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帖原文及翻译.doc_第1页
古代名帖原文及翻译.doc_第2页
古代名帖原文及翻译.doc_第3页
古代名帖原文及翻译.doc_第4页
古代名帖原文及翻译.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王羲之兰亭集序原文及译文王羲之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译文:永和九年,岁星在癸丑,三月初三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祓禊活动。许多著名人士统统来了,年轻的和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这专访有高峻的山岭主,茂盛的树林,外长的竹子。还有澄清的急流,在左右映衬环绕,引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大家依次坐在水边,虽然没有琴、瑟、箫、笛演奏的盛况,但边喝酒边赋诗,也足够畅叙衷情。这一天,天色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抬头看到天空的广阔,低头看到万物的众多,藉此放眼观赏,开畅胸怀,可以尽情享受耳目的乐趣,确实是欢乐的。 人与人的相处,时间很短暂。有的把自己的抱负倾吐出来,和朋友在一间房屋里谈论;有的凭借爱好的事物寄托志趣,过着放纵性情的生活。虽然各人谋求的和抛弃的千差万别,性格的安静和浮躁也不一样,可是当他们对接触到的事物感到高兴,被自己暂取得,就愉快地自满起来,不知道衰老即将来到。等到他们对谋求或者取得的事物已经厌倦了,尽情就随着事物的改变而改变,感慨也随之而来了。从前所喜欢的,在极短的时间内已经变为陈旧的事物,还不能不因此而产生感慨。何况寿命长短,跟着自然界变化,终究要走向结束。古人说:“死生也是一件大事啊。”难道不令人悲痛吗! 每次我看到从前人产生感慨的原因,同我们好像契约一样相合,没有不对着前人的文章悲伤感叹,可是心里又不明白会这样。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看作一样是虚妄的,把长寿和短命看成等同是荒诞的。后来的人看现在,也象现在的人看从前一样,这是多么可悲啊!所以我把与会的人一个一个地记下来,并且把他们所作的诗抄录下来。虽然时代不同,事情也两样,但是人们产生感慨的原因,那情景还是一样的。后代阅读的人,也会对这些诗文有所感慨吧。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祭侄季明文稿简介 祭侄文稿全称祭侄季明文稿,为中国书法史上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号称“天下第二行书”(另二件为王羲之书兰亭集序和苏轼书寒食帖),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 书于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麻纸本,行书,纵282厘米,横755厘米,二十三行,每行十一、二字不等,共二百三十四字。铃有“赵氏子昴氏”、“大雅”、“鲜于”、“枢”“鲜于枢伯几父”、“鲜于”等印。曾经宋宣和内府、元张晏、鲜于枢、明吴廷、清徐乾学、王鸿绪、清内府等收藏,现藏中国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 祭侄季明稿是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平稿;杲卿和季明父子遇难之后,真卿曾派人寻得季明的头骨;他对兄侄为国家壮烈牺钊三和颜氏家族的“巢倾卵覆”,忠义满腔,悲愤异常,用笔之间情如潮涌,根本无法顾及行文走笔的工拙,一气呵成,其英风烈气,倾见于笔端;文中大量的枯笔,更显得苍劲流畅;若滔滔江河一泻千里悲愤激昂的心情流露于字里行间,观其字如睹其人作者无意于佳,却写得神采飞扬,姿态横生,笔势雄奇,超凡人圣。 祭侄季明文稿全文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扬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每慰人心。方期戬谷,何图逆贼开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戚,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呼哀哉! 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泉明比者,再陷常山。携尔首榇,及兹同还,抚念摧切,震悼心颜。方俟远日,卜尔幽宅,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飨。 祭侄季明文稿原文(附删涂字句)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从父涂去)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阳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方凭积善涂去)。