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的女性婚姻事业观与个人发展.doc_第1页
多元化的女性婚姻事业观与个人发展.doc_第2页
多元化的女性婚姻事业观与个人发展.doc_第3页
多元化的女性婚姻事业观与个人发展.doc_第4页
多元化的女性婚姻事业观与个人发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多元化的女性婚姻事业观与个人发展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女性从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模式已经改变。本文通过访问4位女性,从家务分工、婚后再教育以及对配偶满意度这三个方面分析其对于女性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在不同的家庭分工模式下,女性个人发展个不相同。笔者力图为女性寻找家庭与事业之间的平衡点。关键词:婚姻观、事业观、个人发展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women from the traditional Men outside the home, women inside model has changed. This article by visiting the four women from the division of housework,marriage re-education and spous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this three aspects of the importance of personal development for women. In the mode of the family division of labor, womens personal development will be different. I try to find a point of balance between family and career for women.Key words:Views on marriage Business concept Womens development一、前言(一)研究意义和目的:女性在现代社会怎样发展、如何发展,不仅是女性发展的根本问题,也直接关系到社会发展的走向和人类发展的前景。正如马克思所说:“每一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也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丑的也包括在内)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女性约占13亿总人口的一半。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不仅对中国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人类的进步有着特殊影响。妇女解放至今日,已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慢慢的,女性开始走出家门,走向社会,追求独立,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已不再像中国古代的传统妇女那样被困于深闺中,被限于家庭内,没有自我,没有个人的价值,依赖男性而生存。但妇女虽然取得了职业上发展的自由和权利,但很多女性在家务劳动上仍没有获得解放,女性一方面从事繁重的工作,另一方面继续忙于沉重的家务,上班工作下班劳作。相比过去的女性而言,虽然获得了独立,但却比以前更加辛苦和劳累;相比男人而言,负担更重,工人,妻子和母亲的多重角色让妇女陷入了更艰辛的生活中,日夜忙碌,穿梭于家庭和职场之间。婚姻与事业是当代女性生活的主要内容,女性同时承担工作和家庭的双重角色,婚姻事业观对于女性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女性婚姻事业观的了解、分类和剖析,提出相关建议,试图让女性在满足个人价值的同时,又能获得家庭和事业上的满足感,从而为现代女性在家庭和事业中寻找一个平衡点做出一点贡献。(二) 相关概念和理论:婚姻事业观,一般指人们对婚姻/家庭和事业/工作的看法和态度。社会性别角色,一般指个人关于性别角色及其规范的学习过程,是贯穿人的一生的性别认同过程。