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练琴的十五个好习惯.doc_第1页
钢琴-练琴的十五个好习惯.doc_第2页
钢琴-练琴的十五个好习惯.doc_第3页
钢琴-练琴的十五个好习惯.doc_第4页
钢琴-练琴的十五个好习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钢琴选购及保养练琴的15个好习惯习惯一:弹琴前做些手指拉伸的动作。动作以手指韧带的拉伸为主,不要太用力。目的类似于跑步、游泳前的准备运动,能使你更快地进入弹琴状态。冬天的话可以先抱会儿热水袋暖暖手。 习惯二:坚持每天弹一段哈农。只要你开始弹哈农了,就坚持每天弹一段。这样,即使每天没太多时间碰琴,也能使你的水平不至于退得太厉害。对初学者来说,每天弹哈农更能保持稳定的进步。 习惯三:尤慢至快。慢练的好处实在太多,我就不说了。总之,慢练就是王道。 习惯四:第一遍弹就重视谱子上的每一个符号。许多人第一遍弹都会忽略谱上的表情记号,然后在弹熟后改,其实在第一遍弹时就注意表情符号更能加深对曲子的理解。 习惯五:弹琴时备一支铅笔。很多时候谱子上并没有详细的指法、强弱指示,这时候,就需要用笔来把我们自己认为合适的指法、强弱等记号标上去。记住要用铅笔,不然写错很难改哦! 习惯六:没弹熟一首曲子前少听录音。录音只不过是一个参考,没弹熟就听录音往往会导致我们去模仿录音,从而盲目追求速度,并失去自己对曲子的理解。 习惯七:学会分段练习,单独揪错。不要每次都从头弹到底,第一遍弹一首曲子是先把它分段,熟悉一段以后再练下一段。一旦发现哪里有错误,要单独把错误的地方挑出来改正。分段练习也更有利于曲子的整体把握。 习惯八:尽量保持良好的手型。不论弹什么曲子,不论用什么速度弹,尽量保持良好的手型。也许有人会说:速度上去了,手型就没法保证了。其实不然,能在高速弹奏中保持良好的手型也是检验基本功是否扎实的标准之一。 PS:在你没有达到大师级水平前,不要问为什么录象里钢琴家的手型、触键并不符合要求。 习惯九:弹与自己水平相近的曲子。很多人喜欢弹超出自己水平很多的曲子,这样做其实是有害而无益的。曲子超出自己水平很多,你就很难保证自己技术处理上的准确性,甚至会有大量的错音。而且以后即使有水平弹奏这曲子了,也很难改回来。(这是我血的教训) 习惯十:学会背谱。很多好老师都会要求学生有目的的背谱。这并不仅仅是在锻炼你背谱的能力,而是要你有更多的保留曲目。这样既能提升对曲子的理解,也可以偶尔在人前“秀”一下。(我从小就吃这个亏.) 习惯十一: 明确每天练琴的目标,不要同时练很多曲子。和学习工作一样,练琴也需要有目标。比如确定今天要练熟曲子的某一段,或者要把某首曲子背出来等等。不要盲目地同时练很多曲子,囫囵吞枣式的练习会使你感到进展缓慢。相比之下集中突击一到两首曲子效果会好很多。 习惯十二:严谨至上,切忌得过且过。弹琴不严谨可以说是业余弹琴者的通病。弹琴过程中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难点,这时千万不能有得过且过的心理,每啃下来一个难点,水平就上个台阶。 习惯十三: 经常返工以前弹过的曲子。所谓“温顾而知新”,我已经弹过的曲子并不代表我已经真正掌握它。许多乐曲理解、技术处理上的要点第一次弹完曲子时并不一定会理解,都需要在水平更进一步后,靠返工来巩固、认识。 习惯十四:避免超负荷的练习。今天就看到一个“弹琴弹到手疼”的帖子,或许是练习方法上的问题,但超符合练习也会导致手疼。虽然苦练、多练的确有利于技术的进步,不过也要有个度,弹的过多也会伤手,反而不利于进步。 习惯十五:学会保护双手。很多男同胞都喜欢打篮球、攀岩等等户外体育运动,其实这是很容易伤到手的。轻则韧带拉伤,重则骨折,这对我们弹琴者来说是致命伤,许多女孩子都喜欢留长指甲,这也是弹琴的大忌一篇很好的琴童心理学文章,建议大家仔细看看教师与家长都见过好学生越学越爱学,而差学生越学越厌恶学的现象,这种钢琴学习中的良性环境与恶性循环实际上就是学习动机状态不同的外部表现。 钢琴学习的动机不仅要激发,还要培养与保持,因为钢琴学习的周期很长,甚至要贯穿孩子整个的儿童与少年时期,在这样长的时间中,影响钢琴学习动机的因素非常多。以往我们一贯比较强调学习中的技术、音乐等方面的培养,而对学习动机的保护很不重视。现教师布置过重的作业、家长的过度严厉、过多的枯燥技术练习等等做法由于破坏了钢琴学习的积极性,因而最终成了拔苗助长之举。很多孩子从喜欢学琴到不喜欢学琴的变化就是因为没有在每一个学习环节中注意学习动机的培养与保持。在漫长的钢琴学习过程中,动机可以说是一个比任何知识、技术、乐感培养都重要的学习因素,因为动机是学习的动力因素,学习没有了动力,学习的成效就没有保障,其结果要么导致学习的终止,要么导致学习进度的缓慢。因此我们希望家长与教师把钢琴学习动机问题,放到教学与辅导的首要考虑项。 尽管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不同,对具体某个人来说,影响其钢琴学习动机的因素也很不一样,但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与分析学习动机的培养在学习中的普遍规律,再来由教师与家长针对具体的学生选择对策。 第一节 钢琴学习动机培养中的内部因素 一、钢琴学习中的良性循环与恶性循环 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本能:追求成功与回避失败。那种通过直观判断能够获得成功的任务,往往能够引起较高的动机状态;而那种给人感觉难以取得成功的作业则使人望而却步。成人如此,儿童更是这样。正是这种追求成功、回避失败的本能心理倾向,产生了学习需要与学习成效之间的制约关系:孩子在良好的学习成效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进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孩子在没有成效或很少成效的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劳而无功或失败的痛苦与不愉快,进而产生了不愿意再一次遭受这种痛苦的愿望,因而便对下面的学习产生回避与发悚的感觉。