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借趣而入品出文言好味道转载有人说:语文教学之所以有味道,之所以丰富多彩,我想正是源于我们对文章理解的不断深入,源于我们不断走进文本深处后的新感悟、新认识,源于我们从学生兴奋乃至幸福的笑容背后感受到的那份喜悦,那份对文化传承的欣喜。在教学中应当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借趣而入,实现“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以及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的课程标准。借文言小笑话趣味入门,从欢笑中开始师: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篇文言文,大家觉得学文言文难吗?生:难。师:那好吧,我先请大家看一篇文言小笑话,大家看看到底难不难?(出示幻灯片)生:劳动之美,古来共谈。收获之乐,四时俱备。盛夏时节,晓雾将歇,有父子二人晒麦。夕日欲颓,父呼子装麦。子匆忙间倒持一布袋,视之,曰:“怪哉,布袋,没口。”父取剪裁开装麦,至晚未满。子将布袋提起视之,急呼其父曰:“怪哉,布袋,没口又没底。”师:看不懂的不要笑。生笑。师:看来大家都看懂了。现在你还觉得文言文难吗?生:不难了。师:好,我们看看里面的几个文言词语,看看大家真的明白了吗?“古来”什么意思?生:自古以来。师:四时?生:四季。师:将歇。生:就要消退。师:欲颓。生:就要落下去。师:倒持。生:倒着拿。师:拿倒了。这正是这个故事的关键,看来大家真的看明白了。大家发现了没有,这些词语也正是我们预习中完成的重点词语。生:嗯。师:文言文不仅不难,而且是有趣的。下面就开始我们的学习吧,先看一下学习目标。(幻灯出示)这是笔者在教授答谢中书书一课时的导入片段,在这一片段中,我们结合经典课文,借助明清浅近的小笑话,帮助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同时,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消除对文言文学习的恐惧心理,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最终,能够学以致用,体悟文言文用词的精妙。这一思路的来源,是朱文君老师编撰的小学生小古文一百课(套装上下册),她精选了100课最好读、最有趣的文言诵读篇目,有对文言字词的浅显解释,每篇文后还精心创设了最好玩、最轻松的学习方法,给小学生最纯正也最受用的文言启蒙。这一著作也为我们的问题解决提供了有助帮助,其中有许多篇目可以借鉴。我们根据自己的经验,从熟读的笑林广记中搜集整理了几十则小笑话。手机上也下载了常见的小短文,如笑赞、艾子杂说等。笑林广记艾子杂说中的部分篇目浅显易懂,易为初中生接受,我们从中也进行了大量的行选择和改编。在一段时间的尝试后,课堂效果相当好,很受学生欢迎。尤其是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平时学习死气沉沉,在文言笑话的吸引下,课堂也变得活跃起来,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升。所以,对于试卷讲评中的文言知识,我们也以小笑话的形式穿插其中,一边调节学习气氛一边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在一次讲评课上,引子我选择了这样一个故事:一生赁僧房读书,每日游玩,午后归房,呼童取书来。童持文选,视之,曰:低。持汉书,视之,曰:低。又持史记,视之,曰:低。僧大诧曰:此三书,熟其一,足称饱学,俱云低,何也?生曰:我要睡,取书作枕头耳。选好这篇短文后,我突然想起小虎来。小虎因为上课爱睡觉,被同学们称为睡虎,我何不修改一下这篇文章,给小虎一点警示呢?于是,我根据小虎的特点,作了修改如下:一生名胡,于九七读书,喜夜玩游戏。旦日,呼友取书来。友持语文,视之,曰:“低。”持数学,视之,曰:“低。”又持英语,视之,曰:“低。”师异曰:“此三书,熟其一,足称饱学,俱云低,何也?”生曰:“我欲睡,取书作枕头耳。”短文修改好后,我又起了一个名字,叫九七笑林,然后把重点词语用红色突显出来。上课伊始,我就请了小虎读第一个笑话,大家立刻会心地笑了起来,小虎自己也笑了。我奖励了小虎十分,并调侃他困了可以要枕头,结果小虎这一节课没再打瞌睡。此后的两个笑话也都起到了调节气氛的作用,整个课堂一直保持着轻松愉悦的状态。而其中的关键词汇,有的学生果然有掌握不牢的地方和易错的地方,也都及时得到了纠正。借配乐小游戏欢喜入境,在熏陶中体味于立国老师在点评丁慎杰老师的记承天寺夜游一课时说:课堂教学总是缺憾的艺术!学生在课堂上提出教师所配的音乐有点悲伤的时候,教师可以顺水行舟的问一句:你说说用哪首曲子配乐好,或者尊重学生的感受就不用这首基调略显悲伤的曲子。可是丁老师还是按照自己的预设,用了准备好的音乐,这样就和文章的基调“闲”相去甚远。在解决学生文言文入境难这一问题时,笔者也进行了一些尝试。以下笔者在该课入境环节的课堂实录:师:这一个“闲人”中有多少复杂微妙的情感呀。了解了这些,我们再读出感情就容易把握了。我们玩一个小游戏,老师这里有两首音乐,找两个同学各选一首,根据音乐的感情来读课文,好不好?两名同学站到讲台上,各选一首朗读。师:哪一首适合呀?生:第二首。师:为什么第一首不合适呀?生:第一首过于快乐。师:第一首曲子叫花好月圆,大家感觉这首过于欢快。