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州亚运城项目情况介绍一、总体概况广州亚运城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的中东部,规划中的广州新城东北部,用地范围包括京珠高速公路及地铁四号线以东,清河东路以南,莲花山水道、石楼涌和小浮莲山以西,规划中的长南路以北,规划总用地面积约2.737平方公里,规划净用地面积约1.90平方公里,是第16届亚运会最大的一项亚运工程项目。广州亚运城分为运动员村、媒体村、技术官员村、媒体中心、体育馆区、亚运公园(含沙滩排球场)、后勤服务区(亚运城中小学和医院)等,包含综合体育馆、沙滩排球场、主媒体中心等22个子项目。赛时总建筑面积147.82万平方米(含地下室和架空层、临建面积),其中计算容积率面积约110.2万平方米。广州亚运城赛时建设规模需容纳14700名运动员和随队官员(运动员村)、10000名媒体人员(媒体村)、2800名技术官员(技术官员村)以及其他工作人员18000名(配套中小学内安排)进驻。同时,赛后需满足亚残会4000名参赛人员的使用需要。整个项目的规划设计充分体现了“激情盛会,和谐亚洲”、绿色亚运、文明亚运的理念,在积极考虑运动员和参加人员居住、生活、训练、休闲娱乐,参赛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生活和信仰差异等细节的同时,极力塑造山水相逢、生态宜居的居住区典范,力求通过亚运城建设带动广州新城的发展。根据规划,亚运城赛后将转化为住宅小区。其中,三大建筑组团运动员村、技术官员村及媒体村将作为商品房出售。运动员村位于亚运城中北部,包含运动员居住区、公共区、后勤区、国际区、附属室外停车场及室外配套工程。居住区是运动员村的核心部分,分为4个独立的组团,采用11层(局部14层)的一梯两户板式设计,南北向排布,每个户型平面均设有1个主阳台和1个生活阳台。亚运城媒体村包括居住区、配套停车场及室外配套工程等,总建筑面积419936平方米,居住区为1522层高层住宅。技术官员村住宅建筑面积114172平方米,分南北两个区,共12栋建筑,为11层住宅,局部顶层复式。国际区位于居住区的南边,毗邻莲花湾,包括国际区停车场、国际中心、行政管理中心、综合诊所等,赛后调整为商业区。广州亚运城具备完善的配套设施。主媒体中心赛后将改建为区域购物中心;亚运城中学赛时作为志愿者居住宿舍和运动员体能恢复训练中心使用,赛后成为亚运城的配套中学;亚运城小学赛时将作为志愿者宿舍使用,赛后成为亚运城的配套小学;亚运城医院赛时作为志愿者居住区及物流中心,赛后为周边居民提供医疗服务。亚运会之后,整个亚运城将转换城一个购物、餐饮、娱乐、医疗、中小学等各项公共设施一应俱全的高品质生活社区。二、新理念、新技术的应用情况为切实落实节能环保、人文生态的理念,积极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高品质社区,经市政府核准,亚运城将实施综合管沟、真空垃圾收集系统、分质供水、太阳能水源热泵再生能源、建筑节能、数字化社区及智能家居等多项新技术、新工艺。亚运城将燃气、电力、通信、高质水、杂用水及垃圾管道等管线集中布置在综合管沟内,实施集中维护、共同管理,既节约了大量的地下空间,又可避免各类管线建设及运行维护中的重复开挖。真空垃圾系统通过自动化的方式实现垃圾的分散收集及封闭运输,可有效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 分质供水包括高质水和杂用水,烹饪、饮用、沐浴、洗衣等与人体直接接触的各类用水采用高质水,冲厕、道路浇洒、洗车、绿化、河涌补充等用水则采用杂用水,既提高了居民点生活质量,又节约了优质水资源。太阳能、水源热泵等再生能源是利用热泵原理将地表浅层水源的低位热能转化为可以利用的高位热能,从而加以利用的技术。该项目包括三个能源站(分别位于技术官员村、运动员村国际区以及媒体中心)、配套的管网系统以及机电设备等。太阳能集热器均布置在屋面。该项目具有三大优点:一是采用水源热泵+太阳能制备生活热水,避免了传统锅炉的设置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二是采用水源热泵系统,充分利用亚运村附近的丰富的水资源,提取地表水中的能源,满足亚运村空调及热水需求,大大节约了能源;三是所有水资源能够相互配合、互为补充,最终实现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亚运城将全面实施数字化社区项目,局部试点智能家居技术。数字社区建设的核心是建设以信息网、控制网、通信网和数字电视网为中心的社区综合网络系统,通过高效、便捷、安全的网络系统实现信息高度集成与共享,实现环境和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监控。智能家居是一个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通信、自动控制等技术,将与家庭生活有关的各种应用子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综合管理,从而提高家庭生活的安全性、舒适度以及住房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和节能水平。该技术在技术官员村的部分住宅中建设并投入使用,具有很强的行业示范意义。绿色交通是亚运城实施的新技术之一。