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贬谪诗活动单(教师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了解两首诗歌的主要内容。2. 指导学生学会通过知人论世、分析诗中意象等方法把握诗人的情感。3. 了解贬谪诗的常见意象和内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活动过程】一、课前活动1、作者简介n 韩愈(768824)唐代,思想家、文学家,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字退之,南阳(今河南省孟县)人。贞元进士。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后于穆宗时,召为国子监祭酒,历任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他和柳宗元政见不和,但并未影响他们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在诗歌方面,他更是别开生面,与孟浩然创建了“韩孟诗派”。他善于用强健而有力的笔触,驱使纵横磅礴的气势,夹杂着恢奇诡谲的情趣,给诗思渲染上一层浓郁瑰丽的色彩,造成奔雷挚电的壮观。韩诗在艺术上有“以文为诗”的特点,对后世亦有不小的影响。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2、了解古文运动 n 古文运动 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由于他对古文的倡导,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3、写作背景n 元和十四年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塔中将所谓的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韩愈看到这种信佛行为,便写了一篇论佛骨表,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等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潮州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八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侄孙韩湘匆匆赶来,来陪伴这孤苦的老人。韩愈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悲歌当哭,送给侄孙韩湘。 二、课堂活动【活动一】1、请概括每一联的大意首联直抒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颔联直书“除弊事”,申述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颈联借景表述自己的愁苦悲戚心绪,也蕴含为上表付出的惨痛代价。尾联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进一步吐露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活动二】真题演练:1.第一、二句中的“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对比,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其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朝奏”,点名获罪的原因是“自取”,是尽职尽责;“路八千”指出贬所的遥远偏僻。这两句透露出作者忠而遭贬的怨愤,也含蓄地表现了他刚直不阿、坚持真理的倔强性格。2、诗歌的三、四句表现了韩愈怎样的性格?答:作者在此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还是老而弥坚,表现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3、诗歌的五、六两句描写什么?作者借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答:描写环境。云彩浓重横在秦岭的上空,我的家在哪里?雪拥蓝田关,连我的马都不前行。“秦岭”指的是终南山,云横而看不见京城,他此时不独系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他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难困苦,未免露出英雄失路之悲。4、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表达了作者凄楚的激愤之情。5、诗歌中运用了哪些对比手法?答:“朝奏”和“夕贬”;“九重天”和“路八千”。6、诗歌中“横”与“拥”字用得较有意境,说说这样用的好处。答:“横”状广度,“拥”状高度,故全诗气势磅礴。7.第六句“雪拥蓝关马不前”借景抒情,并做到了眼前景与心中情的完美统一。请你对此评价加以分析。n 答:“蓝关”形容关山险恶,归途渺渺,前途茫茫,“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落之悲,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这句借景抒情,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活动过程】一、课前活动1、作者简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西文学村柳家巷),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他推崇先秦两汉文章,继承了刘勰标举“比兴”和陈子昂提倡“兴寄”的传统,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代表作品有:捕蛇者说 始得西山宴游记黔之驴 。