每慰人心。方期戬谷。何图逆贼开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制涂去改被胁再涂去)。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恐涂去)。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拥众不救涂去)。贼臣不(拥涂去)救。孤城围逼。父(擒涂去)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乎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河东近涂去)。泉明(尔之涂去)比者。再陷常山。(提涂去)。携尔首榇。及兹同还。(亦自常山涂去)。抚念摧切。震悼心颜。方俟远日。(涂去二字不辨)。卜(再涂去一字不可辨)尔幽宅。(抚涂去)。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飨。 原文: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 注释:“维”:语助词,常用于句首,有时也用在句中。“乾元”:为唐肃宗李亨年号,“元年”,相当公元758年。“岁次戊戌”:岁次也叫年次。古代以岁星(木星)纪年。古人将天空的赤道部位分作12等分,每等分中以某些恒星为标志。木星正好每年走一等分,12年走一周。每年岁星(木星)所值的星次与其干支称为岁次。该年的干支为戊戌。 译文:时在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农历是戊戌年。 原文: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 注释:古人不仅以干支纪年,也以干支纪月和纪日。纪月法从丙寅开始,60个月(五年)为一周期。纪日亦以甲子为第一日,60日为一周期。“朔”:月亮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地面看不到月亮时称朔,一般以农历初一为朔,十五称望。又朔又有初、始等义。这里可解为初三日。 译文:农历九月为庚午,三日壬申 原文: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 注释:颜真卿兄弟姐妹共十人,真卿排行第七。但其同祖兄弟有十五人,他排行第十三。“银青”:指银质印章和青色绶带。秦汉时期凡吏秩比在二千石以上者,皆可佩银印青绶。“光禄大夫”:原为郎中令的属官。汉武帝以后无固定职守,为散宫,相当于顾问。唐宋时期光禄大夫加银章青绶者为从三品文阶官。原帖“光禄大夫”之“大”字漏写,为笔误。 译文:(颜季明的)第十三叔、佩带银印章和青绶带的光禄大夫。 原文:使持节、蒲外诸军事、蒲州刺史。 注释:“使持节”:为刺史的加衔。加此衔后有诛杀中级以下官吏之权。“使持节”为持节中的最高一级,次为“持节”,再次为“假节”。“刺史”:隋唐时期刺史为一州之行政长官。刺史本兼军民两政。然汉代以后管军之职权实际已废,故唐代管军事要另加街,颜真卿任薄州刺史后,加州防御使之衔,以示兼管诸军事。故其州刺史的全称就是“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之”。其他州刺史情况也大致如此。 译文:加使持节、蒲州诸军事之蒲州刺史。 原文:上轻车都尉、丹阳县开国侯真卿。 注释:“轻车都尉”本为汉代特别兵种将领的称号。唐宋时为勋官。自上柱国至武骑尉共设十二转,第八转为“上轻车都尉”。七转为轻车都尉。轻车都尉下还有骑都尉等。“开国侯”为爵名。唐代将爵位分作九等,“开国县侯”为第六等。候前多冠以县名,但食邑不一定由该县供给。颜真卿的丹阳县开国侯的名衔也为他出任蒲州时所赐。 译文:授勋上轻车都尉和晋爵为丹阳县开国侯的颜真卿 原文:以清酌庶羞家于亡任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 注释:“请酌庶羞:酌,指酒,也指斟酒。请酌,指菲薄、便宜的酒类。羞,通馐,食物。庶羞,指普通的食物。“赞善大夫”:大夫,古代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隋唐以后以大夫为高级阶官称号;“赞善”为赞美之词。颜季明为颜杲卿第三子,曾担任乃父和颜真卿之间的联络工作,后被安禄凶杀害。已见前面说明。乾元元年,他被朝廷追赠赞善大夫。 译文:现在以清薄的酒类和家常的食物来祭扫赞善大夫颜季明侄儿的亡灵。 原文: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每慰人心。 注释:“惟”:语助词,用在句首。“挺”:特出、出众。“宗庙瑚琏”:宗庙中盛黍稷的祭器,夏代称瑚,殷代称琏。这里指颜季明已成为颜氏宗庙中的重要角色。“阶庭兰玉”:以芝兰(香草)玉树(仙树)比喻人们的优秀子弟。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安问诸子侄曰:“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谢玄答道;“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出于阶庭耳。” 