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思与历史学的起源从工作与时日联想到的这是几年前的小文章,看起来已经想笑了。错别字都不改了。 读赫西俄德的工作与时日,我感受到了一种不同寻常的情绪,它似乎来自另一个世界,理解它所需要的知识和情感并非我的现实生活所能赋予的,完全不是,理解它需要我抛开这已经被逻辑化的思维和理性化的现实化的情感,我必须回到“原来”一种已经消失了或正在消失的状态。我于是进入宁静的、无欲求的故乡。这种状态之所以回归,是因为我们的世界变了,我们已不再是诗人所埋怨的“黑铁时代”,以致在我眼里,诗人赫西俄德的时代反而成了一个“黄金时代”,正如诗人所惋惜的已被“大地埋葬”的那个美好时代。当我读到今人的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文章时,我从它们的行文中,理解到了那改变了的(或失去了的)是什么。本文先对诗篇作简要介绍,然后从个人的体会出发,去说明那改变了的正是历史学起源的根据。主观臆断之处自是很多,希望徐老师批评指正。一、提要之部 赫西俄德生平不详。据希罗多德在历史第2卷53段估算,大约在公元前9世纪中叶。但是12世纪拜占庭的诗人兼学者杨尼斯泽泽斯在生平中引亚里士多德的说法,认为赫只比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早一代人,这样就不早于公元前7世纪了。两家意见相去甚远。近代以来学者们倾向于认为,赫生活和创作的时代在公元前8世纪上半叶。这和工作与时日中反映出来的社会面貌是相符的。 赫出生在中希腊的波俄提亚,其家庭出身当为较富裕的农民。其父原为小亚细亚爱奥尼亚的移民地库麦城人,以种田和驾船出海从事贸易为生。后因“可怕的贫穷”所迫迁到赫的出生地阿斯克拉村。 赫有一弟,名佩耳塞斯,是本诗的拟定读者。其父过世后,两兄弟分割遗产,发生争执,佩用贿赂判官巴西琉斯(诗中的“王爷”)的方式“获得并拿走了较大的一份”。此后,佩因游手好闲、奢侈享乐,产业破败,转而向其兄乞求。勤劳节俭的诗人此时应是积聚了一定的财富,并且从劳动中获得了丰富的生活和生产经验,甚至被赫利孔山的文艺女神指引走上了“歌唱的道路”,还因此而在安菲达玛斯的葬礼上“因唱一首赞歌而获奖”。诗人正是在其第的刺激下开始创作的,因此,其目的是为了训戒兄弟。同时作为缪斯的宠爱,他也以敬畏的情感去赞颂神。而且诗人在诗行中,在其丰富经验的背后流出一种对神的世界的秘密窥探之后的喜悦。这样,诗作中便定下了三种基调:一是教训,二是赞颂,三是喜悦。全诗无严谨之结构,内容上可大致分为五部分。(a)序曲,包括原诗110行,是献给缪斯,赞颂宙斯万能的。(b)从11382行内容驳杂,有探究人事的的意图。首先,“大地上不是只有一种不和之神,而是两种。”他们分别描述两种生活样态:有害的“争斗”和有益的“竞争”。于是诗人告诫佩“请你记住这些事:不要让那个乐于伤害的不和女神把你的心从工作中移开”云云。然后诗人用潘多拉的神话说明人世为何有那么多恶,为什么要工作。另一方面,诗人讲述了人类生活的五种时代。它们分别是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英雄时代和黑铁时代。这五个时代是倒退的,黄金时代最好,“人们象神灵那样生活着,没有内心的悲伤,没有劳累和忧愁。”白银时代人们便与“悲哀始终相伴”。青铜时代的人“可怕而强悍”,“用自己的手毁灭自己”。第四代的人们,有些,“为了俄狄浦斯的儿子战死在七座城门的忒拜卡德摩斯的土地上”,有些,“为了美丽的海伦渡过广阔的大海去特洛伊作战”。黑铁时代便是诗人的时代,人们“白天没完没了地劳累烦恼,夜晚不断地死去,”“将陷入深重的悲哀之中,面对罪恶而无处求助”。在诗人看来,历史的倒退是恶不断增长的原因,而这又是不可避免的。诗人接着讲了一个鹰和夜莺的寓言,谴责了强力即正义的逻辑。作为这一部分的结论是一系列的格言,总的劝人公正、勤劳和谨慎。(c)包括原诗383694行,这部着重生产知识的指导,也反映了诗人丰富的生产经验。(d)包括695764行,充满各种各样的格言,大多关于家庭的,也同时强调了要敬神。(e)765828行,教人注意每月的一些日子,注意它们对农业生产和其他活动的吉利还是不吉利。总体而言,诗作讲述的神话或是历史以及他之选择这些内容的原因大致体现了他的上述的三个基本点。比如,在句式的应有上,多是祈使,而又直呼其第之名,这种教训的口吻是十分明显的。而在内容上,我们也不难看出,诗人关注的是怎样做好生产为此诗人花了大半的篇幅讲季节讲耕作的各种环节,怎样生活才不至于贫困为此提到了勤劳、节俭,进而表达了诗人的历史观,和对神的虔敬。这些显然都是为了劝诫他的兄弟的。