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2诗歌语言及表达技巧的鉴赏.docx_第1页
诗歌鉴赏-2诗歌语言及表达技巧的鉴赏.docx_第2页
诗歌鉴赏-2诗歌语言及表达技巧的鉴赏.docx_第3页
诗歌鉴赏-2诗歌语言及表达技巧的鉴赏.docx_第4页
诗歌鉴赏-2诗歌语言及表达技巧的鉴赏.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2:诗歌语言及表达技巧的鉴赏 ? 【考点分析】 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所描绘的形象、表达的情感、创造的意境。高考对语言鉴赏的要求主要着眼于一个 “懂”字,即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体会其语言艺术的美,且能作一定程度的评述。 古典诗词的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技巧、表现技巧、谋篇布局上的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不在于辨识作品运用了哪些技巧,而在于分析、评述作者运用这些表达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 表达效果。 【迷津导航】 (一) 鉴赏诗歌语言可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理解关键词语。 首先,要抓住诗中的动词。因为一个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的词,往往能够使全诗的语言生动形象,它往往是一首诗歌的诗眼。如 “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 “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 “绿”,都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妙的艺术境界。 其次,要抓住诗歌中的形容词。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中 “直”和 “圆”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第三,要注意诗歌中名词的使用。名词在古代诗歌中主要表现为一些典型的意象。在抓名词的时候,尤其要注意那些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及多个意象叠加的现象,如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句用九个意象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 此外,有些诗歌中还应注意数词和副词的使用。数词不仅可以写出事物的数量,而且它在诗歌中的巧妙使用常能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如 “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中,数字的巧用为诗歌增加了不少情趣。而 “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中副词 “尽”字,写出了戍边将士无一例外的思乡之情。 2. 鉴赏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性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它对于我们鉴赏诗歌有着不小的帮助。常见的艺术风格有以下几类: 豪迈雄奇: 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如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看山。”(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沉郁顿挫: 沉郁就是深沉蕴藉。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如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悲壮慷慨: 此风格的作品,情感悲壮,出语高昂,充满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朴素自然: 其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 着深意,多见于山水田园诗中。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婉约细腻: 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 “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3. 还应当注意诗词中的语序倒装和省略等现象。 由于古典诗词在声律和修辞上的特殊要求,诗人不得不在次序安排上作些变通。如叶梦得贺新郎词: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显然是 “黄花报霜信”的意思。而诗歌的高度凝练也带来了省略现象的比比皆是。如贾岛的访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始终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对话,作者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 精简为二十个字。这就有如电影里蒙太奇手法,镜头之间留下大量的空白,我们必须根据生活的逻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 (二)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 修辞技巧 如比喻、比拟、借代、夸张、通感、衬托、对比、反复、互文、双关、反语等 回答时注意要点: 手法表现作用 2. 表现技巧 如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比兴、直抒胸臆等。 3. 谋篇布局上的技巧 如起承转合、层层深入、前后照应、烘托对比、卒章显志、以小见大等 特别需要注意的有: 用典,指在诗词中运用历史和文学典故,以使语言简练,表意(表情)含蓄,回答时注意要点: 哪个词什么用法作用 直抒胸臆,即诗经中的赋的手法,不借比兴,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 托物言志(抒怀),咏物诗大体都是这种写法,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即景抒情(借景抒情)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前两句是作者所见之景,由此引出下两句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这两者优势难以分清,都指景色描写中已含有情感倾向。注明的 “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即是典型的一例。 联想、想象: 两者都是诗人在描写非眼前之物。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有个明显的由此及 彼的轨迹,如 “疑是银河落九天”。 