人们在认同性别角色的基础上,接受社会对不同性别个体的角色要求,并形成一种行为规范。其特点为:男性是以升学到就业再到提升为主线;女性则以婚姻再到生育为主线。个人发展,一般指提高自我意识,实现个人才华和发挥潜力,实现愿望或加强身份等等。本文中的个人发展主要是指:一方面,人们发展个人能力,在工作中学习。一方面,人们加强学习技巧和方法。另一方面,人们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包括在健康、财富、文化、家庭、朋友和社区等方面的个人发展。(三)文献回顾:家庭分工和女性的劳动供给是家庭经济学和劳动经济学中的经典话题。国内对女性就业与家庭分工的时间配置变化进行的研究起步较晚,朱楚珠研究了农村妇女的时间配置及其变化,杨绪彪等利用妇女地位调查资料研究了中国11个省的15-64岁女性生活时间分配及其社会、经济学意义。中国学术界也根据关于时间分配的几项大型调查研究对男女两性时间运用差异的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谭琳和陈卫民运用社会性别视角对家庭性别分工进行了系统研究。李实运用贝克尔家庭时间配置模型研究了农村妇女的就业与收入,研究发现农村妇女劳动时间与收入受家庭分工和劳动力市场的影响。郑桂珍首次系统地研究了女性在家庭内部的时间配置问题。国内关于时间配置的研究成果为我们研究女性时间配置问题提供了许多借鉴,但是以工资率的变化解释家庭分工的新古典理论在近来研究中遇到了挑战。第一,新古典理论实际上假设家庭成员偏好稳定,但却忽略了家庭内部结构,而现实中不断上升的离婚率提醒经济学者们在研究家庭内部决策时要重视家庭内部冲突的重要性。第二,针对转型时期的国家,新古典理论可能无法解释既已存在的事实。那就是随着女性就业状况的不断恶化,与男性工资差距的不断拉大,女性并未把更多的时间配置到家庭生产中,反而减少了配置在家庭中的时间。另外除工资率之外影响女性时间配置的剩余因素存在着适用性的检验问题。宏观上,徐安琪的夫妻权力模式与女性家庭地位满意度研究中,研究了夫妻权力模式(包括家庭事务的具体决策权、个人事务的决定权以及综合实权)是否为其主要的预测变量和对妇女个体家庭地位满意度起作用的又是哪些因素?通过模型建构方法来揭示影响妇女家庭地位满意度的机制以及多元因素。微观上,黄河清和张建国的中国当代夫妻家务公平观研究对上海市2005年抽样调查的一点分析中,用整体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从幼儿园到大学五个教育阶段的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试图通过微观层面调查根据家庭夫妻双方对于公平定义、彼此角色的认知、以及对家务的看法,以期分析双方公平观的差异,从而了解社会变迁对上海夫妻家庭价值观的不同影响。前人的研究中,大多谈了家务分工及家庭地位的满意度对女性的影响,但是研究婚姻事业观与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的文章较少。本文研究怎样的婚姻事业观更适合女性实现个人价值和自我发展。在此,笔者将从三个方面探讨:第一,家务分工与女性婚后个人发展;第二,婚后再教育与女性婚后个人发展;第三,对配偶的满意度与女性婚后个人发展。笔者通过访谈获取第一手资料,对资料进行整理和文献研究,进一步分析。女性工作家庭冲突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是实现性别平等、劳动者就业权利及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作环境的变化,可选择的工作安排,如弹性日程表、远程通讯与创业机会为女性平衡多重生活角色创造了机会和条件。随着工作与家庭观念的转变,女性的职业生涯发展观也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那种在一个组织中渡过全部职业生涯的假设已经成为过去,职业流动变得更加频繁。女性拥有了更多的平等发展机会,可以更好地兼顾工作与家庭。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越来越多的女性可以将家庭需要与职业决策联系起来,真正做到工作与家庭平衡。二、 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一)分析框架:本文的研究问题是探究在不同的婚姻事业观下,女性的个人发展应是何样。