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教案7-8单元.doc_第1页
二下教案7-8单元.doc_第2页
二下教案7-8单元.doc_第3页
二下教案7-8单元.doc_第4页
二下教案7-8单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6 丑小鸭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及由这些生字所组成的词语,理解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自己喜欢的部分。3.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注重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发展思维。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童话故事吗?在故事里有凶恶的老虎、狡猾的狐狸、可爱的小兔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童话中的朋友(出示丑小鸭的投影),大家看看它是谁?你们认识它吗?今天丑小鸭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动听的故事,下边就让我们一起去听听故事吧。(听录音机读课文)这个故事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板书:26丑小鸭)齐读。二、初读课文,借助插图,理解内容。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词,初读课文,读通每句话。并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2借助插图,再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指名逐段读课文,检查自读效果,并予以评价。重点指导下列字的读音:“伸、闷”的韵母都是前鼻音。“钻”的声母是平舌音,“伸”是翘舌音。(1)读准字音。(2)理解词义。除了运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还可以通过让学生找近义词、反义词来理解。近义词:嘲笑( ) 伤心( ) 欺侮( ) 美丽( )反义词:丑( ) 讨厌( ) 仔细( )瘦( ) 幸福( ) 耐心( )4老师范读课文,小组讨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5自读全文,请学生说说你能读懂什么?没读懂的用“?”标出,先小组解决,如果小组解决不了再说给大家听,一起解决问题。过渡语:通过刚才大家所读的,所说的,看得出你们都能够掌握很多知识、大致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还有一些问题,大家没读懂,提出来了,说明大家都有这种勤学好问的精神,下面老师就带领大家细致地学习这篇课文。三、讲读13自然段。指名读13自然段。1思考:丑小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你从哪里读懂的?2找出丑小鸭,让学生看看丑小鸭和其他鸭子的不同之处。3从课文中画出描述丑小鸭样子的句子,了解大家叫它“丑小鸭”的原因。4轻声读13自然段,说说你还能读懂什么?这三段主要讲了什么?四、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26丑小鸭 又大又丑 毛灰灰的 嘴巴大大的 身子瘦瘦的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有感情地朗读第13自然段。过渡语:丑小鸭的命运怎样?二、学习第4自然段。1丑小鸭为什么会挨欺负呢?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它?2读读课文,说说大家是怎样对待它的?它为什么离开了家?当时的心情怎样?3品析词句,你读懂了哪些词语和句子?4丑小鸭被迫离开了家,你们有什么感想?小结:丑小鸭很可怜,大家都很同情它,也想帮助它,说明你们都很富有爱心。5指导朗读,用同情、关心、无可奈何的语气读第4自然段。过渡语:丑小鸭离开家以后,它又遇到了哪些事情?三、学习第5自然段。1自由读一读第5自然段问:丑小鸭离开家以后遇到了什么困难?2体会词语。3用悲凉、同情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过渡语:丑小鸭在外面怎样过日子呢?四、学习第6、7自然段。1在熟读的基础上体会:丑小鸭为什么“自个儿在水中钻来钻去”?这时它看见了谁?心里怎样想?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着重体会“晾奇”、“羡慕”。丑小鸭惊奇的是发现世界上竞有这么美丽的鸟;它羡慕的是希望自己也能像天鹅那么漂亮,也能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翔。2伴随着天气的变化,丑小鸭找到自己的家了吗?它是怎样过冬的?丑小鸭遇到困难以后都是怎样做的?体会“冻僵”、“幸亏”说明丑小鸭冬天无处藏身,处境悲惨,险些冻死。3有感情地读6、7自然段,要读出丑小鸭命运的悲惨。五、学习第8自然段。(熟读)1天气暖了,丑小鸭出来散步,它突然发现了什么?2丑小鸭怎么发现自己是一只天鹅的?3通过多读来理解内容,理清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弄懂句意。4训练朗读:从“忽然”开始,要用惊奇、欣喜的语气朗读,表达出丑小鸭为自己命运的改变,愿望能够实现而十分高兴的心情。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有关天气、环境描写的句子画下来,并说说随着天气、环境的变化,它的命运如何变化。七、总结、扩展。 学 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小结:世界上的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要勇敢的面对挫折和困难,在逆境中不屈不挠,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拼搏。