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学热的表现及评价.docx_第1页
当代国学热的表现及评价.docx_第2页
当代国学热的表现及评价.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学概论课程论文;课程序号:60L282T-02当代国学热的表现及评价周琳北京交通大学 理学院 信科1001 10271029摘要:当前国学热是指以传统文化复兴为主体内容的文化现象。其兴起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论域的转变有关。国学,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学术,更是在全世界都炙手可热!这种现象反映了民众对于中国文化复兴的美好愿望,但是我们应该用理性的思维来看待这个现象。下面,我就当今国学热的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关键词:国学热 文化复兴 理性对待“国学热”的出现是对30年来改革开放及全球化所带来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以及与这种发展同步出现的负面效应的一种全球的、社会的、心理的、精神的乃至文化的全面反应。从前几年的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讲论语到如今的各种私塾的涌现、孔子学院广泛的成立,甚至稚龄儿童也纷纷朗诵四书五经。“国学热”的大潮已经从中国涌向了世界!而由“国学热”更是带起了一股“中国风”,中国的各种古典元素开始出现在世界的舞台上,从各国领导人着唐装出席会议到功夫熊猫备受好评。这种现象让我们有这么一种感觉:中国传统文化要复兴了!中国不仅经济迅速发展,文化实力也将大大提升。确实,对于我国各方面的迅猛发展大家当然是喜闻乐见的,但是在高兴的同时我们应该让大脑冷静下来,理智地看待“国学热”背后的含义。首先,我们来看看“国学热”产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国学热”的出现, 不是偶然的。在国际方面, 由于科技的发展出现了某些消极的作用, 为了解决科技发展出现的负面影响, 人文主义思想大盛,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思想, 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重视, 孔子学院的创建, 正是适应了这种思潮的要求。在国内方面, 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升, 民族意识勃兴, 同时又遇到了在青少年一代的道德修养中出现的问题, 于是便思考着从传统文化中去寻求解决的内容和方法。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伦理道德修养与教育, 就成为传承的重点。所以“国学热”的兴起, 是历史的必然。2012年,清华大学宣布成立人文学院。同时,今年新学期伊始,山东大学新设置的儒学学科开始单独招生。在业内人士眼中,这是经过几十年的蛰伏与能量积蓄。除清华大学和山东大学外,国内许多理工科院校也纷纷开设了人文课程,就如我们学校开设了国学概论、中国古典诗歌鉴赏、大学语文等课程。高校越来越重视人文教育的现象,在专家眼中,还有社会转型作为催化剂。王学典解释建立儒学学科时也称:“市场经济的冲击、社会结构的转型,使得整个社会出现了相当程度的道德危机、价值危机和信仰危机,社会对儒学与中华文化复兴的需要极为迫切,当前的国学热、读经热,即是社会诉求的反映与表达。儒学经过现代转化,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日,海南省宣布成为我国第一个全面铺开国学教育的省份。消息一出,国学热自2004年启动后再度升温。体制内外门类繁多的国学教育机构开始雨后春笋般在中华大地上生长,国学成为“仅次于股市麻将的第三热”。教育体制内对于国学的关注固然令人欣喜,但就目前而言体制内国学教育的覆盖人群十分有限。相比于现代教育体制,国学教育短短几年的历程,书院可谓是在被迫中断之前承载了国学教育千年。书院近年来历经复兴与改良却始终徘徊于教育体制之外的命运令人牵挂。而读史诵经也愈加偏向幼龄化,越来越多家长把孩子送进了私塾式教学的幼儿园,让他们坐在蒲团上朗诵四书五经。大多数家长都抱有这样的想法,就是让孩子先接触这些东西,不要求他们一定要理解这些经典的含义,只需要现在有这个意识,或许以后的某一天就能豁然开朗,真正理解了国学经典的深刻意义,从中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众所周知,日本人的文化源自中国,但是他们今天仍旧保持着古老的传统。日本人穿和服上街是很常见的事情,但如今中国人可还会将汉服当做平常衣服穿上街?或许当大家看到街上有个穿着汉服的人的时候,恐怕他们脑子里首先想到的不是汉服有多美,而是这个人是在玩什么角色扮演之类的吧!这是我们民族的悲哀,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我们保存的已经不多了,我们非常需要有人在背后推我们一把,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文化需要复兴!“国学热”的出现正符合人们的愿望,政府和各媒体的支持也提供了有利条件。由此看来,“国学热”的出现是一件大好事啊!由“国学热”带来的各种争议、讨论也是极有好处的,没有百家争鸣,中国古文化也不可能繁荣昌盛。但是我们要知道,物极必反!“国学热”的出现不仅是一个机会,还是一个挑战。如果不能因势利导,那国学将会进入一个可笑的境地。因此,我们应该明确认识、因势利导紧扣时代加强研究,从而为重建新时期文化体系服务。如有些地方高校办国学班,把学员瞄准老板、总裁,平均一天花费在千元左右也有些地方官员大力鼓吹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在现在国学方面出版物中,大部分都是泥沙俱下,谈的大都是权谋 风水之类,使国学走向了庸俗化;再如央视运用现代传媒,造出了一些学术明星,这些学术明星在网上被冠以“学术超男”“学术超女”等名号,颇有选秀的意思,注入了娱乐化的因素。面对这些现象,我们应对当前国学热仔细辨析,加以引导。我们应该明确知道,推动“国学热”的一部分是有良心的学者文人及有责任心的人民,但极大部分是唯利是图的商人。因此,对待那些炒作、包装国学的行为,我们不应该给它们生存的机会,避免让国学陷入一个庸俗化、商业化和娱乐化的尴尬境地。保有本心、潜心修学才是对国学的尊重。要以负责的态度来作传承,不能做误导,要对古人负责,对经典负责; 要对后人负责,对学习对象负责。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严谨态度,方能识其真谛,接近原意。这不仅要依靠国家、媒体的诱导,更需要我们的自觉。正如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所说的那样“国学研究要关注现实关注民生,既要潜心钻研探幽发微求本溯源,又要着力于提高国民素质和公民道德,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自觉”。总之,出现“国学热”是好事,在热中有争议更是好事。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