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秦始皇本纪史记作为史学巨著和文学巨著,既还原了历史原貌,又以高超的叙事艺术成为传记文学的典范,为后世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的发展与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本专题选取了一篇“本纪”秦始皇本纪,一篇“世家”赵世家,两篇“列传”魏公子列传淮阴侯列传,均是史记中善于叙事的名篇,也是叙事中写人的名篇。通过本专题四篇文章的学习,我们重点要了解史记长于叙事的艺术特点。秦始皇本纪以编年记事的形式,记载了秦始皇及秦二世一生的主要活动和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真实地反映了秦王朝建立前后四十年间风云变幻的历史场面。赵世家,全文洋洋万言,如长江大河,波澜起伏,精彩片断时有所见。其叙事之生动,人物之逼真,章法之多变,剪裁之精妙,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有两件大事,其一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其二是关于赵氏孤儿的故事。魏公子列传,魏公子即信陵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他名冠诸侯,声震天下,其才德远远超过齐之孟尝、赵之平原、楚之春申,魏公子列传便是司马迁倾注了高度热情为信陵君所立的一篇专传。淮阴侯列传,本传记载了韩信一生的事迹,突出了他的军事才能和累累战功。功高于世,却落个夷灭宗族的下场,注入了作者无限同情和感慨。第16课秦始皇本纪千古一帝秦始皇秦始皇(前259前210),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嬴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他13岁时即王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国吕不韦及嫪毐掌管。22岁时,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强大国家秦朝。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将大臣议定的尊号改为“皇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县西北)。秦王朝的兴与亡战国时代,各国竞相进行改革,其中以秦国商鞅的变法最为彻底,使秦国富强起来。于是秦国开始了以统一中国为目的的旷日持久的战争,秦始皇借助先人遗留的基业,利用强大的军事力量,借助各诸侯国之间的相互猜疑、争斗和软弱,短短几年间,就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而这场战争同时也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使用严刑酷法,横征暴敛,大兴土木,营造长城、阿房宫和陵墓;实行文化专制,焚书坑儒;收集民间的兵器,铸成十二个铜人;修筑运兵驰道,开凿灵渠;北抵匈奴,南击闽越。残暴的统治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人民被迫走上了反抗的道路,在秦末风起云涌的起义浪潮中,秦王朝很快土崩瓦解,前后仅存在了十几年,秦始皇万世永存的梦想也成为笑谈,令人深思。文章通过对秦始皇统一天下事件及言行的叙写,表现了秦始皇的政治、军事才能和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作风,也表现了他的愚昧荒诞、暴虐凶残,为了自己生前死后的享受而不惜民力民财的骄奢淫逸。一、通假字1彗星见东方同“现”,译为“出现”2寡人以眇眇之身 同“渺”,译为“渺小”3不为置王,毋以填之 同“镇”,译为“镇压,安定”4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同“弼”,译为“辅佐,帮助”5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 同“趣”,译为“趋向”6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 同“藏”,译为“收藏”7闭中羡同“埏”,译为“墓道”8虽万世世不轶毁 同“迭”,译为“更迭”9卒有田常、六卿之臣 同“猝”,译为“突然”二、古今异义 1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跟“中央”相对,地点2他时秦地不过千里古义:不超过 今义:表示转折3增始皇寝庙牺牲及山川百祀之礼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牲畜 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4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古义:在家 今义:主持家务5二世三世至于万世古义:到了今义:连词,表示另起一事;副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6死而以行为谥古义:两个词,品行和封给今义:受人的思想意识支配而表现出的活动7赵高为郎中令,任用事古义:执掌朝廷大权 今义:凭感情、意气等行事8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古义:然而后来今义:表示发生一件事后又发生另一件事三、一词多义 1将2兵3面 4使5下6假7或8以四、 