译文:惟有你(季明)生下来就很出众,平素已表现出少年人少有的德行。你好像我宗庙中的重器,又好像生长于我们庭院中的香草和仙树,常使我们感到十分欣慰。 原文:方期戬谷,河图逆贼开衅,称兵犯顺。 注释:“戬谷”:指福、禄。戬,指福。谷,为粮食的总称。古代官俸以谷物计算,故可代禄位“闲”,同间。“称要犯顺”:以逆犯顺,指起兵作乱。 译文:正期望(季明)能够得到幸福和作个好官,谁想到逆贼(安禄山)乘机挑衅、起兵造反。 原文:尔父竭诚,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 译文:你的父亲(颜杲卿)竭诚尽力,在常山担任太守。我(颜真卿)那时接受朝廷任命,也在平原都担任太守之职。 原文:仁兄爱我,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蹩。 注释:“俾”:使也。“归止”;止,助词。诗.齐风南山:“既回归止曷又怀止。”“爰千土门”:爰,乃,于是。土门,今河北井泾,时为战略要地。“蹩”:促、迫。局促不安。 译文:仁兄(杲卿)出于对我的爱护,让你给我传话(即担任联络)。你既已回到常山,于是土门被夺回。土门打开以后,凶逆(安禄山)的威风大受挫折。 原文: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复。 注释:“贼臣不救”:如前所述指颜杲卿收复土门以后,曾派泉明到长安报喜并求救兵,被太原尹王承生劫留,拥兵不救。“孤城围逼”三句:指安禄山回兵常山,颜杲卿孤立无援,终于城破被俘。颜季明和颜氏家族以及颜杲卿等先后被杀。造成“复巢之下,安有完卵”的悲惨结局。 译文:贼臣(王承业)拥兵不救,致使(常山)孤城被围攻陷氏父亲(颜杲卿)和儿子(颜季明以及家族人等)先后被杀。好像一个鸟巢被从树上打落鸟卵自然也都会摔碎,那里还会有完卵存在! 原文: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呼哀哉! 注释:“荼毒”:荼指苦菜,毒药毒虫。按:此两句似乎在隐喻朝廷的成败和用人不当。“遘”;遭遇。“呜呼哀哉”:对死者的叹词。呜呼,表示叹息。哀:悲痛。哉:语助词,表示感叹。初见左传.哀公十六年。孔丘卒条。 译文:天啊!面对这样的惨祸,难道你不感到悔恨!是谁制造了这场灾难?念及你(季明)遭遇这样的残害(被杀后只留头部,身体遗失)就是一百个躯体哪能赎回你的真身?呜呼哀哉! 原文:我承天泽,移牧河关。泉明比者,再陷(至)常山,携尔首榇,及兹同还。 注释:“河关”:河流和关隘。此指蒲州,时颜真卿调任蒲州刺史。他在蒲州刺史谢上表中说:“此州之地,尧舜所都。表里山河,古称天险”可见该地自古就是重要关口。“比”;亲近。“榇”:原指梧桐树,多用于制作棺材,此处指棺木。首榇:指盛装季明首级的棺木“兹”:此。原文“陷”字误书,应为“至” 字。 译文:我承受是上的恩泽,派往河关(蒲州)为牧。亲人泉明,再至常山,带开盛装你首级的棺木,一同回来。 原文:抚念摧切,震悼心颜! 译文:抚恤、思念之情摧绝切迫,巨大的悲痛使心灵震颤,容颜变色。 原文:方俟远日,卜尔幽宅。魂而有知,无嗟久客。 注释:“幽宅”:阴间的住宅指坟墓。 译文:请等待一个遥远的日子,选择一块好的墓地。你的灵魂如果有知的话,请不要埋怨在这里长久作客。 原文:呜呼哀哉!尚飨。 注释:“尚飨”;飨,通享。又指以酒食款待。此处指祭祀时希望死者能享用这些祭品。 译文:呜呼哀哉!请享用这些祭品吧! 天下第三行书-苏轼寒食帖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书法释文一曰:“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少年子,病起须已白。” 二曰:“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 译文自从我来到黄州,已经度过三次寒食节了。每年都惋惜着春天残落,却无奈春光离去并不需要人的悼惜。今年的春雨绵绵不绝,接连两个月如同秋天萧瑟的春寒,天气令人郁闷。在愁卧中听说海棠花谢了,雨后凋落的花瓣在污泥上显得残红狼藉。美丽的花经过雨水摧残凋谢,就像是被有力者在半夜背负而去,叫人无力可施。这和患病的少年,病后起来头发已经衰白又有何异呢? 春天江水高涨将要浸入门内,雨势袭来没有停止的迹象 小屋子像一叶渔舟,飘流在苍茫烟水中厨房里空荡荡的,只好煮些蔬菜,在破灶里用湿芦苇烧着,本来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时候,看见乌鸦衔着纸钱,才想到今天是寒食节 想回去报效朝廷,无奈国君门深九重,可望而不可及;想回故乡,但是祖坟却远隔万里 本来也想学阮籍作途穷之哭,但心却如死灰不能复燃。 法帖背景元丰三年(1080)二月,苏轼四十五岁,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郁郁不得志,生活上穷愁潦倒,第三年四月,也就是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作此两首寒食诗,书写此卷的时间大约在翌年,或元丰七年离开黄州以后。元符三年(1100)是卷收藏者蜀州张氏取之邀黄庭坚观赏,并书一则题跋,与原迹可谓互为辉映。 