这便是在钢琴学习中表现得非常普遍的良性循环与恶性循环。 学习的动机与学习中的成就感有重要关系。在一种学习活动中,新学习需要的发生,主要靠原有需要的满足。我们必须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学习需要并不一定是指要学会某种知识与技能的需要,学会了某种知识与技能也未必就满足了这种学习需要。从前面一节中,我们知道学习需要有四种类型,而这四种类型并不都是直接以掌握学习内容为目的的。也就是说,掌握了学习内容,并不一定就是满足了学习需要。比如学习的交往需要,当孩子学琴是为了让别人承认或高兴的时候,如果他费了很大的努力终于完成了一首作品,但却没有得到他所期望的认可,那么他就不会产生学习需要被满足的体验,也就不会在学习目标达到后产生成就感。表面上学习目标的达到,并不意味着学习需要的满足。一个不能获得满足感的活动,是不能让人产生进一步从事此活动的需要的。从钢琴学习角度讲,如果钢琴学习目标达到后,学生并未体验到他(她)所期望的满足感,那么就不会产生新的钢琴学习需要,因为,学习的最终结果向他(她)表明,目前从事的学习活动不能满足他(她)的需要,因此必然影响进一步学琴钢琴的愿望,导致学习积极性降低。而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就必然导致学习成效的下降,不良的学习效果,使学生认为自己的努力得不到应有的收获,从而必然削弱了进一步的学习需要,最终导致学习中的恶性循环。所以教师与家长一定要明确,在钢琴学习中学习目标的达到,往往并不一定意味着学习需要的满足。反之,当伴随着学习目标达到的同时产生了良好的满足感时,学生就会把良好的学习效果当作对自己付出的努力的报偿,这种报偿,使他(她)产生满足感与成就感,从而巩固了新的学习需要,使学生以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去从事今后的学习活动;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必然使学习更有成效,如此学习效果与学习需要相互影响、互相促进,形成了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在钢琴学习中,学习的动机通过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的效果,而这种学习的效果在人追求成功、回避失败的本能作用下反作用于钢琴学习的动机。学习需要的满足对学生表明他的学习活动是成功的,而这种成功体验就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动机更稳定,更持久;反之,未达到学习目标及目标达到后并未产生需要的满足感,就会使学生产生失败的体验及劳而无功的不满足感,而这种体验将对学习动机的维持和巩固产生不良影响。我们说在钢琴学习的过程中,这是对学习动机影响最大的一个方面。因此,教师、家长对学习目标的判断及把握,学生对需要满足的期待是培养钢琴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从这一点出发,培养学习需要,应从各个环节考虑问题。 二、钢琴学习中意志培养的复杂性问题 意志与品质的培养在任何学习活动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在钢琴学习这一高度困难的活动中其重要性自不待言,但也存在着将这一问题简单化而未能获得良好效果的现象。 以往我们常常片面强调学生在困难面前要有决心、有毅力去克服困难,事实上,这种说教往往很难奏效,其原因在于,我们往往忽略了在困难面前表现出意志或决心是有条件的,而并非学习者主观努力就一定会起作用的。其中关键的条件就是,学习目标对学生的意义及目标吸引力的大小。那些学生强烈希望达到的目标,才会使学生遇到困难时表现出较强的意志。而学习的目标问题在钢琴学习中表现得十分复杂。对于很多并非出自个人意愿的学生来说,钢琴学习活动本来就是缺少目标吸引力的,怎么能够想象他会在困难面前有克服它的意志呢?从钢琴学习活动的特征上看,我们也会发现这样的特点:目前最普遍的私人授课中,都很少有学习的阶段性,这使学生在无休止的努力中不能产生完成后的放松感。前面我们讨论过,在钢琴学习的问题上,家长与孩子往往有不同的目的,而家长的学琴目标往往是那种以综合素质、人格培养为目的的高度宏观、扯的目标,这一目标决定了孩子目前所要达到的任何一个具体目标弹好某一首乐曲,都不是目标的实现。这种深层的心理活动必然会影响孩子认为,在无休止的钢琴学习中,弹好任何一首乐曲,都不是有意义的目标,加上那种缺少阶段性的无休止的学习活动,就会使学生很难产生完成学习内容,达到学习目标的成就感。目标的模糊性是使得那些对钢琴本身并不太感兴趣,又缺少远大目标的学生在钢琴学习的困难中很难表现出毅力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与家长都应该综合地考虑钢琴学习本身的诸多特点对学生学琴动机的影响,而不应该片面地强调学生自己要如何努力,因为还有另外一种人的特性与此有关。 我们常常认为:通过克服困难而取得的成功才最让人快乐。实际上问题并非如此简单:努力程度与成功体验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大问题。努力是一种意志的表现,但它同时也使人产生苦、累、疲惫的心理体验,而这种心理体验是人本能地要回避的。因此努力的程度直接关系着心理上不良体验的程度,假如努力的目的是要获得达到目标而获得成功的体验,那么任何一个钢琴学生就会在两种体验的强度上作出下意识的权衡。过度的努力所带来的痛苦体验就会使得一个较小的成功体验显得不值。当学生面对一首或一组钢琴乐曲的作业时,学生会下意识地对作业的客观复杂程度、自己的能力与水平,及由此而产生的对作业难度,及驾驭它需要付出的努力作出直觉的判断。前面我们说过,在钢琴学习中,完成具体某一乐曲并不是一个有着重要意义的目标,那么在一个较小的目标吸引力下,需要付出努力的程度就会影响学生驾驭这一作品的动机。