八、作业: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板书设计 26丑小鸭 又大又丑 毛灰灰的 丑 难受 出走 漂亮的天鹅 嘴巴大大的 身子瘦瘦的 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借助拼音,分析字形,培养自学能力。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闷:“门”字框。夫:和“天”比较字形。“鹅”、“鸡”都是“鸟”字旁;“脑和脖”都是“月”字旁。漂:与“飘”比较字形。钻:与“沾”比较识记。二、出示练习。1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疼爱:关心,喜爱。孤单:单身无靠,感到孤独。苦恼:痛苦、烦恼。出走:被环境逼迫,不声张地离开家庭或住所。讥笑:讥讽和嘲笑。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幸亏:多亏。2把下面的字换一部分组成本课的字,再组词语。例:恼(烦恼) 烈( ) 鸡( )脑(脑袋) ( ) ( )飘( ) 战( ) 济( )三、布置作业。1认真写生字。2课后练习2。板书设计25 玲玲的画【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9个字以及“楼梯” 和“脑筋” 两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1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那我们就来看一个动画片,请你们一边看一边想:动画片中的人,他们遇到不高兴的事时是怎么处理的?2播放多媒体课件(一)(人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令人不高兴的事,但这些事通过人们动脑筋,也变成了好事)。3谈话激趣。(1)刚才,老师和小朋友们一块儿看了动画片之后,老师觉得动画片中的人真聪明!他们能把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不快乐的事,通过动脑筋变成好事。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16页(教师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2)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指名读、齐读。)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3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2)自由拼读词语。指名读、小组读。(3)将词语的拼音去掉让学生练读。把其他字去掉,只留下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铃、详、幅、奖、催、叭、脏、筋”。(4)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5)打乱生字顺序让学生进行抢读(奖励读得好、记得快的小朋友)。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看课文插图(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再次读课文,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3推荐交流得好的小朋友在全班进行交流,并读出相关的句子。4教师进行朗读指导(要求: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5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然后学生进行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7通过读,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自己读懂了些什么。8教师再指名交流,并相机进行点拨,重点指导理解词语:“端详”;理解句子:“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9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四、启发思维、训练表达1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把你遇到过的事在小组中互相交流。2推荐小组中交流得好的小朋友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3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第二课时一、游戏激趣、复习生字1出示多媒体课件(三):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2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二、指导观察、练习写字1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2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3学生练写。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三、做一做,完成课后练习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27 寓言两则学习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教学重难点学生第一次接触寓言,所以在导入时应从这个词入手。文章短小,通过读文,让学生能悟出寓意。