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黄州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 颜真卿争坐位帖原文及翻译【原文】十一月日,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刑部尚书、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谨奉书于右仆射、定襄郡王郭公阁下:盖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是之谓不朽。抑又闻之:端揆者,百寮之师长;诸侯王者,人臣之极地。今仆射挺不朽之功业,当人臣之极地,岂不以才为世出、功冠一时?挫思明跋扈之师,抗回纥无厌之请;故得身画凌烟之阁,名藏太室之廷,吁足畏也!然美则美矣,而终之始难。故曰: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可不儆惧乎!书曰:尔唯弗矜,天下莫与汝争功;尔唯不伐,天下莫与汝争能。以齐桓公之盛业,片言勤王,则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葵丘之会,微有振矜,而叛者九国。故曰:行百里者半九十里,言晚节末路之难也。从古至今,暨我高祖、太宗已来,未有行此而不理,废此而不乱者也。前者菩提寺行香,仆射指麾宰相与两省台省已下常参官并为一行坐,鱼开府及仆射率诸军将为一行坐。若一时从权,亦犹未可,何况积习更行之乎?【译文】大唐广德二年十一月某日,司法部长颜真卿写信给国务副总理郭英乂同志:人品修养第一,事业成就第二,这才算永久。我还听说,国务总理是各级官员的表率,侯爷王爷是官员最高的奖励。如今您的事业成就伟大,荣誉奖励极高,难道不是因为才华出众、成就突出吗?您打败了史思明的叛乱军队,回绝了老回回的无理要求,所以能把您的照片挂在展览馆,名字记在档案室,好不让人敬畏啊!然而好是好了,可是优良作风要坚持到底才难呢。所以说啊,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这是常保权力财富的主导思想,怎能不时刻提醒告诫自己呢!尚书里说:只因为你们有本事而不骄傲,全世界就没有人跟你们比成就、争荣誉了。凭齐桓公的伟大事业,提一句拥护中央的建议,就把地方团结到了中央,统一了认识。可是在葵丘会议上,口气稍微一大,地方大员就闹分裂。所以说,万里长征走过九千里,才算走完一半啊,这意思是最后的坚持要花大力气。从古到今,直到第一、二代国家领导人李渊、李世民同志以来,一直贯彻这样的思想路线。贯彻了,政治就平稳,不贯彻,政治就动摇。最近在菩提寺召开佛教界会议,您主持会议安排座位,让总理和部级以下的常务人员坐一边,光板没毛的鱼朝恩秘书长和您以及您带领的各大军区司令员坐一边。您这样安排,作为临时调整都不合适,何况要改变惯例长期实行下去呢!【注解】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吐蕃入寇唐土,尽取河西、陇右之地。然后降泾州,入邠州,掠奉天、武功,直逼京师,幸得郭子仪率兵反击,才让仓促出奔的唐代宗车驾返都。在代宗率百官迎接郭子仪凯旋之师的安福寺兴道会上,尚书右仆射郭英乂为讨好鱼朝恩,把其座位安排在仆射一行,礼遇高于六部尚书。鱼朝恩,一介宦官而已,然独掌禁兵,气焰万丈。时任检校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的颜真卿据刑宪典章,凛凛然提出严正的批评,既斥郭英乂之佞,复夺鱼朝恩之骄,忠义之气,横溢于文字之间,这便是著名于史的与郭仆射书。郭英乂(?765),字元武,唐瓜州晋昌(今甘肃安西东南)人。陇右节度使郭知运子。精熟武艺,以军功累迁诸卫员外将军。至德初,迁陇右节度使,收复两京后,还掌禁兵。代宗时,权为东都留守,时东都新复,他不能禁暴,纵军与朔方、回纥之众大掠都城。广德元年(763),封定襄郡王,在京师大起甲第,穷极富丽。永泰元年(765),继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既至成都,肆行不轨。兵马使崔旰因众怨袭成都,他逃亡被杀。鱼朝恩(722770),肃宗乾元元年(758),任观军容宣慰处置使等职,负责监领九个节度使的数十万大军。唐军收复洛阳后,鱼朝恩被封为冯翊郡公,开府仪同三司。代宗广德元年(763),吐蕃兵进犯 ,代宗出逃陕州(今河南三门峡西)。鱼朝恩以保驾有功,被封为天下观军容宣慰处置使,并统率京师神策军。后领国子监事,兼鸿胪、礼宾等使,掌握朝廷大权。干预政事,慑服百官,不把皇帝放眼里,贪贿勒索。置狱北军,人称地牢,迫害无辜。大臣元载知代宗对其不满,乃与皇帝谋除之。大历五年(770)三月癸酉(初十)(4月10日)寒食节,代宗乘宫中宴会后召见之机,捕杀鱼朝恩。金紫光禄大夫,唐代文职二十九级散官的第四级,正三品。检校,调查检举的意思,加于官名之上,表示皇帝亲自晋升任命。刑部尚书,刑部长官,正三品。上柱国,十二级勋官的最高阶,同正二品。国公,九等勋爵的第三级。仆射,唐代尚书省长官,从二品。郡王,九等勋爵的第二级。开府,即开府仪同三司,唐代文职二十九级散官的最高级,从一品。【原文】一,昨以郭令公以父子之军,破犬羊凶逆之众,众情欣喜,恨不顶而戴之,是用有兴道之会。