这也就是为什么学生往往对难曲子打悚的原因。过度的努力所获得的较小的成功体验对形成新的学习需要与培养稳定的钢琴学习动机是没有什么好处的。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需要重新考虑钢琴学习意志培养中的策略问题。 三、作业安排与学习动机的培养 钢琴学习的进程简直就与孩子成长一样慢。很多教师都愿意给孩子拔高程度,很多家长也希望孩子能够尽快地取得进步,这种心理背景在教学活动中就表现为总是给学生一些比较难的作品。现在我们要指出,给学生一个什么难度的作品,不仅仅要从教学的科学性出发去考虑,也要从钢琴学习动机的角度考虑问题。 前面我们知道,学习的努力程度对形成进一步的学习需要有重大影响。那么如果课题的难度太大,一方面会存在学生必须通过极大的努力才能够弹下来的情况,另一方面会存在即便弹下来了质量也总是难以达到教师要求的现象。钢琴演奏作为一种表演艺术的特性,决定了教师在上课时,往往也是用舞台演奏的水平来要求学生,因此达到舞台演奏水平实际上就是一首乐曲的学习目标,而一首过难的作品对学生来说,完全有可能无论多么努力,也不能达到起码的舞台演奏水平。因此,当这首乐曲不得不通过时,对这首作品学习的结束,就不可能带来真正的学习完成感,也就不会产生学习目标达到后的成就体验,令人不够满意的学习成效难以对新的学习动机产生促进作用。从另一方面看,过度努力本身就是一种令人不快的体验,它使得练琴活动本身成为一种很苦的过程,在活动过程中不能获得快感,也是使学生经常逃避练琴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从钢琴学习动机培养的角度看,过难的作品不利于形成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因此应注意作业的难度,应以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努力就可以较好地完成教师的要求为限。这里的时间限制应该是以学生已经弹熟而不是弹疲了为限,如果一首作品已经弹疲了还不能达到良好的表现水平,那么这首作品对学生来说就是过难了。 在目前我国的儿童业余钢琴教学中,一方面存在着师资水平普遍偏低的状态,另一方面也存在着教学要求过于专业化的倾向。甚至在那些本身钢琴教学修养不高的教师那里,也存在着要求过于专业化的倾向。一方面从全体学琴的孩子来说,不可能、也不必要均达到专业化的演奏状态;另一方面,低龄儿童过于专业化的训练,会使大量没有较高天赋的孩子丧失钢琴学习的信心与兴趣。儿童钢琴教学过于专业化的表现就是教学目标设立得过高:教师对学习过程中的弹奏技术规范、演奏中音乐各个要素控制的精细性均有较高的要求。教师、家长、学生都有这样一种体验,把一首作品弹下来并不难,但要弹好,就非常难。从一首乐曲练习的时间分配上看,用于将作品弹好的时间,要几倍于弹熟的时间。同样一首作品,不同规格的教学目标的可达到程度是极为不同的。教学目标的可达到程度,一方面由作品本身的难度决定,另一方面也由教师对演奏质量要求的规格决定。高规格的教学要求,从培养专业化人才的角度是必需的,但对于广大钢琴才能不高的业余学琴儿童来说,它的意义是值得讨论的。因为,它对学习动机的不良影响会使得钢琴学习活动的自然持续变得非常勉强。 当然在作业安排中也不应该过易,从教学角度看它较少学习价值,从动机角度看,过于容易达到的目标缺少挑战性,也不会激起效高的动机水平,因此在目标达到后,也不会产生成功的喜悦,不利于形成新的学习需要。这是因为人对学习的内容有这样一个特点:特别容易的东西唤不起学习者的兴趣,而特别难的东西又令人望而怯步。因此一个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对象能够唤起人们去了解它、掌握它的动机是有心理规律的。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者与学习的对象处在一种问题情境的关系时,最容易使人产生较强的学习愿望。所谓的问题情境就是指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当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大约是50%时,学生的学习动机则较强。作业无论是太容易或太困难都不会使学生达到最好的动机状态。 在与动机相关的作业难度安排问题上,我们要特别注意儿童个性的差异。不同学生由于个性的不同,而表现出对待新作业难度的态度非常不同。一般来说高成就动机者乐于接受偏难的作品,而低成就动机者则反之。比如,对于那些愿意接受挑战的学生来说,倾向于偏难、具有挑战性的作业;而平时便总是回避挑战情境的学生则更倾向于那些挑战意味较小的作业。意志力较强的学生在难作业面前可以表现得更具有耐心与毅力,但意志较弱的学生则会被较难的作业吓得退缩。有些学生会通过故意不努力,来防止能力上受到的挑战,因此在较难的作业面前,不练琴或不努力练琴往往就成了他们保持自尊心的一种策略。许多家长都为自己的孩子练琴注意力不集中而感到焦虑,反复提醒或督促孩子注意力要集中。其实注意力除了受儿童年龄的限制之外,还特别受作业难度的影响。高度复杂的作业必然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紧张状态,而在高紧张状态下的注意力是很难长时间保持集中的。成人也有这样的经验,当你听一个特别复杂的讲话时,特别容易走神,这是因为人的大脑不可能在高度紧张的努力状态下保持长时间的注意。从这一点来看,过难的作业也对练琴效率产生不良影响,它反过来又作用于学习的成效,进而使学生在努力与成效不相应的体验中对进一步的学习丧失了积极性。学习生钢琴学习的兴趣也决定着对待作业难度的态度,对钢琴学习兴趣较高的孩子往往乐他接受或容忍接受较难的作品,而学琴兴趣较差的学生则不愿意接受那些需要付出一定努力才能达到成功的作业。有的学生成就感意识较强,希望通过钢琴学习的成就获得以自尊与荣誉感为核心的心理满足,也就是说他们钢琴学习的综合目标吸引力较强,这样的学生往往把驾驭一首非常难的作品看做是获得更大满足的条件,因此愿意教师给更难的乐曲;反之那些成就意识较低的学生则没有很多目标的吸引力,因此对较难的乐曲往往觉得是一种负担。