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田黄石必需具备六德.doc_第1页
福建田黄石必需具备六德.doc_第2页
福建田黄石必需具备六德.doc_第3页
福建田黄石必需具备六德.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田黄石必需具备六德(1)细:指质地细密,如婴儿之肤;(2)结:内质脂密有光泽,手有滑感;(3)温:与人有相亲的宝气,无火气;(4)润:在手心能生成露珠般的滋润,如露之欲滴;(5)凝:指凝灵,如半透明的冻状;(6)腻:指肌里油溢,用手稍微盘玩一会就会出现由里往外冒油,如油之欲滴。其他石头,没有这种油腻感,更谈不上由里向外冒油,油之欲滴了。(二)田黄的比重2.6克/cm3, 摩尔硬度为2.52.9度。与人指甲硬度差不多。(三)田黄肌理应有萝卜纹,在灯光透视下可见。印石辩石巢先生首次提出了田黄石萝卜纹六种表现形式,是石巢先生的又一贡献。(1)象萝卜皮内层的纹理,网状而且长眼,由密渐疏。(2)像粽粒状,如糯米粽子蒸熟后,米粒似化未化形状,有时也成条纹状。(3)网眼较圆,又断续分散分布。(4)如东瓜内心纹,或明或暗不规则分布。(5)如水波纹状。(6)基本上不见萝卜纹,仅有少数网状纹,是最上品者。(四)田黄石有无外皮不作为鉴定标准,仅作为参考。格裂是田黄石瑕疵,无格无裂是极美品。“无格不成田,无皮不成田”,只作参考,不作鉴定标准。“无纹不成田”,作为鉴定标准之一。有萝卜纹不一定是田黄,但田黄必须要有萝卜纹。(五)仪器检测,用红外光谱分析(IR)、X射线能谱分析(EDS) 分析,田黄石主要成份有的是纯净的地开石组成,其中有极少量辉锑矿;有的除地开石外, 还含有其他矿物成份;田黄冻石主要矿物成份由珍珠陶石组成(1996年、崔文元发表田黄及其鉴别研究一文确定)。其矿物主要成份是地开石或珍珠陶石不一定是田黄(浙江昌化田黄,其矿物主要成份也是地开石),但田黄的主要矿物成份必须是地开石或珍珠陶石。只要具备上述条件,就可以确定是田黄真品。三 与田黄石相近或相似主要有以下几种(一)鹿目石:石内有红褐色透出,没有萝卜纹。(二)连江黄:干燥易裂,纹粗且直,石质脆硬,石屑呈颗粒状,矿物成份是伊利石。(三)善伯洞石:肌里多含金属细砂点,闪闪发光,俗称金砂地,有的有粉白色的浑点,俗称花生糕。其矿物成份是高岭石。(四)溪管田石:也称溪蛋,是芙蓉石的石性,矿物成份叶腊石。(五)牛旦黄石:石内含砂点,没有萝卜纹。(六)坑头田石:石内有俗称“虱卵”的白点。(七)巴林福黄石:矿物成份是高岭石,其黄冻产量稀少,目前己是黄金三倍价。(八)河南黄冻石:其主要矿物成份不是地开石。(九)巴林殊砂冻:其主要矿物成份不是地开石。(十)寿山高山冻:温、润、腻不如田黄。矿物主要成份是高岭石。(十一)浙江昌化田黄:刀感要硬、涩一点,刀痕有小小结晶闪闪发光,石质较粗,较松,内有浅色小点,杂质,没有寿山田黄莹澈、温粹、凝腻的境界。特别注意,只有浙江昌化田黄石,其主要矿物成份是由地开石组成,与寿山田黄石相同;高山坑、都成坑、坑头坑的寿山石有的也含有地开石,但颜色为灰白、白色、肉红色;其余成份都不是地开石或珍珠陶石,用仪器检测很容易区别。四 其他方面田黄石颜色是经过溪水浸润,田土覆盖,经过几百年、几千年仍至几百万年,由内部矿物染色变化才形成。产于福州寿山村水田中的石头不仅有田黄石,还有白田石、黑田石和红田石等品种。后者除颜色与田黄石有别,其他特征都与田黄石相同。