把婚后的家务分工模式、再教育及对配偶满意度这三个方向问题具体细化成了如下具体指标:婚后的家务一般由谁来承担;你对现在的家务分工模式是否满意;婚后是否接受过再教育(包括社会上的教育班和公司内部的培训);你是否想过要在婚后继续教育婚后夫妻双方在事业上是否有提升(包括社会地位的提升、职位的提升);婚后你对丈夫在事业上的发展是否满意;婚后夫妻双方吵架,通常因为什么;婚后你觉得丈夫对你是否关爱;婚后你对丈夫在家庭投入的精力是否满意;叙述一下自己一天的生活;(二)研究方法:笔者采用个案访谈的研究方法对4位女士进行了结构式访谈,通过文献综述,资料的整理归纳和对比分析梳理本文脉络。首先,在采访前笔者通过父母和周围的邻居了解到了这4组家庭的特色,把研究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家务分工与女性婚后个人发展;第二,婚后再教育与女性婚后个人发展;第三,对配偶的满意度与女性婚后个人发展。其次,笔者把研究问题化成了具体的指标,拟定了一份问卷,最后得出结论。(三)研究对象简述:笔者在选择这4个被访者原因为这几人的家庭都各具特色。A是“男女事业型,女主内” 的家庭分工模式。B是“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模式,C是“男女双方事业家庭兼顾型”的家庭分工模式,D是“男女事业型,男主内” 的家庭分工模式。A女士,高中老师,今年32岁,丈夫也是一名高中教师,有个7岁大的儿子。家务几乎落在了A女士的身上。B女士,家庭主妇,今年33岁,丈夫是一个名外企高管,有个9岁大的儿子。家务全部落在了B女士的身上。C女士,会计,今年33岁,丈夫是个律师,有个9岁大的女儿。夫妻共同承担家务劳动。D女士,知名外企的副总,今年35岁,丈夫是个大学教授,有个7岁大的女儿。由丈夫承担家务。三、调查分析及结果:本文对4个不同家务分工模式的家庭进行结构式访谈,了解被访女性对家务分工的现状和满意度、婚后继续教育的现状和满意度和对配偶的满意度,分析三方面因素对女性个人发展的影响。(一)家务分工与女性婚后个人发展: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的劳动分工具有明确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界限。然而,自1949年以来,女性普遍参与社会劳动的事实打破了传统的“男主外”格局,改变了女性对男性家庭成员的绝对依赖,她们自己也成为家庭经济的提供者。然而,与“男主外”相比“女主内”的传统却难以改变。笔者让每个人讲述了她们每天的生活。A女士讲到:“早上天没亮就要起来,收拾完自己就去给丈夫和孩子做早餐,然后把儿子和丈夫叫醒,等大家吃完了早饭,我又要骑车带着孩子去上学,到了学校就要给同学上早自习。平均我每天有三、四节课,然后课后还有很多琐碎的事情要做,晚上接孩子,回家做饭洗衣服几乎都是我做。”家务分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的时间可及性。由于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时间相对充裕的一方将会承担更多的家务,工作状况、性质和日程既影响自己的家务时间,也影响配偶的家务参与。当我问道B女士是否是自愿做家庭主妇的时候,B女士坦言:“刚毕业就和丈夫结婚了,婚后没多久就又怀孕了,生产后婆婆和丈夫都希望自己在家带孩子。他们的理由是:婆婆身体不太好,照顾孩子恐会力不从心,而如果请保姆,一个月的钱跟我的当时的工资差不多,还不如自己照顾更放心,家里的条件也允许,就索性辞职在家当个家庭主妇了。刚开始我是计算着等孩子3岁的时候把孩子送托儿所,在去上班。但是事实是:三年以后我想找工作了,可是我没学历,又没有社会经验,且做了家庭主妇3年,我也渐渐的习惯了这种生活,就不再想着上班这件事了。”由于B女士没有自己的事业,她把家务和教育子女当成了自己的事业,这也是无可厚非的。教育资源、职业和收入等因素影响夫妻之间的协商能力,是家务分工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由于家务枯燥乏味、无所回报,拥有资源较多的一方往往会在家务方面投入较少,甚至逃避家务。D女士在访谈中说:“由于我丈夫的工作很稳定,且在家的时候又长,就理所应当的做了家庭煮夫,而且本是大学教授的他对于教育女儿也很有一手,所以我很放心的把家中的大小事务交给丈夫做。”社会性别角色观念对个人在婚姻和家庭中性别角色定位很有影响,认为男孩和女孩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吸纳约定俗成的文化传统,生成适合各自性别角色的观念,最终影响他/她们的家务行为。传统性别角色观念(丈夫养家活口,妻子相夫教子)越淡漠,家务分工越平等。