仆射又不悟前失,径率意而指麾,不顾班秩之高下,不论文武之左右。苟以取悦军容为心,曾不顾百寮之侧目,亦何异清昼攫金之士哉?甚非谓也。君子爱人以礼,不闻姑息,仆射得不深念之乎?【译文】还有一桩,昨天因为军委副主席郭子仪同志凭父子两人统军打退了吐蕃鬼子的侵略,大家高兴得恨不能把他顶在头上,所以今天就在安福寺举行了一个欢庆会。您对前次菩提寺会议上出现的问题不做反省,这回又是厚着脸皮要作主持人,不顾职务高低,不管军政区别,随意安排座位。假如想着为了巴结鱼朝恩同志,竟然不顾各级官员的看法,这和光天化日之下实施抢劫的歹徒有什么区别呢?实在没有意思啊。有修养的人热爱别人讲究分寸,没听说热爱别人就放弃原则,您恐怕要认真考虑一下吧?【注解】令公,对中书令的尊称。中唐(771835)以后,节度使多加中书令,使用渐滥。郭令公指郭子仪,职河东副元帅、兼中书令、爵汾阳郡王。父子,指郭子仪及其第三子郭晞。兴道之会,广德二年十一月,郭子仪父子自泾阳凯旋,唐代宗命宰臣百官在京城西郭的开远门迎接,并在安福寺举行兴道之会。 军容,指鱼朝恩。代宗广德元年(763),吐蕃进犯 ,代宗出逃陕州(今河南三门峡西),鱼朝恩以保驾有功,被封为天下观军容宣慰处置使,并统率京师神策军。【原文】真卿窃闻军容之为人,清修梵行,深入佛海;况乎收东京有殄贼之业,守陕城有戴天之功,朝野之人所共景仰,岂独有分于仆射哉!加以利衰涂割,恬然于心;固不以一毁加怒,一敬加喜;尚何半席之座、咫尺之地能汩其志哉?且乡里上齿,宗庙上爵,朝廷上位,皆有等威,以明长幼。故得彝伦叙而天下和平也。且上自宰相、御史大夫、两省五品以上供奉官自为一行,十二卫大将军次之;三师、三公、令仆、少师、保傅、尚书、左右丞、侍郎自为一行,九卿、三监对之:从古以然,未尝参错。至如节度军将,各有本班。卿监有卿监之班,将军有将军之位。纵是开府、特进,并是勋官,用荫即有高卑,会宴合依伦叙;岂可裂冠毁冕,反易彝伦,贵者为卑所凌,尊者为贱所逼?一至於此,振古未闻!【译文】我也听说鱼朝恩同志的为人,特别信仰佛教,政治姿态也高。何况他在收复洛阳城的战役中作为总指挥消灭过敌人,撤退三门峡的时候保卫过领袖的人身安全,官员民众都很热爱,难道只有你一个人热爱他吗?再说他这人佛教修养很高,八风不动,宠辱不惊,本来不会因为骂他一下就生气,敬他一下就高兴。何况一个座位、一寸地方就能打动人家的心思吗?再说乡间推举的老者,中央的班子带头人,都有同样的尊严体面,用来表示资格等级。所以要能够理顺职务等级,政治管理就会轻松和谐。况且上自国务院总理、中纪委书记、部级司级官员原本排在一列,十二大军区司令员次之;政协顾问、办公厅主任、各部部长、副部长、部长助理排在一列,各部门后勤总务处、首都高校、科学院、城建局等部门长官相对排列:历来如此,不曾错乱。至于各级将校,各有本部门的排列次序。政务官员有政务部门的序列,军队将领有军事机构的座次。哪怕是获得一、二级勋章的人员,奖励就有轻重,开会聚餐都应按部就班。怎能不顾职务高低,颠倒次序,让职务高的没有脸面,职务低的风光无限呢?可您一下子把秩序弄成这样,从古到今真没听说过!【注解】利衰,出于佛教术语“八风”。八风谓世间能煽动人心之八事:得可意事名“利”,失可意事名“衰”,背后排拨为“毁”,背后赞美为“誉”,当前赞美为“称”,当前排拨为“讥”,逼迫身心名“苦”,悦适心意名“乐”。佛教认为不为爱憎之情迷乱心性,则八风不动。涂割,佛教术语,说有仇恨的人拿刀割佛,有爱心的人拿香涂佛,佛都能慈悲为怀,生灭强忍。两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十二卫,隋唐十六卫中遥领府兵的前十二卫: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和左右金吾卫。三师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九卿,隋唐时九寺的长官,九寺即太常寺、光禄寺、卫尉寺、宗正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三监,唐代官署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的合称。【原文】如鱼军容阶虽开府,官即监门将军,朝廷列位,自有次叙。但以功绩既高,恩泽莫二,出入王命,众人不敢为比,不可令居本位,须别示有尊崇,只可于宰相、师、保座南横安一位,如御史台众尊、知杂事御史别置一榻,使百寮共得瞻仰,不亦可乎?圣皇时,开府高力士承恩宣傅,亦只如此横座,亦不闻别有礼数。亦何必令他失位,如李辅国倚承恩泽,径居左右仆射及三公之上,令天下疑怪乎?古人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愿仆射与军容为直谅之友,不愿仆射为军容佞柔之友。【译文】像鱼朝恩同志的级别虽然最高,职务也就是卫戍副司令,大会堂排班就座,自有例行次序。如果只是因为贡献突出,和领袖的关系最为亲密,又是常委会秘书长,一般官员不能并肩,也不能让他坐在原来位子,那就另外给予特殊优待,比如在主席、总理座位旁边安置一个特设座位,就像给纪检委、高院的同志特设专座那样,让各级官员都能看到他的光辉形象,不也行吗?李隆基同志领导的时代,高力士同志担任秘书长,也就按惯例略加优待,也没听说如何大搞特殊化。也不必让他本人丧失应有的座位,像李亨同志领导的时代,光板没毛的李辅国同志仗着跟领袖关系好,直接坐到国务副总理和政协委员的前面,让全国人民大为震惊。