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设置防火门的位置.doc_第1页
应设置防火门的位置.doc_第2页
应设置防火门的位置.doc_第3页
应设置防火门的位置.doc_第4页
应设置防火门的位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甲级防火门:9 F8 x; j- d* n, ?9 G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 M7 L7 4 y ; W0 D0 v! 第4.2.15条 供垂直运输档案、资料的电梯,其位置应临近档案库,但应在防火门外;当设置垂直传送设施时,竖井应封闭,其围护结构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非燃烧体,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i8 F% o1 K2 v( U* h |) u第4.4.6条 中心控制室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8 b& 5 d6 u: P+ u( r1.宜设在首层主要入口附近;- h S: j& j5 F0 n, y2.室内应设空调或局部空调;7 b% L0 S7 n+ H4 g3.与其他用房的隔墙,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h,楼板不应低于1.5h,隔墙上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W/ a/ , r Q. 第6.0.8条 库区缓冲间及档案库的门均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并应为甲级防火门。- ; ; w: K7 4 y, S第7.2.5条 空调设备应设在专门房间内,机房门应为甲级防火门。5 L$ mg2 P1 6 w) _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X0 B% S2 1 |0 h4.1.2 燃油、燃气的锅炉,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充有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等宜设置在高层建筑外的专用房间内。$ P, _2 _1 ?+ V7 M除液化石油气作燃料的锅炉外,当上述设备受条件限制必须布置在高层建筑或裙房内时,其锅炉的总蒸发量不应超过6.00t/h,且单台锅炉蒸发量不应超过2.00t/h;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总容量不应超过1260kVA,单台容量不应超过630kVA,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E& W m6 B4 U# e; q0 z4.1.2.1 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并采用无门窗洞口的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1.50h的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当必须开门时,应设甲级防火门。 R8 T4 $ + ?+ 4.1.3.2柴油发电机房内应设置储油间,其总储存量不应超过8.00h的需要量,储油间应采用防火墙与发电机间隔开;当必须在防火墙上开门时,应设置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 l5 E$ |) T* J9 y: _, R4.1.10 高层建筑使用丙类液体作燃料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 U- q n B+ |9 V# A4.1.10.2 中间罐的容积不应大于1.00m3,并应设在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的单独房间内,该房间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b7 z! ! P0 V# v) W) F5.2.3 防火墙上不应开设门、窗、洞口,当必须开设时,应设置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 X # w4 d5.2.7 设在高层建筑内的自动灭火系统的设备室、通风、空调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1.50h的楼板和甲级防火门与其它部位隔开。$ i: 9 F9 z- P& o: d9 O5.2.8 地下室内存放可燃物平均重量超过30kg/m2的房间隔墙,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房间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2 C2 w/ Z# j7 _; N# X; D& ?# j6.3.3.6 消防电梯井、机房与相邻其它电梯井、机房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隔开,当在隔墙上开门时,应设甲级防火门。0 X$ J8 I$ $ / j) O: Z7.5.1 独立设置的消防水泵房,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在高层建筑内设置消防水泵房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1.50h的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并应设甲级防火门。* U# H6 y* ?& c8 D: $ 6 M/ Y/ E ; |* M( O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U3 v* d+ e- H, f5 _8 & 第3.2.11条 总储量不大于15m3的丙类液体储罐,当直埋于厂房外墙附近,且面向储罐一面的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可不限。* G+ I( Lc: p1 S# M中间罐的容积不应大于1.00m3,并应设在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的单独房间内,该房间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l6 A3 w* G. g5 Q1 g% _* Y第5.4.1条 总蒸发量不超过6t、单台蒸发量不超过2t的锅炉,总额定容量不超过1260kVA、单台额定容量不超过630kVA的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以及充有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等,可贴邻民用建筑(除观众厅、教室等人员密集的房间和病房外)布置,但必须采用防火墙隔开。