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439-城市房屋拆迁补偿的互动公平均衡评价及其实验研究.doc_第1页
ID439-城市房屋拆迁补偿的互动公平均衡评价及其实验研究.doc_第2页
ID439-城市房屋拆迁补偿的互动公平均衡评价及其实验研究.doc_第3页
ID439-城市房屋拆迁补偿的互动公平均衡评价及其实验研究.doc_第4页
ID439-城市房屋拆迁补偿的互动公平均衡评价及其实验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房屋拆迁补偿的互动公平均衡评价及其实验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871122);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编号:08JZD0016)作者简介:洪开荣洪开荣(1964),男,四川宜宾,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大型工程项目评价理论,房地产经济理论,期权博弈理论及应用。。 廖玉玲廖玉玲(1983),女,江西萍乡,中南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项目评价理论,房地产经济理论。。 (中南大学商学院 湖南长沙 410083)摘 要:在城市房屋拆迁过程中,如何协调政府、开发商、被拆迁户等多方利益,是当前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基于上述背景,本文试用互动公平理论,就城市房屋拆迁所涉及到的多方博弈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在非公平规避模型的分析基础上,本文假设政府、开发商以及被拆迁户分别体现了拆迁项目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以及补偿价值,构建了政府和开发商、政府和被拆迁户以及开发商与被拆迁户之间价值分配的互动公平均衡评价模式,并对各利益主体间博弈进行互动公平均衡分析。最后,设计互动公平均衡评价的实验研究,运用相关数据深入剖析了互动公平思想在城市房屋拆迁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关键词:房屋拆迁;互动;公平;博弈均衡Reciprocal Fairness Equilibrium Evalu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the Urban Housing Demolition Compensationkairong Hong1 yuling Liao2(Business Schoo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410083, China)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housing demolition, how to coordinate the interests among government, developers, and removed homeowners is a very important theoretical issue in the process of the national urbanization. Based on the above background, this paper using the theory of reciprocity and fairness, conducted a systematic study on multilateral game problem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housing demolition. On the analytical basis of inequity aversion model, we assumed government, developers and removed homeowners respectively reflect social value economic value compensation value of demolition project.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reciprocal fairness equilibrium evaluation model of value distribution among government and developers, developers and removed homeowners, government and removed homeowners, then it analyzes reciprocal fairness equilibrium between stakeholders. Finally, through designing a 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reciprocal fairness equilibrium evaluation, it gives a analysis in-depth in the role of reciprocal fairness idea through using relevant data.Keywords: housing demolition; reciprocity; fairness; game equilibrium1. 