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一、解题引入: 1、:同学们,你们听过寓言故事吗?(学生交流)。教师介绍:寓言和童话、记叙文一样,是一种文章体裁,它往往借一个虚构的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寓”寄托包含的意思,寓言就是说话包含着某种意思。“则”在这里是一个量词,表示条数。“二则”就是二条。 2、观察谈话:出示揠苗助长插图,启发谈话: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吗?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通过这两则寓言,我们会明白一个什么道理呢?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引出课题)揠苗助长二、学习揠苗助长 初读1.读题思考: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相机教学“揠”字的读音和意思,“长”在这里读“zhang。2.出示课件或录像资料,变“话”为“画”,引导学生观看,细致了解故事内容。3、自读课文。轻声朗读课文,找出并读准生字、新词。利用用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桌互相讨论。4、全班交流生字词语的识记。教师充分鼓励学生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适时地强调重点字词。如:游戏巩固识字。采用“字词大转盘”“摘果子”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识记生字。朗读1、引导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2、指名朗读,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说出朗读体会:你为什么这样读?结合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情,教师相机启发、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如:指导读第一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种田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生长?种田人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而禾苗长得如此之慢,他的心情怎样呢?在学生交流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巴望”一词,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焦急和自言自语的语气。指导读第二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种田人想出了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呢?他又是怎样做得?理解“终于,筋疲力尽”的意思。指导学生读出“焦急而又疲惫”的感觉。3、引导学生从农夫的自信的语言和最终的结果中,体会当时人物的心情和表现。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弄清,结果为什么是这样?初步体会寓意。讨论启发学生思考:读了这则寓言明白了什么道理?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情吗?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做?引发学生讨论,教师相机点拨,抽象出寓意。拓展1、启发学生思考:如果让你给这个农夫起个名字,你认为他应该叫什么?说出自己的理由。2、你还知道什么寓言?讲给大家听一听,并说说从寓言中你有哪些收获?(开阔学生思路,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问题设置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融合学生个性化的见解,丰富了语文积累,促进了学生想像能力、思维水平及表达能力的提高。)写字1、出示“我会写”中的“焦、费、望、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在结构和笔画上的特征,交流观察的收获,教师适当强调。如:“焦”的上面,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住”;“算”字中间是“目”不是“日”。“费”字上面的是“弗”,要先写“弓”字;“望”字上面左半部的“亡”字的最后一笔有变化。2、教师范写难点字,边写边强调重点笔画的书写。3、学生自主练写,写后互相评议。写得不好的多写几个。 第二课时 回顾1、利用生字词语卡片,组织学生回顾。2、启发交流:从揠苗助长的学习中,你得到了哪些收获?教师相机过渡到本课的学习。初读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教师巡视指导。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A、利用生字词语卡片,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交流识字记字方法,教师肯定学生个性化的记字方法,并适当点拨重点字在记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B、分段指读课文,了解学生读文情况。3启发思考:通过读文,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研读1启发学生思考:根据读文和自己的理解,学习这则寓言你想提出些什么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梳理学生回答,展示学生提出的问题:如:种田人为什么要守株待兔?