7 v# P* z5 E+ C# T# e+ Z上述房间不宜布置在主体建筑内。如受条件限制必须布置时,应采取下列防火措施:J; o3 b# O( * U4 bL$ i! 一、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的场所的上面、下面或贴邻,并应采用无门窗洞口的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隔墙(包括变压器室之间的隔墙)和1.5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当必须开门时,应设甲级防火门。1 $ J* y , r( * e& 变压器室与配电室之间的隔墙,应设防火墙。% Q# z0 |1 P( L二、锅炉房、变压器室应设置在首层靠外墙的部位,并应在外墙上开门。首层外墙开口部位的上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00m的防火挑檐或高度不小于1.50m的窗间墙。6 r& k q; G) # Y) L! A2 s三、变压器下面应有储存变压器全部油量的事故储油设施。多油开关、高压电容器室均应设有防止油品流散的设施。 R% J. u0 H) q3 M & $ I9 S. , K8 + * M1 & 第3.5.6条 高度超过32m的设有电梯的高层厂房,每个防火分区内应设一台消防电梯(可与客、货梯兼用),并应符合下列条件:: Q8 F4 y9 D# . k! ?0 Z; 9 , k一、消防电梯间应设前室,其面积不应小于6.00m2,与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其面积不应小于10.00m2;9 D ) x& H8 9 A0 二、消防电梯间前室宜靠外墙,在底层应设直通室外的出口,或经过长度不超过30m的通道通向室外;+ K, 9 z7 # m% M0 y1 g2 l5 D三、消防电梯井、机房与相邻电梯井、机房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0h的墙隔开;当在隔墙上开门时,应设甲级防火门;# M! e1 E4 ?0 R* Z四、消防电梯间前室,应采用乙级防火门或防火卷帘;$ n; N6 O3 m. P! W% A N7 v8 C五、消防电梯,应设电话和消防队专用的操纵按钮;2 X8 S; s% h5 H) B J: V六、消防电梯的井底,应设排水设施。$ W$ s) U% g8 K; p* W注:高度超过32m的设有电梯的高层塔架,当每层工作平台人数不超过2人时,可不设消防电梯。L/ R5 0 & e o3 R丁、戊类厂房,当局部建筑高度超过32m且局部升起部分的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50m2时,可! 1 v8 k/ h+ h6 x9 # l不设消防电梯。: % K, U2 k2 N) r6 p第7.1.4条 防火墙内不应设置排气道,民用建筑如必须设置时,其两侧的墙身截面厚度均不应小于12cm。: Q/ V ?8 O4 , Z- k, 防火墙上不应开门窗洞口,如必须开设时,应采用甲级防火门窗,并应能自行关闭。; d9 El C8 5 k8 I3 w. ; c9 t6 M$ O. m* D: H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F2 D! n2 t4 E: Q2 E- C; c5.3.3 除敞开式汽车库、斜楼板式汽车库以外的多层、高层、地下汽车库,汽车坡道两侧应用防火墙与停车区隔开,坡道的出入口应采用水幕、防火卷帘或设置甲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停车区隔开。当汽车库和汽车坡道上均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可不受此限。9 R4 F0 C! - X& W# y# I g$ b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k! # U. e c8 r3.1.5 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排烟机房、灭火剂储瓶室、变配电室、通信机房、通风和空调机房、可燃物存放量平均值超过30kg/m2火灾荷载密度的房间等,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墙和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隔墙上的门应采用常闭的甲级防火门。0 n6 ! i$ e& Q乙炔站设计规范$ T 2 Q, h% m1 a: v% , 3 N) g第5.0.3条 电石破碎与电石库毗连建造时,其毗连处的墙应为无门、窗、洞的防火墙;当工艺要求设门时,可设能自动关闭的甲级防火门。) - u7 U8 E( M2 m- S- U, Z% d, K6 W: Q& l0 z飞机库设计防火规范 f& T! Y% ; M% R 1 I# l+ 4.1.2 飞机停放和维修区与其贴邻建造的生产辅助用房之间的防火分隔措施,应根据生产辅助用房的使用性质和火灾危险性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5 r1 R) v: |) 8 B: 3 t1 多层办公楼、维修车间、航材库、配电室和动力站等生产辅助用房应采用防火墙与飞机停放和维修区隔开,防火墙上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3 Q& l, v, ?/ p7 w0 2 飞机部件喷漆间和飞机座椅维修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隔墙与飞机停放和维修区隔开,隔墙上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I5 6 r& * , B! * |6 U3 单层维修工作间、办公室、资料室和库房等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隔墙与飞机停放和维修区隔开,隔墙上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B+ i3 F1 d+ f0 X9 f4.1.3 当飞机库内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的飞机停放和维修区时,必须用防火墙隔开。防火墙上为车辆运输通行的门应采用由设置在门两侧的火灾探测器联动关闭的甲级防火门,并应具有手动和机械操作的功能。