 ,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 。 4问题探究食马者不识千里马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情感态度本文借议论千里马的被埋没,揭露批判了封建社会中人才受屈辱、被糟蹋的不合理现象,表达了作者和当时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对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感叹。这篇文章对于当今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我的理解: 十三、阅读小石潭记,回答16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字词理解我能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西行( ) 水尤清冽( ) 鱼可百许头( ) 悄怆( ) 以其境过清( ) 斗折蛇行( )( ) 2文言翻译我能翻译下面各句。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凄清寒骨,悄怆幽邃。 3内容理解摘录原文词句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描写小石潭中水的声音的句子是: 。 最能证明“水尤清冽”的一句话是: &nb, sp; 。 写鱼静态的句子是: ,写鱼动态的句子是: 。 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及作者心境的句子是: 。 4问题研读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相矛盾,你能结合你的体验谈谈吗? 5课外探究郦道元在给水经作注时,亦不乏优美的描绘山水的文章,我们学过他的三峡;柳宗元的山水之作更为后人称绝,请你试从我们学过的二人的作品,谈一谈他们的山水文章的各自特点。 我的看法: 十四、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回答16题。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文言词汇我能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大观( ) 忧谗畏讥( ) 满目萧然( ) 薄暮冥冥( ) 去国怀乡( ) 吾谁与归( ) 2文言翻译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微斯人,吾谁与归? 3. 内容理解用文中的语句具体解释“二者之为”所指的具体内容。 我的理解: 4. 美句赏读第段如何写景?“衔”、“吞”二字的作用是什么? 我的赏析: 5. 问题探究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作者政治抱负的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长春市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 美容清洁补水知识培训课件
- 美容注射知识培训课件
- 美容整容知识培训班课件
- 2025年忠县事业编考试题及答案
- 逐步聚合反应课件
- 2025云南财经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存档号№号合同协议审核及会签表
- 2025年道路勘测设计实习报告
- 2025版合同模板:搬家服务合同
- 西方选举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软件开发实习生笔试模拟题及面试技巧
- 教科版新版科学三年级上册《8.天气的影响》教案
- 宣传广告板、宣传彩页制作合同协议书范本
- 工厂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方案
- 《水力学》课件-第5章 流动阻力和水头损失
- 通信网络智能体白皮书
- 律师从事政府法律顾问业务操作建议流程
- 2025年秋期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小学语文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
- 应用软件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标准)棋牌室转让合同协议书
- 2025年中国对虾市场深度调查与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