人们通常把白田石、黑田石和红田石都划归为田黄石范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收藏家冯增木认为,田黄石的特征一般从质地、色泽、纹理、石形、石皮和石格等方面来考量:质地 多呈微透明或半透明状,有温润、细腻、通透的特征。田黄石的黄色,有深浅的不同,以枇杷黄、黄金黄、橘黄为上品;桂花黄、鸡油黄为中品;熟栗黄、桐油黄、蜜黄为普品;皂黄等为下品。其中 “黄金黄”因色泽纯正,最受赏者青睐。田黄石体内所呈现的细密纹理,因其形如萝卜剖面的纹理,故称为“萝卜纹”。这是区别田黄石与其他黄色石种的主要标志。没有萝卜纹理的黄色石头即使具备了田黄石的其他要素,也不能叫做田黄石。但有萝卜纹的黄色石头也未必是田黄石,毕竟田黄石还须具备其他多种要素。有称作“硬田石”者,其质地略显粗杂,润透程度稍差,为田黄石中的下品。又有称为“田黄冻”者,呈半透明体,腻润晶莹,是为绝品。具体来说:桂花黄田黄,浅黄带白而不透,色泽比较淡,石皮大多为薄透明石皮,也有一些是正常厚度的黄皮和乌鸦皮,还有白皮,只是比较少,一般都产在上坂田。鸡油黄田黄,淡黄色,质地比较通透有润泽度。其他特点跟桂花黄田黄相似,产地大多是上坂田。枇杷黄田黄,黄色,不透,比黄金黄稍浅,比桂花黄颜色稍深,似枇杷皮的颜色,各种田黄石皮都有,产在上坂田、中坂田。黄金黄田黄,明黄色到金黄色,是价值最高的颜色之一,各种田黄石皮都有,产在中坂田。橘黄田黄,黄色中带红,也是田黄中价值最高的一种,各种田黄石皮都有,产在中坂田、下坂田。熟栗黄田黄,黄色中带褐色,不透,多为黄皮和乌鸦皮,一般产在中坂田、下坂田。众所周知,当前的收藏界在辨别田黄上有三大标准,即“有萝卜纹、红筋、有石皮”。由于田黄石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存在,品种、样貌多样。如果仅用这三个标准来衡量,难免会以偏概全,产生差池。而有的田黄石,以上三大特征并不明显,但它的确是田黄石。【随后王敬之决定转战民间。有一次在上海城隍庙古玩市场,他看中了地摊上的一块田黄,第一次没敢买,一周后,他又跑了过去,这回带着手电筒一照确认是田黄无疑,花100块钱将其买下。这是一块30克的“熟栗”田黄。田黄中最好的是“橘皮红”田黄,其次是“黄金”黄,再次是“熟栗”黄、“鸡油”黄、“枇杷”黄等。在福州的三年半时间里,王敬之不是泡在福州的古玩店里,就是去田黄产地走访,不仅见到了许多福州人压箱底的田黄,更是在2001年编写出版了国内第一本田黄收藏专著鉴赏田黄。直到21世纪初,国内几乎一边倒地认为,田黄的矿物成分是叶腊石,王敬之根据两位地矿专家的研究,公开提出田黄主要矿物成分应该是地开石,珍珠陶石是更高品位的田黄。这个观点一出引发很大争议,但后来国家技术监督总局出台田黄鉴定的“国标”中指出,田黄必须是地开石或珍珠陶石。收藏界流行“无皮不成田,无格不成田,无纹不成田”的理论,实际上并不是绝对标准,王敬之在福州就看到过多块无皮的田黄雕刻,而“格”其实是一种石病,它是田黄在寿山溪中滚动时碰撞产生的裂缝,田黄原石都有格,但经过雕刻后有些就看不到“格”了。“无皮无格”的田黄少之又少,所以才出现了前述的说法。但“无纹不成田”即没有萝卜纹就不是田黄,却是绝对的。有金丝状、棕粒状、网状等多种表现形式。】市场上有一种说法,田黄有史以来全部开采量加起来不到500公斤,而且永远都不会再增加了。所有有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