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1)名词作动词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坑之坑:坑杀博士七十人前为寿 前:上前树草木以象山 树:栽树(2)名词作状语燕王东收辽东而王之 东:向东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面:当面(3)名词意动用法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师:以为师2动词活用动词使动用法降越君,置会稽郡 降:使投降3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作动词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重:加重 (2)形容词使动用法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 满:使满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安宁:使安宁(3)形容词意动用法人善其所私学 善:认为是好的天下共苦战斗不休 苦:以为苦4数词活用数词作动词一法度衡石丈尺 一:统一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朕为始皇帝。(“为”表判断)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也”表判断)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者,也”表判断)2省略句非死(于)云阳。(省略介词)强起之,使(之)将击荆。(省略宾语)彗星见(于)东方。(省略介词)3倒装句(1)宾语前置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正常语序:莫能一之)无辅拂,何以相救哉?(正常语序:以何)(2)状语后置十四年,攻赵军于平阳。(正常语序:于平阳攻赵军)4被动句引河沟灌大梁,大梁城坏。(“坏”含被动意味)1秦始皇本纪重点写了哪些事情,刻画了秦始皇怎样的形象?明确:事件形象统一六国指挥若定、战无不胜、奋发有为的开国皇帝的形象议帝号好大喜功、自鸣得意又自命不凡的秦始皇实行郡县制锐意改革、革故鼎新、善纳雅言的有作为的新君形象咸阳宫大辩论及“焚书坑儒”愚昧荒唐、残暴无知的昏暴之君郦山下葬穷奢极侈、滥用民力的昏君形象2李斯在全文中是第二号人物,在“定帝号”“立郡县”“焚书坑儒”等活动中他都有突出表现,请问司马迁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明确:这正是司马迁的高明之处,因为这些事件都是与李斯的政治命运紧密相关的。在李斯列传的开头,司马迁写了李斯看到厕中鼠与仓中鼠迥然不同的境遇而发出“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的感叹,这件生活琐事却集中反映了李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苦于贫贱而贪恋富贵,这种思想是他人生之梦得以实现的动力,也是葬送他身家性命的祸根。基于此,凡是关系到自己富贵的事件,李斯都竭尽全力,不惜代价。“定帝号”“立郡县”“焚书坑儒”这些事情,对表现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凶狠残暴、从多角度塑造秦始皇的形象大有裨益,同时又与展示李斯的人生因果规律密切相关,带有原始动因的性质,使得李斯这个历史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且与李斯列传相得益彰。而“互见法”的运用,取得了一石三鸟的良好效果。3秦统一六国的过程,展示了一幅怎样波澜壮阔的社会图景?明确:司马迁采用逐年叙写的方式,全景式地展示了战国末期波谲云诡的社会图景。一方面秦国依仗自己的强大,东征西杀,旌旗挥出,势不可挡;另一方面,六国残余势力苟延残喘,虽想尽千方百计,竭力避免覆亡的命运,但节节败退,被蚕食鲸吞,终至覆亡。另外,中间还穿插了一系列似有预兆的自然现象,如彗星出现、地动、民大饥、大雨雪等,为这幅波澜壮阔的图画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增添了传奇色彩。4有人评论说“通篇读来使人感到一切都是历史的必然”,试结合秦统一六国部分,简要分析“一切都是历史的必然”的内涵。明确:“一切都是历史的必然”包括了两层意思:一是秦灭六国统一天下是历史的必然,二是秦“仁义不施”最终灭亡也是历史的必然。战国末期,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已在六国之上,秦依仗其强大军事力量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使国势日渐衰微的六国无力招架,他们或割地,或称臣,或不得已采取刺秦王等下策,但都没能达到弱秦复国的目的,最终身死国灭,秦统一全国成为历史的必然。秦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仁义不施”,暴露了其极其残暴的一面,秦采取的是武力征伐的手段,动辄“坑之”“引河沟灌”,而置“民饥”于不顾,一味劳民伤财,滥用民力,大肆杀戮,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心的背离已给秦埋下了覆亡的种子。善始不善终的秦王朝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修建豪华的阿房宫和郦山墓,先后进行五次大规模的巡游,在名山胜地刻石纪功,炫耀声威。