引言在城市房屋拆迁过程中,人们在关注物质利益的同时,会更加关注相关主体间博弈的策略互动与分配公平。关于互动公平博弈模型,一些模型注重于收入分配公平,忽视人们往往关注对手行为背后隐藏的意图;另外一些模型注重于行为意图或者主体之间的互动,忽视了人们有收入分配的非公平规避,一般很难实际应用;还有一些模型将两种动机结合一起,如Charness和Rabin(2000)以及Falk和Fischbacher(2006)。然而,这些模型相当复杂 G. Charness, and M. Rabin. Social Preferences: Some Simple Tests and a New ModelJ. mimeo, 2000.,他们依靠Geanakoplos、Pearce和Stacchetti(1989)心理博弈理论,也很难将其应用于很简单的实验博弈中2 J. Geanakoplos, D. Pearce, and E. Stacchetti. Psychological Games and Sequential RationalityJ.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 1989, 60-79.。Rabin(1993)公平博弈模型中只适合两个参与者的博弈 M. Rabin. Incorporating Fairness into Game Theory and Economic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3, 1281-1302.,而且,Charness和Rabin(2000)存在多重均衡,比其他模型多出很多自由参数。那么,社会偏好的简单模型,如Fehr和Schmidt(1999)的非公平规避模型,更能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博弈模型。他们应用标准式博弈理论,拥有更少的估计参数,并且更能直观地得到一些定性和定量的预测分析 G. Bolton and A. Ockenfels. A theory of equity, reciprocity and competition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0, pp. 166-193.。考虑到Fehr和Schmidt(1999)的非公平规避模型简单易用性,本文将运用此模型来构建城市房屋拆迁中政府、开发商被拆迁户两两之间的项目互动公平均衡评价模式 H. kairong and L. yuling. The Theory of Reciprocity and Fairness:Formation,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J. Organizing Committee of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ubilc Administration(ICPA), October 2009, 923-928.。2. 互动公平均衡评价的基础模型及数值分析2.1 互动公平均衡评价模式互动公平均衡评价关注博弈主体之间相互最大化与相互最小化的互动公平行为,应当分析房屋拆迁心理博弈的互动公平均衡及其价值。所谓非公平规避是指人们厌恶非公平结果,例如,他们愿意放弃一些物质利益来实现更为公平性的竞争结果。Fehr和Schmidt(1999)模型并没有放弃理性假设,而是将公平和自利这两种看似矛盾的行为模式用一个统一的效用函数来表示 D. zhiyong. Behavioral economics principleJ.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6.。参考Fehr和Schmidt的分析模式,本文提出了确定特定项目互动公平均衡和相应的项目策略价值的评价公式,应用这个项目互动公平评价公式: (1)其中,代表行为个体的数量,表示第个人的效用水平,表示第个人的物质收益,且。在两人博弈中,我们可以将公式简化为: (2)此效用函数表示:第个人的效用价值不仅包括了自己的收益,而且包含了自己和他人之间的收益差距,可视为不公平所减少的效用。是因为若,第个人将会发现如果他扔掉一单位物质收益,他的效用水平会有所增加,与实际情况不符合。表示,虽然当人们的收益少于或多于他人的收益时,他们都会感到不公平。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当个体在收益上处于劣势时要比处于优势时承受更多的不公平感。给定第个人的物质收益时,其效用可以看作是第个人物质收益的分段函数,如图所示。045度线图1 与物质效用的函数关系图当时,第个人的效用值达到最大。而且与时相比,在时第个人的效用下降的速率要快得多,即收益上的劣势所导致的不公平感要比收益处于优势时所带来的不公平感强烈得多 E. Fehr and K. M. Schmidt. A Theory of Fairness,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9, 817-868.。