他是怎么守株待兔的?结果怎么样?这个人做得对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结合着学生学习第一则寓言的基础,和课文内容短小,语言平实的特点,充分放手。引导学生根据读文提出问题,教师梳理指导,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像能力,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2结组学习。引导学生围绕着梳理出的问题研读课文。教师巡视,适当提示,比如:要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情等。3小组汇报交流学习成果。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读书汇报,适时地引导学生理解语言,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丰富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蕴含道理的感悟和体验。如:抓住“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又肥又大的野兔。”引导学生体会。“白”字。指导朗读该句,读出种田人那种捡了便宜心满意足的语气;捡了野兔后,他想些什么?指导朗读该句,读出种田人那种期盼的心情;守株待兔的结果怎样?指导学生读出惋惜的语气等。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交流:这个人做得对吗?(合作读书,解决问题,教师适时点拨,提高了学习效益。互动的形式,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研读氛围,学生在思考与讨论中加深了对寓意的感悟。)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拓展1讨论:读了这篇寓言,你有什么收获?2交流:在生活中,你见过像课文中的种田人一样的人和事吗?3、思考:种田人正坐着等待兔子,假如你经过看见了,你会怎么样来劝说他?(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结合自己的认知实际,创设情境,创造新的思维发展点,引发学生讨论交流,培养了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写字1、出示“我会写”中的“守、丢、此、桩、肥”,组织学生进行观察。2、教师示范书写。3、学生练写,师生评议。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七学习目标1、发现汉字的一字多义的特点。复习巩固查字典的方法。2、让学生认读八个表厨具名称的新词,从中认识九个生字。成语的积累。3、看懂图意,再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口语交际。4、展示自己收集的谜语。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我的发现1.让学生读一读三句话,再读一读伙伴的提示语,想想这三句话中“回”字的意思。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3.集体查字典,了解“回”的几中解释。(1)掉转。(2)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3)量词,指事情、动作的次数。(4)回族。(5)曲折环绕。4.读句子,选择“回”在句中的准确意思。句1:“回”是掉转的意思。句2:“回”是回族的意思。句3:“回”是量词,指事情的次数。5.扩展练习。教师再举几个例子或让学生自己举例,体会汉字一字多义的特点。(二)日积月累“读读认认”1.让学生借助拼音拼读生词,再让学生发现排列的规律,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这些字跟偏旁有什么关系,了解字义。如:灶:烧火做饭的用具,跟火有关。铝锅:金属“铝”做的炊具。漏勺:让食物留下,让汤或水从中漏掉的用具。汤:跟水有关。2.认读生字,指名说记字方法。3.同桌互相检测识字情况。4.识字展示。让学生回家观察家里厨房的用具,看看是否都能说出用具的名称,再积累一些新词,学习新字,制作字卡、词卡,拿到班上展示。“读读背背”是四类成语的积累。第一组是关于团结合作的成语,第二组是关于取长补短的成语,第三组是关于错误思想方法的成语,第四组是关于学习的成语。教学时,设计以下几个环节:1.让学生自读这些成语,边读边想成语的意思。2.在小组内读成语,互相正音,并交流自己理解的成语,提出不懂的成语。3.分组比赛读成语。4.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背成语,在游戏中展示自己积累的成语。(1)成语接龙比赛。(2)猜成语:老师说意思让学生猜;同学互说互猜成语。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情境一:小组合作表演故事的开头。1.观察图画内容,弄明白四幅图连起来说的是什么事。2.根据图画内容,小组合作表演故事的开头。情境二:续编故事。1.如果让你扮演图中的小朋友,你会怎样把故事编下去呢?2.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同学听。情境三:交际表演。1.选择较合理的想法,小组合作把故事编完整。编时注意:(1)小朋友如果真的认识这位叔叔,确实是爸爸的朋友,他该怎么办呢?(礼貌待人)(2)小朋友如果不认识这位叔叔,他该怎么办呢?(自我保护)2.各小组用表演的形式展示合作续编的故事。3.小组互相评价,评出最佳合作奖。情境四:感悟故事。1.这个故事,让你明白什么?把你的体会说给大家听听。2.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1)怎样有礼貌地接待客人?(2)怎样对待陌生人?怎样自我保护?口语交际之后,做“画画写写”的练习。内容由学生自定,目的是学生用画、写结合的形式,练习表达,提高写话的兴趣。写好之后,相互展示和交流。第三课时 展示台这次展示台,设计了两方面的展示内容:一是“填字游戏”的展示;一是谜语展示。