2、背景简介永贞元年(805年)正月,唐顺宗李诵即位,他在东宫20年,比较关心朝政,从旁观者的角度对唐朝政治的黑暗有深切的认识,即位后就立刻重用王叔文、王伾等人进行改革。他们和刘禹锡、柳宗元等人一起,形成了以“二王刘柳”为核心的革新派势力集团。他们维护统一,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反对宦官专权。但革新遭到了掌握实权的宦官们的抵制,宪宗即位后,革新派纷纷被贬斥,王叔文被贬为渝州司马,第二年被赐死。王伾贬为开州(四川开县)司马,不久病死。其余柳宗元、刘禹锡等6人都被贬为边远州的司马。 二、课堂活动问题探讨1诗人登上高楼看到了什么?“接大荒”之“接”字,是说城上高楼与大荒相接,乃楼上人眼中所见。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从自己的贬所远接战友们的辽阔而荒凉的空间,望到极处,海天相连。于是感物起兴,“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即由此喷涌而出,而自己的茫茫“愁思”,也就充溢于辽阔无边的空间了。楼接大荒,则楼上人的视野由近及远,这是总写,是概写。 2、作者说“愁思茫茫”,联系全诗看,作者因何而“愁思茫茫”?因自己被贬荒蛮之地,感慨仕途风波险恶而愁绪满怀,因友人望而不见而生牵挂思念之愁。3、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愁思的?借景抒情,景中见情。4、作者借何景来表达自己的愁思的,这些景有何特点?作者又是时如何表达情感的?楼接大荒、惊风乱飐、密雨斜侵、岭树重遮、江流九曲、百越文身地。景色哀伤凄凉,诗人正是通过这些景色的铺叙,远近结合,景中见情地把自己的无限哀情表达了出来。3三四句,是写眼前所见,齐读这两句看写了什么景物?狂风突起,肆意吹打,娇美的荷花被吹打得在水上东倒西歪,飘摇动荡;暴雨猛烈地冲打薜荔。4诗人用了哪些字来表现风急雨暴?有惊、乱、密、斜。5诗人登楼所见,景物甚多,可是,诗人为什么写到荷花和薜荔被吹打的情景?诗人特意拈出芙蓉与薜荔,显然是它们在暴风雨中的情状使诗人心灵颤悸。诗人用了赋比兴的手法,以自然景象暗喻人事,暗喻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派的打击和迫害。6在自己的贬所依然是“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那么战友们的处境又如何呢?于是心驰远方,目光也随之移向“漳、汀、封、连四州 ”。诗人站在城楼上向南眺望,重岭密林,遮断了他的视线,使他望不到远隔千里的战友,他不禁黯然神伤;他把视线收回,俯视着城外的柳江,柳江逶迤东去,有如九曲回肠,使他不禁又产生了“江流曲似九回肠”的悲哀。 景中寓情,“愁思”无限。从字面上看,对仗工整;从意义上看,上实下虚,前因后果,具有“流水对”的优点。7既然望而不见,自然想到互访或互通音问;而望陆路,则山岭重叠,望水路,则江流纡曲,这就很自然地要归结到“音书滞一乡”。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先用“共来百越文身地”一垫,再用“犹自”一转,才归结到“音书滞一乡”,便收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效果。而“共来”一句,既与首句中的“大荒”照应,又统摄题中的“柳州”与“漳、汀、封、连四州”。一同被贬谪于大荒之地,已经够痛心了,还彼此隔离,连音书都无法送到!读诗至此,余韵袅袅,余味无穷, 【总结】这首诗借景抒怀,通过登柳州城楼所见景物的描写,曲折地谴责了当时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人士的打击和迫害,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由此而生的悲愤心情和对同贬战友们的深切怀念。 全诗构思精密,抒情委婉深沉,把一腔难于言说的思想感婉转托出,含蓄蕴藉。情调虽较低沉,却富感染力量,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佳作。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教学目标:诵读,体会西塞山怀古的语言风格,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活动过程】一、课前活动1、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中唐文学家、哲学家。805年,参加“永贞革新”。因为宦官、藩镇的强烈反对,革新失败,刘禹锡初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同时被贬为司马的共八人,史称“八司马”。他被贬谪长达22年, 但却始终不屈。在诗歌创作方面,刘禹锡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他的诗,风格雄豪苍劲,传诵之作极多。他的怀古诗语言平易,寄寓深远,被奉为“咏史大家”。2背景链接:、1、 太康元年(280)晋武帝命王濬率领高大战船组成的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东吴的亡国之君孙皓,凭借长江天险,并在江中暗置铁锥,再加以千寻铁链横锁江面,自以为是万全之计,谁知王濬用大筏数十,冲走铁锥,以火炬烧毁铁链,结果顺流鼓棹,径造(直往)三山,直取金陵。 2、唐宪宗时期,唐王朝取得了几次平定藩镇割据战争的胜利,国家又出现了比较统一的局面。但这种景象只是昙花一现,821822年河北三镇又恢复了割据局面。总的来看,诗人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朝廷昏暗、权贵荒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危机四伏的时代。