为求长生不老之药,又派方士徐(即徐福)率童男女数千人至东海求神仙等等,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难。三十七年,秦始皇巡游返至平原津得病。于是作书命长子扶苏送葬,并继嗣帝位。行至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秦始皇病死。赵高勾结始皇少子胡亥和李斯,伪造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并赐扶苏死。秦二世胡亥即位后不久,即爆发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秦朝灭亡。秦始皇已经成为历史,但对秦始皇的功与过,后人一直有着激烈的争论。应用角度:这则材料可以运用到与“兴与亡”“阴谋”“改变”“功与过”等内容有关的作文中。精彩片段有人说:在历史学家的眼里,你是一个功不可没的帝王,而在百姓眼里,你却是一个凶狠残暴的君主。从郑国渠到灵渠,从郦山陵墓到万里长城,哪里没有百姓的血汗与辛酸?哪里没有尸横遍野、饿殍满地的惨状?可是,若没有你,又怎么有杜牧的阿房宫赋的盛誉?没有你,又哪里有万里长城的雄伟巍峨?没有你,又哪来兵马俑这世界第八大奇迹的诞生?你给中国文化设置了太多的悬念,你给中国历史留下了太多的空白,你给后辈人留下了充足的空间去想象阿房宫的繁华峻丽,去体味孟姜女与望夫石的动人传说。你留给后人太多的敬畏,敬畏你的严刑峻法;你留给后人太多的感叹,感叹你的盖世无双;你留给后人太多的思索,思索你的雄韬伟略;你留给后人太多的警示,警示你的仁义不施而导致强秦二世而终。你的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说,不以成败论英雄,是时事造就了你,给了你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对也好,错也罢,也不过是历史长河中一朵翻腾的浪花。秦始皇这个名字穿越了时空,响彻至今。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代言人,你的雄才大略,你的非凡气质和过人气魄必将激励华夏儿女重整旗鼓,重振雄风,再展宏图,再创辉煌。东门黄犬秦始皇临终前,他想起因反对自己镇压儒生而被派往上郡做蒙恬监军的长子扶苏,因此发遗诏让其至咸阳会丧并嗣皇位。秦始皇死后,赵高将遗诏压下不发,找来李斯密谋篡改遗诏,李斯经不住威逼利诱,终于与赵高一起假造皇帝遗诏,迫令长子扶苏自杀,拥立少子胡亥为帝,史称秦二世。后赵高任郎中令,居中用事,控制朝政,掌握大权,甚至欺君罔上,当着满朝文武演出指鹿为马的闹剧。为了扫清障碍,他还加紧离间二世与李斯的关系。 李斯对赵高的专权十分不满,便上书揭露赵高,二世百般庇护赵高。后来,李斯终被赵高诬陷下狱。二世派赵高审讯李斯。赵高派了十余个心腹假扮成御史、谒者、侍中轮流审讯李斯。李斯一开始以为是皇帝派来的人,便说出冤情。赵高便再派人严刑拷打。后来,秦二世果然派人找李斯验证口供,李斯怀疑这又是赵高耍的花招,便再也不讲冤情,也不改变口供,而承认自己有罪。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七月,李斯被实施了五种酷刑之后,在咸阳街市腰斩。在和二儿子一起绑赴刑场的路上,他百感交集地对儿子说:“我多么想和你再次牵着黄狗一起走出上蔡东门去追狡兔啊,可这哪儿还能办得到呢?”父子二人遂抱头痛哭,其三族家人悉数被杀。“东门黄犬”后来作为官遭祸,抽身悔迟之典。出自史记李斯列传一、古代皇帝的称谓“皇帝”这一称谓,在中国几千年封建专制时代相沿不变,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皇帝还有特定的称谓。 天子:“天子”一词的出现,早于皇帝制度的产生。君天下者以天子自居,故称天子。皇帝制度产生后,皇帝也称天子,但为他称。董仲舒春秋繁露云:“德侔天地者称皇帝,天佑而子之,号称天子。”朕:“朕”是皇帝的自称。秦王嬴政称帝前,普通人皆可自称朕,嬴政称帝后,朕成为皇帝一人的专称。陛下:人臣对皇帝或临朝皇太后的称呼。上:史家记载历史,或臣下相互对话时多称皇帝为“上”或“今上”“皇上”“圣上”“明上”“主上”等,凡皇帝所作诏书或指示,也叫“上谕”。乘舆:“乘舆”的本意是指皇帝所乘之车或皇帝的衣冠器物,由于皇帝至尊无上,便用“乘舆”作代表。车驾:古籍中以车驾称皇帝者,比比皆是,所以用车驾作为皇帝的别称。汉书高帝纪注引颜师古曰:“凡言车驾者,谓天子乘车而行,不敢指斥也。”县官:在汉代,常用县官作为皇帝的别称。真正意义上的一县的长官,则称为县令长,不称县官。汉书霍光传:“县官非我家将军,不得至是。”注曰:“县官谓天子。”国家:自东汉始,常用国家代表皇帝。资治通鉴记载,晋惠帝元康元年“今内外阻隔,不知国家所在”。注曰:“国家谓天子。自东汉以来皆然。”朝廷:古代文献典籍中,有时也用朝廷来代表皇帝。资治通鉴记载,东汉献帝初平二年“关东诸侯将领,以朝廷幼冲,迫于董卓”。同书初平三年王允曰:“朝廷幼小,恃我而已。”寡人:古代侯王自谓孤、寡人、不谷,意为少德之人,以示自谦。唐以后唯皇帝自称寡人。至尊:意谓极其尊贵。皇帝至尊无上,故时常用至尊代表皇帝。此外,还有代称为元后、元首、天王、宫里、万岁、龙等,不一而足。二、庙号与谥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清朝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所谓“谥者,行之迹”,“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谥号有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有臣属之谥,由朝廷赐予。还有私谥,是门徒弟子或是乡里、亲朋为其师友上的谥号。帝王将相之谥在西周时即已出现。秦时曾一度废除,汉代恢复,直至清末。私谥可能始于东汉,或谓春秋时期已有。民国以后,称谥在一段时间内仍存在。