同样都为了家庭创收的A女士和C女士,在家庭分工上面却是天壤之隔。C女士谈到自己的生活时,说:“我和丈夫是共同承担家务的,我是个会计,月底和月初的时候最忙,经常加班或者带着账本回家做,那个时候一般都是丈夫做饭、收拾屋子,赶上他也忙的时候,就谁先回来谁就做饭,如果我不忙的时候,就是我主持家务。”笔者在访谈时问及被访者是否满意现有家务分工模式,A表示很不满意,A女士谈到自己的丈夫时总说:“他用在家里和孩子身上的时间真的是太少了。做为一名班主任,在学生上早自习之前他一般就要到校,而晚自习的时候,他经常给同学补课或阶段性测验,放学后他继续给一些差生补课,不然就是判试卷。回家直接吃饭、备课。为了前途,他现在还继续读博士,把教育孩子的重任交给我承担。”本是和丈夫是同一所大学毕业的她,但现在丈夫已经被评为全区的优秀骨干教师,其所作出的成绩明显的高于自己。她认为,只要丈夫能和她共同分担家务,A女士自认有信心成就一番事业。B女士觉得自己也不是很有事业心,就喜欢做做家务、教育小孩。C女士谈到:“生活不是像工作那样能够什么都安排的那么井井有序,有时候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和丈夫会相互体谅,包括在家务这方面,谁时间比较闲,谁就多做点,我很喜欢现在的这种分工。”D女士讲到:“很感激丈夫帮我把家里的杂事做好,让我有更多的精力用在事业上。”这一问题反映出:如果女性把越多的时间放在了家务上,她就没有闲暇时间经营自己的事业,从而在事业上的发展也很大程度的被限制了。(二)婚后再教育与女性婚后个人发展:学习是一个人一生的任务。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新兴科技层出不穷,不学习新知必将成为时代的弃儿。因此,终身继续教育对于提升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是至关重要的。笔者认为,在科技革命统领人类生活的今天,应该是“智者生存”。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我,要跟上社会的脚步,才不会被社会所抛弃。不管我们的学历是如何,但是一旦进入到职场都是需要重头学起的。表1 婚后再教育与个人发展婚后是否进行过再教育对自己的事业是否有发展A否否A丈夫否是,荣获“区级骨干教师”的称号。B否否B丈夫是是,从部门的经理助理升到了经理。C是是,考取了中级会计资格证。C丈夫是是,考取了律师证。D是是,从销售代表升到了地区总代理。D丈夫否否在调查中,笔者对这4个家庭访谈,结果如表1所示。在婚后,B女士的丈夫和D女士都经常参加过公司相关培训,这使得他们不仅锻炼身体,还能扩大社交、提高社交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企业而言,培训是对人力资源这一核心资源进行开发的投入。较之其他投入,这种投入更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其效益是巨大的,且具有综合性、长远性。培训的内涵是对员工潜在能力的开发,而不仅是知识的补足和技能的训练。其目的是促进员工全面的、充分的发展,从而给企业带来无穷无尽的活力。C女士和其丈夫在婚后都考取了证书。之后在事业上逐步上升。C女士在谈话中说到:“考证的目的,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人员的基本本能,因为每个人都想往高处走,而证,就是向上走的一个绳索。”A女士说到:“教师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职业,丈夫已经在开始联系导师,准备考取博士。他的区骨干教师对于考博会有很大助力。我现阶段没准备考什么,就是会时常看一些资料来充实自己,不能和时代脱轨。”这一发现表明:婚后的再教育和个人事业的发展呈正相关。婚后是否接受过再教育对于社会地位的提升和职位的提升都有着很大的帮助。(三)对配偶的满意度与女性婚后个人发展:通过被访者对其配偶在事业、家庭的精力投入和对自己关爱等问题的回答,笔者分析配偶满意度与婚姻事业发展的联系。表2 对配偶的满意度婚后你对丈夫在事业上的发展是否满意婚后你对丈夫在家庭投入的精力是否满意婚后你觉得丈夫对你是否关爱A满意不满意不满意B满意不满意不满意C满意满意满意D不满意满意不满意在调查中,笔者对这4个家庭访谈,结果如表2所示。对比ABC被访者,无疑D女士的这种家务分工模式是时代进化过程中演变而来的。经济角色的转换对于婚姻的稳固性造成了惊人的影响。有证据表明,婚姻关系中 “男主内”的变化也就是丈夫承担更多的家务,妻子在外面赚更多的钱女性不需要通过婚姻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所以她们更倾向于挑选那些能和她们建立平等关系的男性。