古人说得好: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有三种。希望您跟鱼朝恩同志成为正直友爱的好朋友,不希望您成为他奸诈狡猾的坏朋友。【注解】监门将军,唐代府兵制十六卫中左右监门卫的长官。李辅国(704-762),唐肃宗时宦官。安史之乱期间,劝太子李亨继位,此即肃宗。即位后,被加封为元帅府行军司马,开始掌权。后又因拥立代宗即位,被册封为司空兼中书令,大权在握。后因专权跋扈,代宗以计除之。【原文】又一,昨裴仆射误欲令左右丞勾当尚书,当时辄有酬对。仆射恃贵,张目见尤。介众之中,不欲显过。今者兴道之会,还尔遂非,再喝八座尚书,欲令便向下座。州县军城之礼,亦恐未然;朝廷公宴之宜,不应若此。今既若此,仆射意只应以为尚书之与仆射,若州佐之与县令乎?若以尚书同于县令,则仆射见尚书令,得如上佐事刺史乎?益不然矣。今既三厅齐列,足明不同刺史。且尚书令与仆射,同是二品,只校上下之阶,六曹尚书并正三品,又非隔品致敬之类。尚书之事仆射,礼数未敢有失;仆射之顾尚书,何乃欲同卑吏?又据宋书百官志,八座同是第三品。隋及国家始升,别作二品。高自标致,诚则尊崇;向下挤排,无乃伤甚?况再于公堂,喝咄常伯?当为令公初到,不欲纷披?黾勉就命,亦非理屈。朝廷纪纲,须共存立,过尔隳坏,亦恐及身。明天子忽震电含怒,责斁彝伦之人,则仆射其将何辞以对?【译文】再一件,昨天裴冕副总理一时失误,想让办公厅主任去领导各部部长,当时部长们就有对答争辩。您身份职位都高,就态度粗暴地训斥部长们。当时是郭副主席的欢迎仪式,军职人员在场,您是为了维护体面,可以理解。但是今天欢庆会上仍然如此,这就不对了:两次呵斥各部部长,要让他们往后面坐。地方州县的接待礼仪恐怕不会是如此不文明,中央的高级会议更不该这样。现在已然这样,您的意思可能是认为副总理和部长的关系,就像省长助理和县长的关系吧?如果认为部长相当于县长,那么副总理去见总理,就像省长助理去见省长吗?这更不对了。现在三个机构平级并列,足以说明部级横向职务体系不同于地方纵向职务体系。况且总理和副总理都是同级,只比较职务高低,各部部长仅差一级,并不能隔级对待。部长对待副总理,礼仪不差;副总理对待部长,怎么就像对待干事员?根据史书记载,刘宋时代的副总理和部长都是同级,到隋朝和唐朝建立,才把副总理抬高了一级。地位高就有高的样子,人品好了自然受人抬举;为了抬高自己贬损别人,恐怕有损您的形象吧?何况在高层会议上两次呵斥部级官员呢?那么是不是因为郭副主席刚来,您不想让场面混乱?那也无妨,只要尽力主持工作,道理上怎么也说得过去。但是中央的制度纪律,可要大家共同遵守;要是过分违反,恐怕要危害自身了。英明领袖要是一生气,过问起破坏制度、无视纪律的人来,您将如何交代啊?【注解】勾当,主管,料理。裴仆射,指裴冕,时为左仆射。 曹全碑译文 原文:君諱全,字景完,敦煌效穀人也。其先蓋周之冑,武王秉乾之機,翦伐殷商,既定爾勳,福祿攸同,封弟叔振鐸于曹國,因氏焉。秦漢之際,曹參夾輔王室,世宗廓土斥(境)竟,子孫遷于雍州之郊,分止右扶風,或在安定,或處武都,或居隴西,或家敦煌。枝分葉布,所在為雄。君高祖父敏,舉孝廉,武威長史、巴郡朐忍令張掖居延都尉。曾祖父述,孝廉、謁者、金城長史、夏陽令、蜀郡西部都尉。祖父鳳,孝廉、張掖屬國都尉丞、右扶風隃糜侯相、金城西部都尉,北地太守。父琫,少貫名州郡,不幸早世,是以位不副德。译文:曹君諱名曰全,字景完。是敦煌郡效谷县人氏。其先祖是周朝姬氏,昔日周武王姬发,乘执掌乾坤之机,灭掉殷商,功勋既定,福袛和官祿应该分享,于是封其弟叔振铎于曹国,这是以曹为姓氏的开始。秦末漢汉之际,(曹全的先祖)曹參輔佐王室(刘邦)。汉武帝(世宗)扩充疆土,将其子孫遷徙于古雍州近郊,分别住在扶風和安定、武都、隴西、敦煌等地。(曹氏)后裔分布各地,雄居一方。君之高祖名敏,他舉孝廉、历任武威長史,巴郡朐忍县令和張掖居延都郡的都尉。其曾祖名述。举孝廉,任謁者、金城長史、夏陽县令和蜀郡的西部都尉。其祖父名鳳。曾举孝廉。任張掖屬國都尉丞,又任右扶風隃糜侯国之相。以及金城西部都尉和北地郡太守。(有政绩曾得天子奖励)。其父名琫(beng),少年时即州郡闻名,可惜不幸早逝。所以其地位不能与其德相符。原文:君童齔好學,甄極瑟緯,無文不綜。賢孝之性,根生於心,收養季祖母,供事繼母,先意承志,存亡之敬,禮無遺闕,是以鄉人為之諺曰:“重親致歡曹景完。”易世載德,不隕其名。译文:君(曹全)儿童时期就好學习,他能鉴别(非常难懂的)谶(chen)讳经学,他无书不看,并能综合贯通。孝敬前辈的观念,已在心中生根,他收養了叔祖母,又十分孝敬繼母,父母,其心情他能预测,父母的遗志,他能继承。不管父母存亡,其尊敬和禮仪都十分周全。所以鄉人有諺语说:“曹景完重親情,到了以此为乐的程度。”他的道德和美名,会历代相传,永不隕没。原文:及其從政,清擬夷齊,直慕史魚,歷郡右職,上計掾史,仍辟涼州,常為治中、別駕。紀綱萬里,朱紫不謬。出典諸郡,彈枉糾邪,貪暴洗心,同僚服德,遠近憚威。译文:到他从政以后,其清廉可比伯夷、叔齊,其鲠直不让史魚。他多次担任一郡的重要职务,如曾任上計掾史(晋京献计),又到涼州,任治中、別駕等职,所到之处,皆能綱紀鲜明、尊卑有序。至其担任郡守等职,能彈弹劾枉法者,纠正邪恶事,能使貪暴者革面洗心,同僚们都佩服其德行,其声威震慑四方。原文:建寧二年,舉孝廉、除郎中、拜西域戊部司馬。時疏勒國王和德,弒父篡位,不供職貢。君興師征討,有吮膿之仁,分醪之惠。攻城野戰,謀若涌泉,威牟諸賁,和德面縛歸死。還師振旅,諸國禮遣,且二百萬,悉以簿官。译文:东汉建寧二年(公元169年)他被舉荐为孝廉。