飞白、留下空白: 即给读者留下想象余地,这种手法在中国古诗画中所用甚多,某种意义上说,有意味的艺术品都不是一览无余的,所谓 “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即此。 以有声衬无声,如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类相反相成的手法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所用甚多,下述几项皆是。 以动写静,如苏轼的江上看山: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忽过去数百群。前山错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山本是静景,因在行船上看,造成错觉,山就如人马般奔跑起来,形成一种动态的栩栩如生的美感。这种写法多借用比拟和比喻。 以无情写有情,如韦庄的台城: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以柳的无情(只顾自己葱郁) ,来反衬诗人的有情。这里也有相反的情形,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以 “敬亭山”的 “有情”反衬人的 “无情”,从而凸显自己的孤独。 以乐景衬哀情,如王恽的小桃红: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入手风光莫流转。共流连,画船一笑春风面。江山信美,终非吾土,何日是归年?”前五句用赋的铺陈手法,写眼前烟波浩渺,水波不兴。后三句直抒乡愁盘结的胸臆。这里也有相反的情形,即以悲景衬豪情,如别董大的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其意象皆为诗人常用的表哀情的景物,但诗的结尾归结为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使情感越发乐观豪迈。 借人映己,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后两句以假想的 “兄弟”寻 “我”反衬诗人思念亲人之切。 以退为进,如宋之问的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夏。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诗人想表达 “情更怯”、“急欲问”,却以 “情更怯”、“不敢问”表述之,活画出思乡思亲人达到极致时的心理矛盾和精神痛苦。 多角度描绘,如动静结合、时空展开、视听交汇、形色互补等。 【雏鹰展翅】一(2011春)阅读下面宋词,完成第1416题。(8分)生查子独游西岩 辛弃疾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注 本词为作者罢官闲居上饶时作。偃蹇:高耸的样子。生:语助词,无义。14选入高中教材的辛弃疾词作是水龙吟 。(1分)15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先是“我”对“青山”说,然后转换成“青山”对“我”说。B“岁晚太寒生”中的“寒”既指自然界的寒,也可理解为心灵的寒。C下阕叙写明月从“来”到“去”,表明作者吟诵离骚,夜深末眠。D这首词情辞婉转,运用典故,不露痕迹,可谓格调清新,赏心悦目。16简析本词的思想感情。(4分)二(2004春)阅读下面两首诗及背景材料,完成第13题(8分)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相思 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安史之乱中)唐明皇幸岷山,百官皆窜辱,积尸满中原,士族随车驾也。李龟年奔迫江潭,杜甫以诗赠之曰:“岐王宅里寻常见”龟年曾于湘中采访使筵上唱:“红豆生南国”又“清风明月苦相思”,此词皆王右丞所制,至今梨园唱焉。歌阕,合座莫不望行幸而惨然。(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中云中命)1上面的背景材料表明:唐代绝句是可以与_艺术结合在一起的。(1分)2红豆又叫相思子。王维诗歌中的“红豆”,表达的是_;李龟年在安史之乱中唱曲里的“红豆”,表达的是_。(3分)3 联系上面的背景材料,分析杜甫诗中的“落花时节”,含有哪些寓意。(4分)三(2004秋)阅读下面的诗和对联,完成第13题(8分)赤壁 杜庠水军东下本雄图, 千里长江隘舳舻。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兵销炬影东风猛, 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 荒矾鸥鸟满烟芜。注杜庠: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 舳舻;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 曹瞒:即曹操。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郭朝祚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门楼1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1分)2对联中的“周郎一炬”与上面诗歌中的“_ _”一句同说一事;“苏子两游”与上面诗歌中的“_ _”一句同说事。(2分)3 就诗歌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诗,从个角度(如景和情的关系)写一段鉴赏文字(80字左右)。(5分)四(2005春)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13题(8分) 越调小桃红 江岸水灯 元盍西村 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舞凤翔鸾势绝妙,可怜宵,波间涌出蓬莱岛。香烟乱飘,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1.作品描写的是传统节日 的盛况。(1分)2.作品中“涌”、“乱”、“飞”等词颇可品味,选择其一进行赏析。(3分)3.就作品中的画线句展开想像,作一段场景描写。(80字左右)(4分)五(2005秋)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13题(8分)望庐山瀑布 李 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 徐 凝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故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注谪仙:李白。1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 (2分)2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2分)飞流直下三千尺: 千古长如白练飞: 3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4分)6. (2006春)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13题。(8分) 喜迁莺端午泛湖 黄裳 梅霖初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