这些儿童个性心理特征的差异都应该是教师在决定作业难度时的参考因素,否则就会由于受到动机方面的阻力而影响整个教学安排与可能达到的学习效果。 作业本身的吸引力也是影响学习动机的主要原因。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作品往往具有较大的耐心与毅力,而对自己不喜欢的作品,则不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对那些较喜欢的作品的难度就不太挑剔,而不喜欢的作品则顾虑重重。 当然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全面考虑所有这些问题是非常困难的,它一方面要求钢琴教师非常熟悉钢琴教材,在自己的头脑中有一个良好的教材组织结构,了解不同教学进程中前后衔接的教材在音乐知识、弹奏技术、音乐感培养方面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已有的钢琴水平及个性特点,从而使教学活动的安排保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形成良好、持续的学习动力。 四、学习成效与学习成效感 从教师、家长、社会评价等学生外部的角度考虑,学习的成绩是客观的。学生之间的比较、教师衡量钢琴水平的标准等都是相对客观的、稳定的。但是学生对自己努力所取得的学习成效的感觉却有着一定的主观因素。比如,一个希望自己得五分的学生得了五减,就会产生沮丧的心情,认为学习没有成效;而一个仅仅希望及格的学生得了良就会心花怒放,觉得学习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又如,一个学生与水平非常高的学生比较时,就会产生无论自己多么努力,也不会超过他的劳而无功的感觉,因此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反之,当他看到自己这学期比上学期取得了很大进步时,就会信心倍增,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这两个例子告诉我们:学习的成效可能是一个客观的因素,但学习的成效感则受认识的不同角度决定。它一方面受学生自己设立的成就目标决定,另一方面,也受学生比较的尺度决定。因此我们应该注意为学生设立恰当的学习目标,注意培养学生以肯定的角度评价自己的水平及自己取得的成就。人总是有一种倾向:用最理想的状态衡量自己的水平,通过与别人的比较来确定自己的位置,这一点在儿童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这种倾向在钢琴学习中往往会产生不利于学习动机的效果。因此我们应该及时地培养学生以一种比较现实的目标衡量自己,培养学生用一种内在的指标看待自己取得的成绩。很多钢琴教师引导学生向一个成就很高学生看齐,结果可能是,学生觉得自己无论多么努力,也比不上他。这种比较的结果很可能使学生丧失信心与学习目标达到后的成功喜悦。因此需要让学生关注内在的学习的成效,而不是完全由外在的指标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应该注意到,学生的成功感或失败感与学生自己所设立的自我要求标准有关,因此教师需要调整不同学生为自己设立的自我要求标准,使它们在各自的学生身上处于一个可达到的状态,以争取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感。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中,考试后经常有成绩排名的做法,这种做法会使学生越来越关心外在指标对学习成效的肯定与否定作用,而忽略内在的自我检验尺度。而在钢琴学习中,由于它的一对一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师有使学生建立起学习成效评价自我评价的便利条件。 总之,培养学生持久、稳定的学习需要,必须要使学生能够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良好地设计自己的教学进程与步骤,尽量让学生少走弯路、少受挫折,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给学生新的乐曲时,不仅仅要注意新作业应能激发学生开始时的学习动机,还要考虑到学生最终是否能够完成这一乐曲,是否能够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一方面要对学生学习取得的客观成绩作出相对客观的评价,还应注意引导学生用内在的指标衡量自己,看到自己的进步,进而增强对下一步学习的信心。五、学习成效与正确归因 在钢琴学习这么复杂的活动中,学习不可能只有成功的体验,不可能总是受到良好的评价,失败的体验是难免的,指出问题也是必需的。钢琴学习良好的动机水平并不是要让学生形成那种只能表扬、不能批评的脆弱心理。单纯的成功体验如果没有正确的对成功的看法也不会有益于进一步的学习;彻底的失败在正确的分析与认识下也可能产生新的学习动机。因此问题的关键一方面在于获得好的学习成效及良好的学习成效感之外,另一方面还取决于对成功与失败的认识。在心理学中,人们这种对他人或自己行为进行分析,推论这些行为的原因的过程被称为归因。 心理学家维纳(B.Weiner)从两个方面归纳了归因中的四种因素。一个方面是内部、外部,另一方面是稳定、不稳定。这四种因素是能力内部的、稳定的因素,任务难度外部的、稳定的因素,努力内部的、不稳定的因素,运气外部的,不稳定的因素。在钢琴学习中任务难度就是乐曲的难度,而运气则往往是在演奏的舞台上或在教师面前弹奏时的临场发挥。如果学生把一首作品弹不好的原因,归结为是自己的能力差,或作品太难时(稳定性因素),那么下一个类似难度的乐曲就会使它产生畏难情绪,产生对预料中的失败的回避心理;如果它认为是自己不够努力或运气不佳时,那么他就不会对新的学习产生抗拒心理。