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参赛斑羚飞渡张祥海.doc_第1页
教育部参赛斑羚飞渡张祥海.doc_第2页
教育部参赛斑羚飞渡张祥海.doc_第3页
教育部参赛斑羚飞渡张祥海.doc_第4页
教育部参赛斑羚飞渡张祥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张祥海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初中 2、学科:语文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1)预习教材,可以上图书馆或上“百度”查阅、收集与斑羚有关的文字、小说、图片、歌曲、视频等材料。(2)初步掌握认识斑羚的特性;人与动物的关系。二、教学课题 斑羚飞渡三、教材分析 斑羚飞渡是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描写了一群斑羚身处绝境进退维谷之时,老斑羚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壮举。教学的总体设计突出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的主体地位。以“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为根本,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形成动态阳光的课堂,因而来进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生字词,体会文章叙述条理性强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整体把握课文,概述课文情节;培养学生朗读及口头表达能力。注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共同探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品的主旨,从斑羚飞渡中得到启示,探究动物身上折射的可贵精神舍生取义、视死如归。培养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尊重其他生物的生存权利(二)重点难点:重点:1. 体会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层含义。 2. 理解斑羚的团队精神、自我牺牲精神。难点:1. 学习本文的写作特色。 2.呼吁大家感悟生命、珍爱生命。 四、教学方法:根据新课标精神和本文的教材特点,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 利用音乐导入,情景课件,创设情景, 使学生走进斑羚的精神世界,与其产生共鸣。2有情朗读法 本文情节较简单,但蕴涵的哲理相对深刻,“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读有利于深入了解文本。3 合作探究法 分组讨论有利于学生各抒己见,取长补短,互通有无,既提高能力又增长见识,强过闭门造车。4 联想拓展法 武汉教育学院教授韦至诚先生说:“语文学习就是运用再造想象,吸引和激励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联想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自主预习-课前预习 探索新知1、你能读准下列字音吗?(一名学生回答,师强调重点,最后齐读巩固) 逞能(chng) 甜腻(n) 娴熟(xin) 湛蓝(zhn) 悲怆(chung ) 对峙(zh) 2、你能告诉大家下列词语的意思吗?(一生读自己的答案) 进退维谷: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中。 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略微好一些。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使学生在课前先了解本课的基本内容与线索)五、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把握情节。1、走近作者,了解斑羚。 1)沈石溪,原名沈一鸣,祖籍浙江慈溪,1952年生于上海。1969年初中毕业赴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村寨落户,有着丰厚的生活体验。1980年开始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所著动物小说将故事性、趣味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充满哲理内涵,风格独特。作品多次获奖。 2)斑羚,也称青羊、山羊。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南、华南等地。体长11.2米,高70厘米左右,体重40到50千克。形似家养的山羊,但颌下无须。雌雄均有角,角小、黑色。毛松而厚,冬毛灰黑色或深棕色,夏毛色较暗。常栖于山顶之间,极善于在悬崖峭壁上跳跃、攀登,视觉和听觉也很敏锐。冬季一般以灌木幼枝和苔藓、地衣为食。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2、你能告诉大家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提示:什么动物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明确: 本文讲述了一个斑羚飞渡的故事。 本文讲述了斑羚在危亡时刻,老斑羚牺牲自己保全年轻斑羚的故事。 本文讲述了斑羚为了种群的延续,牺牲一半保全另一半的故事。 本文讲述了斑羚遇险后绝处逃生的故事。 (衔接语)现在我们清除了文字障碍,掌握了课文的大体内容,下面让我们深读课文,品味感情,提炼主题。 (二)深读课文,品味感情,提炼主题。(生先自主学习,如果探究不出来就发挥小组的力量,讨论解决,师适当点拨。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前,师提醒学生在课文中作批注) 师:同学们在看这个故事的过程中,有没有觉得哪只斑羚的表现打动了你的内心?让你感动的呢? 生:(大声地)有。 师:同学们先自己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然后按照老师的说话句式进行说话。 (点课件):我感动于 ,因为 。是 页 段。) 示例: 1我感动于老斑羚,因为在进退维谷的绝境中,他奋起起跳,他用自己的死告戒同伴这样做很危险,表现了他的献身精神。(请找出具体的句子,给大家读一读。) 2我感动于镰刀头羊,因为在生死关头,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同类,而自己选择了死,这种视死如归、临危不惧的大无畏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请找出具体的句子,给大家读一读,然后齐读。) 3镰刀头羊具有沉着镇定的坚强品格、高度的责任感和集体观念、有着较强的组织指挥能力和较高的威信,它体现了身为头羊的领导作用和榜样作用,是一个为种群的生存而勇于献身的领袖形象。 生:最让我感动的是207页11段最后一句。因为它写出了老斑羚是心甘情愿的,不是被迫的,而且从头至尾都没有调位。 生:最让我感动的是204页第8段,因为镰刀头羊和几只中年斑羚主动的进入了注定要死的老斑羚队伍,他们的精神比我们有些人类的品格还要高尚。 师:也就是说不会贪生怕死,由年轻这一拨走到老年这一拨也意味着“由生走到死”。 生:最让我感动的是207页的第11段,因为在飞渡过程中,始终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从注定死亡的一拨里偷偷溜到年轻的那拨去,它们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竟然会牺牲自己的生命挽救年轻一代的生命,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十分值得我们人类去学习。 生:最让我感动的是第204页第8段,镰刀头羊从年轻那拨走到老年斑羚那拨去,因为年轻那拨有一线生机,老年斑羚那拨是注定要死亡的,镰刀头羊从容面对死亡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生:最让我感动的是204页第9段斑羚飞渡的情节,因为这段详细地写了一群生性温顺的斑羚面临种族灭绝陷入绝境时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求生的自救的过程,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很让我感动。 生:最让我感动的是205页第8段镰刀头羊从年轻这一拨走向老年这一拨的情节。因为镰刀头羊原本是站在年轻斑羚那拨里,可是他知道他们正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所以他尽自己责任,走到老年斑羚那一拨去了,所以镰刀头羊这无畏牺牲的举动让我感受最深。 师:204页第8段已经有4个同学提到了感人之处,我们不防一齐读一遍,共同感受。(学生齐读第8段) 生:最让我感动的是204页第11段描写斑羚飞渡的情节。因为在面临种族灭绝的时候,老斑羚们居然能够不畏艰险,宁可自己摔得粉身碎骨,也要使自己的种族能够生存下来,繁衍下去,这种牺牲自我,顾全大局的精神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 生:最让我感动的是207页第17自然段,因为镰刀头羊死得有价值、很光彩,镰刀头羊会从容地走向死亡,一定会让生存下来的斑羚铭刻在心,记住这头镰刀头羊的。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可能这就是镰刀头羊的责任吧! 生:最让我感动的是207页第十二段,因为在老年斑羚那一拨里,是注定要死亡的,可能会死无葬身之地,可是他们并不因死而逃到生存的那拨去,他们心甘情愿为下一代献出自己的生命。在人类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人不为已,天诛地灭。”试问又有多少人愿意为别人献出自己的生命? (此处可以联系现实,进行故事拓展。) 师:老斑羚们从悬崖上坠下,特别是镰刀头羊的最后举动让我们想到人类哪个类似的场面? 生:像在汶川大地震来临时,有一位英雄的老师谭千秋老师,他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活了下来,他却永远离去。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每一个故事都在阐释着什么叫责任、什么叫奉献、什么叫牺牲精神。 (三)精读课文,研讨写法。 (生先自主学习,如果自己探究不出问题的答案,就发挥小组的力量,讨论解决,师适当点拨。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前,师提醒学生在课文中作批注) (衔接语)在种族灭绝的时刻,老斑羚们以自己的生命做代价将生的希望留给了小斑羚。请同学们饱含感情的朗读第九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点课件)课文是怎样描绘第一对斑羚试跳成功的全过程这惊心动魄的一幕的?请你用手中的笔迅速圈画出文中的动词。 1、文章详细描写了第一对斑羚试跳成功的全过程,请划出主要动词,体会其表达作用。 明确:准确、传神的动词 (细致生动描绘斑羚试跳的整个过程)。 师:谁能饱含感情的再来读一下斑羚飞渡的精彩情节?(点课件)请其他的同学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斑羚飞渡的画面。 师:刚才我们从文字上赏析了斑羚们的精神美,下面再从图片上赏析一下:(点课件动画。)