可提醒学生在课前做好有关的准备,鼓励学生展示其他方面的本领。(一)填字游戏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积累,把词语补充完整。2.让学生自己设计填字卡片。3.分小组合作完成填字游戏。4.填好后横向读一读词语,再竖着读一读填好的字(新世纪我能行),说说发现了什么。(二)谜语展示1.展示自己收集的谜语。2.小组互猜谜语。3.集体猜谜语比赛。 19最大的书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习生字词。准确把握人物心理,读好人物对话。了解书。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课前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的有关化石和岩石的相关资料、生字卡片、小黑板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教师手拿书)同学们看这是什么?(书)你见过的最大的书是什么样的?(学生说)今天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一本最大的书。 板书;最大的书。(故意漏写双引号) 学生纠错:书没加双引号。 师顺势问:为什么加引号:点评:漏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这一做法得益于靳家彦教师。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 2、学生汇报思考结果师:大自然就是最大的一本书,这本书永远也读不完。在这本书中,你会汲取更多的自然科学知识的营养,享受到更多的乐趣。 3、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读字音。 (2)交流识字体会,说说你都认识了哪些生字,怎么认识的。你还有哪些好的识字方法,说一说。 (3)巩固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4、送生字宝宝回家:学生再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 5、检查读书情况。一人读一自然段。三、理解词语。1、学生默读课文,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2、师生释疑。对词语的理解作如下设计:刨根问底:把课文中川川说的话用课件出示出来,一方面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另一方面从问句中体会川川是个爱问的孩于,总爱把问题问清楚,问明白,从而理解刨根问底的意思。宝藏:让学生说说叔叔要为祖国找到哪些宝藏,从而来理解词语意思。地质勘探队员:指导学生说说他们是千什么的。四、指导书写。1、教师范写底,讲解写字要领:底:第三笔是竖撇,第五笔是竖提,上下都有点。2、学生描黑,临写。3、还有哪些字有竖撇?学生练写册、厚。、质,教师针对写字情况进行指导。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质疑课题。1、复习生字2、质疑课题师:培根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你想从这本最大的书获得哪些知识呢?学生质疑,归纳:1)、书中有什么内容?2)、这本书有什么作用?3)、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自己读书、多思考等)二、细读课文,激发探究意识,(一)、朗读课文,理解内容1、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现在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说说从中了解到哪些知识。2、学生在班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随机进行讲解:(1)、岩石书:A、(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内容)指名学生读。说说岩石为什么像书?指导读第一句话:岩石就是书啊:应读出叔叔自豪、高兴的语气。B、书中的字:(课件出示第六段内容说说书中有哪些字(如雨痕、波痕、矿物D指导读:你认为叔叔回答川川的问题时是什么态度,并读一读。C、书中的画(出示第八自然段内容j书中有什么画?(树叶、贝壳、小鱼)。(课件出示我知道之一)学生读一读。看始祖鸟的化石。指名读。着重读好感叹句的语气(可引导学生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后为什么加叹号?叔叔从岩石上发现小鱼会是什么心情?)小结:这神秘的化石犹如一份份珍贵的资料,向人们诉说着往日的变化沧桑。D、化石的作用(课件出示第十自然段内容)。让学生说自己明白了什么。(课件出示我知道之二)教师补充:在珠穆朗玛峰的峰顶发现了鱼类的化石,便可知这一片曾是大海。指名学生读。(2)岩石的作用。(课件出示第十二自然段内容)说说,A、岩石的作用。B、叔叔还能为祖国找到哪些宝藏?从而初步体会省略号的用法。指名学生读,注意感叹句的读法。补充:南极洲发现有露出地表上千米的煤层,说明南极洲曾是森林茂盛之地。3、听了叔叔的介绍,川川会是什么心情、怎么说呢?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凄出高兴的语气。三、猜一猜,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小结:最大的书不仅满足了川川的好奇心,而且从中找到自己的梦想。相信同学们在这本书中获得了自己所需的营养,使自己终身受益 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1、学生读课文。2、说说最大的带中有哪些内容。二、分角色读、评课文小组内分角色读课文。推选代表漆课文其他学生评。着重读好人物的对话。叔叔是自豪,川训是好问。