概括来说当学生把自己没有弹好的原因归于努力不够或运气不好等不稳定因素时,那么他就认为结果本来是可以改变的,那么未来的结果只要通过努力或赶上好运气也是会改变的;反之,如果学生认为自己学习成果不够理想的原因是由于能力差或作业难等稳定因素时,那么,他就会认为这种结果是必然的、不可改变的,将来再遇到类似情况也必然会得到相似的结果。从这里我们发现对待同一结果的不同归因,会对未来的学习活动产生不同的影响。那么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和改变学生的归因方式,指导他正确总结学习的失败与成功的原因,以使学习对进一步的学习增强信心。比如当学生总是弹不好时,如果教师或家长非常急躁指责学生笨,能力低,那么就会使学生对自己丧失信心,从而认为怎么努力也没用,从此失去了钢琴学习的动力;反之如果使学生意识到,目前不够好,是因为已往努力不够时,则暗示学生今后如果努力就会取得好的成效,从而增强了学生的信心。目前较大的社会钢琴活动主要有考级及钢琴比赛。这些活动一方面可以弥补业余钢琴教学一对一教学方式中存在的使得学生很少有交流、比较、检验学习成果机会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教学增加阶段感,使学生及时获得阶段完成时的成就感。而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的良好表现也同时具有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琴动机的作用。但作为钢琴学习中较重大的活动,它所带来的结果对动机的影响也要充分地予以注意。消除失败的不良影响,强化成功的积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归因的方式。当学生成功时,应该强调努力的因素,而当学生失败时,家长应该及时地用努力得不够,临场发挥不好,对新琴不适应等等非稳定性因素来引导学生的归因,以增强他进一步学习的信心。 总之,教师、家长总是应该引导学生将自己学习的结果归结为主观努力方面的原因上,这样最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第二节 钢琴学习动机培养中的外部因素 固然钢琴学习动机的培养与保持,取决于学生内在动机的发展,但外在因素也是不可忽略的,很多外在的因素也积极地影响着钢琴学习的动机培养与保持。这些外在因素就是来自环境的对钢琴学习活动及其成效的评价及综合的反馈信息。比如表扬、批评,奖励、惩罚,课堂气氛的营造,家长、教师的态度与情绪的调节与压力等等。这些外在因素对学习动机的培养与保持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对于那些重视外在评价的学生来说,也们的作用甚至远远大于内在的因素。教师与家长要充分利用学习的反馈信息、奖惩的作用及策略。 这里所说的学习反馈信息就是指学生在钢琴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来自环境的态度、评价等信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有没有这些反馈导致的学习效果是不同的。尤其是孩子,大都很难持续执着于一种完全没有任何外在效果,根本没有人注意的活动。实际上在目前我国的儿童钢琴学习活动中,那种完全不顾孩子的好、坏,对孩子学琴漠不关心的情况是很少见的。因此对于广大的教师和家长来说,问题不在于是否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态度与评价,而在于认识到,不同的态度、评价倾向及不同的表达方式对孩子钢琴学习动机的培养有很大关系。 奖励或惩罚并不一定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明确的表扬、物质的奖励,或付诸于行动的惩罚,其实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肯定或否定的态度、愉快或不快的情绪在学生的心理上都起着奖励或惩罚的效果。这些态度或评价是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学习的结果直接相关的,它们不但直接影响学习活动,而且间接影响学习动机。这些态度或评价往往比学生所获得的诸如比赛获奖、考级通过等客观的评定对学习动机影响的效果还大,因为它们提供了更为直接的心理体验。比如当学生考级没通过时,家长的情绪、态度反映往往比这一结果对学生的压力更大;同理,当学生比赛获奖时,教师、家长及周围人的肯定性态度才使学生对比赛获奖的意义产生了真正理解。需要指出的是,在目前的儿童钢琴学习活动中,很多家长与教师往往忽略鼓励的作用。甚至有人认为弹得好是应该的,弹不好就要批评。其实,鼓励可以使学生在精神上获得愉快和满足,增强自信心,进而对能够使他获得这种愉快心理体验的活动产生兴趣,同时他的努力通过鼓励而得到了承认,并使他感受到实现家长的愿望、赢得了教师或伙伴的接受的满足体验,进而从深层上产生对交往需要与自我提高需要的满足。而惩罚或不良的情绪、态度及评价能够使孩子在情感上引起一定程度的压抑、焦虑、沮丧。从理论上说,它可以使学生为了防止再一次感受这些不愉快体验而提高注意、加强努力,但现在的问题是,钢琴学习是一个非常困难的活动,很多技术方面的要求更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学生的弹奏难免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同时,教师的高标准要求,也难免使学生一时无法作出来,很多家长往往在这样的时候表现得不够耐心,在培孩子练琴时,经常向孩子喊叫、斥责,此时,孩子的心理上得到的就是对他所从事活动的否定性评价。由于这种体验已成为经常性的,因此难免使学生产生长期的失败体验。这种体验对培养学生进一步的学琴动机是极为不利的。