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应该知道了,这群斑羚以生命换生命的举动固然令人感动,但是假如我们的作者不是如此娴熟的运用了这些动词,恐怕这故事就不会带给我们这么大的震撼。所以我们情感所受的强大冲击几乎仰仗的都是作者恰当的运用这些传递给我们的。这一连串的动词,使得飞渡场面的画面感和镜头感增强,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师:同样的动作描写,过程也一样完整,请有比较地读一读课文(“突然本段结束”)和投影上的文字,说一说有什么不一样? 2、课文中作者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将坠落深谷的老斑羚的命运描绘得悲壮而又灿烂。 3、课文的13自然段写一头衰老的母斑羚和一只小斑羚在空中对接时坠入深渊的情节与写第一对飞渡的斑羚所用笔墨一样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这一对失败的飞渡,使场面更加悲壮,使故事更加真实可信。师:大家看,作者最后又将笔墨集中到了那只集智慧、神勇、大爱于一身的镰刀头羊身上,请大家一齐有感情地朗读16、17自然段。(学生深情朗读) (衔接语)同学们,当镰刀头羊的身影消失在彩虹深处时,斑羚陷入绝境 后的种族拯救过程也就全部结束了。一群老斑羚,在生命的悬崖上,在生死的抉择中,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就这样以生命做桥墩,心甘情愿的选择了死亡,消失在一片灿烂中。(点课件) 六、课堂小结: 1、学生谈个人收获体会。 生:不怕牺牲的勇敢精神。 生:我们要爱我们的父母,因为他们就像老斑羚一样默默的为我们付出。 师:你真是个孝顺的孩子,是的,我们要学会感恩。 生:我们要像那只头羊一样在困难面前镇定勇敢,临危不惧。 师:你一定是个有抱负的孩子。 生:我们应学习斑羚那种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2、教师适当补充。 总结:同学们,当我们对斑羚们面对绝境挺身而出,从容赴死的大爱精神倍感折服时,一个问题折磨着我,是谁把这群斑羚逼入了绝境,又是谁让他们只能以死求生?(“人”)是的,是人,人是这场悲剧的制造者,生又何罪?死又何辜!人才是自然的侵害者和掠夺者。由于人类的肆意屠杀,导致了许多物种灭绝.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盼母归”这是古人的呐喊,生命是大自然的花朵,生命是有情感的有尊严的,让我们以平等的、友好的、关爱的心态去对待我们的朋友,与他们和谐相处,不然,伤心崖上的悲剧会迟早在人类的头上降临。 七、板书设计斑羚飞渡 临危不惧 视死如归 舍己为人 团结合作 八、课堂检测-夯实基础 提升能力1、如果你当时是狩猎队的一员,看到这震撼人心的一幕后,你会有何感想?你会怎样做?(生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我们应保护动物,动物与人类是相互依存的,我们不应该迫害他们,否则它们会慢慢灭亡,人类也会慢慢灭亡。人们应该与动物们成为朋友,给它们自由和生的权力,我们应该善待生灵。 2、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善 待 生 灵 有时,动物界也会发生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 有一个狩猎队,把一群羚羊赶到了悬崖边,准备全部活捉。约摸半小时后,羚羊群分成了两类,老羚羊为一类,年轻羚羊为一类。一只老羚羊走出来,朝年轻羚羊群叫了一声。一只年轻羚羊应声跟老羚羊走到了悬崖边。 年轻羚羊后退了几步,突然朝前奔向悬崖对面;紧接着,老羚羊也飞跃出去,只是跃起的高度要低一些。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体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上,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羚羊凌空腾起。没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礅的生命桥。那情景是何等的神圣!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 动物在生命危急之时的举动,令人肃然起敬。它留给人类的思考是什么呢? “当地球上最后一只老虎在林中徒劳地寻求配偶时,当最末一只未留下后代的雄鹰从高空坠向大地时,当鳄鱼的最后一声哀鸣不再从湖泽上空回荡时人类,从某种意义上也已看到了自己的结局。”这是人类对动物的哀怜,更是动物对人类的警示。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和动物都是大地之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善待生灵,也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1)“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_(朝代)的_写的诗句,本文引用这两句诗的作用是_。 明确:三国 曹植 强调地球是人类和动物共同的家园 2)“猎人们不自主地放下了猎枪”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动物们在生命危急时的举动,令人肃然起敬。 3)本文要揭示的中心是什么? 明确:保护野生动物,善待我们自己。 4)请你以“爱护动物、善待生灵”为主题,拟一条公益广告。(限30字)(言之成理即可) A: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让我们放下血腥的手。 B:不要做自然的侵害者和掠夺者。 C:爱护动物等于爱护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