谥法有固定用字,如慈惠爱民曰文,克定祸乱曰武,主义行德曰元等,这是美谥;杀戮无辜曰厉,去礼远众曰炀,好祭鬼怪曰灵等,这是恶谥;还有表示同情的哀、愍、怀等。一般人的谥号多用两字,如岳飞谥曰武穆,海瑞谥曰忠介。(时间:40分钟满分:56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臣皆以为便便:合适B然后属疏远 属:连续不断C车同轨,书同文字 同:统一D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树兵:引起战争解析:选BB项,属:族属,同族的人。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六卿之臣,无辅拂B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C不为置王,毋以填之D五月,天下大酺解析:选DA、B、C三项都有通假字。A项,“拂”同“弼”,B项,“取”同“趣”,C项,“填”同“镇”。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人善其所私学A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B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C博士七十人前为寿D燕王东收辽东而王之解析:选B例句和B项均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A项,形容词作动词;C项,名词作动词;D项,名词作状语。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王之河南秦王之邯郸B魏献地于秦 昌平君徙于郢C体解轲以徇 死而以行为谥D其议帝号 齐王建与其相后胜发兵守其西界解析:选AA项,动词,到。B项,介词,向/介词,到。C项,连词,来/介词,按照。D项,表希望语气/代词,他的。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丞相王绾等人认为应该在天下分封诸侯,其他大臣们也都认为应该这样做,只有廷尉李斯反对这种做法。B李斯认为在全国设置郡县,国家用征收的赋税赏赐给皇子功臣,就很容易控制他们,天下也会安定,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C李斯向秦始皇建议,在全国设置郡县,统一全国法律,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的尺寸和全国的文字,秦始皇也完全同意。D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设置郡县,统一法律制度,统一度量衡、车辆的尺寸和文字等措施,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解析:选CC项,“李斯向秦始皇建议”文中无根据。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3分)译文:_(2)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4分)译文:_(3)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3分)译文:_参考答案:(1)让天下人没有邪异之心,这才是使天下安宁的好办法啊。设置诸侯没有好处。(2)始皇说:“(以前,)天下人都苦于连年战争无止无休,就是因为有那些诸侯王。(现在我)依仗祖宗的神灵,天下刚刚安定,(如果)又设立诸侯国,这等于是又挑起战争,想要求得安宁太平,岂不困难吗?廷尉说得对。”(3)凡事不效法古人而能长久的,还没有听说过。刚才周青臣又当面阿谀,以致加重陛下的过失,这不是忠臣。二、文言文阅读(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以文无害为沛主吏掾。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关中事计户口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丞相曰:“王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悦。汉五年,既定天下,论功行封。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客有说相国曰:“君灭族不久矣。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上心乃安。”于是相国从其计,上乃大说。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贱强买民田宅数千万。上至,相国谒。上笑曰:“夫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相国,曰:“君自谢民。”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孝惠二年,相国何卒,谥为文终侯。(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B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C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D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解析:选A“因”连接前后句,据此排除B、D两项;“谁”宜做主语,应在句首,据此排除C项。故选A。