授郎中、拜西域戊部司馬,当時疏勒國國王和德,是弒了其父才得到王位的。他不向中央贡税述职,于是(曹全)興師问罪。他能像吴起那样为士兵吮毒、有酒大家分享。他在攻城和野战之中,謀略如泉涌,威猛不减诸甲兵,将疏勒王和德当面活捉处死。当他率军旅凯旋還師时,諸國无不遣使送礼,数日达到二百多萬,他全交公并登记账册。原文:遷右夫風槐里令,遭同產弟憂,棄官。續遇禁网(冈),潛隱家巷七年。光和六年,復舉孝廉。七年三月,除郎中,拜酒泉祿福長。訞賊張角,起兵幽冀,兗、豫、荊、楊同時并動。而縣民郭家等復造逆亂,燔燒城寺,萬民騷擾,人褱不安,三郡告急,羽檄仍至。于時聖主諮諏,群僚咸曰:君哉!轉拜郃陽令,收合餘燼,芟夷殘迸,絕其本根。遂訪故老商量儁艾王敞、王畢等,恤民之要,存慰高年,撫育鰥寡,以家錢糴(di)米粟,賜癃盲。译文:后遷右扶風郡之槐里县为县令。时遇胞弟病故,辞官回家,又遇党锢之变,就在家隱居了七年,至光和六年,又重被推举为孝廉。七年三月,被任命为郎中、酒泉郡祿福县县長。訞賊張角,在幽州(河北)冀州(河南)一带起兵,兗、豫、荊、楊诸州同時响应。而本縣农民郭家等也起来造反,他们焚烧城中官署,萬民都受到騷擾,人人不得安宁,多郡(三郡)同时告急,特急的情报频频传来。那时圣主(皇上)征询臣僚的意见,群僚都说:问君(曹全)吧!他遂被任命为郃陽县令,(他一到任)就扑灭战后的余火、清除残余的乱者,以收斩草除根之效。接着他又访问本县之三老商量。他携同当地俊杰王敞、王畢等人,体恤民众的急需,慰问年老之人,撫育鰥寡孤独。还以自家之錢买来米粮,赠送体弱多病和盲目之人。原文:大女桃婓等,合七首藥神明膏,親至離亭。部吏王宰、程橫等,賦與有疾者,咸蒙瘳悛。惠政之流,甚於置郵,百姓繈負,反者如雲。戢治廧屋,市肆列陳。風雨時節,歲獲豐年,農夫織婦,百工戴恩,縣,前以和(河)平元年,遭白茅谷水害,退於戊亥閒,興造城郭。译文:其大女儿桃婓等,配好治刀伤的“神明膏”,亲自送到离城很远的亭舍。其下属王宰、程橫等人,送给伤病者,大多都被治愈。(曹全)的惠政美名,传播得比邮差送信还快。百姓们抱着孩子、背着东西,纷纷返回故里。房屋得以修缮,商店排列整齐,虽是風雨時節(社会极不安定),粮食亦得丰收。种田的农民和织布的妇女,还有手工业者,无不感恩戴德。本县在和平元年(公元150年),曾遭受白茅谷水灾,水害退於戊戌、己亥之閒,那时興造了城郭。原文:是後舊姓及修身之士,官位不登。君乃閔縉紳之徒不濟,開南寺門,承望華嶽,鄉明而治。庶使學者李儒、欒規、程寅等,各獲人爵之報。廓廣聽事官舍,廷曹郎閤,升降揖讓朝覲之階。費不出民,役不干時。译文:自此(水灾)以后,当地旧民和绅士,均未得官位(或官位不高)。曹君怜悯縉紳们不幸的遭遇,开启了南寺之門,使西岳华山赫然在目。他广听民意,开明治事。使学人如李儒、栾规、程寅等人,都获得了相应的“爵位”,。又扩充了相应的官舍和各曹(具体办事机构)廊阁等建筑,就是用以朝见和行揖让之礼的阶梯也得以修整。其费用不让民众出纳,施工也不侵占农时。原文:門下掾王敞、錄事掾王畢、主簿王歷、戶曹掾秦尚、功曹史王顓等,嘉慕奚斯,考甫之美,乃共刊石紀功。其辭曰:懿明后,德義章,貢王廷,征鬼方,威布烈,安殊荒。還師旅,臨槐里。感孔懷,赴喪紀。嗟逆賊,燔城市。特受命,理殘圯,芟不臣,寧黔首。繕官寺,開南門,闕嵯峨,望華山,鄉明治,惠沾渥。吏樂政,民給足。君高升,極鼎足。 中平二年十月丙辰造。 译文:下属门下吏王敞、錄事王畢、主簿王歷,戶曹秦尚、功曹史王顓等人,大家羡慕奚斯之作鲁颂,考查了曹氏德政之美,故共同刻石以紀其功。其辭为:美哉君曹,德義明彰。恭奉朝廷,出征“鬼方”。威烈远布,抚慰八荒。军旅凯旋,槐里为。兄弟情深,归里奔丧。可叹“逆贼”焚烧城池,特受重任,收拾残局。剪除不臣,安定黎民。修缮官寺,大开南门,门阙崴峨,華岳如临。人和政通,万民沾惠。官吏称颂,衣食足丰。君应高升,功同三公。东汉灵帝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十月(丙申朔)二十一日丙辰造碑。 搞自建议先生空间文章,其地址为:原文:君諱全,字景完,敦煌效穀人也。其先蓋周之冑,武王秉乾之機,翦伐殷商,既定爾勳,福祿攸同,封弟叔振鐸于曹國,因氏焉。秦漢之際,曹參夾輔王室,世宗廓土斥(境)竟,子孫遷于雍州之郊,分止右扶風,或在安定,或處武都,或居隴西,或家敦煌。枝分葉布,所在為雄。君高祖父敏,舉孝廉,武威長史、巴郡朐忍令張掖居延都尉。曾祖父述,孝廉、謁者、金城長史、夏陽令、蜀郡西部都尉。祖父鳳,孝廉、張掖屬國都尉丞、右扶風隃糜侯相、金城西部都尉,北地太守。父琫,少貫名州郡,不幸早世,是以位不副德。译文:曹君諱名曰全,字景完。是敦煌郡效谷县人氏。其先祖是周朝姬氏,昔日周武王姬发,乘执掌乾坤之机,灭掉殷商,功勋既定,福袛和官祿应该分享,于是封其弟叔振铎于曹国,这是以曹为姓氏的开始。秦末漢汉之际,(曹全的先祖)曹參輔佐王室(刘邦)。汉武帝(世宗)扩充疆土,将其子孫遷徙于古雍州近郊,分别住在扶風和安定、武都、隴西、敦煌等地。(曹氏)后裔分布各地,雄居一方。君之高祖名敏,他舉孝廉、历任武威長史,巴郡朐忍县令和張掖居延都郡的都尉。其曾祖名述。举孝廉,任謁者、金城長史、夏陽县令和蜀郡的西部都尉。其祖父名鳳。曾举孝廉。任張掖屬國都尉丞,又任右扶風隃糜侯国之相。以及金城西部都尉和北地郡太守。(有政绩曾得天子奖励)。其父名琫(beng),少年时即州郡闻名,可惜不幸早逝。所以其地位不能与其德相符。原文:君童齔好學,甄極瑟緯,無文不綜。