无论是在告诫还是探究人世的苦累的根源,诗人总免不了和神扯上关系,历史的五个发展阶段的表达如是,农时的安排亦如是。而诗人对神的所为是怀有一种赞颂的情怀的,这也是在今天难于理解的。至于说诗人是怀着喜悦在写这篇长诗的,也不是读者的杜撰。实际上,诗人用以教训兄弟的话语多是“揣度神意”而得的。他发现了历史之迷,明白了苦累之源;他懂锝生产的技巧和时令,这是“不让人类知道生活的方法”的诸神所未料的,因此,他在兄弟面前可以炫耀了。另外,赫出类拔萃地成为了一个诗人,这在那时意味着已是神所喜爱的了,其荣耀是显见的。而且,一般叙事的诗作,无论是集体创作还是个人创作,其朴实的品质无不是以深厚的情感为基础的,诗人赫也不例外。而后世,叙事的诗作很难写长写好,也正因为此。 二、诗 与 思 孟子说:“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而后春秋作。”这话大意是说在儒家的理想中的王者的事迹消失之后,诗便消亡了,诗消亡之后,春秋便出现了。诗应该是指诗经,而诗经是一部记述周王及周时代的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诗的汇编。这些诗作中叙事诗有很大篇幅,其中对于周先民的开拓史讲述较多。春秋是一部历史著作,以勇于褒贬而影响后世。所谓“春秋笔法”即指史家那种扬善弃恶的敢于批判的作风。很显然诗经和春秋是不同的,这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内在精神上都存在。而这中种不同对于理解为什么诗经会终结,以及春秋之所以会诞生。读赫西俄德,并关照古希腊学术的发展,使我进而任识到“诗亡而后春秋”作并非偶然,更不是无稽之谈。下面,我对此作点个人的阐释。 首先,先解释诗。德国的诗评家施莱格尔在诗学的基本概念一书中,把诗分成三类:抒情式、叙事式和戏剧式。这三类诗的划分,乃是基于人的三种不同的本质:情感的,图像的和逻辑的,而这正合于人的语言发展的三个阶段语言的感性表达阶段,直观表达阶段,和概念思维表达阶段。从我读诗的感觉来说,很显然不管是流传于民间而后被整理的荷马史诗,还是稍后的个人创作的工作与时日,或者东方的大致同时代的诗经,都不是戏剧式的(它没有戏剧式所必备的“紧张”),也不是抒情式的(它缺少抒情式的“流动”)。事实上,以工作与时日为例,我从诗中找到了一种舒迟的散乱的感觉,这正是叙事式诗的本质。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围坐在火塘边听老人们说先辈的或家乡的遥远的故事,无疑,这些我曾听过的故事,和我今日所能读到和领悟到的诗是有相同的本质的。而这正是叙事的。 然而这些叙事的诗,就纯粹意义上说,已经不存在了。这些诗所赖以存在的基础不外乎:a、小国寡民的生存环境,b、对世界的知识的浅薄,c、对人与人和人与自然的朴质的宗教化的认识逻辑。然而,以后的历史发展,越出了这一状态。于是诗没落,思想诞生:诗亡而后春秋作。这些思想中,大致说来,理性精神的觉醒最典型。以诗经为例,诗中风、雅、颂部分,内容虽有所侧重,但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都参透了对自身之外的世界的情感化、直观化的解释,在具体诗作上没有情节意识,没有整体意识,不讲究技巧。荷马史诗也一样,在诗中常常会出现几个互不相关的主题。工作与时日虽是个人创作,但诗中主题杂糅之处也常见。这说明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这种叙事式的诗作都是粗糙、缺少雕作的。以道教的思想论,这种诗才是合乎“大道”的。当亚里斯多德的诗学诞生时,古诗的已只有余韵在了,这部总结性的著作的问世,只是说明“诗已亡矣”。而这在理性主义的史册中,肯定会是一部不朽的大著。后人研究诗学,无不追溯到它的;诗的三分法便在这里找道。理性主义的觉醒还不光表现在人们从“颂诗”到“评诗”的转变,还表现为人们对诗歌的形式的选择上。在古希腊的古典时代,出现了一些有名的大诗人,诸如爱斯库罗斯等。但这些诗人所创作的分明是戏剧式的诗。此外,哲学的发展更明显的证实古希腊人已放弃了诗,而走向了思想。与理性主义相关的是宗教精神的瓦解。宗教精神与诗歌乃是同源的,但在赫西俄德之后,这种意识遭到淡化。从工作与时日中不难看到宗教的影子,但从另一侧面又可以看出这种诗歌也濒于消亡的迹象。这主要表现在诗人对神意的猜度和把它与自己的经历糅合在一起,并由此阐发其道德理想和劝戒兄弟。这是个人主体意识增强的表现。而是神谱的创作(有人说非赫西俄德的作品,但大致是同一时代,应没问题)已显露了神话已经成型,并需要有意识的整理。这说明了一个时代的转变已经开始了,而这个时代将不再是神的时代。