3、解题: 西塞山,在今湖北大冶东面的长江边,形势险峻,是六朝(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指南京。六朝古都,是指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政权曾在南京建都;十朝都会,则是除了前述六个政权外,还有南唐、明初、太平天国、民国时期把南京作为首都)有名的军事要塞。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刘禹锡自夔州调往和州(今安徽和县)任刺史。他在赴任途中,经过西塞山时写了这首诗。 二、课堂活动活动一:请概括诗歌大意晋代王濬乘楼船自成都东下,金陵帝王瑞气全都黯然收煞。吴国千寻铁链也被烧沉江底,一片投降白旗金陵城头悬挂。人间有几回兴亡的伤心往事,高山依旧枕着寒流没有变化。从此四海一家过着太平日子,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活动二:赏析课文 (一)怀古: 1、首联写出了什么气势?那两个字用得好? 诗人不从眼前的具体景物落笔,而是用简练的笔墨描写了发生在西塞山一带的一场惊心动魄的鏖战,展示出一幅气势磅礴的历史风云画卷。 “下益州”是指自益州而下,一个“下”字置于“益州”之前,渲染出一种浩浩荡荡、居高临下的进军气势,给人以势如破竹、摧枯拉朽之感;同时也为下文写吴国的败亡埋下了伏笔。 “黯然收”中一个“收”字,既表明吴国军队闻风丧胆的情态,又预示吴国走向失败的必然命运。2、颔联:思考此联把晋吴之战的形势从哪些方面作了形象地描绘?什么手法? 1、 从形象上看,一横一竖,一下沉一高扬; 2、从色彩上看一边是晋军烧毁铁锁的冲天火光,一边是投降的白旗; 3、从气氛上,晋军得胜趾高气扬,东吴兵败无限凄惨。 4、手法:对比的手法 总之,诗的前四句,交代了这场战争的指挥者、进军路线、作战方式、突破江防的经过及吴主出降的情形,在怀古的内容中寓有深意:一个政权的巩固,靠的不是地形的险要,而是人心;失去人心,任何其它防御工事都形同虚设。(二)感今: 1、颈联“人世几回伤往事”或许并不仅仅指上文西晋王濬进攻东吴的事,金陵经历了若干的朝代的兴亡,这样的兴亡交替都让后人感叹,升起伤怀之感,但金陵古城却“山形依旧枕寒流”,那么一个国家兴衰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呢? 一个国家的兴衰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地势的险要而是人事的治乱。“江山不管兴亡恨,一任斜阳伴客愁”,包佶(J)的再过金陵正是这句诗的最好注脚。 【小结:】 颈联“人世几回伤往事”句,承上启下,把读者的思想从历史的悲哀中挣扎出来,回到现实,概括了整个南朝三百余年政权频繁更替的历史,具体说明失去人心,不与民为善的必然后果。“山形依旧枕寒流”句,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西塞山超然世外的精神。“依旧”是说三百年前如此,三百年后的今天仍然如此,但人间的英雄霸主们并不识相,他们偏要凭借山川险峻,称王图霸,因此难免要一一受到西塞山的嘲讽。“山形依旧”同英雄们的霸业荡然无存形成鲜明对比,这就更突出了他们的可悲。 2、尾联含蓄地表达了怎样的深意?尾联是诗人的感慨和对唐朝统治者的婉言规劝。“今逢四海为家日”句宕开一笔,以褒奖的口吻赞美当世。通过古今对比,诗人深感大唐二百余年统一基业的弥足珍贵。另外,诗人歌颂“四海为家”,表现了他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立场。“故垒萧萧芦荻秋”句是说:往日的军事堡垒,如今已荒芜在一片秋风芦荻之中。这残破荒凉的遗迹,便是六朝覆亡的见证,分裂失败的象征。【小结】前四句语言雄壮豪迈,气势磅礴。后四句语言含蓄厚重,苍凉慷慨。【补充】1、借古讽今:古代封建社会中许多有识之士,大都博古通今,对现实有较多深刻的体察,而他们大多数又仕途坎坷,怀才不遇,感到生不逢时。心中郁积不满,但又不可明说,特别是揭露时弊,指斥朝政更是不便明说,于是他们往往从历史人物和事件中去寻求载体,以便委婉曲折地表达自己的心曲。借古讽今之诗,乃是借鉴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方面的经验教训,作为现实社会某些方面的鉴戒。借古是为了讽今,鉴古观今,两相对照,或颂古非今,或贬古刺今,以表达诗的题旨。理解鉴赏这类诗词,必须时刻结合诗人写作的时代背景和创作时的心境。 2、阅读刘禹锡的乌衣 巷 和石头城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乌衣巷 石头城朱雀桥边野草花, 山围故国周遭在,乌衣巷口夕阳斜。 潮打空城寂寞回。 旧时王谢堂前燕, 淮水东边旧时月, 飞入寻常百姓家。 夜深还过女墙来。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相同之处是什么?在主题表达上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相同之处是什么?在主题表达上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模具开发管理办法
- 水溶肥质量管理办法
- 学校文艺室管理办法
- 学校损耗品管理办法
- 垃圾中转站管理办法
- 易制毒现场管理办法
- 医疗大数据管理办法
- 扶贫网格化管理办法
- 吐鲁番草原管理办法
- 时间与效能管理办法
- 民警心理健康辅导讲座
- 政务接待培训课件
- 空调维修保养售后服务承诺书范文
- 2025年云南高考真题化学试题答案
- 领导调研国有企业调研报告
- 护士换错药不良事件讲课件
- 护理病人安全 保障病人的安全与隐私
- 公司能量隔离挂牌上锁管理制度附能量隔离与介质、工况对应关系参考表
- (高清版)DB62∕T 446-2019 河湖及水利工程土地划界标准
- DB33-T 2099-2025 高速公路边坡养护技术规范
- 护渔队伍考核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