第二首曲子叫春江花月夜,我们来看一下,这首曲子的艺术特征。(幻灯出示)春江花月夜一曲的艺术特征:(1)由静而动,由动而静(2)借景抒情,情寓于景(3)想象丰富,似真似幻师:你觉得这首音乐与本文有哪些相通之处?生:借景抒情。借月景,抒闲情。生:想象丰富,似真似幻。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把月光想象成水。水中还有藻、荇交错纵横。师:似真似幻呢?生:盖竹柏影也。前面都是想象,盖字回到了现实,原来是竹柏的影子。师:好,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播放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师:这是在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苏轼被贬黄州,长夜难眠。看到月色,他约好友张怀民一起来到了庭中漫步。两人默默无言,沐浴在这美好的月色中。那融融的月色洒落在他们的身上,那种感觉柔柔的、滑滑的。低头看脚下,脚下是一片清澈的湖水。什么被贬的辛酸,什么被陷害的愤懑,什么被流放的艰辛,什么无居无所的艰难;什么成功,什么成名;什么文豪,什么凡人这一刻,这一切都如这水一般,空无一物。这水是如此的澄澈,那摇曳的水草,把个人的一切辛酸、快乐、烦恼、忧愁都摇曳了个一干二净。如果我能停在此夜该有多么的好啊,我就能够“忘却营营”,我就能够“江海寄余生”了。就在这时,一阵风吹过,耳畔传来树叶“沙沙”的声响。再睁开眼睛一看,这哪里是水草呀,这分明是竹柏的影子呀!(生沉醉其中,不忍睁开眼睛。)在引导学生质疑解疑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对作者的感情有了较全面的把握。这时候,设置一个小游戏,自选音乐,根据所选音乐的感情读课文。让学生分析本文和曲子的相通之处。学生在寻找相通之处的过程中,很自然地理解了文章“借情抒情、动静结合、想象丰富”的艺术特征。在理解“想象丰富”这一特征时,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闭上眼睛,结合音乐,根据老师的提示展开想象。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深切地神入文本,达到与作者的深刻共鸣。借文句反常处轻松入疑,在质疑中感悟对于“如何尊重学生的质疑,引导学生在主动学习中积累语言,在思维碰撞中升华认识?”这一问题,我比较赞赏陈曰亮老师的观点。陈老师从古人读书与教学中重新提取出宝贵的经验:欲其自得之。学贵存疑。须教无疑处生疑。读书得间。而他最推崇的,就是读书得间。所谓得间,就是找到书中的间隙,读出“窍”来。陈老师如是我读:1基于原文的“裸读”反复阅读,深度阅读,感受新异与要妙。2进行比较与还原发现矛盾、差异、缝隙,以文解文。3设计指向课文重、难点,将已知化入未知,激发思考。在文言文中的教学中,我一直在实践着陈老师的经验。在记承天寺夜游这一课中,我是这样引导和尊重学生的质疑的。师:读书贵有疑,古人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读完这篇文章,你有没有产生疑问呢?先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疑问,然后推荐一名同学发言。生交流。生:作者为什么说自己“无与为乐者”,想到“无与为乐者”为什么又去找张怀民?生:作者写月色写得这么优美,有什么作用?师:哪一句写得美呀?生: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师:好,还有其他问题吗?生:赏月本来是一件愉快的事,作者在结尾却有一种自嘲,为什么?师:你从哪句看出来的?生:但少闲人如吾人两人者耳,作者说自己是闲人。师:你认为“闲人”是自嘲,这就牵扯到“闲人”的含义了,我们一会再继续探讨。生:作者为什么看到月色美就欣然起行?生:作者遭遇如此悲惨,为什么还这么清闲?师:你说他悲惨,你怎么知道他遭遇悲惨的?生:我看了写作背景。师:很好,你能联系写作背景,预习得很充分。这里也是牵扯到对“闲人”的理解了,我们一会继续探讨。生:作者为什么没有睡觉?生笑。师:为什么夜深了作者还难以入睡?生:作者为什么说缺少像他两个这样的闲人?(板书:月、闲)师:我们先来探讨一下,“闲人”有什么含义?师:有的同学马上想到了。我们看看,你马上想到的是什么含义?生:清闲。师:从字面上的理解,“闲人”就是清闲的人。(板书:清闲)还有吗?生:悠闲。师:清闲和悠闲一样吗?生:不一样。师:悠闲,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板书:悠闲)生: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师:看到月色,就想出去欣赏一下,这是不是悠闲呀?生:是。师:好,请大家再讨论一下“闲人”背后有没有深层的含义。生交流。生:结合背景,我感觉作者有一种孤独落寞的心情。师:从哪里看出来的?生:念无与为乐者。(板书:孤独)生:我觉得“闲人”有闲情逸致的意思。师:哦,何谓闲情逸致呢?从哪里感受到的?生:被贬后还能去欣赏美丽的月光。(板书:闲情逸致)师:哦,能够欣赏月光的人是有闲情逸致的人。师:我们来看苏轼在当时写的一首诗。(幻灯片出示)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y)草盖草堂,日炙(zh)风吹面如墨。生读。师:大家知道“东坡”别号的来历了吧?你说他当时的情况,生活中真的清闲吗?