亚运城赛时将提供自行车免费租赁、电瓶车及步行等绿色交通系统,可降低四成机动车尾气排放量,高峰人流量时段市政道路的交通拥堵可降低30%,市政道路上平均车速可提高20。亚运城高标准实施了建筑节能。整个区域的建筑将按建筑节能率划分为三个层次:低能耗建筑示范亚运城居住建筑组团(媒体村、运动员村、技术官员村居住建筑),节能率为65%,示范建筑面积约110万平方米;绿色建筑示范广州亚运城综合体育馆(大型体育馆三星级绿色建筑),节能率为60%,示范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建筑节能示范广州亚运城整体,节能率为50%,总体节能率大大高于国家标准50%的要求。针对亚运城建筑节能设计,市重点办专门编制了广州亚运城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及广州亚运城综合体育馆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广州亚运城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用了合理的建筑设计方案,强化建筑自然通风降温功能,提高围护结构隔热性能和提高空调设备能效比等节能措施,是夏热冬暖地区第一部全面实现居住建筑节能65%的设计标准。广州亚运城综合体育馆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强调了在建筑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自然通风、采光、遮阳、建筑声学、室内空气质量等问题,同时从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境保护等各方面提出要求,为我国首个考虑了南方地区气候特点并适用于场馆类建筑的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目前,广州亚运城已获得国家住建部、财政部2008年度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工程、广州市2008年建筑节能示范工程、广州市2008年度重大科技专项(广州亚运重大科技集成应用工程示范)项目立项,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9年度国家低能耗建筑“双百”示范工程(广州亚运城居住建筑群)、国家绿色建筑“双百”示范工程(广州亚运城综合体育馆)及城市数字化示范工程(广州数字亚运城)项目立项,以及广东省科技厅2009年度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广州亚运绿色节能技术示范工程、大型公共建筑综合节能技术示范工程立项。三、岭南水乡项目为传承传统岭南水乡的独特风韵,凸显地方特色,经精心筹划,广州市重点办依托本地良好的先天水系,在广州亚运城内规划了岭南水乡民俗主题建筑项目。该项目主要包括标志性岭南水乡民俗建筑小品、亚运配套岭南水乡民俗建筑、岭南水乡民俗风情街三种类型以及配套的园林绿化景观。整个岭南水乡项目为一至三层的建筑物及构筑物,建筑面积合计为12000平方米。其建筑设计理念在节奏、韵律、比例上借鉴了传统建筑,又融入现代的元素;而在使用功能上考虑现代性,内部空间扩大,可以根据功能分割空间,多功能使用。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增加了建筑的通用性和舒适性。依托裕丰、南派和官涌等三条贯穿亚运城南北的河涌,通过对原有水系和生态条件的巧妙利用,将打造出别具一格的风情地貌。其中,官涌以表现岭南地域自然景观及沙田民情风物为主旨,将具有百越海屿、水岸飘色、榕荫叙情、花塔锁咽四点景观;裕丰涌主要表现景墙皓月和流觞古风的诗意情怀;南派涌通过广场、船舫、亲水平台,树下林荫空间,凸显岭南文化元素,形成环境舒适、尺度宜人的休憩场所。 四、工程建设进展目前,亚运城各子项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古代武学考试题及答案
- java各种排序面试题及答案
- 基护标本试题及答案
- 医学饮片考试题及答案
- 陕西护理编制考试试题及答案
- 恐怖测试题目答案
- 飞行力学试题及答案
- 五莲初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 颜色熟悉测试题及答案
- 机床夹具考试题及答案
- 广西2025年公需科目学习考试试题及答案4
- 代加工板材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5-2026学年新七年级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广东专用)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南-湖南地质勘查员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早期诊断技术优化-第1篇-洞察及研究
- 2025 慢阻肺合并肺心病诊疗查房课件
- 2025二手房个人购房合同范本
- 2025年c语言大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病历书写竞赛题库
- 2025年辅导员技能大赛试题题库(含答案)
- 2025版一次性社保补偿协议示范文本及争议裁决机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