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游峰的扫路人解国珍.doc_第1页
天游峰的扫路人解国珍.doc_第2页
天游峰的扫路人解国珍.doc_第3页
天游峰的扫路人解国珍.doc_第4页
天游峰的扫路人解国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 教案背景、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年级、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3、课时数:两课时4、学情分析和课前准备: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如自主预习、边读边画边批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但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哲理还是有一定困难的。二、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朗读训练,理解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3、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三、 教材分析: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课文的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特别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十分细致。四、 教学方法:1、 直观教学:通过观看资料和书籍,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了解人物,以利于更好地去理解课文内容。2、 自主学习:自读自悟,抓住关键词语、句子作批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等自主学习的能力。3、 合作交流: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会听、会评等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在以前学习过的课文中,我们认识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哪些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设计说明:温故而知新,此处是为了唤醒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回顾,达到复习的目的。】2今天我们随着作者章武去认识一位普通的老人,这个普通的老人有一份非常普通的工作扫路。(板书课题,齐读)扫路人也就是清洁工人,他们为了人们能有一个清洁的环境,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课题。【设计说明:课题的朗读看似简单,然而真正能读好并不简单,带着感情去读,对学习整篇课文都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因此这里指导学生“带着崇敬的心情”去读。】3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天游峰的扫路人给你的初步印象是怎样的?这是大家对他的初步了解,相信学习课文之后,大家对他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二、检查预习情况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1词语(课件出示)武夷山 飘飘悠悠 险峰扫帚 颇有节奏 石阶精瘦 褪色 瘦削 面色黝黑 炯炯有神自信 朗声大笑 豁达开朗气喘吁吁 大汗淋漓 望而却步 半途而返(1)指名读,及时请其他同学纠正读错的地方。重点指导“颇”“削”“黝”“吁”等字的读音。(2)齐读。(3)这些词语里有些字比较容易写错,你认为有哪些要提醒大家的?引导学生注意“黝”“褪”“炯”“豁”等字的写法。【设计说明:指名学生提醒大家容易写错的字,有利于学生认真观察字形结构,积极思考,从而达到强化认识的目的。】(4)通过预习,你理解了这里面的哪些词语的意思?你还知道了课文中哪些词语的意思?(5)再读读这五组词语,想想每一组词让你想到了什么?第一组:天游峰的特点第二组:扫天游峰的老人正在打扫第三组:老人的外貌特点第四组:老人是个爽朗的人第五组:游人登山时的样子(6)再次齐读。2句子(1)你认为自己在预习的过程中,哪些句子读得比较好的,可以读给大家听听。一个同学读好后,如果其他同学认为自己能读得更好,也可以挑战。【设计说明:教师应该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读自己认为读得好的句子,这无疑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平台,既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也培养了他们勇于挑战的精神。】(2)指名读。(3)指名评价。3课文指名逐节读课文,及时纠正,提醒文中破折号和省略号的停顿时间。4.点评预习情况,并过渡。三、感受天游峰的特点1对于天游峰,你们了解吗?谁来介绍一下?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补充介绍。【百度知道】/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CE2、那么在作者笔下,天游峰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用“”划出描写天游峰的语句。(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2)指名交流。3默读这几句话,你感受到了天游峰的什么特点?(1)学生默读,并在书上写出自己的感受。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设计说明: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默读写感受,既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有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2)集体交流。A.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作者用比喻的写法,将石梯比作了一根银丝,突出了天游峰的“险”。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体会“银丝”“飘飘悠悠”“断掉”这些词语给人的感觉,从而真切体会“险”。B.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用了列数据的方法写出了天游峰“高”的特点。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词语“顶天立地”,想象九百多级台阶大体上有多高。C.那层层叠叠的石阶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通过游人的表现,从侧面写出了登天游峰时的不易,从而衬托出天游峰“高”和“险”的特点。引导学生说说平时自己爬楼梯的感觉,从而体会游人的感觉,理解天游峰的“高”和“险”。(3)教师相机指导感情朗读。指导学生注意重点词语,读出天游峰的特点。4归纳写法:(1)这些句子在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运用了比喻、列数据、侧面衬托的方法来突出天游峰的特点。(2)我们平常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像这样,把事物的特点用多种方法来描写。【设计说明:学习课文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学习文章的写法,结合课后习题,安排了“写法指导”,就是为了让学生感知怎样去描写事物,从而在写作文时加以运用。】四、总结,设疑在又高又险的天游峰面前,许多游客是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却每天扫一个来回,还说“不累”。这是怎样的一位老人呢?下节课我们再仔细探讨。五、作业完成补充习题第一、二两题。第二课时一 谈话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齐读课题)板书课题:15 天游峰的扫路人。