点评: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把评的权力下放给学生,更能激发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三、书写指导:1、教师用生字卡片出示所写生字。2、教师范写陆、印。注意,陆:双耳在左边,右边竖一笔写成。印:右边为双耳。3、学生写、评。4、学生自己写埋、宝。、趴、刨,教师点评。四、课堂交流。把你搜集到的有关化石,岩石等资料在班内交流一下。板书设计: 29数星星的孩子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并了解它们在本课中的意思。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正确回答课后练习1的三个问题。 3能按要求完成课后练习2,能说出课后练习3每组中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了解张衡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是因为他从小就爱好天文,长大以后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培养自己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12个生字。 2启发学生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12个生字,掌握它们的音形义。 (二)能正确认读本课生词并理解词意。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四)指导书写生字。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会本课12个生字。 三、教学过程 (一)写出课题。提示“数”的读音。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标出自然段。 2指名三人读课文,分别读13自然段,45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说说这课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 (这课讲了张衡数星星的事。) 3老师简介张衡生平事迹。 张衡(公元78年139年),是我国汉朝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河南南阳人。他在天文学方面表现了非凡的才能,创制了世界上最早用水力推动的观测天体的浑天仪和观测气象的候风仪。他创制了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向的地动仪。他还是东汉六大画家之一。 由于张衡在天文、地理、历法、地震、器械等许多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学者和科学家,政府于1956年重修了他的坟墓,科学院院长为墓碑题词: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属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敬仰。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张衡小时候的一件事。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自学生字,了解音形义。 2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 数:它是一个多音字,在“无数”中读sh),在“数星星”中读sh( 。 斗:它是一个多音字,在“北斗星”中读,在“斗争”中读d (2)字形: 楚:上半部分是一个“林”,注意两个捺都改成点,下边的笔顺是: (3)词意: 一闪一闪:本课形容星星的光,忽明忽暗。 之间:表示在两个事物或时间的中间。 距离:在空间或时间上的相隔。在本课是指两颗星相隔。 北斗星:由七颗明亮的星星组成的,分布呈勺子的形状。 无数:难计算出数,形容非常多。 清楚:事物容易让人辨认、了解。在本课中是“明白”的意思。 3读生字,口头给生字组词。然后再读字词,记忆字音、字形、词意。 4指导书写,让学生写字头。 (四)作业。 1写生字各一行。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正确回答课后练习1中的三个问题。 (二)了解张衡从小爱好天文,喜欢研究,长大以后才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 (三)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课文第一至五自然段的内容,了解张衡在小时候是怎样爱好天文,喜欢研究的。 (二)启发学生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先学第6自然段,知道这段主要内容。 1课文的哪段直接告诉我们这个数星星的孩子是谁?(第6自然段直接告诉我们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叫张衡。) 2读了这段你还知道了些什么? (张衡是汉朝人,后来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3齐读第6自然段。 (二)学习1、2、3自然段。 1学习第1自然段,体会夜空的美丽。 (1)出示投影。(课文第一幅插图,即夜空的美景。) (2)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夜空的美丽。然后再读书里写夜空的话。 (3)出投影,比较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这两句话的意思基本一样,但第二句更具体、生动,因为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星星比作了珍珠那么美丽。) (4)范读这句,自己练读,齐读。 2出示投影。(课文第二幅图。) (1)找书上有关的句子,说说谁在干什么? (2)指名有语气地读第1自然段。 3学习2、3自然段。 (1)指名读奶奶的话,说说为什么奶奶叫张衡“傻孩子”,“又”说明了什么? (“傻孩子”说明奶奶对张衡很疼爱,“又”说明了张衡是经常数星星的,他从小就对天体现象有浓厚的兴趣,所以他不止一次这样做。) (2)指名读张衡的话,说说他说了几句话。再指三人每人读一句并说出句意。(共说了三句话。第一句说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第二句说星星不是乱动。第三句说两颗星之间总隔那么远。) 问:从张衡说的这三句话中,你看出什么?(张衡不仅数星星,也注意到了星星的运行规律。) (3)指名分角色读奶奶和张衡的话,说说奶奶和张衡对星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奶奶认为那么多星星乱动,根本数不清。张衡认为星星之间的距离是不变的,所以可以数得清。) (三)学习4、5自然段。 1默读第4自然段,看看爷爷说了几次话。 2指名读爷爷的第一次话,说说爷爷同意谁的观点,他告诉了张衡什么知识?(天上的星星是在动,它们之间的距离好像是不变的。) 3指名读爷爷的第二次话,出示北极星和北斗星的投影。 让学生根据爷爷的话找出北斗星和北极星。 4出示投影,说说这组句子有什么不同。 (第二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北斗星比作勺子,使句子更生动、具体了。) 5齐读第4自然段,再说说北斗星和北极星的运行规律。 6张衡听了爷爷的话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从书上找出有关的句子读读。 7张衡观察的结果是什么?“果然”说明了什么? 8如有条件,用投影演示北斗星、北极星运转的情况。 (四)总结全文。 1指名分角色读全文,说说为什么张衡长大以后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2总结: 张衡长大以后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是因为他从小就爱好天文,具有刻苦钻研精神。我们要学习张衡这种精神,提高自己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长大才能成为有所作为的人。 (五)作业。 1写字词各三遍。 2抄写课后作业(3)的句子。 3读课文两遍。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巩固并听写本课生字词。 (二)完成课后练习(2)。 (三)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巩固本课所学生字新词,能看拼音填词语,完成课后练习2。 三、教学过程 (一)分角色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按小组读,全班读) 再说说张衡为什么能成为天文学家。 (二)巩固字词的训练。 1看拼音写词语。 (出示小黑板,指名一人到前边做,其他同学做在书上。) 做完检查对一对这些词,再齐读两遍。 2给下面的宇换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语。 锤( )_ 祖( )_ 棵( )_ 炬( )_ 3用多音字组词语。 4选字填空。 棵 颗 组 祖 斗 抖 一( )星星 发( ) 一( )树苗 ( )国 一( )米 小( )一( )小草 烟( ) 一( )红豆 北( )星 一( )珠子 ( )传 ( )先 ( )动 (填空之前,老师先带领学生查字典,说说每组字的字意,区别一下用法的不同。) (三)进行句子训练的设计。 1照样子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例:蜜蜂采了蜜。蜜蜂飞进了蜂房。 蜜蜂采了蜜飞进了蜂房。 (1)张衡坐在院子里。 张衡指着天空数星星。 _ (2)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 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 _ 2按课文原句填空。 (1)满天的星星像( )撒在( )里。 (2)那七颗星,连起来像( )叫( )。 (3)北斗星总是绕着( )转。 (四)听写字词。 (五)作业。 1订正错字,各改三遍。 2把课上没做完的练习题做完。 30 爱迪生救妈妈学习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9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并注意积累词句。3.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有多动脑、多动手、善发现的意识。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并注意积累词句。会写九个生字。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初读交流爱迪生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你知道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东西是他发明的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他小时候的故事。请自读课文,读后你最想对他说什么?小组交流。二、想出办法,自主识字读过本文,我们都会赞叹爱迪生的聪明。今天,我们也来学学爱迪生,看看谁能想出好办法帮助大家把生字学得又快又轻松,谁就是我们班的爱迪生!1.学生自读课文,自主识字。2.小组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3.小组推荐好办法,介绍给同学。4.评比班级“爱迪生”。5.借鉴同学介绍的方法识字。6巩固生字。在游戏中回忆已经认识的生字,看谁记得多。游戏一:听音出示字卡。老师读生字,学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谁找得又快又准。游戏二:找朋友组字。如,氵留溜;尸出屈;火火炎;忄生性。三、指导书写生字。1、仔细观察每个生字,你觉得哪个字比较难写?2、师范写生字。3、学生自由练习写生字。