对于降低离婚率、让家庭更和谐起到的其实是积极的作用。D女士说到:“对于我这样的家庭,其实不是实际上的男主内。我丈夫不是一个懦弱的人,只是他大学教授这份工作属于很稳定的那种。只是妻子挣钱比丈夫多,我又天天在外面应酬之类的,且大事小情爱做主的性格,让更多的人觉得如此而已。”不过本文是从家务分工来更多的说明“男主内”,但不是必然的“女主外”。ABC三位女士对现在丈夫的工作状况也是持肯定意见的。对于C家庭来说,一对事业、家庭兼顾的夫妻就非常和谐。社会学家李银河曾认为将后方全盘交给男人不是一个明智之举。在一次接受电视采访时,她说:“女人没有必要彻底解放到家务全丢给男人,用不着这样矫枉过正,大家都是平等的。女的要是压迫男的也不好。”什么才是平衡点?李银河做了个统计:“我在北京市做的一个统计,将男女分成这么几组,女人做家务比男人多的占60%,然后另外40%已经是男女分担,基本上是差不多或者甚至有一部分男的做家务比女的还多,这就很好嘛!”这与C家庭的现状和吻合。B女士抱怨道:“他经常忙应酬,总是很晚回家,到家洗个澡、看会儿电脑,差不多就睡了。我每天忙里忙外的,又收拾家务,又照看孩子,父母那边也是我一把罩,但是他从来不关心我,哪怕是问问我今天累不累也好啊,感觉什么都是我理所应当的一样。”对于她说的这样情况,很多家庭主妇都遇到了。因为所有的家务你们都替他们做了。这样,家庭中的男人们就会渐渐的失去了做家务活的机会,时间长了他们对不做家务就产生了依赖心理或者是一种习惯,认为就应当是家庭主妇的事情了。多让男人们参与到家庭中,就不会这么感到缺少关爱了。由此可见:女性对配偶在事业上的发展、家庭上投入的精力和对自己的关爱程度越满意,女性在事业上才能更高枕无忧的做下去。四、结论和思考:通过对四组不同家务分工模式的夫妻双方进行研究,笔者得出的如下结论:第一、现代家庭的家务分工不再是“男主外,女主内”的单一模式。笔者访谈的这四组家庭分别代表了四种家庭分工模式,不同的分工模式,女性的个人发展不尽相同。A是“男女事业型,女主内” 的家庭分工模式,这种分工既扼杀了适应主外的女性的能力与成长发展,又打击了一批并不适合在外打拼的男人,徒然给他们制造了很大的压力。B是“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模式,这种分工显示不一定所有人都适合在职场拼搏,只要把自己的优势出来,就是一个优秀的人。C是“男女双方事业家庭兼顾型”的家庭分工模式,这与传统性别角色观念(丈夫养家活口,妻子相夫教子)不大相同,这种分工不仅让女性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去工作或者娱乐,且让男人也参与到家庭当中,使得家庭更加和乐美满。从C家庭情况可以看到,传统性别角色越淡漠,家务分工越平等。夫妻双方共同发展、共同进步。D是“男女事业型,男主内” 的家庭分工模式,这种模式要求女性在外面可以当女强人,但是不能把女性的“温柔”特质全部抹杀,让男性失去家庭温暖。第二、满意度与女性的个人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女性对配偶在事业上的发展、家庭上投入的精力和对自己的关爱程度越满意,女性在事业上才能更高枕无忧的做下去。夫妻双方满意度与双方的沟通有关,不论男女,如果在家务分工时互相体谅、互相尊重则,那么对于形成满意的家务分工模式,提高婚姻生活的满意程度以及事业的成功都不无裨益。当女性满足于自我的情感需求时,那么对于婚姻的满意程度也是呈正相关的。第三、婚后的再教育和女性事业的发展呈正相关。继续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主要是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创造力和专业技术水平。知识经济时代继续教育又是人才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手段,着重点是开发人才的潜在能力,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是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婚后是否接受过再教育对于社会地位的提升和职位的提升都有着很大的帮助。第四、男性个人的教育程度越高,做家务的时间越长,不做家务的概率越低相反。夫妻的性别观念、绝对资源、相对资源和时间可及性对家内劳动分工影响颇深。具有平等性别观念的男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