2、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天游峰是武夷山著名的旅游胜地,号称武夷第一胜景。如果我们同学也有机会到那儿旅游的话,你会特别留意那儿的什么?(风景名胜、游人)3、可是我们的作家章武却把目光聚焦在一个“扫路人”的身上,既然天游峰是一个风景区,作者为什么不写美景,却写一个偶然相遇的、普普通通的扫路人?(扫路人下加点)这是为什么呢?二 研读感悟(一)走近老人过渡: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寻找答案。打开课本,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扫路人?用“”画出描写扫路人外貌的句子。(学生默读课文,画有关句子)1、找到了吗?你来读读看。(出示)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1)这样的老人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节约、俭朴) (老人精神十足、善良、很辛苦)(2)从哪儿看出来的?(圈出:精瘦、褪色、运动鞋、瘦削、黝黑、慈善、炯炯有神)(3)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指导朗读)2、我为什么会注意到这样一位老人呢?(听到扫路声)课文是怎样描写扫路声的?(出示)在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这声音由远而近,一声比一声分明。(1)从这段描写中你读懂了什么?(老人的身体健康、精神十足?)(2)从哪儿读出来的?(根据学生回答圈出:“颇有节奏” 、 “一声比一声分明”)(3)是的,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样的侧面描写更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一位干劲十足的老人。让我们一起把体会融入到朗读中去,好不好?(齐读)作者闻声寻人,终于见到了这位质朴但精神矍铄的老人(出示两处外貌描写),但是,这两处外貌描写作者为什么分开来写呢?(第一次是粗粗的看的,第二次是仔细打量。)作者为什么会仔细打量这位老人呢?(对老人有了敬佩之意)(二)小屋茶情过渡:是什么让作者对老人产生了敬佩之意呢?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走进老人那飘满茶香的小屋。(出示) 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浓茶。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轻声地读一读,看看你能读懂什么?过渡:是的,一杯浓浓的热茶把老人的热情写活了,茶热,情更热 ;茶浓,情更浓。让我们一起把老人的热情和温暖读出来。(齐读)(三)走进老人过渡:那么作者和老人进行了怎样的心灵沟通呢?请大家找一找文中老人的语言,用波浪线画出来。同桌互相交流一下,这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学生画,交流)(出示)“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1 从老人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他很热爱自己的工作,很喜欢自己的工作,不觉得累 ) 从哪儿体会到的?(不累,不累,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轻轻松松,自在悠闲)2 同学们,你们觉得扫路的工作累不累?累。是的,而且老师觉得天游峰的扫路人比一般的扫路人更累,你们同意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出示)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废。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1)哪些词语让你感到累?(顶天立地、九百多级、层层叠叠、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废)(在课文中点出词语)(2)我们来比赛读读看,看谁能让老师听了也抽口气。 指名读。齐读。3、你还可以从哪儿感受到?(出示)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1)说说为什么?(因为天游峰高、险)(板书:险)哪儿具体写出了它的险?(第一险峰、九百多级、像一根银丝、飘飘悠悠、风一吹就能断掉) 能读出它的险吗?(2)(出示天游峰图片)【百度知道】/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E%E4%D2%C4%C9%BD%CC%EC%D3%CE%B7%E5&in=4367&cl=2&lm=-1&st=&pn=28&rn=1&diln=1899&fr=ala0&fm=ala0&fmq=1332217616093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29&-1&di26686729935&objURLhttp%3A%2F%2F0591%2Fscenic_images%2F14%2F2005101316164769.jpg&fromURLhttp%3A%2F%2F0591%2Ftravelline%2F20110.html&W1024&H768&T8620&S104&TPjpg同学们看,这就是天游峰,想说什么?(3)把我们的感受一起读出来好吗?(齐读)过渡:面对如此险峻的天游峰,能爬上去已经很不容易了,这一边爬一边扫,该有多累呀! 可老人却觉得(指读:不累不累) 为什么呢?(4)(相机引读:)他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5)是呀,老人把自己喜欢的感情融入其中,不觉得累。(带着喜欢的感情读。)(6)所以老人说得?(板书:轻轻松松 自在悠闲) 能轻松悠闲地读一读老人的话吗?(指导朗读)指名读。过渡:老人还说了什么?(出示)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的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做伴,我能舍得走吗?1 从这段话中你又读懂了些什么呢?(老人舍不得走、这儿的生活环境好。)2 引读:“老人喝的是老人吃的是老人呼吸的是 而且还有3 这样的生活老人当然会舍不得。他爱这儿的山,爱这儿的水,爱这儿的空气,爱这儿的一切。所以老人会说得那么(点:悠然)。你能悠然地读一读老人的话吗?(指导朗读)指名读。4 这儿的大自然是多么令人神往啊!老人在这儿过的简直就是老神仙的生活呀! 让我们一起把老神仙的悠然自得读出来好吗?(齐读)5 是的,老人已经与天游峰融为了一体,即使自己已是70岁的高龄,却依然对扫天游峰乐此不疲,悠然自在。实在是令我们敬佩,让我们怀着敬意再一次读出老人的悠然与不舍。(齐读)过渡:老人还说了什么? “三十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1) 这话是在怎样的情境下说的?老人愿一辈子与大山为伴,我被老人的话深深地感动了,于是紧紧抓住他的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来说这句话呢?(出示:30年后,我再来看您!)(2) 老人能活到一百岁吗?生:老人天天这么扫,很勤劳,能活到150岁。 山上空气清新,能活到100岁。 自信,豁达。(3) 是的,人的心情、意志也能使自己延长寿命。 这是一位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老人!(板书:充满自信 豁达开朗)(4) 让我们读出老人的自信和豁达来!齐读三、文道合一出示引读最后一句话:“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1)“笑声”能持续这么长时间吗?(学生交流:笑声留在作者心里。 笑声留在脑海,忘不掉。自信、爽朗的笑声刻在了我的心里。 )(2)“我“回到住地以后,“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就没有了吗?你能改动一下这句话,让这“笑声”伴随“我”更长的时间吗?(学生交流)(3)这笑声也会珍藏在我们所有人的心中,因为这是一位 的扫路人?(4)现在你能明白作者为什么要写一位扫路人了吗?再读课题天游峰的扫路人(5)认识了这样的扫路人,现在你最想说的是什么?(看要求,完成写话)要求:对这样的一位老人,我们敬佩之余,一定还有很多的感慨。请把你心中的千言万语浓缩成一、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