# % a/ F z2 m* 4.1.6 附设在飞机库内的消防控制室、消防泵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隔墙上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并应设置疏散走道直接通向安全出口。) Ap+ R1 . P) Q/ d9 mv- C, ( C3 e; k j( A$ F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3 9 vi, C5 n! q/ S6.2.5书库、非书资料库、珍善本书库、特藏书库等防火墙上的防火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K* N8 _ G0 W% Y& a8 | m) M% 2 N. v P( p0 $ w剧场建筑设计规范U5 i, V$ x$ p8.1.2 舞台主台通向各处洞口均应设甲级防火门, 或按本规范第8.3.2 条规定设置水幕。. S; p2 i1 M3 N0 G+ a a8.1.5 变电间之高、低压配电室与舞台、侧台、后台相连时,必须设置面积不小于6m2 的前室,并应设甲级防火门。. os$ P% 4 R8.1.11 舞台内严禁设置燃气加热装置,后台使用上述装置时,应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h 的隔墙和甲级防火门分隔 ,并不应靠近服装室、道具间。# u* Q I7 Q! N; O$ A/ C8.1.12 当剧场建筑与其他建筑合建或毗连时,应形成独立的防火分区, 以防火墙隔开,并不得开门窗洞;当设门时,应设甲级防火门,上下楼板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h。M9 A% J. s: v% m+ H- d8 V6 i0 u8 a( A. m5 J1 ! G L0 P7 _0 R3 p* m& G7 , u1 l/ d. g8 P* N( W- r6 ! o4 T+ l7 u) T! n乙级防火门7 s9 q. : d& T, U, I8 r8 c泵站设计规范9 n3 Y! U8 A. X+ c; h x* e10.8.9 油浸式站用变压器布置在屋内时,房门应为向外开启的乙级防火门,并直通屋外或走廊,不得开向其它房间。4 x. 8 m5 bA. |8 e$ F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J, r5 M$ . 第2.0.4条观众厅与舞台之间的隔墙,宜采用非燃烧体实体墙。舞台口上部与观众厅闷顶之间,应采用厚度不小于12cm的非燃烧体墙隔开,隔墙上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 x$ Yz& 5 z 舞台的灯光控制室应采用非燃烧体墙与可燃物贮藏室隔开。 S+ D9 r/ N5 l. - * M7 _ 舞台的屋顶或侧墙上应设便于开启的排烟气窗,其面积不宜小于舞台地面积的5%。 a. V/ M8 h3 p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V3 c) Pm3 O; h9 K第3.4.4条 汽车停车库 & R1 Y& Y, * u4 C三、地下汽车停车库应符合下列要求:w% Z B; U) c* o1应设置排气通风装置。+ g & T& n5 f. S: k2 y+ T) f1 |2应设封闭楼梯间通至地面层,并不与上层楼梯间连通。* H; D/ P) p8 q! F% Q3设有三台以上电梯的办公建筑,宜将一台电梯通至地下汽车停车库;该电梯于停车库内应设前室,前室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或防火卷帘门。; b. Rc8 s& a3 # 5 |, w# d4 c/ P第3.4.6条 卫生管理设施间% I# WX% A) 一、六层及六层以上办公建筑宜设垃圾管道。高层办公建筑设置垃圾管道时,应设前室,前室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9 b& L 3 q+ G+ n+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T0 a# O5 : H8 9 V- b4.2.4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1.00h的楼板与其他场所隔开,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m2。当墙上开门时,应设置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 f E w/ M. D. ! 9 O% e7 p; D6 T9 * x8 i( 5 J3 _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 H; b7 O( z5 c$ w1 O2 e5.1.5 高层建筑中庭防火分区面积应按上、下层连通的面积叠加计算,当超过一个防火分区面积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L h& 8 B7 W3 Z6 D% J9 q3 A5.1.5.1 房间与中庭回廊相通的门、窗、应设自行关闭的乙级防火门、窗。# M4 ? 8 j+ z( M: z5.1.5.2 与中庭相通的过厅、通道等,应设乙级防火门或耐火极限大于3.00h的防火卷帘分隔。# y g. F: $ a* k$ n5.2.2 紧靠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0m;当水平间距小于2.00m时,应设置固定乙级防火门、窗。/ _& h5 T. Q/ ( n9 Z$ p2 a6.1.3 高层居住建筑的户门不应直接开向前室,当确有困难时,部分开向前室的户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 Q) y: v% z8 6.2.1 一类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 G, l6 N) e( D6.2.1.1 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 WP- |2 Q5 $ Z6.2.1.2 前室的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0m2,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0m2。$ s5 C8 e% G+ R) |$ z/ L( ?6.2.1.3 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 k( b6 N3 L$ o6.2.2 裙房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封闭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U# ( M N8 b / 8 b/ x4 s- D6.2.2.1 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当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规定设置。