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词鉴赏术语.doc_第1页
高考诗词鉴赏术语.doc_第2页
高考诗词鉴赏术语.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鉴赏术语:鉴赏术语鉴赏术语鉴赏术语鉴赏术语鉴赏术语表达方式术语具体解析实例分析作用描写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渲染气氛,塑造形象,交代环境,调动读者积极性,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抒情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廷筠商山早行)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表达抒发作者情感,渲染气氛,服务于文章主旨,深化主题。议论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结构形式结构形式开门见山无论说理或叙事,不拐弯抹角,开端即直截了当地切入本题。”,蜀道难的第一句是:“噫吁上,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长相思第一句写:“长相思,在长安。”使读者第一时间抓住所写事物及其特征,一目了然。欲扬先抑为了张扬某种事物或人物,先把它贬抑下去,制造悬念,形成波澜,突出某个事物、人物或某种思想的常见的表现手法。战国策“冯暖客孟尝君”,文章开头写冯暖既无爱好,又无能耐,还爱闹待遇、发牢骚,简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作者把他贬抑到最低处。然后却笔锋一转,写他如何为孟尝君经营“三窟”,写出了他非凡的才能。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前后照应诗人在描写、叙述过程中,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地方提示或暗示一下,而后面应与前面呼应。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开始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后面又写到“一尊还酹江月”,从大江始,又以大江结,前后呼应等。这种结构特点可以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分明。情景分写诗人在表述自己情感时,不把诗词中具体意象与情感结合在一起,而是分别进行表述。如杜甫的登高,诗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在写法上又各有错综之妙。前四句写山中所闻、水上所见。第五、六句写登高所感,第七、八句承“作客”、“多病”,结构非常严谨。情与景分别咏写,贵在层次分明,层层递进。情景合写与“情景分写”相对。如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飚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前两联可谓景中含情,后两联可谓情中有景,既融洽又分明。情景交融,浑然一气,或景中含情,或情中有景。小中见大对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以江中一帆顺江而下可以想到江流滔滔不尽的壮观;有以小事表现重大社会内容,如杜牧的赤壁;还有的是以有限空间写无限空间。给写作者带来很大的灵活性和无限的表现力,同时为接受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获得生动的情趣和丰富的联想。画龙点睛在文章关键处加上一两句精辟的话,点明主旨,使全篇的用意都显露出来的写法。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文章中用的也是卒章显志的写法。使结尾显得自然、有力,也统贯了全篇要义。修辞手法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表述,可以把深奥的道理阐述得通俗易懂,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形象,语言活泼生动。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而且可以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整齐匀称,节奏鲜明;语调铿锵,富有音乐美;表意凝练集中,概括力强。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使具体事物人格化,抽象事物具体化,突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语言生动形象。设问为了引起别人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问自答。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强调某些内容,使文章富有波澜变化,有时起到领起下文作用。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能激发读者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锦瑟)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营造作品气氛,协调韵律,确定韵脚和音步,使语言咏唱自由,行文显得轻快、活泼。对比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突出强调其中一种事物或特点,(作者所要表现的对象)说理透彻全面。渲染就是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表现手法。白乐天琵琶行(第二节)极尽笔墨之能事,通过对琵琶声及其富于变化的演奏的铺叙渲染,表现了音乐的高妙。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对春江月夜景色的渲染,流露出离愁,表达了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和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对文章中环境和人物着意描写、烘托,以加强气氛,深化主题。烘托是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通过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衬托为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事物陪衬。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等都是以闹衬静。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以乐景写哀情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昔日游上苑时的热闹与美好正显示了今日处境的凄凉。利用景与情的强烈反差,来引起人们的感官刺激,印象深刻。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如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即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体,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铺垫既以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鲁迅在孔乙己中写道:“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文中这里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暗示当时天气已经很冷了,为下文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作了铺垫。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注意和情感上的期待,使读者的注意力随情节的发展而延伸。虚实实写是指对事物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是指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和描写。如唐朝诗人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三四句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虚实结合,可以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增加容量。用典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叠词叠词是指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的修辞手法。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字,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苦、复杂而深切的心理状态,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孤独的感情基调。可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使诗的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赏析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是诗词奖赏的空间主见拉大,给读者留下了遐想的余地。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例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赏析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可使诗词中的意象更真实、清晰的展现在读者眼前。象征指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艺术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赏析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使复杂深刻的事理浅显化、单一化,还可以延伸描写的内蕴、创造一种艺术意境,以引起人们的联想,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照应一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这种安排设计叫做“照应”。“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赏析首联两句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