一方面他会对自己丧失信心,另一方面他会觉得是因为学琴这一活动使得他长年笼罩在这种不愉快的心理体验中。虽然不良评价与态度对学生的威胁感,在使学生长期保持努力方面往往是必要的,但我们坚决反对那种长年在否定性评价与恶劣情绪状态下进行的学琴活动。因为它不仅仅彻底地破坏了孩子的学琴积极性,而且对孩子全面的心理发育有极为不好的影响。很多家长片面地强调钢琴的成就,而对孩子实行高压政策。这种所谓的高压政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就是使孩子长年笼罩在担心因失败而带来恶劣后果的恐惧中,迫使孩子为了避免这种后果而作出超常的努力。当然大多数情况下,孩子确实能够在这种压力下取得良好的钢琴成绩,但这种成绩是表面的,因为它缺少真正的内在的动力。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孩子一但考上了专业音乐学校后,由于这种压力的突然消失而成绩骤然下降;另一方面,这种压力随着孩子长大也越来越不起作用,而他所产生的对学琴动机的破坏却是永久性的,因此这样的学生也很难在进入中学或大学后取得什么好的成绩。 无论是奖励或惩罚的有效性都是有条件的,都必须在良好的策略下实行才会取得应有的培养学琴动机的效果。这种良好的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原则上。 第一个原则是及时鼓励的原则。要让学生取得的每一个成功都能够得到及时的肯定。使学生感觉到,他(她)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能够得到应有的报尝。从而激励他(她)通过努力去取得进一步的成绩。当然这种报尝并不是一定指那种物质的鼓励,实际上孩子对家长、教师的每一个态度和小的情绪变化都是非常敏感的。及时鼓励的原则,要求家长与教师对学生取得的每一个成绩及时地表现出自己的肯定态度,而不能认为这是应该的而无动于衷。 第二个原则是明确具体原因的原则。这一点无论在鼓励或是在惩罚上都极为重要。有些家长不管孩子的具体情况,茫目地给孩子以物质鼓励。结果是使孩子并不明确他(她)所受到的奖励是出于什么原因。因而起不到强化学琴动机的作用。良好的鼓励策略要求所有的鼓励必须是指向一个明确的学习活动或结果,并使孩子明确他是由于哪一个行为的成功而受到了鼓励,这样才能够促使他(她)对能够使自己获得良好评价的活动产生进一步的兴趣。这一点对惩罚尤其重要,很多家弛盛怒之下,难以表达清楚自己惩罚孩子的明确原因。还有很多时候是蓄集了很久的不满在某个契机下而爆发。比如孩子练琴时常常注意力不集中,但家长一直心平气和地让他注意,可是就在孩子不断出错时提出要喝水或上厕所等要求时,家长认为他无理取闹而终于失去了耐心而大怒。那么此时的情绪表现可能使孩子概括为练琴时家长不让上厕所,而他则认为这是最合理的要求,因此产生了:一练琴就连合理的要求也不行的错误认识。因此必须使学生十分清楚肯定性反馈与否定性反馈的明确而具体的原因,教师、家长的鼓励或惩罚行为也一定是要针对一个非常具体而明确的表现,只有这样才会取得良好的保持良好动机防止不良行为的效果。 第三个原则是注意分寸的原则。无论是鼓励或惩罚都必须注意分寸,而这一分寸是与学生某一方面表现的程度相关的。实际上孩子本身也对自己可能获得的评价与态度有一个程度上的期待。一个小难点的段落弹好了,可能获得一句话的鼓励;一个久攻不下的难曲终于弹下来了,就应该是大家一起高兴一下;而如果考级通过或比赛获奖这样的钢琴学习中的大事件就应该有很强烈的表示。总之鼓励的分寸应该是与学生所付出的努力成正相关的。如果分寸把握不得当,要么就会使学生觉得教师或家长的评价很廉价,从而降低了反馈对动机的培养作用;要么就会使学生认为自己付出那么大的努力而取得的成绩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而觉得不够公平。对于惩罚来说同样如此。很多家长都认为,从小就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任何一个错误的表现如果不及时纠正的话都最终会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正是在这种心理背景下,很多家弛那些小小的失误面前表现出强烈情绪反映,尤其是失误不断重复时,态度就更为激烈。我们需要纠正学琴中出现的问题,但要把握分寸,不应让学生觉得一弹钢琴就会产生不愉快。在我们曾经做过的调查中,其中的一项调查内容是在孩子所遭受的所有体罚中,出于学琴原因的有多少,结果平均在80%以上。可以想象,这难免会使学生产生这样的认识:就是由于学琴我才老挨打。这种认识对学琴动机培养的不良后果就可想而知了。 总之,在学琴的过程中,首先,应注意肯定性反馈对动机的激励作用,以鼓励为主,否定性反馈的运用要慎重并且对结果应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我们应该理智地使用自己的情绪和态度,因为它们对动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其次,要注意反馈信息的及时、明确及分寸的把握。我们说,任何鼓励或惩罚能否起到良好的作用,并不在它们自身,而在于如何把它们安排在一个良好的情境中,以一种良好的方式来进行。 原作者: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教买钢琴应该可以拿到的正常附件:琴凳、琴帘、琴罩、擦琴布,琴脚的四个垫脚(防止轮子碰坏你的地板并起固定作用),发票或者收据,保修卡。其它可能还有节拍机、谱子等。很多朋友自学钢琴,得按怎样的步骤?钢琴教学可分为启蒙,初级,中级和高级四个阶段,各阶段的学习内容通常包括基本练习,练习曲,复调作品,乐曲几大类.作为基础练习,目前仍然是车尔尼的作品最为系统,如钢琴初步教程599,24首左手练习718,钢琴流畅练习曲849,钢琴快速练习曲299,钢琴练习曲50首740(699)等. 