, O: P9 $ q+ K& Z V6.2.2.2 楼梯间应设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i0 D$ F/ c& f- A/ y; S& v6.2.2.3 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 g9 V0 v3 L) f; w- Y% y8 m.2.3 单元式住宅每个单元的疏散楼梯均应通至屋顶,其疏散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w( j9 F7 f, h6 K; u6.2.3.1 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且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3 R; u7 : s1 f. F; s Q: T. G6.2.3.2 十二层及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wB( X9 2 a2 k: P+ D L- 6.2.3.3 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 w& i& w) z8 c* P) t6.2.8 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楼梯间,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与其它部位隔开并应直通室外,当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0 E9 g$ i , X% K8 i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应在首层与地下或半地下层的出入口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乙级的防火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 - * b: E8 S0 E& k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宜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宜在首层与地下或半地下屋的入口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乙级防火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 O$ Y7 1 - f& ?6.2.10 室外楼梯可作为辅助的防烟楼梯,其最小净宽不应小于0.90m。当倾斜角度不大于450,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小于1.10m时,室外楼梯宽度可计入疏散楼梯总宽度内。; % ?- B3 E9 ? E2 l室外楼梯和每层出口处平台,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在楼梯周围2.00m内的墙面上,除设疏散门外,不应开设其它门、窗、洞口。疏散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且不应正对梯段。8 a- i6 # o9 H9 N; H; g6.3.3.4 消防电梯间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或具有停滞功能的防火卷帘( z7 L& & y! E7 WO) r# 7 M6 5 8 . 5 j1 k% o0 Q3 Q2 w c4 q( j2 _) |$ ; F建筑设计防火规范0 R, G6 s- |: Z第4.2.9条 除一、二级耐火等级的戊类多层库房外,供垂直运输物品的升降机,宜设在库房外。当必须设在库房内时,应设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井筒内,井筒壁上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y# L, Z. e; T0 b第5.1.2条 建筑物内如设有上下层相连通的走马廊、自动扶梯等开口部位时,应按上、下连通层作为一个防火分区,其建筑面积之和不宜超过本规范第5.1.1条的规定。) U3 s+ U! r3 E注:多层建筑的中庭,当房间、走道与中庭相通的开口部位,设有可自动关闭的乙级防火门或防火卷帘;与中庭相通的过厅、通道等处,设有乙级防火门或防火卷帘;中庭每层回廊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以及封闭屋盖设有自动排烟设施时,可不受本条规定限制。7 U5 y$ t# N& h: D6 W第5.3.3条 超过六层的组合式单元住宅和宿舍,各单元的楼梯间均应通至平屋顶,如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时,可不通至屋顶。6 ?* I7 M! G3 J o H9 E4 y6 l5.3.7条 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宜设置楼梯间。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多层旅馆和超过五层的其他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均应设置封闭楼梯间(包括底层扩大封闭楼梯间)。 m7 l4 X0 N8 Y6 p# f2 Y设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且超过3层的地上建筑,应设置封闭楼梯间。0 s+ 6 p# D e地下商店和设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地下建筑,当其地下层数为三层及三层以上,以及地下层数为一层或二层且其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时,均应设置防烟楼梯间;其他的地下商店和设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地下建筑可设置封闭楼梯间,其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6 N$ j; e% Z7 r注:超过六层的塔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如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时,可不设。* D5 O8 X bx& ! J; Q公共建筑门厅的主楼梯如不计入总疏散宽度,可不设楼梯间。 / W: k/ d6 l; f( I a5 o# H) ? T S2 6 _6 C& b4 m$ X1 D& l. 第7.2.2条 剧院等建筑的舞台与观众厅之间的隔墙,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5h的非燃烧体。 & , K+ B. U4 p! u. 5 V舞台口上部与观众厅闷顶之间的隔墙,可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5h的非燃烧体,隔墙上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 D u% F3 G! o4 g+ / V! c电影放映室(包括卷片室)应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非燃烧体与其他部分隔开。观察孔和放映孔应设阻火闸门。! y, t/ a( b0 d5 Y2 o5 a第7.2.3条 医院中的手术室,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附设在居住建筑中的托儿所、幼儿园,应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楼板与其他场所隔开,当墙上必须开门时应设置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7 X, 4 8 C3 I# 2 R! I第7.2.11条 附设在建筑物内的消防控制室、固定灭火装置的设备室(如钢瓶间、泡沫液间)、通风空气调节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h的隔墙和1.5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隔墙上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1 W; i, n& x, S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 # / m( T- U4 7 A6.0.3 汽车库、修车库的室内疏散楼梯应设置封闭楼梯间。建筑高度超过32m的高层汽车库的室内疏散楼梯应设置防烟楼梯间,楼梯间和前室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地下汽车库和高层汽车库以及设在高层建筑裙房内的汽车库,其楼梯间、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疏散楼梯的宽度不应小于1.1m。# E& D$ * Z( x7 R2 y& J6.0.4 室外的疏散楼梯可采用金属楼梯。室外楼梯的倾斜角度不应大于45,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1.1m,每层楼梯平台均应采用不低于1.00h耐火极限的不燃烧材料制作。在室外楼梯周围2m范围内的墙面上,除设置疏散门外,不应开设其他的门、窗、洞口。高层汽车库的室外楼梯,其疏散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 & s) t6 l宿舍建筑设计规范$ 9 8 S6 h9 a第3.5.2条 通廊式宿舍和单元式宿舍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e4 Y, C: i2 P+ I I(一)通廊式宿舍,七层至十一层应设封闭楼梯间,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应设防烟楼梯间。1 |9 C) y6 A0 M(二)单元式宿舍,十二层至十八层应设封闭楼梯间,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应设防烟楼梯间。七层及七层以上各单元的楼梯间均应通至平屋顶。但十层以下的宿舍,在每层居室通向楼梯间的出入口处有乙级防火门分隔时,则该楼梯间可不通至单屋顶。+ y0 n; ; a1 j( ?; G& ; Xl# t乙炔站设计规范! r( xw$ L- eP5 2 o% L7 n6 G第5.0.9条 无爆炸危险的生产间或房间、办公室、休息室等,宜独立设置。当贴邻站房布置时,应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且与有爆炸危险生产间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无门、窗、洞的非燃烧体墙隔开,并设有独立的出入口。9 A6 E+ j& d/ cQ) O9 e当需连通时,应设乙级防火门的双门斗,通过走道相通。% G! lI% wG% * C8 j6 N9 Z有爆炸危险的生产间与值班室之间的窥视窗,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0.9h的密闭玻璃窗。) C0 e- 1 . A9 : z5 R, h5 i医院建筑设计规范8 I. i( g9 q9 8 k _! p8 g第4.0.3条 防火分区 ( U E! e4 ?1 l: L 一、医院建筑的防火分区应结合建筑布局和功能分区划分。 7 Q( c# m& L7 y b; w 二、防火分区的面积除按建筑耐火等级和建筑物高度确定外;病房部分每层防火分区内,尚应根据面积大小和疏散路线进行防火再分隔;同层有二个及二个以上护理单元时,通向公共走道的单元入口处,应设乙级防火门。 0 J) 7 E2 _+ E9 - 三、防火分区内的病房、产房、手术部、精密贵重医疗装备用房等,均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小时的非燃烧体与其他部分隔开。+ u/ E0 F# ?4 g1 a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 k9 o! K4 ; a: C* d9 D, y第5.1.2条 藏品库房、陈列室的隔墙应为非燃烧体。防火分区内的隔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隔墙和乙级防火门分隔。封闭式竖井的围护结构应采用非燃烧体及丙级防火门。* M& k+ o5 w7 w4 ! C6 g; r2 B& r% ! Z* N2 F8 G6 v丙级防火门:* I+ m3 9 D0 DO泵站建筑设计规范) Y0 N; 7 g# M6 h, 10.8.12 配电装置室的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丙级防火门。相邻配电装置室之间有门时,门应能向两个方向开启。) J: m6 P/ R0 D( W! 2 m10.8.13 10.8.16动力电缆和控制电缆隧道每150m、充油电力电缆隧道每120m、电缆沟道每20m、电缆室每300m宜设一个防火分隔物。$ K* c% & : H P: A0 防火分隔物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7h。 m% 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