2.2 政府与开发商博弈的互动公平均衡评价借助于Fehr和Schmidt(1999)模型,在政府和开发商看来,其价值大小是不相同的。对于特定区位的房屋拆迁项目,由于政府和开发商的社会经济定位不同,我们可以合理地假定,开发商更关注项目经济价值,政府更关注项目社会价值,而且两位主体对于两种价值的判别存在互动影响。开发商的项目价值判别为,政府的项目价值判别为。在考虑主体互动公平的情况下,政府和开发商对于其项目价值的判别取决于他们对于项目社会价值()和项目经济价值()的判别。对开发商来说,拆迁项目价值评价为: (3)其中,且。对政府来说,拆迁项目价值评价为: (4)其中,。上式的,和,表示对于项目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的关注程度。上面(5)式和(6)式说明开发商对项目经济价值和政府对于项目社会贡献存在互动不公平的效用损失。其中,都是区位、时间和质量的函数;随区位、时间和质量的不同,特定开发项目对于项目经济价值和项目社会贡献有不同的意义。简单而论,可视为项目净现值,可用项目税收价值来代替。上述评价公式得知,和对应开发商和政府对其自身遭受的不公平有更大的效用损失。在特定土地开发项目的经济利润和政府从项目所获得的税收利益之间,存在基于主体互动公平的策略互动。给定项目物质利益(现金流或税收价值),当时,项目效用价值取得最大值。如果项目的社会贡献不等于项目的经济价值,那么,项目互动公平价值就小于项目所具有的经济价值或税收价值。尽管非合作策略是该博弈的策略均衡,但如果把主体效用评价置于上述的假设环境中,项目策略价值将由政府和开发商之间的合作策略均衡所决定。即是说,当政府和开发商更关注主体互动公平的价值时,在,和,取值为一特定值的情况下,合作策略将可以成为其均衡策略,而合作策略的支付值就决定了此时的项目策略价值。2.3 开发商与被拆迁户博弈的互动公平均衡评价遵循同样的分析逻辑,开发商与被拆迁户之间也能够形成互动公平均衡。而此时的项目价值也将表现为互动公平均衡价值。开发商和被拆迁户对于其项目价值的判别取决于他们对于项目经济价值()和项目补偿价值()的判别。开发商的拆迁项目价值为: (5)其中,且。被拆迁户的拆迁项目价值为: (6)其中,且。简单而论,可视为项目净现值,可视为被拆迁户的拆迁补偿价值。上述评价公式得知,对应被拆迁户对于其自身遭受的不公平有更大的效用损失。在特定土地开发项目的经济利润和被拆迁户从项目所获得的拆迁补偿利益之间,存在基于主体互动公平的策略互动。从上述公式还可以看出,给定项目物质利益(现金流或补偿价值),当时,项目效用价值取得最大值。同理,对于上述评价公式的理解是:在开发商之间的博弈决定了项目策略价值的基础值之后,再考虑开发商与被拆迁户的博弈,基于主体互动公平的策略原则,这个基础值将有一个向下的调整。这是因为从开发商的角度来看,考虑被拆迁户的策略行为,将有额外的成本付出。然而,被拆迁户介入开发商博弈,也可能导致项目策略价值的向上调整。此时,开发商和被拆迁户的策略行为是受主体互动公平的动机所左右的。2.4 政府与被拆迁户博弈的互动公平均衡评价同理,依照同样的分析逻辑,政府与被拆迁户之间也能够形成互动公平均衡,而此时的项目价值也将表现为互动公平均衡价值。政府的拆迁项目价值为: (7)被拆迁户的拆迁项目价值为: (8)同样,可视为项目税收价值,可视为被拆迁户的拆迁补偿价值。从上述公式还可以看出,给定项目物质利益(现金流或补偿价值),当时,项目效用价值取得最大值 洪开荣. 房地产经济学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本人在长沙市房屋拆迁管理办公室的调研过程中,参加了政府工作人员与被拆迁户的拆迁纠纷调解会,就了解到很多被拆迁户与开发商产生矛盾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觉得自己的拆迁补偿相对他人的拆迁补偿相差很大,低出了他们所能接受的价格范围之外,并且认为开发商在拆迁项目中获得的利润要远远超过他们所获得的利益,所以这必然会导致他们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待遇而拒绝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3. 互动公平均衡评价的实验研究3.1 实验设计本实验参照Guth、Schmittbeger、Schwarz的研究,模拟了城市房屋拆迁项目策略选择环境的最后通牒博弈实验。总收益在政府与开发商、开发商与被拆迁户、政府与被拆迁户之间的分配可以看做是一种最后通牒博弈现象。分别为提议者和反应者。运用此实验来验证城市房屋拆迁过程中的关联博弈主体是否存在互动公平思考,能否实现社会总体利益最大化的合作博弈均衡解并且这个互动公平思考对他们的策略选择影响程度如何。博弈主体不仅是否看重策略选择所产生的具体结果,并且在乎对手做出策略选择的背后动机。 实验进行前,需阅读以下说明:政府、开发商以及被拆迁户分别体现了拆迁项目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以及补偿价值。在政府与开发商之间的互动公平博弈中:政府对开发商是否让利于被拆迁户的行为进行监督,在此过程中,政府和开发商均可作为博弈的提议者或反应者。在开发商与被拆迁户之间的讨价还价互动公平博弈中:第一回合,可将开发商视为两者博弈中的提议者,而被拆迁户视为反应者。