当然转变不是瞬间的,从苏格拉底那里我们可以看出转换仍在进行之中。尼采说苏格拉底与智者一样都是古希腊传统(这个传统主要的是基于对奥林波斯山诸神的崇拜)的破坏者,正说明了这一点。与理性主义的觉醒,宗教精神的消退相关的是人本主义思想的发展。人本主义思想在古希腊很早就有了,在宗教和神话里有所反映这是古希腊宗教异与其他民族的重要原因。但其发展在公元前七至六世纪以后大大超出了宗教的范围。人本主义精神以人为本位,以人为价值判断的标准,正如普罗泰戈拉所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就改变了人认识世界的方式,人不再通过神获得对世界的解释和现世的幸福,而人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认识世界与自身。这对叙事诗的消亡是致命的。叙事的基础是对世界的直观的朦胧的神秘的解释,这种解释不需要最终的确切的答案,这是一种纯粹的理想主义式(表现为守望)的解释。当人本主义从日益瓦解的宗教传统中解放出来之后,在民主政治的背景之下,便为世俗各种事务所引导,以致带来了古希腊的民主政治的辉煌和文化艺术的灿烂。以人为价值判断的尺度的人本主义倾向,也受到了当时的思想家的批判。苏格拉底就曾这么作,他批评那些智者的以人为价值尺度的主张,坚信这是不可能认识世界的,而只能带来道德的堕落。他的说法没错,但苏格拉底也只是个思想家,而不再是荷马或赫西俄德。显然,叙事诗消亡了,人们只能在思想的牢笼里,越走越远。总之,正是理性主义、人本主义的兴起和宗教意识的消亡,使人从朦胧中觉醒,使人从相信神意到相信自我的努力。在社会政治方面,理性的逻辑的批判思想方式,被广泛的应用,并成为了传统,成为今天人们所熟知的古希腊的遗产之一。 三、结语:史学的诞生 孟子又说:“春秋作而乱臣贼子惧”,这话说明:(1) 作为历史的春秋关注的对象乃君臣之事;(2) 而春秋是持有批判精神的。这两者结合起来可以说明中国史学起源的基本情况,这对古希腊历史学的起源也是有启发性的,具体在以下:首先,批判意识是史学精神之源。古希腊史学是人性自觉的产物,是人接触了神的束缚之后,认识世界的一个步骤,其主体精神是理性主义和人本主义。早在公元前六世纪,赫克托斯便表明了这一史学精神。他在历史写作时,指出“我只会说真实的东西,希腊的神话是荒诞不经的。”这种对真实性的追求已不在是诗意的了,而对神话的质疑,也已走出了叙事诗理想世界。此后,虽然“历史学之父”希罗多德的著作多荒诞不经的内容,但他同时也说明这些内容来源是未必可靠的,而其目的则是为了保存他那个时代的光荣。此外,综合修昔底德同样可以发现另一点,即史学的那种奖善惩恶和对历史的因果的探究以达到以史为鉴的目的的追求。这一追求使史学表现得与其他文学样式明显不同,其情感的已显得理性化。其次,古希腊史学对当代史和政治史的关注和把它与理性的分析方式相结合,是古希腊史学成熟的标志。这从后来的史学的发展中便可以得到证实。修昔底德的写史风格一直为其后的史家所继承。政治军事史那不必说,直到今天仍有其主体的地位;就是写当代史的传统也是到了古罗马时,才有所改变。李维开始了把写史目光投向了民族的起源等远古的历史;塔西佗把这种写史的方式应用于写外族(日耳曼民族)的历史。从思想的起源的角度不难理解出现这种历史写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音乐作品使用许可合同》
- 定金买地合同范本
- 话费代充合同范本
- 供热委托经营合同范本
- 破碎矿石加工合同范本
- 砌墙的劳务合同范本
- 农村迷信阴阳合同范本
- 移动公司合作合同范本
- 电梯设备转让合同范本
- 水电装修合同范本6
- 2025年副高卫生职称-公共卫生类-妇女保健(副高)代码:093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2025广西中考英语真题(原卷版)
- 医疗放射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南京保安考试题库
- 2025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 溶剂油MSDS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SURPAC软件地质建模操作步骤
- 新北师大单元分析六上第六单元《比的认识》单元教材解读
- 福建升辉鞋业有限公司年加工EVA鞋底385万双、TPR鞋底65万双、PVC鞋底60万双项目环评报告表
- 零星维修服务方案
- 华为客户接待规范接待礼仪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