生:政务清闲了,生活不清闲。师:如此窘迫的生活状态,还有心情去看月亮,这就是生:闲情逸致。师:他愿意不愿意过这种政务清闲的生活呢?你还感觉到了什么?生:自我安慰。他在如此清苦的生活中,在被贬的孤独中,还有心情赏月。师:赏月原来是一种自我安慰呀,这也许就是他自嘲的原因吧。你有没有不开心的时候去看过月亮呀?生:没有。我会写下来,或者和好朋友谈心。师:为什么要去找张怀民呢?为什么不找王怀民、李怀民啊?生:因为他们是朋友,怀民和他的处境差不多。师:原来同是天涯沦落人呀?那么找张怀民找对了吗?生:找对了。师:从哪里看出来了。生:怀民亦未寝。不仅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包办,同时,要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提出疑问,以问题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学生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老师则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追问,使问题得以进一步明确和深化。如有的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作者在文中描写了优美的月色,这样的描写有何作用?”教师抓住这一问题及时进行了追问,“作者在哪些地方描写了优美的月色?”学生说出相关语句后,教师又进一步追问,“这些语句美在何处?”这些追问的提出,紧紧扣住了文章的核心,既帮助学生梳理了文章内容,回扣了教学目标,也有效引领学生进行了深入分析,对解决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给予了有效引导。再如,有的学生提到:“作者为什么晚上不睡觉?”教师对学生的这一问题进行了明确,“你的意思是不是作者为什么晚上难以入睡?”这样使问题的表述更准确了,在学生确定后,进一步追问,“你从哪里看出来作者难以入睡的?”这样的追问,使学生的问题能够紧扣文本,从文本中来,又回到文本中去,让学生能够深入与文本对话,在对话中深入理解问题,解决问题。追问不只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更表现为教师及时把握教育时机,有效利用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达到了更高层次的生成。在语句咀嚼中披文入理,在理解中深化2014年3月,黄厚江老师在“中国教育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中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中执教了黔之驴一课。在之后的讲座中,黄老师阐述了他的“本色语文”观点,提出了“朴实的课堂”这一概念。他认为“朴”就是简单,而简是一种智慧。下面我们就通过这节课的一些片段,来发现黄老师本色语文中披文入理的教学智慧。师:刚才有个同学说大家都不喜欢驴,老师有些疑问,有人喜欢驴吗?生:现实生活中驴还是很有用的。师:老师也喜欢驴,它勤劳踏实可爱,不工于心计,北方人家里的驴都是宝,帮人拉磨拉车。而文中的驴是说“至则无可用”,不是说驴没有用,这怎么理解?生:没有把驴放到该放的地方,这驴就没有用了。师:人如果这样,恐怕结局也如此啊!那到底是谁导致了这个悲剧呢?生:好事者!师:如果说驴是指当时昏庸无能的官员,那么,好事者是谁啊?生:无能昏庸的皇帝。师:你能从好事者的角度概括一个词语给后世留下些教训吗?来尝试一下。生:载驴入黔!师:如果你是领导者,可不要做载驴入黔的事啊!黄老师的“简”,体现在整个课堂教学之中,体现在课堂教堂的展开上。一堂课的深度是如何达到的,学生理解的深入是如何达到的?依靠的正是教师的智慧。黄老师“朴实的课堂”外在的表现是简,而内在的体现则是“实”。这个实,除了学生有实在的积累外,还表现在有实在的教学活动,有实在的训练。有了实的基础,深也就变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在这一片段中,学生对好事者的认识,正是基于前面的教学活动。黄老师说语文课的道理不是讲出来的,而是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感悟的。黄老师正是以课堂活动为载体,在环环相扣又相互交叉的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自己走进了文本深处,感悟到深刻的人生哲理。当学生埋怨我们的语文课越来越不好玩的时候,我们不是挖空心思去玩形式,不是海阔天空去搞转移,也不是苦口婆心去讲道理。我们要做的,是寻找语文教学的本色,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以语言为核心,以课堂活动为载体,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大道至简,披文入理的“简”更是一种硬功夫。在系统有序中自在入读,在诵读中提升七槐子与王君老师关于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在博客上进行了交流和研讨。在研讨中,七槐子说:我可不是“横式上法”,而是围绕“读出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