车尔尼是19世纪上半叶维也纳钢琴演奏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所写的大量练习曲是针对古典作品演奏技术,即古典技术训练的,主要是手指的颗粒,均匀,快速,对左手的训练较为薄弱,因此期间必须增加各类作曲家的联系曲目作为补充.这些教材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穿插进行,不能一味的依次一条条的弹下去. 儿童的启蒙阶段 在目前较流行的儿童启蒙教材中大致可分为三种五线谱入门型,即高音谱表入门法,中央c入门法,多音入门法.传统的启蒙教材拜尔钢琴基本教程用的就是高音谱表入门法,目前在国内广泛应用的汤普森浅易钢琴教程1-5册用的是中央c入门法. 李斐岚,董钢锐编著的幼儿钢琴教程采用了以中央c为主的入门法,突破了以往此类教材的音域局限,从3指开始学重量落下,逐步扩大到其余各个手指的方法已被公认为最好的方法. 冯?德?魏尔德:陶梅格?露丝系列.这一幼儿系列较注意引起幼儿的兴趣,从小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乐感. 柯达依:钢琴学校第一册. 巴托克:小宇宙.这是一本非常重要的入门课本.因为它的五指位置包括种种非大调或小调结构的五指排列,有助于学生及早接触黑键及各种调式,含有许多复调模仿级对位因素. 齐格勒:钢琴教本第一册.该书的特点是先听后弹,耳朵领先. 勋格勒:钢琴教室第一册. 狄贝阿里:二十八首联弹练习曲中较容易的,越早让学生进行四首联弹训练,越有利于养成用耳朵听辨声部与互相配合的习惯. 钢琴教学的初级阶段 一,钢琴教学初级阶段的练习曲 这阶段的学习内容相当从车尔尼的钢琴初步教程599到车尔尼的钢琴流畅练习曲849. 1,车尔尼的钢琴初步教程599 这是我国钢琴初级阶段教学运用极为广泛的教材之一.全书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57首以前这部分是巩固手型,训练手指独立性的联系,要求弹奏放松,自然,联系速度以慢速中速为主.第二部分是5879首.58首到70首饰训练快速练习,这里的快速是针对前阶段而言的,在学生走法正确的基础上要求初步加快速度.71首79首是带装饰音与不带装饰音的旋律练习.练习时先慢速,把节奏弹准确,弹平均,双手对齐,在稍微加快.这部分又是旋律练习要注意乐谱上的表情术语及力度术语,注意分局,呼吸,旋律的连贯与歌唱.第三部分是80首到结束,是综合新的练习,无论音型,节奏型,音阶琶音类和双音练习都比前面丰富,;练习时不仅要弹准确,还要注意音乐起伏,作出力度,速度变化. 2,车尔尼钢琴简易练习曲139 这是从599过渡到849的教材之一.139的教材编排不如599集中,可以选择与599不同类型的曲目.在599到50首左右就可以交*使用. 3,车尔尼24首钢琴左手练习曲718 这是全部为左手而写的练习,内容有音阶,琶音型,五指型,分解和弦等,学习顺序要灵活掌握,对于手小的学生,可以先学音阶型或五指型的曲目,八度练习暂缓.4,车尔尼160首八小节钢琴练习曲821 本教材不仅技术类型较丰富,而且难度跨度大,包含了从初级程度到高级程度的练习.每一首只有8小节,技术课题非常集中,尤其适合一些其他课业多,练习时间较少的学生使用. 5,莱蒙钢琴练习曲37(又译为勒穆瓦纳) 全书共50首,由浅入深.他的特点是较多的左手练习,双手比较均衡.可以弥补车尔尼练习曲中偏重右手的不足之处. 6,布格缪勒简易练习曲25首100,练习18首109 这两集练习曲都是有标题的小曲,形象鲜明,手法简洁,旋律优美动听,音乐性较强,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在599到50首左右时,可以逐步选用作品100的曲目.作品109在技术上比作100难,篇幅也大些.在进入车尔尼的849后可以选用. 7,车尔尼的流畅练习曲849 从599到849是初级阶段的前期进入到初级阶段的后期.849共30首,每一首的技术内容基本上不重复.在选用时要具体分析每首练习的难点,考虑技术的过渡问题.849与599,139不同之处是每首曲子有了速度标记,根据849教材的标题,应当做到演奏流畅,尽可能按要求的速度去弹,为下一步中级阶段作准备.钢琴知识-钢琴踏板的使用与作品风格作品的风格可以说最应当要注意的一点,在你选择钢琴踏板的使用的时候如果你不考虑作品的风格那将是致命的错误。因为每一首钢琴音乐作品均有其特定的风格,而同时期的作品也有其叫明显的共性风格特征。 在演奏巴赫的作品的时候对于巴赫的音乐作品,许多演奏家持有这样一种观点:巴赫的那些作品诞生的年代还没有右踏板的出现。在演奏中如果使用踏板,将影响作品的原始风貌。但不知是否有人考虑过在巴赫创作这些乐曲的年代同样没有现代钢琴的出现,那些作品是为羽管键琴和古钢琴所创作的。可见,我们在现代钢琴上演奏巴赫的作品就已经破坏了巴赫作品的原始风貌。 在巴赫作品中如何使用踏板的问题上菲鲁奇奥?布索尼的这段话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踏板在巴赫的钢琴作品中是需要的,在钢琴作品中使用踏板而有听不出来,才是唯一正确的方法。有关这一点,我们指的是用踏板来连接两个依次进行的单音或和弦,为强调一个悬留音,为延续一个单声部,等等;一种处理方式其中并不显出具体的踏板效果.在任何地方只要可能,尽量用手而不是用踏板来延续一些音。 由于巴洛克时期和19世纪的声音概念不同,19世纪喜欢主要为密集的洪亮度、音型的融合和延续长的低音持续音而使用踏板,但巴洛克时期是具有对位的声部清晰,并且每个声部有对比性奏法的观念的时期,因此在弹巴赫的作品时不能将作品的踏板处理为19世纪时期的那种方式,应当要: (1) 不要把踏板踩得太深,以免产生太强的泛音; (2) 不要把踏板踩得太长,根据线条而不是根据和声使用踏板,多换踏板,保持声部清晰。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曲中踏板的使用巴赫的十二平均律钢琴曲第一集降b小调前奏曲的这段乐曲中就是用右踏板帮助在重复音中做到连音连接。 巴赫的作品在结尾处的尾奏部分往往使用的是一种完满终止,即这种极具有宗教色彩的结尾很大程度上是在模仿宏伟的全奏的风琴效果,如果不踩踏板就无法在现代钢琴上表现出这种效果。