也就是说,当被拆迁户认为开发商提出的价格公平合理的话,会选择接受此房屋拆迁补偿标准;在第二回合中,可将被拆迁户视为价格的提议者,而开发商则被看作是反应者,即开发商认为被拆迁户提出的价格要求合理并接受的话,会选择此房屋拆迁补偿标准进行补偿;同样第三回合博弈就是第一回合两者地位的延续。在政府与被拆迁户之间的互动公平博弈中:政府是城市房屋拆迁制度的制定者,被拆迁户会选择在此房屋拆迁制度下去接受拆迁补偿与否。因此可将政府视为两者博弈的提议者,而被拆迁户可视为反应者。在城市房屋拆迁博弈中,加入互动公平思想,利益分配在很多情况下是用一种价值评价,考虑城市房屋拆迁过程中两两博弈的总收益分配,将对政府、开发商和被拆迁户之间进行综合性的互动公平均衡评价。假设了开发商在拆迁房屋的总收益(包含被拆迁房屋的补偿金额)为100万元。首先,总收益100万将会先赋予提议者,然后由提议者提出一个具体的分配方案。比如,提议者会提出将数目为万的数额分给回应者(其中),自己获得万。然后这一分配方案揭示给回应者,后者可以有两种策略选择:接受或者拒绝。如果回应着选择接受,那么就按照提议者提出的方案进行分配;如果回应者拒绝,那么双方的支付值为零。实验步骤如下:步骤1 如果本期中,您是作为一个提议者,拥有可供分配的资金总额为100(万元),需选择您提案愿意分配给反应者的金额。步骤2 如果本期中,您是作为一个反应者,本期可供分配的资金总额为100(万元),在知道其他提议者愿意给您分配的金额后,需选择您对提议者的这个分配建议是否接受。步骤3 结果反馈为:本期可供分配的资金总额为100(万元),在看到提议者愿意给反应者分配的金额后,反应者对提议者的提案做出的决定是:接受或者拒绝,本期您的收益为某数;到目前为止您的总收益为某数。3.2 实验过程本实验的受试者为中南大学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和经济学专业的一年级硕士生,Fehr等学者认为,高年级本科生和低年级硕士生是最适合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参与主体,因为他们不会受思维定势的局限,与从市场上招募的受试对象比较,其决策受以往知识结构的影响较少,因此更容易实现与实验主题的行动一致性 E. Fehr, “Why Social Preferences Matter- The Impact of Non-selfish Motives on Competition, Cooperation and IncentivesJ Economic Journal, 2002, 112( 478): C1- C33.。这些实验对象都学习过有关行为决策方面的课程。特别地,本实验作为他们正在学习的经济博弈论课程的一个课堂实习内容,并不占用额外的时间,使实验的激励效果大大加强。实验设计在中南大学商学院计算机实验平台中进行,采用问卷填写形式,此种方法具有易操作、处理速度快等优点。在实验开始前,实验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参与角色,填写不同的问卷,同时发放实验指导手册,包括实验设计简述和实验流程,然后实验管理员向实验参与者讲解实验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实验原理和流程。为使参与者熟悉实验流程,先进行一期预实验。在实验开始前告知受试者,将根据最后的实验得益来判断其决策质量,并在经济博弈论课程的期末成绩上予以体现,还根据受试者最后的实验得益为其提供价值在10元到50元的物质奖励。3.3 数据分析本实验共有90名受试者参加,实验时间为2010年5月18 日,上午和下午分别进行一次,每次实验均有45人参加。从实验的结果来看,提议者平均把总收益的近40%分给了反应者,而有近50%的回应者拒绝了仅获得低于20%的收益提议者的出价。实验中,极少出现把总收益的50%以上或只把极少收益分给回应者的出价情况。结合以上数据分析,一般地,如果将城市房屋拆迁两者博弈的收益总额看作是单位,用来表示提议者提供的反应者收益比例,用表示提议者所得的收益比例。反应者可以接受或拒绝比例的分配,如果他接受,则他的收益为,提议者的收益为;如果反应者拒绝提议者提议,则双方的收益均为。利用互动公平均衡评价模式可知用来刻画提议者效用函数中的参数,用来刻画反应者效用函数中的参数。对于反应者而言,如果对方提出的值大于或者等于,那么他接受这一提议的效用为: (9)由于,所以反应者接受提议的效用为正值,这显然要优于拒绝提议,因为拒绝对方的提议意味着他的效用水平为零。如果小于,那么只有当他能获得非负的效用水平时,反应者才会接受提议者的提议。也就是说,只有当 (10)即时,提议者的提议才可能被接受。经过上述简单的推导,不难发现:反应者的占优策略是接受任何收益分配比例的值,而在,他应该接受任何大于的提议,拒绝小于的提议,其中。另一方面,提议者不会提供比例的收益分配,因为若,他的效用水平是负值,而时,他的效用是0,所以在任何情况下提议者都只会提供比例的收益分配。另外,如果提议者知道反应者的效用函数,那么在均衡中,他会提供: (11)因为当时,提议者的效用实际上是的增函数(),所以在均衡中他必然提供比例的收益分配提议;当时,则不难证明提议者对于持有一单位收益和将这一单位收益转移给反应者是无差异的,也就是说他对于区间内任何的提议都是无差异的;而当时,提议者的效用随着的上升而减少,所以他会尽可能降低,同时必须保证自己所提供的一定可以被反映者接受。因此,他会选择来最大化其效用水平。如果提议者不知道反应者的偏好,而仅仅知道的分布函数,且的取值范围在和之间(),也就是说且。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