賢孝之性,根生於心,收養季祖母,供事繼母,先意承志,存亡之敬,禮無遺闕,是以鄉人為之諺曰:“重親致歡曹景完。”易世載德,不隕其名。译文:君(曹全)儿童时期就好學习,他能鉴别(非常难懂的)谶(chen)讳经学,他无书不看,并能综合贯通。孝敬前辈的观念,已在心中生根,他收養了叔祖母,又十分孝敬繼母,父母,其心情他能预测,父母的遗志,他能继承。不管父母存亡,其尊敬和禮仪都十分周全。所以鄉人有諺语说:“曹景完重親情,到了以此为乐的程度。”他的道德和美名,会历代相传,永不隕没。原文:及其從政,清擬夷齊,直慕史魚,歷郡右職,上計掾史,仍辟涼州,常為治中、別駕。紀綱萬里,朱紫不謬。出典諸郡,彈枉糾邪,貪暴洗心,同僚服德,遠近憚威。译文:到他从政以后,其清廉可比伯夷、叔齊,其鲠直不让史魚。他多次担任一郡的重要职务,如曾任上計掾史(晋京献计),又到涼州,任治中、別駕等职,所到之处,皆能綱紀鲜明、尊卑有序。至其担任郡守等职,能彈弹劾枉法者,纠正邪恶事,能使貪暴者革面洗心,同僚们都佩服其德行,其声威震慑四方。原文:建寧二年,舉孝廉、除郎中、拜西域戊部司馬。時疏勒國王和德,弒父篡位,不供職貢。君興師征討,有吮膿之仁,分醪之惠。攻城野戰,謀若涌泉,威牟諸賁,和德面縛歸死。還師振旅,諸國禮遣,且二百萬,悉以簿官。译文:东汉建寧二年(公元169年)他被舉荐为孝廉。授郎中、拜西域戊部司馬,当時疏勒國國王和德,是弒了其父才得到王位的。他不向中央贡税述职,于是(曹全)興師问罪。他能像吴起那样为士兵吮毒、有酒大家分享。他在攻城和野战之中,謀略如泉涌,威猛不减诸甲兵,将疏勒王和德当面活捉处死。当他率军旅凯旋還師时,諸國无不遣使送礼,数日达到二百多萬,他全交公并登记账册。原文:遷右夫風槐里令,遭同產弟憂,棄官。續遇禁网(冈),潛隱家巷七年。光和六年,復舉孝廉。七年三月,除郎中,拜酒泉祿福長。訞賊張角,起兵幽冀,兗、豫、荊、楊同時并動。而縣民郭家等復造逆亂,燔燒城寺,萬民騷擾,人褱不安,三郡告急,羽檄仍至。于時聖主諮諏,群僚咸曰:君哉!轉拜郃陽令,收合餘燼,芟夷殘迸,絕其本根。遂訪故老商量儁艾王敞、王畢等,恤民之要,存慰高年,撫育鰥寡,以家錢糴(di)米粟,賜癃盲。译文:后遷右扶風郡之槐里县为县令。时遇胞弟病故,辞官回家,又遇党锢之变,就在家隱居了七年,至光和六年,又重被推举为孝廉。七年三月,被任命为郎中、酒泉郡祿福县县長。訞賊張角,在幽州(河北)冀州(河南)一带起兵,兗、豫、荊、楊诸州同時响应。而本縣农民郭家等也起来造反,他们焚烧城中官署,萬民都受到騷擾,人人不得安宁,多郡(三郡)同时告急,特急的情报频频传来。那时圣主(皇上)征询臣僚的意见,群僚都说:问君(曹全)吧!他遂被任命为郃陽县令,(他一到任)就扑灭战后的余火、清除残余的乱者,以收斩草除根之效。接着他又访问本县之三老商量。他携同当地俊杰王敞、王畢等人,体恤民众的急需,慰问年老之人,撫育鰥寡孤独。还以自家之錢买来米粮,赠送体弱多病和盲目之人。原文:大女桃婓等,合七首藥神明膏,親至離亭。部吏王宰、程橫等,賦與有疾者,咸蒙瘳悛。惠政之流,甚於置郵,百姓繈負,反者如雲。戢治廧屋,市肆列陳。風雨時節,歲獲豐年,農夫織婦,百工戴恩,縣,前以和(河)平元年,遭白茅谷水害,退於戊亥閒,興造城郭。译文:其大女儿桃婓等,配好治刀伤的“神明膏”,亲自送到离城很远的亭舍。其下属王宰、程橫等人,送给伤病者,大多都被治愈。(曹全)的惠政美名,传播得比邮差送信还快。百姓们抱着孩子、背着东西,纷纷返回故里。房屋得以修缮,商店排列整齐,虽是風雨時節(社会极不安定),粮食亦得丰收。种田的农民和织布的妇女,还有手工业者,无不感恩戴德。本县在和平元年(公元150年),曾遭受白茅谷水灾,水害退於戊戌、己亥之閒,那时興造了城郭。原文:是後舊姓及修身之士,官位不登。君乃閔縉紳之徒不濟,開南寺門,承望華嶽,鄉明而治。庶使學者李儒、欒規、程寅等,各獲人爵之報。廓廣聽事官舍,廷曹郎閤,升降揖讓朝覲之階。費不出民,役不干時。译文:自此(水灾)以后,当地旧民和绅士,均未得官位(或官位不高)。曹君怜悯縉紳们不幸的遭遇,开启了南寺之門,使西岳华山赫然在目。他广听民意,开明治事。使学人如李儒、栾规、程寅等人,都获得了相应的“爵位”,。又扩充了相应的官舍和各曹(具体办事机构)廊阁等建筑,就是用以朝见和行揖让之礼的阶梯也得以修整。其费用不让民众出纳,施工也不侵占农时。原文:門下掾王敞、錄事掾王畢、主簿王歷、戶曹掾秦尚、功曹史王顓等,嘉慕奚斯,考甫之美,乃共刊石紀功。其辭曰:懿明后,德義章,貢王廷,征鬼方,威布烈,安殊荒。還師旅,臨槐里。感孔懷,赴喪紀。嗟逆賊,燔城市。特受命,理殘圯,芟不臣,寧黔首。繕官寺,開南門,闕嵯峨,望華山,鄉明治,惠沾渥。吏樂政,民給足。君高升,極鼎足。 中平二年十月丙辰造。 译文:下属门下吏王敞、錄事王畢、主簿王歷,戶曹秦尚、功曹史王顓等人,大家羡慕奚斯之作鲁颂,考查了曹氏德政之美,故共同刻石以紀其功。其辭为:美哉君曹,德義明彰。恭奉朝廷,出征“鬼方”。威烈远布,抚慰八荒。军旅凯旋,槐里为。兄弟情深,归里奔丧。可叹“逆贼”焚烧城池,特受重任,收拾残局。剪除不臣,安定黎民。修缮官寺,大开南门,门阙崴峨,華岳如临。人和政通,万民沾惠。官吏称颂,衣食足丰。君应高升,功同三公。东汉灵帝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十月(丙申朔)二十一日丙辰造碑。皇帝巡幸左神策軍紀聖德碑並序翰林學士承旨朝議郎守尚書司封郎中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