四、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词。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二、朗读感悟课文1.自读感悟。课文最后一段,写医生夸奖爱迪生“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你从课文的什么地方看得出他是个聪明的孩子?请读一读,找一找。2.交流感悟。学生自由交流,老师抓主要词语写在黑板上。再让学生归类,哪些是直接描写爱迪生的,哪些是间接描写爱迪生的。3.实践感悟。(1)看图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爸爸为什么“恍然大悟”?(2)小组同学实践“镜子的反光性”。 实物演示,合作交流,共同体验。 拿出你们准备的小镜子,让我们一起试试看,当时爱迪生是怎样做的。(以小组为单位把镜子拿到窗前让镜子反射太阳光,再把镜子放到灯光下老师和学生一起观察,一起说说发现了什么?)4.角色朗读感悟。(1)医生。动作:“环顾四周”、“还是摇头”;表情:“迟疑”、“满意地笑容”;语言:“今天多亏了这个小家伙,他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在读中感悟医生 开始的束手无策,以及此后对小爱迪生想出的办法感到满意和夸赞的感情。(2)爸爸。表情:“又急又气”、“恍然大悟”;语言:“什么时候了,还胡闹!”在读中感受爸爸的心情和对小爱迪生前后态度的变化。(3)爱迪生。动作:“一溜烟似的奔出”、“捧着”;表情:“委屈”;语言:“我没胡闹,我想出办法了。不信您瞧!”在读中感悟小爱迪生的聪明可爱。5.议一议,说一说。爱迪生想出什么办法救了妈妈?爱迪生为什么从小就那么聪明?这一问题可以由老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在质疑中提出。爱迪生之所以从小就这么聪明,是因为他从小就喜欢动脑、动手,在实践活动中发现了很多科学知识。三、完成课后“我会填”四、课外积累1.阅读有关爱迪生的书籍。2.查查“阑尾炎”是一种什么病?有什么危险?板书设计: 31 恐龙的灭绝学习目标1认识15个生字。理解:“庞大、躲避、枯萎、哺乳动物”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愿望。教学重点:学会生字词,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录音机、磁带、恐龙骨骼模型 第一课时一、导入精美的画面映入眼帘,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中生代时期,漫游在遍布恐龙的世界里。看,不同种类的恐龙,有的在空中飞翔,有的在地上行走,有的在水中戏耍。看到这般景象,人们不禁会想为什么“今天的人类只能在博物馆或者从电影和书籍中,来想象恐龙往日的辉煌了”呢?是地球的突然变冷,使它们耐不住寒冷,还是行星的撞击破坏了它们的食物链?是越来越多的哺乳动物偷吃恐龙蛋切断了恐龙的繁衍之根,还是流行的传染病带来毁灭性的灾难?这都是至今尚未揭开的谜团。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些疑问阅读课文,在想象中漫游恐龙王国,在漫游中轻松愉快地朗读课文吧!二、识字写字1.识字指导。本课生字较多,涉及的新词语也较多。除了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认记外,主要要把生活识字与根据生活经验理解词语结合起来。如,“遮住、偷吃、书籍、躲避、死亡、孵出”等都是二年级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的词语。要通过反复朗读词语,认识词语中生字的读音和意义。“枯萎、尘埃、耐不住、庞大、哺乳、或者”等带有生字的词语不容易感悟,则需要学生自己结合上下文理解,或者查字典理解字义、词义,教师也可作一些简单的解释。读音方面,注意“类”( )不读 ,“哺”( )不读 ,“或”( )不读 。2.写字指导。(1)写正确。“染”九缸水放在木架上,“九”别写成“丸”。谜:先写言字旁,再写“米”,最后写走之。“寒”字下边是两点。(2)写美观。长横要突出:亡、染、类。短横宜收敛:“谜”字右边的短横,“传”字上边的短横,“类”字上边的短横,“严”字的上下两横,“寒”字中间的三横。书写“寒”字要特别注意,三个横都不能太长,以不超出宝盖为准。撇捺应伸展:“染、类、寒”三字下面的撇、捺。结合“类”字的书写,再次强调“一般情况下,一个字中不要写两个捺;如果出现,就将其中的一个捺变成点”。 第二课时一、导入:交流小朋友们在课下了解到的有关恐龙的资料。二、朗读感悟1. 教师可提问导入:你想知道恐龙灭绝的原因吗?看看课文里告诉了我们几种说法2.朗读全文,整体感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看谁最先知道课文中告诉我们的几种说法。这样处理是顺应学生想了解恐龙的急切心理。3.自由交流,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中的几种说法。为了引导学生仔细研读课文,可让学生先正确、流利地读一读介绍某种说法的段落,教师随机检查学生生字的学习情况,相机感悟理解一些重点词语。然后要求学生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恐龙灭绝的一种说法。4.引导学生质疑。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5.认识第四自然段末尾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启发学生帮助科学家再想出一些可能的原因。可在小组里开展讨论。三、积累运用1.除课本后面“读读抄抄”中列出的词语外,建议再积累如下词语:庞大、冬眠、躲避、耐不住、尘埃、遮住、枯萎、哺乳动物、偷吃、传染病、孵出、雄性、书籍。2.在科学探究中,发现与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非常重要,阅读教学中理解感悟一些科学小品文需要弄清楚有关事物之间的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