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先秦时为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自秦至清,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B图书,文中指地理图册、文书档案。“律令”和“图书”是秦治理国家的重要资料。C关中,指嘉峪关以西地区,四面为天然地形屏障,战国后有“四塞之国”的说法。D昆弟,指哥哥和弟弟,后比喻亲密友好。“昆仲”“昆玉”,均为称人兄弟的敬辞。解析:选C“嘉峪关以西地区”错,“关中”应指函谷关以西地区。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何善于识人,情趣不凡。高祖为平民时,萧何多次凭为官的职权保护沛公;沛公进咸阳,唯独萧何不求取金帛财物,表现出与诸将不同的情趣。B萧何推荐贤才,外不避仇。萧何曾经举荐韩信;萧何素来与曹参不和,汉惠帝询问萧何在萧何百年之后能否让曹参行相国之权,萧何认为人选合适。C萧何忠心耿耿,不重私产。汉二年,萧何守关中,转运粮饷,补充兵员,成为汉王坚实的大后方;购置田宅居处偏僻,建造家园不修筑有围墙的房舍。D萧何纳谏解危,终得保全。采纳鲍生意见,派亲人到汉王营中效力且作人质;采纳门客意见,贱价强买平民田宅以示自己无政治野心,平安解除信任危机。解析:选AA项,不是“情趣不凡”,而是“见识不凡”。文中“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写萧何为让汉王详尽地掌握全国地理、户籍等方面的情况保存了相关资料,为统一天下创造了条件,其言外之意为“萧何眼光远大,深谋远虑”。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上笑曰:“夫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相国,曰:“君自谢民。”(5分)译文:_(2)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5分)译文:_参考答案:(1)皇上笑着说:“当相国的竟然侵夺百姓的财产,为自己谋利!”把百姓们的控告信全部交给相国,说道:“你自己去向百姓谢罪吧!”(2)我的后代贤能,就学习我的俭朴;后代不贤能,也不会被有权势的人家夺取。参考译文:萧相国何是沛县丰邑人。因为他通晓律令,执法公平,没有别人能比得上,所以被任命为沛县的主吏掾。刘邦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萧何屡次利用自己县吏的职权保护他。等到刘邦起兵当了沛公,萧何常常作为他的辅佐官,督察处理日常事务。沛公进入咸阳,将领们都争先奔向储藏金帛财物的仓库去分东西,唯独萧何先去把秦朝丞相和御史大夫保管的法律诏令以及各种图书文献收藏起来。萧何又向汉王进言,推荐韩信,汉王就任命韩信为大将军。汉王二年,汉王联合诸侯一起攻打项羽,萧何留守关中。萧何在关中管理户籍人口,通过水路和陆路转运军粮,供应前方的军队。汉王在战场上多次损失军队逃走,萧何经常征发关中的士卒,随时补充汉王军队的损失。汉王因此把关中的事务专门委托给萧何。汉王三年,汉王与项羽两支军队在京索之间对峙,汉王多次派遣使者到关中去慰劳丞相。鲍生对丞相说:“君王在外,风餐露宿,却屡屡派人来慰劳您,这是起了怀疑您的心思。为您打算,您不如把自己子孙兄弟中能够作战的都派到前线军队中去,这样君王一定会更信任您。”于是萧何听从了他的计策,汉王大为高兴。汉王五年,已经消灭了项羽,平定了天下,汉王要评定功劳,进行封赏。高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把他封为酂侯,给他的食邑最多。汉王十一年,陈豨反叛,高祖亲自统率军队,到达邯郸。战事还没有结束,淮阴侯韩信在关中谋反,吕后采用萧何的计策,杀了淮阴侯。汉王十二年的秋天,黥布起兵反叛,高祖亲自统率军队前去讨伐,在军中多次派遣使者来问相国在做些什么。有个说客对相国说:“您要不了多久就会遭受灭族的惨祸了。皇上之所以屡次派人来问您的情况,是怕您利用自己的威望动摇关中。如今您何不多买些田地,并低价赊购、借贷来玷污自己,(如果这样做的话,)皇上对您就放心了。”于是相国听从了他的计策,高祖很是高兴。高祖平定了黥布的叛乱,撤军返回长安。百姓们拦路上书告状,控告相国用低价强行购买民间的土地房屋,价值数千万之多。高祖回到宫中,相国前来拜见。皇上笑着说:“当相国的竟然侵夺百姓的财产,为自己谋利!”把百姓们的控告信全部交给相国,说道:“你自己去向百姓谢罪吧!”萧何向来与曹参不和,到萧何病重的时候,孝惠帝亲自去探望相国的病情,顺便问他:“您百岁之后,谁可以继代您的职位?”萧何回答说:“了解臣下的莫过于君主了。”孝惠帝接着问:“曹参这个人怎么样?”萧何叩头说:“皇上您找到合适的人了!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跟单员考试基础理论:合同与订单的生效要素
- 《2025舞蹈培训机构教练聘请合同》
- 2025年短期外债借款合同范本
- 公猪采购合同范本
- 低价出租摊位合同范本
- 电缆施工总价合同范本
- 简单燃气工程合同范本
- 土地托管协议合同范本
- 有房子出租合同范本
- 特级保姆服务合同范本
- JJF 2182-2024农灌机井取水量计量监测方法
- 工作交接表模板
- 佛吉亚卓越体系知识手册
- 3.2 歌曲《牧童之歌》课件(9张)
- 可穿戴设备可靠性优化技术
- 小升初分班考必刷题(试题)-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 数据治理与数据中台建设方案
- NBT 33018-2015 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供电系统技术规范
- 《科技英语翻译方法》课件
- DL-T5455-2012火力发电厂热工电源及气源系统设计技术规程
- 公司自行车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