如下例是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第一集升C大调赋格的结尾部分。 在演奏古典乐派海顿、莫扎特的作品的时候,由于在他们的音乐中,织体的清晰度、句法和奏法决不能搞得含糊不清。如同在钢琴上弹奏巴赫一样,在莫扎特或海顿中使用踏板必须觉察不出来。在使用时要注意: (1)在设计踏板使用时,应该首先不用踏板学习音乐,所有的奏法单独用手指完成,以后可以为了音色而少量的增加一些踏板,或为使一个难于应付的连奏变得更为容易而短时间的使用; (2)在快板乐章中,尤其在快速音群时,不使用延音踏板,而使用颤音踏板; (3)在中速或慢速的乐曲中,为增加共鸣,加强乐曲的连贯与和声的丰满可使用延音踏板。钢琴音板的保护音板对于钢琴的声学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琴弦的振动经过音板的辐射使音量增大。音板如同一个滤波器,使钢琴获得悦耳的音色。如果音板发生开裂,其性能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声功率明显下降,共鸣和辐射功能就会减弱,从而影响到发音的质量。 音板之所以会开裂(开缝),是由于木材的生理特性-吸湿性所决定的。木材处于大气中,其水份不断地随大气的相对湿度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当空气中蒸气压力大于木材表面的蒸气压力时,木材就会吸收水份。这种现象称吸湿;反之,称解吸。木材的吸湿和解吸性质,称吸湿性。从吸湿及解吸的过程来看,木材蒸发出去的水份要比吸收的更多。解吸会造成木材干缩,使其体积缩小,从而在音板的薄弱环节形成一段拉力。当木板的某一部分或胶合部位不能承受由于收缩而产生的拉力时,就会造成音板的开裂或开胶。正常的木材,从生材到炉干材,纵向干缩为0.1% ,径向干缩为3-6%。两个方向的干缩比相差高达3060倍。因此音板往往是沿着纵向开裂或开胶。于是,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制造厂家首先把住选材、制材和木材干燥这些环节;将选好的坯料先通过一年以上的自然干燥,使其含水率降到15%左右;然后通过干燥炉的干燥,使含水率达到68% ;制作完毕后再涂以音板漆,以此来保证木材与外界温度、湿度相对平衡,达到木材物理性质的相对稳定。 然而,钢琴的生产过程不是在真空状态下进行的。纵然是干燥的木材,也存在着一个吸湿的问题。各地的气候条件以及四季的气温、湿度有着很大的差异,使钢琴的耐候性这一问题始终难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在一些国外名牌钢琴中,音板开裂(开缝)的现象还是不少的。木材的自然属性决定了这种现象是难以避免的。但是,我们可以采取种种措施,推迟或减少这一现象的发生。对此,除了要求生产厂家严格把关外,用户的使用得当和保护得法还是很重要的。 下面介绍保护音板的几种措施: 1钢琴应放在温湿度适中(相对湿度4070%)的室内,最好是避开阳光的直射,距离高墙和门窗不要太近,距离火炉和暖气两米以外,避免直接受到风吹日晒。 2在过于干燥的天气条件下,可在室内适当洒些水,以提高湿度;若遇阴雨天气,湿度过大时,可在琴脚部垫上油毡、木板之类隔潮,也可在钢琴的周围撒一些生石灰或在钢琴内下角放些干燥剂。 3灰尘不仅是蛀虫的生长温床,也是吸湿的海绵体,因此要定期打扫灰尘,用软布将灰尘擦拭干净。 4注意使室内的温度、湿度不要发生太大的变化。谈儿童钢琴学习的“危机期”造成孩子进入学琴“危机期”的原因 1、这时期的孩子,基本的弹奏能力和演奏方法已经掌握。要上升到更高的层次,需要又一个量的积累过程。这时他们弹琴的进步速度明显减慢,学习的重复性工作开始增加。因此,导致有些孩子越来越不愿意练琴。 2、孩子经过几年的学习,会慢慢发现钢琴学习是一项永无止境的过程。当孩子意识到没有可能达到某种终点的时候,他们的意志力与信心就会产生动摇,弹琴兴趣也随之降低。 3、教育方法不当,教师和家长过分严厉或过分放纵,这也是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之一。老师和家长过分严厉,甚至打骂学生,会使他们产生心理负担,学琴变成了受罪,从而对钢琴产生畏惧或怨恨。同样过分放纵,长期不能保证一定的练琴时间和练琴效果,进步缓慢、不见成效,其学琴的兴趣与自信心也会逐渐下降。 如何帮助孩子渡过学琴的“危机期” 不断激发孩子对弹琴的兴趣是帮助他们渡过这一时期的关键。 1、不失时机地鼓励是孩子坚持学琴的重要动力。它能够有效地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受到鼓励和赞扬,孩子会认为他的行为得到了认可与欣赏,这会激起他更加努力学习的兴趣以便维持和提高这一荣誉。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家长应更多的发现弹琴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引导,让孩子始终有一种成就感。 2、在学琴过程中不断为孩子设定新的挑战目标。也就是想办法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作为内在精神需求的求知欲,一经形成,就会促进孩子对学习过程本身发生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在这一时期可以让孩子适当横向发展。学琴进度可以放慢,更多地涉猎一些同程度的新内容,增加学琴的新鲜感,这也会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制定具体可行的阶段性学习计划,明确各学琴阶段的要求、目的。这是我们许多教师在教学中缺少的现象,要科学地计划好每个阶段的进度,因为而定,符合孩子的承受力。 总之,钢琴教学方法一定要灵活多样。要特别注意保持和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